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第5句最走心!

【谚语俗语第1句】:【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释义:比喻既敢碰硬,就无所畏惧。例句:李坚决心很大:“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当年包公敢铡驸马陈世美,我们还怕这些地头蛇!”

【谚语俗语第2句】:【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谚)横事:意料不到的灾祸。指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处事周到,防祸未然,丈夫自可过着无忧无虑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贤妻夫祸少”。

【谚语俗语第3句】:【上眼皮同下眼皮直打架】(惯)形容非常困倦,直打瞌睡。 也作上眼皮粘下眼皮。 上眼皮直粘下眼皮。

【谚语俗语第4句】:【诸葛有智,阿斗有权】释义:诸葛: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阿斗: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为人庸碌无能,后用来比喻无能的人。诸葛亮有智谋只当了丞相,刘禅无能却当了皇帝。比喻有才能的人无权,无能的人却有权。例句:他冷冷地笑了几声:“诸葛有智,阿斗有权,我们给踩在脚底下。”

【谚语俗语第5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禄,在现在指工资。那么,古今的收人为什么叫薪水呢?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金银或钱币)将俸禄发给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月费”等。而最早将俸禄称为“薪水”的是在魏晋六朝时。《魏书·卢昶传》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开支的费用。而明代将俸禄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现代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如长工资叫“提薪”。

【谚语俗语第6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能够看出好坏。马烽《刘 胡兰传》:“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看你做的这是什么 东西!”

【谚语俗语第7句】:眼看暑假就要结束了,我的作业还没完成一半。奶奶提醒我,我总说时间还早。“别说时间早,一去没处讨;别说你还小,人生容易老。”奶奶说。(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8句】:【裁衣不值缎子价】(谚)缎子:未裁剪的丝织品。指已经裁剪或缝成的新衣,不如未裁剪的缎子值钱。也泛指凡经改造的物品,都不及原物可贵。 也作“成衣不敌段儿价”。成衣:缝成的新衣。段儿:缎子。

【谚语俗语第9句】:【好合不如好散】不能在一起共事或生活,也不必成为仇 人。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要讲了!咱们上场来都是 朋友,好合不如好散!”

【谚语俗语第10句】:啥也捞不着;想得狂;一场空

【谚语俗语第11句】:关节炎遇上了连阴天——老毛病又犯了

【谚语俗语第12句】:老鼠啃书本——字字句句落了肚

【谚语俗语第13句】:鸭脖颈上挂铜铃——呱呱叫;响当当

【谚语俗语第14句】:【结疙瘩】(惯)1比喻双方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矛盾、隔阂。2比喻由于对某事不明白而心存疑问。 也作结扣子。 结死扣。

【谚语俗语第15句】:草鞋里面长青草——慌(荒)了手脚

【谚语俗语第16句】:天渐渐地冷了。早晨,我总是坐在床上先暖和一会儿才起来。妈妈说:“你真是早晨难出窝,夜晚难脱壳。”(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17句】:【又想吃,又怕烫嘴】(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怕付出代价。 也作“又想吃又怕烫”。

