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十三邀贾樟柯语录

2016年的时候许知远创办了一档谈话类节目,叫《十三邀》

节目形式非常简单,每期邀请一位嘉宾和他们聊天。

但内容相当丰富,从不同的经历了解行为背后的个体价值观再到对时代的认知和探讨。

它很深刻,也因此在当今这种娱乐至死的时代里显得没那么普世。

第一季中,许知远先后请来了俞飞鸿、贾樟柯、冯小刚、李安等人,都没激起什么水花儿,也没挣出多少广告费。

直到2017年第二季开播,才因为第一季里的“油腻知识分子亵渎女神”一事被人们所记住。

那位被喷成全网公敌的“油腻知识分子”就是许知远,而女神是俞飞鸿。

引起众人反感的是,在许知远采访俞飞鸿的六小时里,他频繁地提到性、爱和潜规则。

这篇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鞭挞许知远的文章,一时之间在朋友圈爆火。

在文章引发的好奇心驱动下扒叔看了那一期节目,然而看完只想为许知远伸冤。

所谓的满嘴“性、情爱、潜规则”是带有煽动目的的曲解和放大,他在访谈的全过程中,提到的更多的是关于时代、选择以及性别。

尤其是在性别这个话题上,许知远完全是带着好奇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俞飞鸿交流,他想知道女性性别对于俞飞鸿来说,到底是推力还是阻力。

结果这段对话被人扣上调戏的帽子。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误解,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档节目,从而打开了知名度。

无论许知远在不在乎,这对他来说都是件好事儿,他身上带着的知识分子的纯净和固执,是这个时代最缺少的同时也是最需要的。

所有人都沉溺于娱乐信息的时候,只有他在不讨好的消解娱乐。

所以也有人说,许知远不属于这个快消时代,他是永远活在七十年代且不愿从众的典型代表。

说到这儿,就该提到另一个人了,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代表——

李诞,微博著名大V、脱口秀演员、作家,诗人,他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艺人。

在他微博里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内容。

台词

以及琐碎日常。

2009年他注册了微博,是第一批微博用户,也正好赶上首波营销红利。

那时候他玩儿微博只是兴趣不图钱,以至于有人找他发条价值1500的微博,他也能义正言辞的拒绝。

他打心眼儿里对这种赚钱方式感到不屑,因为他当时是个文艺青年,接了这条广告实在有违文青头衔。

那个时候的李诞以“自扯自蛋”为笔名,在微博上写诗和小说。

他大三的时候还在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过,毕业后在奥美做广告,后来被王自健挖到《今晚80后脱口秀》写段子。

在《今晚80后》期间,他是王自健口中的蛋蛋。

蛋蛋经常和各种真实不真实的段子扯上联系,观众听完哈哈大笑,笑完就会想,这个蛋蛋到底是王自健杜撰的还是真的存在。

后来他从幕后走到台前,我们真正认识了这个眼睛小到夸张的人。

没多久,《今晚80后脱口秀》就停播了。

李诞和几个朋友成立了“笑果文化”,借着网络综艺风潮做了《吐槽大会》,还拉来了王思聪的投资。

这档节目买下了美国的喜剧中心吐槽大会的版权。

以黄暴污为亮点,致力于吐槽明星、社会以及向敏感问题开炮。

第一季刚上线就得到广泛关注,3天点击率突破3000万次,对于一档自制网络节目来说已经是相当不易。

结果,上线第三天晚上就被勒令下架,据说原因是...太污。

节目经过整改以后又回到大众视线,确实干净了不少,但也没有第一集那么有趣了。

不过跟国内的其他综艺节目相比,依然是矮子里的将军,第二季开播以来总点击率已经有【第16句】:5亿。

很多人都以为李诞只是《吐槽大会》请来的一个段子手,殊不知他是这档节目的总策划人,从大到小,事无巨细。

前面说了,他跟许知远完全是两种不同时代的典型代表,这一点从俩人的节目上就能看出来。

《吐槽大会》的势头其实是依附于网络时代,它的娱乐性和传播度都极强,消费并批评明星丑闻,从里到外散发着对吃瓜群众的吸引力。

而同为网络节目的《十三邀》却恰恰相反,可以说它不具备任何娱乐性质,带给大家更多的是思考和探求,这对大多数人来说等同于乏味和晦涩。

就在去年许知远被全网排斥的时候,李诞发了条微博说想跟许老师聊聊。

今年他这个愿望终于被实现了。

前几天刚更新的《十三邀》,内容正是许知远对谈李诞。

许知远一直都对这个时代带有疑虑,他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严肃了也不愤怒了。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李诞身上都能找到。

