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被贬后失意的名句

虽然说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最发展兴盛的时代,但是也并非士大夫心中最好的时代,苏轼的遭遇就是明证。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的文学造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却是极其不顺,因为“乌台诗案”的牵连,诗人接连遭遇被贬,密州、黄州、杭州、惠州、儋州……

在这之中,苏轼在黄州的时间可以说是最长的,在这里留下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赤壁赋》等经典诗文都写于这一段时间。而在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时候,酒醉挨淋却写出经典的宋词,更值得今日的我们提及: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宋词的题目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旷达豪放宋词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名句,当属“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就是,即便风雨交加,但是我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少年成名中年失意一直到老年都没有在受到重用,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贬谪之地度过,苏轼却依然有如此的人生态度,乃真豪杰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这是一段序词,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苏轼和友人酒醉归家,却不料途中遇雨。没有雨具众人都感觉狼狈,只有苏轼处之泰然,写下这首宋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写出风雨之景,却也告诫友人不必狼狈,处之泰然在雨中照常行走即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雨中诗人的形象,脚踏“芒鞋”,手持“竹杖”,在雨中行走,甚至比骑马还要舒坦,有什么可怕的?即便是风吹雨打,只要我有这一身蓑衣,就不必惧怕。

下片一开始就写雨过天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雨后的春风还有几分凉意,吹醒了诗人朦胧的酒意。放眼望去,去也看到雨过天晴,斜阳露出了笑容。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回望刚才走过的路,继续前行。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自然界最常见的景象,无论是晴朗天气,还是风吹雨打,又有什么分别?

最后的诗句当中,苏轼其实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自然界有风雨,人生征途中也有风雨。尤其是当时的诗人正在经历一生中艰难的时刻,被贬到黄州远离京城,空有报国之志才华也不得展现,如此怀才不遇之感伴随了苏轼的一生!

但是即便如此,苏轼也逐渐在逆境中参透人生。就如同此次酒醉遭遇风雨,人生征途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平生最旷达之语,而“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充满人生哲理,一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给予我们营养。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甫被贬后写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老杜一生没当过什么大官,安史之乱以后唐肃宗任命其为左拾遗,后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同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根据所见所闻写出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老街味道

这几首都是古体诗,古体诗以赋为主,较少比兴,没有平仄对仗的要求。诗句质朴无华,记录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有无边的痛苦也有一种潜藏的力量。

就说一句吧: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无家别》

真是诗家妙理,平淡道出,触人心骨。

@老街味道

世锦赛失意后,中国女排联赛你还看得下去吗

失意什么?排球迷永远爱排球!

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大将军后,如果收敛认错,雍正还会杀他吗

我们先从正史上面说雍正对年羹尧的处理,雍正三年正月开始,年羹尧让陕西巡抚胡期恒弹劾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不准,年羹尧又弹劾四川巡抚蔡珽,雍正并不将蔡珽治罪,而将他升为左都御史。

三月份,出现了五星联珠的祥瑞,年羹尧上表称颂,但是奏表中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雍正就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是故意这样做的,是在损自己,所以他也对年羹尧说,你的西北之功,我同样也可以不许。

雍正接着把甘肃巡抚胡期恒和四川提督纳泰都换掉,然后在四月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都革掉,调杭州将军。

大臣们看到雍正调任年羹尧之后,就纷纷上书弹劾年羹尧,在十二月的时候,朝廷的议政大臣最后给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死罪就达三十多条,雍正认为年羹尧还是有功的,所以就赐年羹尧在狱中自尽,就像嘉庆帝赐和珅自尽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人,隆科多,隆科多是在雍正五年十月被定了四十一条大罪,然后将其幽禁 ,并在雍正六年六月病死。

那为什么隆科多和年羹尧的结果不一样呢?原因也很简单,隆科多的家世地位比较高,佟家世代都是皇亲国戚,比如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但是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雍正要除掉的人。

所以,年羹尧被调任为杭州将军的时候,只是第一步,这时候不管年羹尧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后面的都是紧接着就来了,这只是一个信号而已,就像秦朝的时候,吕不韦被秦始皇贬到巴蜀的时候,他也知道这也是第一步,所以就自尽了。

但如果是《雍正王朝》里面的话,那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年羹尧最后被贬为一个不入流的守门人,如果他不拿出黄马褂的话,那么他就能活下去,可是,这个不是年羹尧这个年大将军的风格了,他情愿站着死。

如何拯救一个失意的男人

不知道男人从哪方面失意的……假如从爱情失意可以慢慢开导开导,让他从失败的情感走出来,要是从工作压力太大,为了生活的无奈,换一个环境让他改变自己,又是无能为力因贫穷而起,他不努力奋斗,把人在帮助找不的手,别人也难以挽救他,我们也无奈。

失意的时候该怎么办

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失意时,失意时正好可以调整一下自己,有时候意外的失意也是人生新高峰的起点,始终保持颗乐观自信的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正好利用这难得的时间总结一下自己的过去,分析一下自己的行为得失,修正自己不足之处,失意不怕,怕在为何失意。

