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汇集8篇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课件第二册。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篇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五年级数学第2卷课件》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提前为上课准备的,教案课件中的内容是老师亲自完善的。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将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我想把我的经历和看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第2册课件(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学会做方程来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生活问题。

2. 学会寻找生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1、知识复习:

2. 根据下列描述讨论等式关系并写出方程。

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数量的两倍。

公鸡x 只,母鸡30 只,比公鸡数量的两倍少了6 只。

3.(媒体出示课本现场图片)旁白:有一天,学校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肖军、勤奋钻研的肖华、爱提问的肖刚,正在休息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了足球的秘密。小刚突然发现了足球的秘密。君发现了……小花发现了……小刚提议……

(足球上的黑皮都是五边形,白皮都是六边形,黑皮有12块,白皮比黑皮的两倍还少4块,白皮一共有多少块?)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批改时(在黑板上写线段图)。

2. 协同探索:

1.教学实例1(媒体呈现教材场景图片)。

“足球上的黑皮都是五边形,白皮都是六边形,白皮有20块,白皮比黑皮少了4块,不到黑皮的两倍,黑皮有多少块?”

(1)回顾问题,寻找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问题:“例题和复习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例1就是我们之前见过的问题,“一个数比给定数小多少次,求这个数”。今天我们学习使用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结果。

(3)同桌讨论如何建立方程。

(4)沟通汇报,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的含义,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价关系。让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将学生的方程写在黑板上,并选择2x-4=20 讨论其解。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汇报沟通黑板:

(5) 学生选择剩余的方程来求解。

2.变式练习。

(1)教师:如果将例一中的第二个条件改为“白皮革是4块小于黑皮革的2倍”,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方程(课件演示了白皮革是4块小于2倍)黑色皮革)。 (用“更多”替换“更少”)并要求学生列出方程的解。

(2)与例1对比,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这种算术方法是用来解决需要“逆向思维”的应用题,无论是“多了多少次”还是“少了多少次”方程都相对简单。

3.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方程来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

明确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等式,并建立方程。

解方程。

图书馆藏有文学艺术类图书180册,两倍以上科技图书20册,科技图书x册。

养鸡厂饲养400只母鸡,比公鸡数量少40只,x只公鸡。

学校饲养组今年饲养了25只兔子,比去年饲养数量的3倍少了8只,去年饲养了x只兔子。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长是38厘米。它的腰围是x 厘米。

北京故宫面积为72万平方米,不到广场面积的两倍就不足16万平方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世界上的大陆是亚洲,最小的大陆是大洋洲。亚洲面积812万平方公里,是大洋洲面积的四倍。大洋洲的面积有多大?

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公里,比大象的两倍多30公里。大象每小时最快能跑多少公里?

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网球放入一个管中。网球全部装完后,还剩下3 个。总共包装了多少管?

3、拓展和完善。

两个数A和B的和是183。A的数是B的数3的2倍。A和B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第2册课件(下)

教学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创造动手实践活动,积累学生的感性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及其之间的比例。

2、掌握体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掌握体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1L量杯、24个一次性纸杯(每组3个)、1cm3自制小立方容器、8个1L量杯、10ml钙铁锌口服液、8个5ml注射器

2、学生:携带2瓶瓶装水、各种有商标的饮料瓶、药瓶、家用油瓶、奶袋、果汁盒等。

教学流程:

一、导课

老师:老师想送朋友生日礼物吗? (出示长方形礼盒)你想知道礼物是什么吗?

学生:想想

老师:这是生日蛋糕

老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礼盒长3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那么这个礼盒的体积是多少?

原料:9立方米

老师:猜猜这个长方形礼盒里装的蛋糕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9立方、8立方、7.5立方等(学生赶紧否认9立方)

老师:(打开纸盒,露出蛋糕)这是你所期望的吗?如果你在生日那天收到这样的生日礼物,你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试着说)太年轻了

老师:买了这么大的礼物,还小吗?

学生:盒子里面太小了

师:盒子里面太小了。这是正确的。盒子里所装蛋糕的体积称为盒子的体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体积和体积单位。 (板书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并估算长方体中可容纳面包的体积。当老师打开礼物时,学生会发现和自己估计的相差太大,凸显了体积的视觉感受)

二、理解容积的意义

1.例如感知体积的含义

显示墨水瓶:指出墨水瓶所能盛装墨水的体积称为墨水瓶的容积。

示茶缸:茶缸所能容纳的茶叶体积称为茶缸的容积。

2.理解体积的含义

使用您准备的学习工具来解释它们的体积。

【展示课件(幻灯片2)】:容器、油漆桶(说出其容量)

3.总结体积的含义

粉笔盒、墨水瓶等物体所能容纳的体积称为其体积。 (学生齐读,老师在黑板上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足够的感性事例,积累体积的本质内涵。丰富的积累为学生总结体积的含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体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给出的两个数据之间的差异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看这个长方形的礼盒。当一个礼盒放置在太空中时,它本身有什么?