【谚语俗语第18句】:水库开闸——滔滔不绝

【谚语俗语第19句】:【不吃鱼,口不腥】见“没吃鲜鱼口不腥,没做坏事心不惊”。

【谚语俗语第20句】:【六部尚书】“尚书”是古代官职的称谓,源自秦朝。据唐代,徐坚《初学记·诸曹尚书》介绍:这一称呼来自秦代“诸曹尚书”。“曹”是分部门办事的意思。秦代没有“六部”,中央行政机构为“九卿”分别执掌。魏晋以后,实行行政部门改革,由尚书分曹治事,按照分工合并为“六曹”,“曹”渐变成后来的部。“部”的长官称“尚书”。自隋唐时期开始,中央行政机构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自此,“六部”的名称确定下来,一直到清朝没有大的变化。 “六部”的名称和分工如下:【谚语俗语第1句】: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调动,封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人事部。 【谚语俗语第2句】:户部:主管全国户籍、田亩、货币、赋税、官员俸禄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农业、财政、税务、民政部门的职能。 【谚语俗语第3句】: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邦来宾。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礼宾司。 【谚语俗语第4句】: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的选用和任免,以及兵籍、练兵、军械、驿站、军令等军政大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谚语俗语第5句】:刑部:主管全国的司法、行政、刑狱等。具有现在的司法部、公安部、检察院、法院的职能。 【谚语俗语第6句】:工部:主管全国的屯田、水利、工程、营造、交通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职能部门。尚书是官名。“尚”即执掌之义。“尚书”就是各部的正职长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职称“侍郎”。在六部之下设若干司,分掌本部某一方面的工作。“司”的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谚语俗语第21句】:【将心比,都一理】(谚)遇到事情,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别人的心,适用的道理是一样的。指人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就能理解与宽恕别人。

【谚语俗语第22句】:擀面棍捞饺子——搅混一锅汤

【谚语俗语第23句】:【扒灰】在民间都把贪恋儿媳妇姿色,而与儿媳通奸的老公公,叫做“扒灰”,也有叫“扒灰头”的。“扒灰”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说法有二。一说清代李元复《常谈丝录》卷八载:“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扒”通“爬”,爬行于灰上,则要玷污膝盖,“膝”、“媳”音同,污膝隐为污媳,因而将公公与儿媳通奸称为“扒灰”。另一说为,据康家珑先生的《中国语文趣话》引述清代王有光的考证说:“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这段话最后说得明白,“扒灰”就是为“偷锡”,由于“锡”和“媳”同音,所以人们用“偷锡”做了偷奸儿媳的隐语了。

【谚语俗语第24句】:【路子宽】(惯)比喻门路多、关系广。 也作路子野。 路子广。

【谚语俗语第25句】:【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忙不过来,照顾不到。成语:手忙 脚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你一个人又要上灶,又要 管店,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你忙不过来呀。”

【谚语俗语第26句】:阎王爷死了——鬼哭神嚎

【谚语俗语第27句】:【拿话当经念】(惯)比喻把他人说的话当作行为准则。

【谚语俗语第28句】:【黄鼠狼给鸡拜年】伪装友好,别有用心。浩然《艳阳天》: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说不定来找我耍什么鬼把戏, 可不能理睬这号人了。”

【谚语俗语第29句】:锯大树做镰把——大材小用

【谚语俗语第30句】:【刀对刀,枪对枪】释义:比喻针锋相对,不示弱。例句:不能给他软的,也用不着跟他绕了,就跟他刀对刀,枪对枪干一家伙,让他有法儿开台,没法儿收场。

【谚语俗语第31句】:狗赶鸭子狗撵鸭子——呱呱叫

【谚语俗语第32句】:【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惯)体面眼:指势利眼。心里只向着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势利。

【谚语俗语第33句】:【 大河没有盖子】无法遮掩。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 们》:“我没得办法。她做得受得,大河没得盖盖。” 猫拉屎自己盖上猫有拉屎扒土掩上的习性。借指自己 遮丑。柯蓝《浏河十八湾》:“自己收场,自己把账本收回去, 来个猫子屙屎自己盖。”

【谚语俗语第34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借指身份高的人言行不正,下面的人 就会受影响。成语:上行下效。台湾琼瑶《船》:“他自己做 的好事!哼,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怨不得我赌钱!”