李诞被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他说在电梯里一个记者没买到回家过年的火车票,另一个人跟他说别担心,我能托关系帮你弄到。

一个瞬间,李诞意识到世界运行的方式,意识到自己的挣扎是无意义的,于是他也不嘚瑟了,跟着人群往前走。

慢慢的,他学会在欢场里享受,做一个顺应时代的过客。

可以说李诞现在拥有的一切都要仰仗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他的有趣被人们所看到,诋毁也无可避免的直达眼前。

这种快速直接的运转方式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到安全和稳定。

所以我们不是许知远眼里的不严肃不愤怒,我们是过早的看到了前人的经验,过早的了解到世界的本来面目,然后接受这一切的庸常,在浪潮中做一滴水,而不是水花。

如何评价电影《江湖儿女》破贾樟柯票房记录

《江湖儿女》将在9月21日上映,该片是“贾科长”又一部电影力作,豆瓣评分8分。贾樟柯曾成功拍摄了一批精彩的文艺影片、如:《站台》、《小武》、《三峡好人》、《山河故人》、《天注定》等。虽然票房不高,但全都话题性超强。《三峡好人》还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江湖儿女》年初参加戛纳电影节展映取得【第2句】:9分的成绩(满分为4分)。并与《小偷家族》、《燃烧》等影片共同参与了金棕榈奖的角逐,最终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江湖儿女》讲述的2001年的山西大同,模特巧巧与出租车公司老板斌哥是一对恋人,斌哥每天在外面呼朋唤友,巧巧希望能够尽快进入婚姻。一次,斌哥在街头遭到竞争对手的袭击,巧巧为了保护斌哥街头开枪,被判刑五年。巧巧出狱以后,开始寻找斌哥以便重新开始,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对恋人之间错综复杂横跨17年的犯罪爱情故事究竟会如何发展下去呢?

透过这个跌宕起伏、苦乐参半的爱情故事。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跨越I7年的巨变。贾导的电影作品,一成不变的女主就是其妻子赵涛。这次赵涛饰演的巧巧,既有江湖的义气,又兼具时代痕迹。她绝对是电影的核心,生动演绎了一部“一个女人的史诗”。

廖凡在影片中饰演的黑道大哥非常霸气,为贴近角色他还刻苦学习大同方言,最终出色完成角色语言关。影片主演除了赵涛、廖凡外,还有今年大火的山争哥哥,客串了一名科幻小说家。张一白、张译、董子健、丁嘉丽等也都参与了影片拍摄。

一声枪响,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两人的爱情故事走向如何?故事跨度长达17年,跨越中国的大江南北,两人爱情能否获得一个圆满结局?贾导的《江湖儿女》既饱含蕴意深刻的主题,又充满太多的感伤。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该片已实现21日预售票房229万元,排片占比17% 。影片存在众多看点,还是步入影院亲自去揭开影片的谜底吧。

我是品鉴电影,喜欢请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鞭策。分享推荐好电影、更多电影精彩问答欢迎品鉴。

怎样评价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

首先贾樟柯贾导拍的《天注定》我说它很现实应该没人反对吧?这都是根据现实改编的。

一个被村干部逼迫的村民、看不到生活希望的流水线工人、东莞色情服务下的淫乱与悲哀和周克华跨省作案等等。电影里面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却走向了犯罪和自杀之路,为何?

