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抗日名将语录

董卓要行废立大事,满朝文武没人敢吭声,只有袁绍站出来,说:“现在皇上刚刚即位,并没有过错,你却想废嫡立庶,难道是想造反反吗?”董卓立马威胁袁绍说:“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要是一般人,估计早就吓傻了,不过袁绍拔出剑,当场怼了回去:“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从这件事看,袁绍是一个汉子。

后来,袁绍对战公孙瓒时,赵云曾接近了袁绍的营寨,田丰劝袁绍躲进夹墙,袁绍把头盔扔到了地上,说:“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一句话激起了军士们的斗志,赵云怎么也接近不了袁绍,就撤走了。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将天下的诸侯说了一个遍,挨个被曹操连否定带讽刺。最后,曹操说了他心目中的英雄,简单说,就是特别有志向,有谋略心机的人,最后说了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反正吹牛不上税。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个人被救以后,经常会问恩人说:“敢问英雄尊姓大名?”《三国演义》中,赵云经常一出场,就报上自己的名号,一句“我乃常山赵子龙也!”经常吓得地方将士,不自觉的后退。与这句话齐名的,莫过于张飞那句“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敢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也只有张飞了。

当初诸葛亮去游说孙权,激了孙权一句,孙权的回复是:“我也不能将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但是孙权的哥哥孙策,显然说的话,更有底气,他说的是:“江东子弟,何惧于天下?”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水镜先生司马微说的,流传很广。事实证明,这句话是在吹牛。当初汉高祖刘邦得到汉初三杰,也只是说这是成功的一个原因。司马微竟然敢这么夸口,而且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说辞,比如《琅琊榜》中的”麒麟才子,得之便可得天下”。自古逐鹿中原,凭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即便这个人有足够的智谋,难道敌国的人都是吃干饭的?要知道当时曹操帐下是谋士如云,而孙权手下也是有几个一流人才的。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持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是太史慈说的。可以说,影响到了很多人。真正做到的,首先一个肯定汉高祖刘邦了。后世之中,渴望在乱世建功立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像祖逖刘琨的闻鸡起舞,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甚至像桓温的那句”一个人若是不能流芳百世,就应该遗臭万年。”

大丈夫何患无妻!这句话实在是诸多单身汉的听到的最大安慰。这是一个典故,来自于《三国演义》。赵云攻下来桂阳,守将赵范想把自己的寡嫂献给赵云,赵云死活不同意,刘备和诸葛亮来了以后呢,就说这是美事一桩,子龙怎么不同意呢?

赵云就做了一些解释。他说:“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最后赵云还来了一句:“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刘备就十分感慨,说:“子龙真丈夫也。“

忻州有哪些抗日名将

忻州市,隶属于山西省,古称"秀容″,位于山西中北部,东临太行,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北依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历来为兵家必争地,军事地位显要,素有"晋北锁钥″之称。

这里人杰地灵,历史名人众多,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说到抗日战争有哪些著名将领,我列举几位。

徐向前

忻州五台人,共和国开国元帅,军事才能极强,常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強,有很多著名的经典战役,抗日战争也有他的大手笔。对于徐帅我想大家比我了解更多,就不多说了。

续范亭

山西忻州崞县(今原平市)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早年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献身于民族民主的革命事业,任革命军远征队队长,又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后担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创办的西安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消极抗日,续范亭劝阻无望,在中山陵悲愤写下《哭陵》一诗:

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
窈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随后剖腹自戕,以死名志,以唤起民众的抗日激情,被人发现获救。

1937年与共产党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40年任晋西比军区副司令(司令员是贺龙)。续范亭用生命谱写了抗日的决心,激起了全国的抗日热情,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王凤山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人,生于1906年,1942年牺牲,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1942年,日军第41师团共两万人分七路向第34军围攻,其余各师死伤惨重,师长逃跑,只有王凤山率45师与敌周旋,重创日军,最后恼羞成怒的日军集中大量兵力,对王凤山将军所部猛攻。

王凤山将军率所部奋勇杀敌,日军损失惨重,战至最后,王凤山冲入阵地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最后壮烈殉国,年仅三十六岁。

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抗战,为民族解放,抛洒热血,奋斗终生。

欢迎评论,欢迎关注。

抗日名将薛岳是一代战神吗

谢谢:

薛岳原名薛仰岳,他父亲之所以给他取仰岳,就是希望他在日后像岳飞一样,成为一个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为此在他11岁就将他送到了军校学习军事,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抗战中,成为了对日军打击最大,歼灭日军最多的国军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张治中将军称他为“百战名将”,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也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薛将军难”。