健康状况:数量

师:打开礼物盒。礼盒里面有什么?

健康:量

师:已知礼盒的长、宽、高,能求出礼盒的体积吗?

学生:不能【励志句子www.j458.CoM】

老师:如果你想求礼盒的体积,你需要知道什么(老师比划着问学生)?

健康:礼盒内部空间的长、宽、高

老师:如果老师告诉你,礼盒内的空间是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你能求出蛋糕的体积吗?

健康:能量,1立方分米

老师:蛋糕的体积就是礼盒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计算直观的长方体礼盒的体积和容量,克服知道容器内部数据求体积的困难)

区分两者的本质区别

教师:【展示课件(幻灯片3)】:一个较小的实心长方体;一个更大的空心长方体)问题:谁的体积更大;谁有音量?

学生:按名字回答

针对两者的异同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报告(展示课件中幻灯片4和5)

师:同学们,volume和volume只有一个字的区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讨论、交流、报告)

连接:您想要找到的只是物体的体积。

区别:体积衡量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 (外部的)

体积衡量物体可以容纳的空间大小。 (内部的)

(设计意图:多角度区分体积与体积的区别,让学生全面理解体积的含义,突破体积含义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容积单位

1、体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学生边说边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2.了解升和毫升。

观察学习用具,查看自带饮料瓶上标注的净含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报告:发现他们的单位是L和ml,这些饮料瓶里装的是液体。)

测量液体体积时,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当液体体积较大时,例如测量水库或游泳池中的水体积,则使用立方米。 (板书)

3.感知1L

放入量杯,观察1L刻度线。

组长负责将桌上的瓶装水倒入1L量杯中,其他人仔细观察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杯子喝水。组长负责将1L倒入纸杯大小,观察1升水需要多少个纸杯。

说说看,1L水你感觉如何?

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升来计量的? (原:油桶、水桶、大饮料瓶的体积)

4.感知1ml

(出于团队纪律,老师会在每组中找一位能最快坐下的学生负责接下来的活动。给每组一个5ml注射器)

桌子上有一杯彩色水。队长负责用针吸入1ml水给大家看。

将这1ml水倒入空纸杯中,让大家看看

说说看,1ml水你感觉如何?

您准备的学习用具中,标有毫升。它们是多少毫升? (例如:5ml滴眼液、10ml钙口服液等)

(设计意图:学生吸入1ml蓝色水,在倒入纸杯的同时感受1ml的量,从而实现学生对1ml的感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突破)

五、1L和1ml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活动,大家已经了解了1L和1ml。那么1L和1ml有什么关系呢?仔细看看桌子上的量杯你就会找到答案

学生:答案1L=1000ml(板书)

6、升与立方分米、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老师:测量体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但测量液体体积时,常用的体积单位是升和毫升。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实验。

(取出并准备1立方分米的透明立方体和1升有色水)

老师:老师会作为你的助手,把盒子拿稳。您可以充满信心和大胆地到达。开始吧! (这个环节老师要装得很神秘,整个过程学生会很兴奋)

学生:(全场惊讶)原来:1升=1立方分米

师:看来它们之间确实有联系。谁能利用黑板上的关系算出1毫升是多少?

健康:观察:1毫升=1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突破1升=1立方分米的教学难度)

四、小结

通过前面有趣的动手操作,闭上眼睛体验一下:升一般用来测量油桶、水桶、大型饮料瓶等的体积;毫升一般用于测量滴眼剂、滴眼液、小饮料瓶等的体积;和测量、容器体积;水库或游泳池的水体积以立方米表示。

五、练习巩固【课件出示(第6、7、8张幻灯片)练习题】

1. 填写

一瓶钢笔水的容量为60() 摩托车油箱的容量为8() 一瓶矿泉水的容量为600()

集装箱的体积约为40(),微波炉的体积约为45()

(集体修改和错误更正。)

2.填写适当的数字

4L=()ml4800ml=()L2.4L=()ml785ml=()cm3=()dm37.5L=()dm3=()cm38.04dm3=()L=()ml2750cm3=()ml=() L

(引导学生讲解每道题如何转换)

3. 联系现实[提供课件(幻灯片6、7、8)]

展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本节知识的图片(饮用水、潜艇、献血等图片)

(设计意图:练习具有层次性和代表性,从知识问题过渡到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六、结课

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下去之后,寻找与我们的人生教训相关的内容。在下一课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体积。

版式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墨水瓶、粉笔盒、教室等物体所能容纳的体积称为它们的体积。

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测量液体:升(L)、毫升(ml)、立方米(m3)

它们之间的关系:1L=1dm3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第2卷课件(下3)

2.问题探索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三维图形。想一想,我们如何理解长方体呢?