为尊严、为自保、为利益、为解脱,我们看不见的压力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极少数但确实存在的问题。

怎么看贾樟柯的新片《江湖儿女》

昔日的大哥瘫倒,看着从前的小弟一个个混的风生水起,自己抛弃过的女人又在这个时候收留了自己。

大哥恨,恨自己命不好,混的不如小弟,恨自己不争气地被旧情人收留。

十七年前,大哥说我们都是江湖人,女朋友说她不是。

十七年后,女朋友说你不是江湖人了,我才是。

已经没了大哥的命,可还有大哥的心。

吃饭要先上主食再上菜,这才讲究,否则大哥会大发雷霆。大哥涨红了脸,想要用失去知觉的双腿挣脱暖炕的束缚,无力地维护着“大哥”最后的尊严。

说到底就是两个字:矫情。

这种矫情背后是辛酸,是无奈,是物是人非,是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变迁。

最后,大哥的女人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

怎么评价贾樟柯

目标明确的人往往拥有实用主义的一面,这与他对于关公等民间神灵的敬畏、对于香港电影江湖豪情的崇拜、对于更自由表达氛围的追求并存,共同组成我们看到的贾樟柯。

你很难想象,这位年少成名的电影大师会一生只关注在自己的电影内容上。10年以来,在那家主要负责艺术片业务的公司西河星汇里,他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业运作者。同时,他也在家乡投资酒厂和煤矿,也赶上了十年吕梁煤矿的黄金时代。2016年,贾樟柯创办的专注于商业片运作的暖流影业,也获得了曹国熊等资本大佬的青睐。

“我觉得我自己是在用一个我的艺术标准,来判断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平遥国际电影展之前,我们在北京见到在为电影《时间去哪儿》做宣传的贾樟柯。

这部电影的源头是今年金砖五国领导人会议时,金砖国家电影节也同期在成都举行。电影节官方提议,是否可以五个国家的导演一起来拍一部电影,后来这个“任务”的中国部分就交给了贾樟柯。

“你对这样一个政宣项目的兴趣点是在哪里?”面对我们的提问,贾樟柯回答道,“我非常兴奋,因为作为导演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我们跟其他几个电影创意很强国家的近距离合作的机会。”

坦白说,我难以相信“创意很强”这样的形容词。某种程度上,这部影片几乎是时下政治最高规格对待的电影项目之一,这与多少与贾樟柯的一种既定的形象并不符合。

这部《时间去哪儿》也是平遥国际影展的特别展映的一部电影。这部影片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评分并不高,豆瓣只有【第6句】:0分,远远低于贾樟柯的其他作品。更有一位影片评论人士直言道:“贾樟柯拍了一个二胎宣传片”。

在我的感觉里,舆论容易纠结的“商业片”“主旋律”、“政治观念立场”、“和体制关系”等问题几乎不会困扰贾樟柯。目标明确的人往往拥有实用主义的一面,这与他对于关公等民间神灵的敬畏、对于香港电影江湖豪情的崇拜、对于更自由表达氛围的追求并存,共同组成我们看到的贾樟柯。

“无情慈悲”是贾樟柯相信的一种境界,在老家汾阳的贾家庄隐居时,他强化并享受这种状态——不指望寻求共识也就难有世俗烦恼,也就可以提高效率追求目标。这样的日子里,贾樟柯上午通过互联网处理完各种公司事务,下午两点半一直到天黑都是贾樟柯的写作时间,“去年我写了三个剧本,这样持续的工作时间是我以前所没有的。”

这些事情之于贾樟柯还有别的意义,或者是贾樟柯对于艺术和商业趋势的判断,他自己也会参与和推动这种潮流——回老家写作、建贾樟柯艺术中心和办平遥电影展,这三件事情被贾樟柯认为是”文化资源向小城市回流”。

贾樟柯生于物质和文化资源普遍匮乏的1970年,属于自觉的文艺分子,在学校跳霹雳舞,组织诗社,泡录像厅……忧愁上身时,他也会反过去查看彼时环境。贾樟柯总能想起那时“喜欢电影看不到电影时的感觉”,十八岁时贾樟柯想考电影学院,在老家汾阳逛遍所有的书店,最后只买了一本和电影相关的书。

资源饥饿感伴随了那个年代很多人的一生,贾樟柯自己也说过,“没有资源,一个有电影梦的人可能就实现不了他的梦”。

在中国内地举办“电影节”,除了经验和能力之外,取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同样十分关键,甚至是能否成行的决定条件。善于同政治资源的合作,成为贾樟柯“行事”的另一个重要切面。