【谚语俗语第35句】:【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歇)仁儿:谐“人儿”。指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也作瓜子里出臭虫——啥仁都有。 吃瓜子吃出个臭虫来——啥仁都有。

【谚语俗语第36句】:【祸不入慎家之门】(谚)灾祸不会进入谨慎人家的门。指居家处世谨慎小心,就可免灾防祸。

【谚语俗语第37句】:【胸口上挂笊篱——捞心】(歇)捞:谐“劳”。指费心劳神,操心。

【谚语俗语第38句】:不能让坏人进我们的寨门,不能让敌人进我们的国土。

【谚语俗语第39句】:【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归司马】全部落人一个人手中。类 以的:三碗倒成一锅。王杏元《绿竹村风云》:“这样,两个弟 妇一改嫁,阿狮三碗倒成一锅,三国归司马了。”

【谚语俗语第40句】:【日出三竿,不急便宽】释义:三竿:旧时估量太阳离地面的主观约数。指太阳出山三竿高,风势不猛,则风会逐渐平息。例句:谚云:“日出三竿,不急便宽”。大凡风,山出之时,必略静,谓之风让日。

【谚语俗语第41句】:妈妈听说有家儿女长大后不管自己的爹娘,就大发感慨:“一个娘肚子里有十个崽,十个崽肚子里没有一个娘啊!”(湖南·永州)

【谚语俗语第42句】:【大海无风三尺浪】(谚)大海即使无风,海面也有三尺浪。指大海的浪涛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平息。 也作“海上无风三尺浪”。

【谚语俗语第43句】:杉木灵位——做不了主

【谚语俗语第44句】:【 郎不郎,秀不秀】郎官(宫中武官)不像郎官,秀才不像秀 才,意即不文不武,不像样子。成语:不三不四。明代《醒世 恒言》:“郎不郎时秀不秀,长衣一领遮前后。畏寒畏暑畏风 波,养成娇怯难生受。”

【谚语俗语第45句】:【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谚)当父亲的小偷小摸做贼,儿子就会明火执仗去抢劫。指父辈行为不端正,儿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学坏。

【谚语俗语第46句】:【 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动物的生存都有所凭 借,强调人要有智慧。智慧决定了人的差别。刘彦林《春风 得意》:“乌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干四化要凭真 才实学,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

【谚语俗语第47句】:死猪不怕开水烫——豁出去了

【谚语俗语第48句】:【冷灰里爆出火来】(惯)比喻事情已经了断,突然又被人提起。

【谚语俗语第49句】:【老牛走道儿——一步一个坑儿】(歇)形容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谚语俗语第50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释义:周郎:指周瑜,三国时东吴主将。折:亏损。《三国演义》故事:周瑜用美人计,让刘备到东吴招亲,想要借机扣留,以便讨还荆州。刘备按照军师诸葛亮的周密安排行事,使招亲一事弄假成真,带着夫人逃回荆州。周瑜追来,被蜀军杀得大败。比喻遭到双重损失。“安天下”又作“高天下”。例句: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日:“周郎妙计安天下,陪(赔)了夫人又折兵!”

【谚语俗语第51句】:【面条上的葱花,摆样子】指装门面,不起作用。《北京日 报》(1985,1,17):“有位青年经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抱怨说, 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把年轻干部当作面条上的葱花一一 摆样子,名义上进了班子,实际上却在坐冷板凳。”

【谚语俗语第52句】:【千朵桃花一树生】(谚)盛开的众多桃花,都是一棵树上生出的。比喻一母同胞,总是亲如骨肉。也比喻儿女虽强,总离不开生身的娘亲。 也作干朵桃花,一树所生。 干朵鲜花一树开。

【谚语俗语第53句】:穿蓑衣救火——引火上身;自惹麻烦

【谚语俗语第54句】:【神一套,鬼一套】(惯)指玩弄手法,捉弄或欺骗人。

【谚语俗语第55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释义:比喻身强力壮,勇猛无敌。例句:罗英道:“这就怪了。我好端端的,无灾无病,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谚语俗语第56句】:妈妈叫小英看一会儿课外书,可小英还没坐稳,就又跑出去玩了。妈妈说:“你啊,真是坐不住的陀螺屁股,我看你长大会有啥出息!”(江苏·无锡)

