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根松仁波且禅语50句

根松仁波且禅语50句

1. 学佛的人,在未证悟、见性之前,最好不要说法。否则,他们会犯太多错误,弊大于利。若欲言说,可劝人学佛、皈依。最好先说服自己的家人皈依并学习佛教。除此之外,不说法甚深法。尤其是般若法和空性法。这些法是非常深奥的,不是闻思的知识。没有一定的基础,是很难理解的。

2、我们还没有成佛,必须深深忏悔,才能成菩提。有人说自己没有杀生、没有偷盗,不需要忏悔。这是错误的。因为你还没有成佛,为什么没有业力呢?如果你没有开悟,你还是要忏悔。就像衣服一样,即使是刚穿过的,脏了也需要清洗。你成佛之后就不用忏悔了,因为成佛之后你就已经清净了。

3、密宗最重要的是传承。传承就像一个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识自己的祖先。不管我们有没有家谱,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来源。

4、学佛者要坚定信心,尽量不做。如果做了实在无可避免的事,就得忏悔,不要随意造成伤害生命、咒骂人等恶业。修行就是改变自己,让身、语、意的业力慢慢消除。慢慢地把自己的身、口、意变成善的,对别人有慈悲心,多做一些对别人有利的事情。

5、疯狂是最大的罪过。只有疯狂,才会变得贪婪、愤怒。贪婪和仇恨源自疯狂。比如说,如果你知道这个东西不能用,你就不会想要它,但不知道的人可能会因为不知道而想要它。有些事情他不知道自己不应该做,所以他还是做了。比如,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一只虫子见了就踩死,小动物见了就打,随意伤害众生,却不知道这对自己没有好处。如果知道因果,就不会杀人。

6、佛法是内道,因为我们自己就能成佛。就像佛陀一样,我们将来开悟之后,就不需要依靠外力了。没有烦恼,没有轮回,一切都住于法界。什么是异端?异教徒依靠外在神灵的保护。大家都应该知道佛陀的伟大,以及佛教与外道的区别。

7、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善师和一个恶师,两者经常发生争执。在修行的过程中,内心的善与恶是在斗争的。前期,恶师常常将善师打得血肉模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心中的好老师是处于被束缚还是被击败的状态。

8. 启动是一种便利。至于能否真正实施,就看你是否接受、是否合适了。这就是很多人难以入道的原因。我学佛已久,但仍没有相对的智慧。你心里常常和自己的法、自己的上师发生争执,有时甚至把自己内心的上师打得七零八落,因为你心里的恶知识的力量太强大了,常常打败了你心里的善知识。

9. 什么是赋权?我们都是有业障的众生,我们的心就如杂草丛生的田野,长满了贪、嗔、痴、杀、盗、淫、痴、酒等不净杂草。师父灌顶就是把你心里的杂草拔掉,把你身口意中的东西去掉,种下佛法三身的种子,然后在日常的修行中,像农夫一样浇灌田地。施肥、除草,让种子慢慢发育、生长。

10、我们即将明白生死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依靠师父、佛、法、僧。因为人的力量太弱了,我们在世上常常无法自救。在自然灾害中,或者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众生之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抗拒的。

11. 佛陀说,人有生、老、病、死、烦恼等痛苦。每个人最终都必须离开这个世界。尤其是老年人,不愿意谈论死亡,因为他们觉得死亡已经临近。年轻人不怕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活很久。总之,还剩多少天就看个人命运了,但我们不能糊里糊涂地活着。我们学佛的目的首先是对佛法有一定的认识,不被世俗所迷惑。

12. 贪、嗔、痴不仅是非凡的证悟手段,而且也会造成许多障碍。因此,相对而言就会出现双重对立。归根结底,道与心、方便与智慧是同一的,一切表现都根植于自心。自心之性,光性与空性,无二无别,而光性就是空性。因此,五种智慧完美地显现在法界体内。如此修行,五种智慧就是第六金刚修法。这就是成就的结果。