“不拒绝”的态度至少起始于2010年的《海上传奇》。这部作品的另一个身份是当年世博会的献礼纪录片。今年,贾樟柯则拍摄制作了影片《时间去哪儿》。某种程度上,将自己的艺术成就做到同政府意愿的高度契合,贾樟柯是为数不多的人选,其他人则“有的是不屑,有的是不能。”

在中国创办不一样的电影节既来源于贾樟柯的成年生活体验,也是他电影人生终究会触碰的板块。从1998年第一部长片《小武》拿到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开始,贾樟柯就开始携电影在世界各地电影节的体验。贾樟柯说,“在亚美尼亚,重温帕拉杰诺夫的《石榴的颜色》,在圣保罗,和沃尔特·赛勒斯一起聊电影的时空,这些生命中重要的时刻,都是各种各样的电影节赋予我的”。

2007年,贾樟柯在荒木启子和藤岗朝子的陪伴下在日本参加PIA电影节,日本PIA影展自1977年创办,为当时数以千计的独立短片、私人电影提供放映机会。他开始认识到这个电影节之于日本独立电影的巨大意义。“如果被PIA影展选中,能进而获奖,都有可能(为其)带来进入电影界的机会”。

当荒木启子问贾樟柯中国有无类似的影展,他一时惭愧,“自尊心让我沉默”。会场里的年轻人显得分外活跃,贾樟柯回忆道,“那是人家的事,与我这个中国人无关。”

或许这是平遥国际影展的某种来源,贾樟柯和寻求新发展机会的地方政府站在了一起,他是旗帜就必须无处不在。露天影厅被命名为“站台”,贵宾厅是“江湖儿女厅”,这个厅的墙上挂有所有贾樟柯作品的电影海报。

你认为最厉害的语录是什么

我认可的是:毛主席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做为普通人的我:亦想争得朝与夕,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去做自己想做之事,唱自己喜欢唱的歌!寻找自己喜欢你乐趣!

你最喜欢的语录是什么

【第1句】:当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 ——赛尔乔·莱翁

【第2句】:爱上你的样子,以前的条件便可以在你身上融化成毛茸茸的温暖光泽,你就是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你知道我是要离开的》

【第3句】:你看,生活就是挺奇怪,当你不想拥有的时候,他会追着给你,当你渴望的时候,上天总会送给你一个不耐烦的白眼儿,还得说上两句让你堵心的话,我仿佛听见他说“活该,给你的时候你干嘛不要!”—— 庄羽《不是我说你》

【第4句】:一直想做一个善良的人,守着一份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爱情,以岁月做笺,在时光的隧道中播种美好,欣然每一个日出,用心感悟,释然每一个日落,用心聆听,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善良是心湖绽放柔媚的花朵》

【第5句】:有钱的人给你锦衣玉食,有情调的人给你浪漫一打,有时间的人天天围着你,那些是爱情的一部分,但都不是爱情完整的模样,最令人向往的爱情是浪子为你放弃千帆, 脾气不好的人愿意对你呵护备至,骄傲的人在你面前像个傻傻的孩子, 因为你去尝试不擅长的事情,这才是最傻最令人感动的情谊。—— 曾雅娴

【第6句】:我只是个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席慕蓉


【第7句】: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三毛


【第8句】: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春上村树


【第9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


【第10句】: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张爱玲


【第12句】: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杜拉斯


【第11句】: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泰戈尔


【第12句】: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加西亚·马尔克斯


【第13句】:把人生当作饼干罐就可以了。饼干罐不是装了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在里面吗?如果先一个劲儿地挑你喜欢吃的,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欢的。每次遇到麻烦我就这样想,先把这个应付过去,接下来就好办了。——村上春树

【第14句】:“当你遇到对的那个人,不是强烈的动心,而是长久的安心。”


【第15句】: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木心

贾樟柯的电影为什么喜欢用赵涛做女主角

原以为贾樟柯一直都找自己媳妇赵涛来做电影的女主角,是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看了他们的过往,我想只有赵涛才能更好地诠释贾樟柯导演所想表达的。因为赵涛更懂贾樟柯对于电影的梦想与野心。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即将在今年的9月份上映,这部戏的女主依旧是贾樟柯的媳妇儿赵涛。要问贾樟柯为什么自己电影的女主都是自己的媳妇呢?那得从很早之前说起,其中有贾樟柯的第一段感情与整个电影过程。