【谚语俗语第57句】:【 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前进后退都没有活路。历史图 书:“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无处不是死境。”

【谚语俗语第58句】:【有今天没明天】(惯)1指人年老或病重,将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贫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还没有。 也作“有今日没明日”。

【谚语俗语第59句】:小明想出风头,到朋友家借了辆摩托,刚骑到马路上就摔倒了,结果伤了腿。邻居大妈说:“看来风头、霉头两隔壁啊!”(浙江·温州)

【谚语俗语第60句】:野猪掉在陷坑里——跑不了

【谚语俗语第61句】:【欺软不欺硬】(惯)指欺负软弱的,不敢惹厉害的。

【谚语俗语第62句】:三叔看到村里一些人靠投机取巧发了财,心里也痒痒的。爸爸劝他说:“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磊落。”(河南·扶沟)

【谚语俗语第63句】:【皇天不负好心人】(谚)皇天:老天。老天不会辜负操好心,做善事的人。指好心人终究会有好结局、好报应的。

【谚语俗语第64句】:【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谚)指老年人的话,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辈不听取,必然会落得个悔恨无及。 也作不听老人言,祸事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必定打破船。

【谚语俗语第65句】:【人老惜子,猫老吃子】见“猫老吃子,人老惜子”。

【谚语俗语第66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谚)指人生上好的享受,是以自己吃极大的苦换来的。 也作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不受苦中苦,难有来日甜。

【谚语俗语第67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谚)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卧床旁边,哪容得别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容许有异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谚语俗语第68句】:【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好处大家得到,出了事一个人 负责。类似的:为别人的豆子,炒烂自己的锅。王朔《轮 回》:“我的责任?当初谁死皮白赖缠着我要在这批货上过 道手?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我这个月闲着没有?”

【谚语俗语第69句】:【贫贱之交不可忘】释义:不可忘记贫穷时交下的朋友,说明不可忘本。例句:“薄幸贼!你不记宋弘有言:‘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谚语俗语第70句】:黄牛反刍——肚里啥货自己知

【谚语俗语第71句】:【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谚)人心即使坚硬如铁,也经不住官法像熔炉一样,使你无法抗过。旧指再强硬的人,在官法的强制下也会认服。 也作人心坚似铁,官法炽如炉。 人情似铁非是铁,官法如炉即是炉。

【谚语俗语第72句】:【半年下雨半年睛】释义:一年中就有半年下雨,只有半年是晴天。指气候多雨或久晴。例句:元帅道:“国中气候如何?”公公道:“时候常热,就像我南朝的夏月天道。五六月间,日夜大雨,街市成河。俗语说道‘半年下雨半年晴’,就是这里。”

【谚语俗语第73句】:橄榄涩嘴有回味——先苦后甜

【谚语俗语第74句】:【围棋】“围棋”是个很了不起的发明,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的棋类,还没有一种能超越围棋的深奥。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两支人马,一个画上纵横十九道线的棋盘做鏖战战场,以攻为守,以守为攻,佯攻真占,似退实围,诱敌深入,独胆攻坚,异军突起,奥妙无穷……围棋的变么幻莫测全集中在五个字上:包围反包围。亲自下围棋,有统领千军万马之感觉;观看围棋,那时隐时现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局,令人对棋高一招的智者肃然起敬。围棋出现可追溯到尧、舜时代,据说是尧或舜当中的一位发明的。这个说法见于多种古籍记载,当然,若准确说出围棋问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见到的文献资料,秦汉时期的有“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说.后来的《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日: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子。”大意都是说或尧或舜发明的围棋,两说的共同点都是以围棋教育启发儿子,尧的儿子叫丹朱,舜的儿子叫商均。下围棋对锻炼人的脑力、思维、判断、胆略、忍耐力、统筹才能和应付复杂情势能力十分有益。