13.这就是我对《西游记》的理解。如来是我们的本心,唐僧是我们的信仰,信仰可以找到我们的本心。我们的执着生出身、语、意三兄弟,而身、语、意中则出现贪、嗔、痴:贪——猪八戒,嗔——孙悟空,无明——沙和尚。整部《西游记》就是在隐喻我们到彼岸的旅程。

14、其实,外在、内在的三种善知识,从来没有抛弃过我们。因为我们很聪明,但我们却被我们的聪明所误导。我们骑着毛驴去找毛驴。世间聪明人总是做相反的事,离道越来越远。然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却骑着毛驴倒着走。相反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是一个相对的道家比喻。

15、如果不依靠外在的善知识,一味地掩盖自己的贪、嗔、痴、过失,就会污染自己内在的善知识。放弃和破坏内在善知识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轮回,不会有挽回!所以,修行就像走在刀尖上。它需要一定的努力、一定的承诺、信念和勇气。修行时的悲、喜、舍,都反映在我们心性相应的地方。心即道,性即佛,道佛运于世间。

16、念诵“上师知”时,必须了解这位“上师”是内在的善知识。就像气球一样,气球表面的胶皮就像是外在的良师,而里面的氢气就是你内在的良师。从外面看,它就像一个红色的气球升入天空,但气球内部没有空气。它不能上去,所以这个气球的外皮是方便,里面的能量是智慧。方便与智慧和谐,才能获得立足之地。

17、外在善知识是知识的存在和表现。内在的善知识是觉知的真理。结果就是真正的善知识。无论你做什么、想什么、去哪里,你内在的善知识永远不会离开你。是自己建立的时空抛弃了内在的善知识。

18.什么是外在善知识?这是一种丰富多彩的现象。它激活你内在的良师,从因缘结合中认识到独特的景象。这种对美的认识从何而来?它是外在表现与内在善知识之间的对应。相对来说,是外在表现出来的美,以及内心对美的认可。例如,对于红色,您不会将其称为黑色。此如实认红色正见,犹如外在良师。

19、修行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心。这种难以形容的头脑会做出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所以,心可以轮回,心可以开悟,心可以成就。我们一再讲,佛法是心法,所以叫内道,不叫外道。

20、许多不信佛的人喜欢说:“世尊,保护我。”主是谁?你自己就是创造轮回的主。按照佛教的说法,没有救世主。那么一切创造和轮回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失去本性,颠倒妄想。

21、有人说“人性本善”,也有人说“人心无善无恶”。佛家云:“道即心,心即道,道即佛”。萨迦派云:“方便即是智慧,道即是果,究竟义即是无二道果”。佛说,道是无法描述的,所以叫做妙不可言。那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因为般若有真实般若和字面般若。不能说的才是真实,能说的都是假相的建立,即不是真实的。

22、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在轮回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里的人们可能很聪明,也可能很糟糕。也许有人当过国王,或者特别美丽庄严,具备这样的条件,但他从来没有利用这些条件来提升自己,解除自己的忧虑,从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死问题。所以,这一世,还是有轮回的。

23. 有些人可能认为世界上的名誉、财富和物质条件是最有吸引力和最有价值的。但这种价值只是生活的一个条件。人类的存在不同于其他生物。人对生命的追求和理解更有价值。这个值不仅可以解除今生的烦恼,也可以解除来世的忧虑,可以彻底解决生死问题。

24、佛教徒特别贪心的时候,应该布施而不是修财神来满足自己的贪欲;太愚者,应修文殊菩萨,开智慧。特别有怨恨的,应该修慈悲心,修观音法门。对神鬼特别怀疑的人,应该修行地藏法门;心胸狭隘的人应该修普贤法门。修行者应该这样对待。

