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号课件(合集13篇)
括号课件。
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专门讲“括号课件”。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没有写教案的教师需要尽快完成。良好的教学计划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为我们的网站添加书签,以便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动态。欢迎继续关注!
括号课件【第1部分】
话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认识其作用,掌握加减法运算的顺序,能够用单词计算两步加减法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意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二步加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 说出下列问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我们刚才做的两步加减法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从左到右)
我的同学都掌握得很好。你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实例2
(一)提出疑问
老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回来后,奶奶的妹妹小芳给了小明一把糖。小明把糖果按照颜色分类。你认为它们是什么颜色?演示课件《》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果?
学生自己计算出糖果的数量后,进行小组交流。
问:谁来举报?你是怎么计算的?如何列出公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
学生1:首先,将2 颗黄色糖果和3 颗绿色糖果添加到5 颗糖果,然后添加5 颗红色糖果和7 颗红色糖果,总共12 颗糖果。 (板书:2+3+7=12)
问:他的算法和谁不一样?
学生2:首先添加2 颗黄色糖果和7 颗红色糖果,制成9 块,然后添加9 块糖果和3 颗绿色糖果,制成12 块。 (板书:2+7+3=12)
学生3:首先加3个绿色糖果和7个红色糖果到10元,然后加2个黄色糖果和10元到12元。 (板书:3+7+2=12)
师:这个计算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 (不,是10 加2)
我们怎样才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 (先放2)
修改黑板上的字:2+3+7=12
问:连续加法问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从左到右)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做什么?计算过程还是和你刚才说的一样吗? (这不一样)
如果我需要遵循你刚才提到的算法,同时也符合我之前学过的两步加法和减法问题的运算顺序,我该怎么办? (同学们一头雾水)
老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小嘉宾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显示:( ))。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吗?请和老师一起写(学生本上的空格怎么写)。
(2)理解的作用
师:有了之后,你就可以改变原来公式的运算顺序了。作用是将先计算的部分括起来。在这道题中,我们需要先计算3加7,然后将3+7放在括号中。 (黑板上写:用红笔画3+7)
问:现在问题“2+(3+7)=”首先应该计算什么? (3 加7 等于10)还有什么?
板书:
2.教学实例3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的函数,如果你遇到计算公式,你会做吗?
板书:15-(6+2)=
学生尝试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首先应该计算什么?还有什么? (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 操作顺序
师:今天我们见面了,那么两步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两步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呢?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谈。
师生共同提问:计算中如果有括号,必须先算出括号内的内容。
三、巩固新知
1.按照课本第54页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修改:告诉他们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其次的。
比较:每组上、下题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结束后,回答问题。
强调:做计算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 15-3+4 15-(3+4)
3. 在下面的等式中添加运算符号,使之成立。
763=10 524=11
1428=4 953=7
1297=10 1664=6
四、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板书题
你知道什么?还有其他想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课本第55页练习13 1和2
1. 13-4+5=7+7-6=
13-(4+5)=7+(7-6)=
2. 6+(40+30)=5+(46-6)=20+50+9=80-(50+20)=
板书设计:
询价活动
施展魔法
活动目的:
巩固两步加减法问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被分成每组6人,并选出一名组长。
每组有3 张数字卡、2 个加号、2 个减号和一个。
活动过程:
1、每组组长发牌(其中三人各拿一张数字牌,另外两人各拿两个算术符号,剩下一张拿一张)。
2、组长组织组员讨论魔法变换的步骤(六人手里拿着牌,如何变换位置,组成不同的两步题,变换的题目越多,越高分数)
3、各组按顺序变换主题表演魔术。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计算,大家担任评委。每组表演结束后,统计改题数量。
4、全部表演结束后,根据各组表演“魔术”的质量和数量,选出获胜组。
括号课件[第2 部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括号的必要性,让学生体验“创造”括号的过程,明确括号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带括号方程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带括号方程。
3、渗透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明确括号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带括号的方程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导入:
1.第一级
35+3=
57-20=
40+30=
31+20=
13-8=
57-3=
43+50=
28-7=
95-5=
36-30=
2.第二级
433
9-3-4
10-3+7
10+5-2
默认:学生答案:4+3+3=10 老师:你是怎么算的? (4加3加3,先数.然后.)