【谚语俗语第75句】:【软的欺,硬的怕】释义:欺侮老实人,害怕厉害人。例句:“我深知你们软的欺,硬的怕,背着我的眼,还怕谁?倘或二奶奶告诉我一个‘不’字,我要你们的命。”

【谚语俗语第76句】:俩兽医抬死驴——没治

【谚语俗语第77句】:【揣着元宝跳并——舍命不舍财】见“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谚语俗语第78句】:【能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见“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谚语俗语第79句】:【银子不打眼,又会说话又会喊】(谚)不打眼:不起眼。指银钱虽然是个死东西,但用它托人情办事,比人说话灵验得多。

【谚语俗语第80句】:吃了麻绳子——尽说长话

【谚语俗语第81句】: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识抬举

【谚语俗语第82句】:【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谚)饫(yu):饱时进食。烹宰:经过烹调的肉食佳肴。人在饥饿时,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饱时,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饭菜香不香,关键在于人是饥是饱。 也作饿了糠如蜜,不饿蜜不甜。 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谚语俗语第83句】:【戳穿西洋镜】(惯)西洋镜:也叫西洋景,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动若干画片,观者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揭穿假象或谎言。 也作戳破西洋镜。 拆穿西洋镜。

【谚语俗语第84句】:【肩膀端着一个脑袋】(惯)指跟普通人一样,没什么区别。 也作“两个肩膀顶着个脑壳”。

【谚语俗语第85句】:【断了线的风筝——下落不明】(歇)比喻人去向不明。 也作“断了线的风筝——不知去向”。

【谚语俗语第86句】:【嘴上贴封条】指不准说话,或保持沉默。海外陈若曦《二 胡》:“爸爸自从摘了右派帽子后,嘴巴贴了封条,见人先矮 三分。”

【谚语俗语第87句】:庄稼没肥慢长,人不锻炼不壮。

【谚语俗语第88句】:【秋蝉落地——哑了】见“落地的秋蝉——哑了”。

【谚语俗语第89句】:包老爷审堂——是非分明

【谚语俗语第90句】:去年刚人秋,我就翻箱倒柜找帽子戴,妈妈看见了说:“天刚冷一点儿,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这样气温回升又得脱掉。一穿一脱,身体反而易出毛病。俗话说‘春捂秋冻,少生疾病’,‘秋不忙加冠,益寿又延年’。”(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91句】:【一年二年,与佛齐肩;三年四年,佛在一边】(谚)敬佛的人,开始对佛尊敬,一两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抛到一边了。指人的立志很难持久,时间越长越懈怠。

【谚语俗语第92句】:【功到自然成】下够了功夫,就会有成果。歇后语形式为: 铁打的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明代《西游记》:“师父不 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谚语俗语第93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谚语俗语第94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谓渴望得到满足。明代《金瓶 梅》:“西门庆就在月娘房中歇了。两个是久旱逢甘雨,他乡 遇故知。欢爱之情,多不必说。”

【谚语俗语第95句】:我和好友小敏吵了一架,从此谁也不理谁了。这件事被妈妈知道了,妈妈对我说:“珠宝不如好友,金银不如知己;万两黄金好买,一个知己难得。做人要心胸宽阔,待友要热情诚恳。去和小敏和好吧!”(宁夏·固原)

【谚语俗语第96句】: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谚语俗语第97句】:【唱戏的腿,说书的嘴】(谚)指舞台演员凭的是腿功,说书艺人凭的是嘴功。泛指各个行业的把式,都以本行业的特技见长。

【谚语俗语第98句】:【谁当皇上,给谁纳粮】不论是谁掌权,都得服从。萧军《八 月的乡村》:“反正我们老百姓谁当皇上给谁纳贡呗;种谁地 给谁纳租呗。”

【谚语俗语第99句】:【冷锅中豆儿爆】(惯)比喻平静的生活中突然生出事端。 也作“冷锅里爆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742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