1999年,贾樟柯拍摄过一部戏《小山回家》,这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戏里他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朱炯,并结婚。同年因为《小武》在国际获奖,有了奖励。有了资金以后想要拍摄一部《站台》,于是去师范学校选演员,误打误撞选择了当时作为老师的赵涛。由此赵涛与贾樟柯的生活发生了交集。

在后来的作品中《世界》《任逍遥》《三峡好人》等等都能看见赵涛的影子,并且其中《世界》的创作模板就是贾樟柯在听取了赵涛曾经的工作经历之后,灵感大发创作出来的。而《三峡好人》也与赵涛有关系,当时还是老师的赵涛,也兼任着贾樟柯的助理的职责。她建议贾樟柯去三峡待一段时间,后来就有了《三峡好人》。并且在拍摄《三峡好人》的时候,赵涛为了专心拍戏,就辞去了老师的工作。《三峡好人》也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不负众望。

当贾樟柯一心想要拍出很多自己想要的作品时,就忽略了自己的妻子朱炯。后来朱炯去了法国,贾樟柯也曾想过要挽回这段感情,无奈距离。后来俩人离婚了,在2011年的时候,贾樟柯与赵涛结婚。当时外界还说赵涛是“小三上位”,为了不让这个话题影响贾樟柯,赵涛就在媒体面前特别低调。俩人也算的上是心有灵犀了,在之后的作品中两人相互成就。赵涛能够给贾樟柯带去灵感与运气,贾樟柯能够让赵涛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在演员中的一面。

所以,贾樟柯的电影一直都用赵涛来做女主角,不仅仅是想让赵涛火,而是因为在这些作品中赵涛能够演出贾樟柯想要的样子。记得看过媒体对赵涛的采访,她说自己不想做一个明星,而是一个表演艺术家。这就是贾樟柯的幸运,他能找到一个低调但是却一直陪在他身边的缪斯女神。

所以,赵涛与贾樟柯是相互成就的两个人,既然知道赵涛能够将自己的电影演得出色,为什么还要找别人呢?你们喜欢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吗?欢迎留言评论,小严原创,未经允许,不准转载!

如何看待陈坤、贾樟柯赞美周迅、赵涛撞文案

看得出那一定是爱,但不一定是男女之爱,陈坤与周迅的感情是知己更是亲人,所以这样的赞扬很真实!喜欢他俩!

如何评价贾樟柯

汾阳人,70后,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叫好不叫座,墙里开花墙外香等等,这些词汇以固定化的标签集中到了贾樟柯身上,是对其过往作品的一种形象化的概括。不媚俗,不唯上,不趋利,他的作品亦如他夲人一样,顽强的坚持着自己的个性,始终保持着清醒䜭智的意识,如深山里的君子兰,寂寞而骄傲的绽放着;又如同深巷里的老酒,终被人们接纳欣赏,慢慢的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

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以2006年度为分水岭,2006度以前他的电影作品基夲上是以负能量为主,主题是严肃批叛型,并且一度被国内封锁,因为暴露了社会底层的太多灰暗面,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和谐,他的作品曲高和寡,在国内没有市场。2000年,拍摄《站台》;2002年拍摄《任逍遥》;2004年拍摄《世界》,他的三部曲还是以小见大,婉转地反映了中国的世态人情;2006年度以后,他的作品不再以批叛为主,企图以轻松的视角勾勒变迁中的中国以及老百姓的喜怒哀乐,2006他拍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2006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2015年,拍摄新片《山河故人》,该片由赵涛、张艾嘉主演,获2015“年度华语十佳”影片奖;2018年9月21日执导的电影《江湖儿女》上映;这些作品时间空间跨度都很大,贾导处理的游刃有余,反映百年变迁之中国及人物浮沉。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反吷中国现实,只不过格调明艳欢快了许多,不再沉闷压抑了。

从一开始的锋芒毕露,愤世嫉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青到后来迂回穿插,笑对苍生,宠辱不惊的智者。贾导完成了他人生的兑变,破茧成蝶后,他的作品愈来愈成熟,愈来愈平民化,大众化,亦如他的人生一样圆润丰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083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