25、如何理解“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悟”?这是基于观点的。世界和超然世界其实只是信仰的转移。未觉醒者的信仰是当前的轮回,而觉醒者的信仰是清净正义的超凡世界。有觉与无觉,不是以时间和空间来区分的,而是以对自性的认识和对自心的觉知程度来区分的。

26、如果你没有皈依,你就不是佛弟子。但有的人没有皈依处,什么经典都敢念,修一些法本,或者受很多灌顶,甚至时轮金刚、喜金刚这样的大灌顶。如果受灌顶后还没有皈依,那是对佛法非常不忠的。因为受密宗灌顶之后,你就已经成为弟子了,你必须持守十四根本戒。对于那些持守十四根本戒而尚未皈依的人来说,这是可笑的。

27、供养净水时,要照照自己,使心清净无染,清净如水。这是怎样的心态?这是佛。这就是供养食物的同时,在供养水的过程中滋养了自己的心。我们能提升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佛的层次呢?

28. 供水时,应将心放在佛前,彻底忏悔,毫无保留。很多人忏悔的时候都是有所保留的,人与人之间也是有保留的,因为人有自尊心,不敢把自己丑陋的事情告诉别人。但在佛陀面前,他们可以说可以与佛沟通,表达内心的丑恶。真诚悔改,保持纯洁。我所提供的并不是一颗丑陋的心。我所供奉的是一颗如水般纯净的心。这个非常重要。

29. 供水与提供其他东西不同。其他的事都需要辛苦和金钱,但供水不需要那么多辛苦,不需要很多钱就可以完成。所以,没有舍不得放弃供水的情况,供奉的诚意也比较到位。如果你的心能够纯净如水,那就到位了。

30、力美宗宗萨佛学院老堪布白玛当丘,无论走到哪里,每天不间断地供水一百杯。有一年,他到瓦剌无名佛学院讲学。他对食宿没有任何其他要求,只是要求弟子们准备一百个小供杯和祭坛,每天供奉给他。他是西康一位非常特别、睿智的大堪布,所以供水非常好。

31、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后,看到西藏的水如此清澈,他说供养此水特别功德。因为印度的水比较脏,他想如果西藏能有这么好的水,免费供养佛陀就好了。

32、普贤心如虚空,普贤愿如法界。普贤如太阳,普贤如光。大慈如大地,大慈如海。

33. 有些人认为捐款就意味着拿钱。如果你不关心钱,光拿钱是不行的。有些人认为学习秘密需要很多钱,所以不敢学。有些人在供养的时候会感到紧张,但其实不必如此,只要小心、体贴就可以了。藏族人可以献哈达,因为他们是用心献的。

34、八供中,云海等供养佛。这是一心供养诸佛。这是一个表示,而不是数量问题。

35、佛教是一个整体。显宗和密宗就像身体的左右两侧,密不可分。练习时,比如需要用右手就用右手,需要左手就用左手,需要两只手就双手并用。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佛法。

36. 有些佛像是裸体的。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西方文化。表示佛是空性的,无眼、耳、鼻、舌、身、意。一切都是空的、原始的。

37. 父母非常爱他们的孩子。有的人爱孩子是打孩子,有的人爱孩子是爱孩子。殴打也是一种爱。就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虽然你不舍得放弃,但还是得给它打屁股。这就是所谓的便利。殴打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特殊教育,佛教中也有类似的便利。

38、皈依密宗的上师,不是指某个人,而是一切善知识的共同证悟:心如佛悟;心如菩提;心如菩提。言语如法,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身如僧伽,身清净。善知识必须开悟,心必须觉醒。他所讲的法,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法和方便法门。他所展现的是僧团的清净相。其身、语、意如佛、法、僧。只有这样,他才能被称为善知识。我们应该尊重和拥护这样的上师。

39.什么是好老师?他是一位佛法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开始修行佛法。好老师是稀有的。今天我们遇到佛法。我们皈依、依止上师、修习佛法。这就是解脱之道。如果是为了在世上赚钱,或者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这都是一个很小的动机。