学生回答:4+3=7 7+3=10 老师:哦,4加3加3。你先算了4+3=7,然后算了7+3=10
师:这样的计算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从左到右计算)。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学过的连续加法、连续减法、混合加减法的两步计算。都是从左到右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知识。
二、引导尝试
(1) 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
1. 老师:嘿,小明他们在做什么?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学生讲师写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问什么问题?
3. 教师:能够完整解释数学信息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 老师:还剩多少颗五角星?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
2、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两种想法
方法一:生:从10个中去掉2个,然后去掉3个,剩下5个
师:谁有和他一样的方法? (说出学生的名字)告诉我更多。如何列出公式? 10-2-3
同桌互相讨论:你先数什么?还有什么?它们按什么顺序计算? (从左到右)
老师强调:从左到右,先10减2,再减3。
方法二:师: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先用2+3计算总共5切,然后从10中去掉5,剩下5)
师:谁明白他的方法?或者谁的想法和他一样?
老师: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只需将先被切断的两个和后被切断的三个组合起来,然后将它们一起从10 个中删除。
师:你能用公式表达一下刚才的方法吗?
学生公式:2+3=5 10-5=5
老师问:公式2+3=5是什么意思? (先切2块,后切3块,总共5块)
师:指着图说2+3就是总共切两次。公式10-5=5是什么意思? (从10个五角星中去掉5个截止的,剩下5个五角星)
老师:这位同学先用2+3算出总的切割次数,然后从10次中去掉5次,你能像刚才那样把这两个计算写成一个计算吗?
生命值可能出现10-2+3
老师:10-2+3=这个公式怎么算?
学生:10减2加3,先计算10减2等于8,然后计算8加3等于11。
4.(慢慢地说)你不是要先算2+3吗?为什么你的计算和我们的不一样?在计算10-2+3时,可以先计算2+3吗?你能不能想办法在计算公式10-2+3中加一个符号,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必须先计算2+3?同学们想一想,你要加什么符号,加在哪里呢?
学生:用括号表示2+3先算。
师:同学们,太好了。我们统一用这样一个符号()——个括号“把2+3括起来,表示在这次计算中,先计算2+3。
师:来,我们都跟它打个招呼。 (教师引导学生将括号写在空白处,并边写边读)
添加括号后,计算结果的读取方式有所不同。
师:同学们,请试着算一下10-(2+3)? (学生计算)
学生交流,老师指导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解释一下计算过程? (指定2名同学回答后,同桌互相交谈)
看一下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些问题(首先计算什么?接下来计算什么?):
18-(3+4) 11+(9-5)
师:仔细观察,想一想,计算带括号的方程时,首先要计算什么?还有什么?