充实自己,多看些书,好好补充下以前对知识吸取的不足,借些时间为自己充充电。

多外出走走看看,放松放松紧张的工作生活,人在失意时对人和事的看法更准确,抬眼看世界会有以前所不同的境界。

一切都会过去的,今天重要的事情明天就不算什么,人生除了健康其他一切都可以重来。

苏东坡被贬海南后,青黄不接时吃了什么惨不忍睹的食物

这道菜谁都不敢吃,曾经毒死过很多人,但是苏东坡吃后却说一一值得一死。

《河豚》它花我国南海一带物资非常丰富,但无人敢吃,因为毒死过很多人。

所谓物极必反,谁能想到,体含剧毒物质的河豚竟是天外珍物。

苏大学士好这一口,苏轼埋头大吃,一通狼吞虎咽后,一盘河豚己被吃了个精光。放下筷子,赞道:值得一死。

河豚毒性大任人不敢吃,去掉五脏没问题。

这就是苏轼不但点评独到,就连胆识也十分过人。

如何评价被贬龙场的王阳明

如果没有龙场悟道,没有心学,很不幸,王阳明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不被人知。

那么,我先提出两个问题:

【第1句】:这可不可悲?

【第2句】:谁能保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没有回报,我们所有付出的努力,还有价值吗?


先分析第一个问题:王阳明为什么会籍籍无名?

【第1句】:儒学角度

王阳明最大的成就是开创了心学的体系,提出“致良知”,但没有龙场悟道,他自己也是一只迷途的羔羊。

王阳明12岁立志成为圣人,但是一直找不到路径。

15岁左右,读遍了朱子的书,想要寻找到成为圣人的途径,甚至格竹子到吐血,没有成功,于是放弃了。

18岁娄谅告诉他:“圣人必可学而至。”他又开始在儒学上用功,但是很快又放弃了。

一方面要参加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娄谅说的方法也没有用。这时军事和佛老进来,占去了他好几年的时间。

27岁,王阳明痛感自己用心不专,又重新回到朱子,仍然以失败告终。异常苦闷之下,认为成为圣人还是需要天分的,干脆不学了,想要出家和隐居山林。

31岁,他做了官,到处寻仙访友,而且真的隐居山林了。但也就这时,他悟到了佛老的不足,于是下定决心,再次投身于儒家的圣人之学。从这里以后,他的心终于定下来了。

34岁,他开始偶尔地讲学,劝大家不要沉溺于词章记诵之学,而要回到身心修行之学,树立圣人之志。开始有人来拜师。

马上就到了35岁,他被捕入狱。第二年就被贬龙场。

如果时间到这里为止,历史会说,王阳明只是一个在儒学成圣的道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学生,他心性未定,却意志坚定,仅此而已。

他最后会不会成功,或者最终成为一个半途而废、临死都没有悟道的学生,不得而知。

在儒学的发展历程里,历史连一声叹息都不会给他。

【第2句】:人品

没有龙场悟道,没有后来的心学,如果历史给他留下一个侧影,可能会来自于王阳明敢于舍身求义,在大家都不说话的时候站出来对抗刘瑾,然后杀身成仁。

可是这样的人物,历史上何其之多,顶多留下一个名字,一个故事。仅此而已。

【第3句】:军事、文学、书法

【第1句】:军事:平定宁王叛乱,是后面很远的事情了。

【第2句】:文学:收录到《古文观止》的三篇文章,有两篇是在龙场写的,一篇:《瘗旅文》,一篇《象祠记》,另外的《尊经阁记》写于龙场之后。

没有心学的成就,我认为这两篇文章不太会入选《古文观止》。

至于阳明先生的诗歌,他的心学功成名就之后,也没有一篇有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样广为传颂。所以诗词史不会考虑他的。

【第3句】:书法:书法史应该也不会给他一个位置。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龙场悟道和心学,王阳明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留下一个诤臣的侧影,如此而已。

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吗?


第二个问题:

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们之前付出的努力,还有没有价值?

我认为当然有价值。

人生的意义,来源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的收获,过程占70-80%的比例,而结果,只是过程自然而然的产物。

脑科学发现了快乐的秘密:只要适度电击人的大脑,就会产生快乐和幸福的感觉。于是科学家问实验者:“直接给你这种感觉,要不要?”实验者说:“要。”科学家继续问:“把你追求快乐的过程去掉,直接通过电击给你快乐,要不要。”所有的实验者都说:“不要。”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不要?换了我,我也不要。

因此,即使把龙场悟道去掉,把心学拿掉,我相信王阳明还是王阳明,依然会孜孜不倦地探索。

即使最后没有收获和回报,我们仍然会在当下拼尽所有的力气,争取最好的结果。你会吗?我不知道,但我会。

因为,这也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不是吗?


欢迎您给我留言。 我是作者陈桥,坚持原创,传播传统文化。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第1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6句】: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8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21句】: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第22句】: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2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26句】: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第3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36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第37句】: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39句】: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第40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第43句】: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你人生中最失意的事是什么

久旱逢甘霖——几滴

他乡遇故知——仇敌

洞房花烛夜——隔壁

金榜题名时——没你

牡丹被贬洛阳的传说是真的吗

传说就是传说,尤其是此类不靠谱的东西。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当不得真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611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