40、皈依小乘就是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释迦牟尼佛所传法,皈依佛陀的阿罗汉弟子。对于大乘来说,皈依佛就是皈依十方三世诸佛;皈依佛就是皈依十方三世诸佛。皈依佛法,就是皈依一切方便智慧、世间法、出世间法。皈依僧团就是皈依佛陀的七弟子,传承佛陀的佛教团体都是我们的供养对象。因此,大乘皈依的量和动机就更大了。

41、入佛就是把过去的一切都颠倒过来。就像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几万年一样,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道路,并重新开始走上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生命的重生。所以,皈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间人很多,修行佛法的人却很少,可见佛法的稀少。即使是拥有权力和财富的人也可能没有皈依上师三宝的加持。

42.什么是佛?佛陀是觉悟者。开悟者是某个人吗?不,是十方三时诸佛,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这一切的功德,其实都体现在我们的心里。如果我们的心没有烦恼,我们的心能够了解世间万物的真相,那么我们就是佛,我们的心就是佛。这就是“心即佛”的意思。

43、现实中的物质条件只有在这个世界上才能享受到。有钱的人在世上可能生活条件更好,有权力的人可能生活更方便,健康的人可能生活更舒适,但这些都只是为了今生的利益。如果不皈依三宝,来世就只能继续轮回。

44. 法不可思议,相应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每个人精进修行,身、语、意能够对应三宝,我们的身体也会轻松,业障就会清净,烦恼就会减少,智慧就会提高,正见就会增长。改善了,我们的身、语、意就会变得更加合理。按照佛法来说,更加符合佛陀的教义,在处理世间内外的方法上有了进步,能够更加圆满地处理世俗事务。

45、佛在法界很远,但你的心却很近。当你开悟时,无上圆满的佛就是你的自性、你的自心。我们今天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致富,不是为了得到世间的一切,而是为了真正的充分开悟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的功德真正利益一切。这不仅仅是物质,也不仅仅是世间的小利益。应该是从开悟的那一刻起,就彻底生活在极乐境界中,永不退缩。

46、显宗和密宗都描述了佛陀的功德。佛不能说。 《心经》、《金刚经》讲的都是佛所显现的功德。 《心经》讲佛法身;金刚萨埵是佛的报身,具有佛的一切功德;化身是佛陀显现的慈悲,就像菩萨一样,我们可以感受、了解。

47、人体的阴阳缺一不可,不可分割。人类有这样的生命特征。佛智慧的特点是,既有智慧,又有洞察力。受是方便,智慧是本具功德。用什么方法来体现这个功德,就叫方便。方便与智慧的二元体就是佛。密宗的教义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佛陀的功德,所以不了解的人就会产生一些邪见。

48、普通人的业力很深。从无始以来,他们的身、语、意,造下种种恶业,包括杀生、偷盗、淫乐、饮酒等等。我们因业力而陷入轮回。为了消除我们的业障,我们必须修行非凡的修行。金刚萨埵在修行过程中,对无始以来的业障深感忏悔。每个人都必须有一颗悔改的心。在平常的状态下,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无明和过失。

49、钱被偷了固然可惜,但佛像丢了就不一样了。希望小偷能够好好偿还。佛陀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在佛坛上。反正你已经请来了佛像,这个功德是永恒的。小偷给你一个机会,他帮你供养佛,同时也给你第二次供养佛的机会。你谢谢他。寺庙内有数千尊佛像,并没有佛像过多的说法,因为立佛就有佛的功德。

50、有些人购买非常昂贵的佛像,甚至是纯金的佛像,不是为了崇拜,而是为了收藏。因为怕有人拿走,我什至不敢把它放在佛龛里。就像西藏一些古老的佛像因为害怕被盗而被存放在保险箱里一样,这样的佛像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我不提倡收藏旧佛像。最好建立新的。一尊旧佛像的价格可以购买一千尊新佛像。每个人都可以提供。多么美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7069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