薛岳出生于1896年,广东韶关人,1907年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参加孙中山新建的援闽粤军,曾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同第二营的叶挺,第三营的张发奎,成为著名的粤军“三剑客”之一,随蒋介石参加了二次东征,在战斗中常常以少胜多,由于战果显著,受到了蒋介石的通报表扬,在北伐战争中,他属的第一师是北伐的主力,在中原大战中反蒋,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参与围剿红军。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薛岳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驻节安亭,在竹园村与日军展开争夺战,阵地失而复得五次,战斗激烈,其所属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二。

南京沦陷后,薛岳率部从锡澄线撤退,任第三战区总司令,驻节屯溪,策应第五战区对日作战。1938年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进行了兰封会战,由于桂永清擅自弃守兰封,被日军占领,影响了整个战略布署,后重新夺回兰封,将日军压制在兴集和罗王砦进行围攻。

“四次长沙会战”,是薛岳抗战中的亮点,共歼灭了日军达15万之多,说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薛岳还是个“抗命”将军,但与韩复渠不同的是,他是坚决要求打,而韩是临阵逃跑。

当时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一条消极抗战的策略,尽量避免与日军决战,以保存实力。

早在日军进攻长沙之前,当时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的薛岳就向上级谏言,表示了死守长沙的决心,可顶头上司白崇禧却要他保存实力,不战而退,他直接给蒋介石打电话,开始蒋介石还跟他聊聊,说些保存实力为更大的决战的意义,可他三番五次的打,就让蒋烦了,再不接他的电话了。薛岳的绰号是“老虎仔”,就是脾气特犟,“你不接电话,我就找你老婆”,于是在电话里给宋美龄讲守长沙的重要性,并表示抗命也要守长沙,蒋介石连忙派白崇禧、陈诚去做说服、动员工作,结果都无济于事,直到1939年9月17日,长沙会战爆发前,蒋介石才终于下达了死守长沙的命令。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集中了6个师团,100架飞机,300多艘船,共计10万人,分别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进军,薛岳调集了21个军、52个师,约24万人,参加了这次会战,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日军惨败,伤亡达4万多人,光少佐以上的军官就损失了40多人。1941年9月,又进行了第二次会战,这次日军纠结了15万人,薛岳组织了17个军20万兵力,在正面进行“后退决战”的同时,又实行侧面攻击,最后日军被迫逃回原据点。12月,日军卷土重来,日军以12万兵力对长沙进行了第三次侵犯,薛岳守军逐次抵抗,各个击破,历终半个多月,终于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1944年5月,日军任命板垣为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移关东军南下,召集了36万日伪军,在600架飞机的配合下,分兵三路进攻长沙,薛岳守军30万,势守长沙,经过一个半月的攻防作战,长沙失守,虽然长沙失守了,但沉重地打击了日寇,造成了敌人6万多人的伤亡代价。

1945年日本投降后,薛岳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在南昌举行了受降仪式,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给他颁发了一枚自由勋章,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逃往台湾,薛岳的部队直到1950年从海南岛撤退到台湾,1998年5月3日,薛岳在台湾逝世,亨年103岁。

谢谢阅读

黄埔出了哪些抗日名将

抗日名将“黄埔三鹰”最后的结局

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可谓将星云集。这中间曾出现过“黄埔三杰”蒋先云、陈庚、贺忠寒,“黄埔三李”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还有一个就是“黄埔三鹰”廖运周、廖运泽、廖运升。廖氏三兄弟是堂兄弟,一个是真共产党廖运周,一个是真国民党廖运升,一个曾是共产党,后又与党组织失联的廖运泽,算是中间人士吧。

廖运周

廖运周,是黄埔第五期毕业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北伐和南昌八一起义。根据组织要求,廖运周在国民党内进行潜伏,多次向组织提供重要情报。抗战初期,廖运周担任110师656团上校团长,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由于廖运周作战勇敢,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廖运周已任国民党军少将师长。淮海战役期间,为了粉碎廖耀湘兵团四个师齐头并进突围的阴谋,廖运周建议由他的师打头阵,其它部队跟上的方案。获得同意后,廖运周率领110师阵前起义,为解放军消灭廖兵团,起到了巨大作用。全国解放后,廖运周先后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吉林省体委主任等职。1955年,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廖运周因病去世,享年93岁。