(面、边、顶点、长、宽、高)

师:你将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立方体?

学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大家用手中的立方体物体来观察、研究,看看这个立方体有什么特点?

同桌合作,独立探索魔方的特性。

沟通和报告。 (汇报时重点沟通询问的流程和方法)

默认: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6个面都相等;

正方体有12条边,每条边相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

摘要:学生从边、面、顶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正方体是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三维图形,12条边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对特征的理解

师:现在你知道了正方体的特点,请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成后,测量它的边缘有多少厘米,并向同学介绍你制作的立方体的特点。

使用本书第123页的切割立方体展开图来制作立方体。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制作的想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第2卷课件(第四部分)

学习内容:

第33-34 页的示例1

学习目标:

1、通过运算能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我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要点:

我能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习困难:

我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习准备:

一个长方形纸盒和一把剪刀。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二、独学检测

两人对独立研究部分的问题互相批评,并给了他们星星。

老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小组打分。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看图思考。

(1)前后区域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索取呢?

(2)根据5cm和3cm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表面积?

(3) 要求左边和右边的区域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索取呢?

(4)如何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 小组讨论后,展示讨论结果。

3.完成例1中的问题,独立计算纸箱的表面积。

4、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长方体的表面积=______________

或者________________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第2卷课件(下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素数和合数的含义,并正确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2、认识100以内的素数,熟悉20以内的素数。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合作沟通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要难点】

素数和合数的含义。

教学流程:

【审核导入】

1. 什么是因数?

2. 自然数有几类? (奇数和偶数)

师:自然数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因子的个数对一个数进行分类。今天的课程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程教学】

1.了解素数和合数的概念。

(1)写出1到20各数的因数。(学生手工填写)

请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字,老师注意指导。

(2)根据所写因素的数量进行分类。

(3)讲授素数和合数的概念。

就该表提出问题:哪个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必须是多少?

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称为素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因数,则称为合数。 (板书)

2、教学素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

质数:17 29 37

总数:22 35 87 93 96

3. 展示课本第14 页的示例1。

找出100以内的素数并制作素数表。

(1)问:如何快速制作100以内的素数表?

(2)报告:

根据素数的概念一一判断。

通过筛选方法排除。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第二册课件(第六部分)

1. 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立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材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五年级第二卷第三单元第20页例3,课后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等三维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识别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条边,每条边都是正方形。教立方体时,要激活经验,回顾特征,比较长方体的特征,感知“立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比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来理解立方体,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了解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立方体、折叠立方体,独立探索立方体的面、边、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比较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要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点,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困难

建立空间概念,形成三维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现资源:《立方体的理解》教学课件、各种立方体物体、长方体模型、剪出书本第123页展开的立方体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长方体有什么特点?我们怎么理解呢?请你自己整理一下。

(2)请寻找生活中的立方体物体,思考:你对立方体了解多少?

(二)课堂设计

1. 对话介绍

师:课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方体物体。谁会与您分享您发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立方体形状的。立方体也称为正方体。让我们在本课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黑板上写主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第二卷课件(第七部分)

学习内容:

P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我巩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活动,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计划。

3、通过活动,使我具备了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协调的能力。

学习要点:

我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独学检测

小组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如果我们要粉刷教室的墙壁,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一)教室的长、宽、高及教室五边的面积

(2)门的长和宽是门面积的两倍

(3)黑板的长和宽是黑板面积的两倍

(4)窗户的长宽和4个窗户的面积

2. 为什么要调查这些数据?我们要画哪些区域?

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需要涂漆的面积。

4.我应该买多少油漆?如何购买?

5.计算一下粉刷教室需要多少油漆?它要多少钱?

6.报告计算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第2卷课件(第八部分)

教学目标:

1、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和、差、次有关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习设计一个未知数并形成方程来解决涉及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学校科技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倍。假设共有x 个女孩、( ) 个男孩、以及( ) 个男孩和女孩。

3.学校图书馆群里有x个女生,男生是女生的2.5倍。男生有( ) 人,男生和女生共有( ) 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数量是桃树的三倍。总共有多少棵树?

教材第70页的示例3。

1.分析选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道题有两个未知数,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当我们求解问题时,只需将其中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便于求解方程,通常设倍数为x。

3. 使用方程式解决应用题。

如何求海域面积?

答:陆地面积1.5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公里。

1、A、B两堆货物共重60吨。 B的重量是A的3倍,请问A、B两堆货物各有多少吨?

2、苹果的重量是梨的4倍。梨比苹果轻600公斤。梨和苹果各重多少公斤?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7000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