廖运泽

廖运泽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毕业后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已是团长的廖运泽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部队转移时被打散,廖运泽与周恩来、叶挺等失去联系。1928年,廖运泽在国民党第33军建立党的地下组织、搞兵运活动时暴露,逃离了该部队,从此与组织失去联系。后来,廖运泽先后任国军第21师长、骑兵第2军军长、第96军军长等职。抗战时期,廖运泽任第21师、第14师师长,在豫东、皖北等抗击日寇,屡立战功,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解放战争后期,已是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的廖运泽,因既是其部属、又是堂弟的廖运周起义后,受到牵连而被通缉,只好远走香港。居港其间,廖运泽还策反了国军第318师起义。建国后,廖运泽先后任江苏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副秘书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等职。1987年廖运泽在南京病逝,享年84岁。

廖运升

廖运升是廖运泽的兄长。1925年,廖运升在上海黄埔军校招生处报名时,还填表加入了国民党。廖运升黄埔四期毕业后,在国军中职务不晋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抗战时期,廖运升曾任第五纵队少将司令,在鲁苏豫皖地区打击日寇,多次获得过勋章,为抗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9年5月,少将师长廖运升率全师官兵在浙江义乌起义。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南京市建设局副局长、房管局局长、民革江苏省副主任委员等职。1981年,廖运升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邵阳有哪些抗日名将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上午十点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升国旗,再降半旗,拉三次防空警报,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30万民众,同时也给后人提醒,惨痛的历史不能被忘记,遗忘就代表着背叛,吾辈当自强。在抗日战争期间,邵阳出现了很多抗日英雄,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永远为之自豪。下面,就介绍一下其中最为出名的七大将军:

【第1句】:李寿轩中将(1906—19【第84句】:【第9句】:22)邵东县流泽镇龙建村人

【第2句】:姚喆 中将(190【第6句】:【第10句】:15—19【第79句】:【第5句】:27)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人

【第3句】:白天少将(190【第6句】:【第12句】:3—19【第73句】:【第11句】:18)隆回县人

【第4句】:石新安少将(1907—19【第78句】:【第10句】:24)邵阳县五峰铺镇人

【第5句】:唐健如少将(1912—19【第96句】:【第2句】:29)邵阳县人

【第6句】:魏镇少将(1895—1973)邵东县魏家桥镇长冲口村人

【第7句】:袁也烈少将(18【第99句】:【第10句】:19—19【第76句】:【第8句】:8)洞口县黄桥镇大铺村袁家垅人

他们中有人参与了长征,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担任过部长、参谋长、师长,政治委员等等,指挥和参与了很多著名战役,穿过炮火和子弹,迎来了我们的新中国。

若把抗日名将的抗日事迹拍摄成电视剧,会对年轻一代爱国教育有帮助吗

没有,现代人只关心钱权女人。

长春般若寺和抗日名将赵尚志有着怎样的渊源

长春般若寺确实和抗日名将赵尚志有渊源,赵尚志被日本人杀害后,他的头颅埋在了般若寺地下。保护烈士头颅的人就是般若寺第一任主持倓(tan)虚法师。

倓虚法师(1875~1963)中年出家,长春般若寺是倓虚法师多方化缘筹集资金创建的。

1923年开始兴建,当天王殿、大雄宝殿堂等相继建成时,佛像也塑造完毕,正准备举行开光典礼时,1931年,日本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日本占领长春后,为了修路,拆除了刚刚建好的般若寺,搬迁到现址重建。到1936年,般若寺完工开光典礼。倓虚法师是般若寺的第一任任主持。

话分两头。我们都知道赵尚志(1908~1942),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东三省沦陷后,赵尚志建立了“抗联”,他任总司令,之后和日本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时期,日军曾悬赏赵尚志“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日伪军多次派遣特工混入抗日联军内部,企图暗杀他,均以失败告终。

1941年12月,敌伪特务发现赵尚志突然出现在鹤立、汤原地区,于是调集大批部队围剿。同时让熟悉抗联部队情况的刘德山、张青玉等特务,化装成收山货的老客,伺机消灭赵尚志。

外部大军压境,内部危机重重,恰好跟随在赵尚志身边的侍卫姜立新认识乔装打扮的特务刘德山,二人是同乡,侍卫小姜把老乡介绍认识了赵尚志。刘德山便骗取了赵尚志的信任。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特务刘德山的诱骗下前去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当五人小分队到达距分驻所两公里处时,刘德山从后面向赵尚志开了黑枪,随着一声枪响,赵躺倒了血泊中。

就在刘德山又向另一名战士王永孝开枪的同时,赵尚志忍着剧痛挣扎着抽出枪,"砰!砰!"两枪,当场击毙了刘德山。

在远处的特务张青玉听见枪声,拔腿就跑,向敌人报信去了。侍卫小姜闻声跑来,看到司令已身负重任。先后把赵、王而人背到了附近小屋安置好。

赵尚志头脑很冷静,命令小姜立即携带文件迅速离开,姜立新含泪要求背赵尚志一起走,赵尚志再次大声命令姜立新马上走!姜立新只好带着文件包转身消失在夜色的密林中。

赵尚志和战士王永孝弹尽,后被蜂蛹而来的敌人捉住了。敌人对二人进行了长达八个小时的审问,试图在赵牺牲前掏出机密。敌人算盘打错了,敌人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1942年2月12日上午9点左右,经过敌人八个多小时的折磨,年仅34岁的抗联领导人赵尚志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凶残的敌人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敌人将赵尚志的躯体扔进松花江冰窟,随后又将他的头颅由黑龙江空运至长春,和牺牲的另一抗日英雄杨靖宇的首级一起陈列。

由于天长日久头颅开始解冻,关东军总司令土肥原贤二决定将赵尚志的头颅焚烧灭迹。

就在准备焚烧时,长春市般若寺的住持倓虚法师得知消息,出面请求将赵尚志的头颅掩埋在般若寺内。也许土肥原想减轻自己的罪孽,在倓虚法师的劝导下,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倓虚法师便将赵尚志的头颅埋在了般若寺内。

其实知道这事是在赵尚志牺牲62年后,经过一番寻找才在般若寺地下找到的,经过科学检测和有关研究,确认是英雄的头颅,后来赵尚志的塑像就是依照头颅复原的,倓虚法师为保护烈士遗骸做出了贡献。英雄可以含笑九泉了。

撰文/秉烛读春秋

二战期间被盟军称为"东方隆美尔"的抗日名将是谁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军衔。他有一口流利英语,是史迪威极为重视的中国军官。他所带的新一军实力很强,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傲人的战绩。

战绩:1,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以少胜多,仁安羌一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胡康河战役击败日军3200人,孟拱,河谷战役击败日军6800人。

2,第二次入缅作战,孙立人任新一军军长。以伤亡【第1句】:7万人的代价,击毙击败日军【第10句】:9万人。是国民党中级军官里面击杀日军最多的,也参加过淞沪会战,内战时曾在公主岭,四平击败过林彪。连冈村宁次都承认孙立人所带领的新一军,是国民党内实力强劲的一支部队。

孙立人无愧于“东方隆美尔”,“丛林之狐“之美誉,用战绩说明了一切。

哪些著名抗日将领出自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其中大概有四万多的毕业生,而在八年抗战胜利后,黄埔军校仅存的毕业生大概有一万多人,其中就有两万多人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而这两万多人中大部分是中下层军官,当然还有高级将领,至于抗日名将,无论牺牲的还其活下来的都挺多,所以就以黄埔十大名将为例。

林彪

抗日战争中因“平型关大捷”而一战成名,之后负伤去了苏联休养,因此之后在无辉煌战绩,但在解放战争中所向披靡,指挥了辽沈、平津等大规模战役。

关麟征

抗战时期任52军军长,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等战役,人称“关铁拳”,与“孙钢头”孙连仲并称。

胡琏

抗日名将,历经多次大战,在抗战时期率领11师死守石牌要塞,而也因为石牌要塞之战,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徐向前

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后来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其是共和国元帅。

陈庚

陈庚大将无须多言,抗战时期便为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一生参加过多次战斗,为共和国大将。

王耀武

也算一位身经百战的抗日名将,参加过淞沪会战、兰封会战、上高会战等等战役,在万家岭大捷中歼灭日军四千余人。

宋希廉

“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抗战之初,率领其部下从西安开赴淞沪会战前线,参加过多次战役,是一位抗日名将。

郑洞国

参加过古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等,后来任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军长入缅做战。

杜聿明

指挥过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在1939年任第五军军长,指挥部队在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戴安澜

“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其是扬我中华国威的第一人,率领200师奔赴缅甸做战,最后战死沙场,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

还有像杨靖宇、左权等等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共产党将领,他们都是黄埔精英,他们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抗日英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969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