4. 比较研究与成果交流
老师:请学生完成第74页并做
12-5+4=
14-9-3=
12-(5+4)=
14-(9-3)=
括号课件【第3部分】
设计说明
本设计重点是让学生体验“观察计算公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执行计算——反思并积累经验”的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由于学生运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已有一定基础,因此本设计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组织学生充分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在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的基础上,结合逐步计算和综合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设置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在引导学生解决例2时,我们仍然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列出计算公式。由于例2包含两个层次的运算,学生列出的计算公式将呈现几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将从学生的答案入手,抓住矛盾,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讨论进一步理解规律,确保结果独特,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程
1. 提出计算问题。
(1)采用垂直计算:45+37=90-48=
(2)在黑板上说出学生的名字,并告诉他们用竖式算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 出示口算题。
(1) 口算下列问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引导学生思考:连续加法和连续减法应该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推出新课程。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续加法和连续减法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怎么计算呢?本课我们将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题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下一步学习同级混合操作打下基础。
自主探索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 出示教材第47页例1的主题图。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学生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
(2)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分享他们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询问“下午阅览室有多少人?”时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3.指导学生解答练习册上的方程。
4、与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本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一名代表演示算法并报告计算方法。
预设
学生1:因为要问下午阅览室有多少人,首先要知道中午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我们先计算53-24=29(人),有29人中午来的人,加上下午来的38人,可以发现下午总共有29+38=67(人)。
学生2:问下午阅览室有多少人,先查出中午阅览室有多少人,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即是阅览室的人数下午的阅览室。综合公式为53-24+38=67(人)。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找出异同,然后进行报告。
学生3:不同的是,第一个公式是一步步计算的;第二个公式是综合公式。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5.根据题意引导学生理解综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计算中,只有加减法时,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括号课件[第4 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场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括号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正确计算带括号的方程。
3.帮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计算的习惯。
主要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括号的两步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 口头回答问题:
(1)2+75,本题有一个()方法和一个()方法。必须先计算(),然后计算()。
(2)40-364,本题有一个()方法和一个()方法。必须先计算(),然后计算()。
2. 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展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片意图,明确问题
图片告诉我们什么?您希望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老师检查作业。
组织学生讨论:29+259与解题顺序一致吗?
这个计算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操作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况。这题首先要计算男生和女生的总数,即29+25。
如何解决运算顺序问题?我们请求括号() 来帮助。
3、要理解括号的混合计算,首先要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4.写出解决过程
(29+25) 9 读作:29 和25 之和除以9。
=549
=6(项目)
答:(略)
5. 练习
(1)说出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进行计算。
24+168 (24+16) 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上述两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相同,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括号,计算结果不同。
(2)独立完成P17
6小结:经过刚才的练习,你觉得带括号的算术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重新计算。
16-82(6-8)2
2. P18练习3的问题1。
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括号课件[第5 部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括号的含义,认识其功能,掌握括号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两步括号加减法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括号的两步加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 说出下列问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我们刚才做的两步加减法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从左到右)
我的同学都掌握得很好。你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实例2
(1) 提出疑问引出括号
老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回来后,奶奶的妹妹小芳给了小明一把糖。小明把糖果按照颜色分类。你认为它们是什么颜色? 【演示课件支架】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果?
学生自己计算出糖果的数量后,进行小组交流。
问:谁来举报?你是怎么计算的?如何列出公式?
学生汇报,老师再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括号。
学生1:首先,将2 颗黄色糖果和3 颗绿色糖果添加到5 颗糖果,然后添加5 颗红色糖果和7 颗红色糖果,总共12 颗糖果。 (板书:2+3+7=12)
问:他的算法和谁不一样?
学生2:首先添加2 颗黄色糖果和7 颗红色糖果,制成9 块,然后添加9 块糖果和3 颗绿色糖果,制成12 块。 (板书:2+7+3=12)
学生3:首先加3个绿色糖果和7个红色糖果到10元,然后加2个黄色糖果和10元到12元。 (板书:3+7+2=12)
师:这个计算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 (不,是10 加2)
我们怎样才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 (先放2)
修改黑板上的字:2+3+7=12
问:连续加法问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从左到右)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做什么?计算过程还是和你刚才说的一样吗? (不一样)(一起合约网WwW.hC179.COm)
如果我需要遵循你刚才提到的算法,同时也符合我之前学过的两步加法和减法问题的运算顺序,我该怎么办? (同学们一头雾水)
老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小嘉宾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括号(显示:())。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吗?请和老师一起写(学生写空括号的方式)。
(2)理解括号的作用
师:用括号可以改变原来计算的运算顺序。括号的作用是把先计算的部分括起来。在这道题中,我们需要先计算3加7,然后将3+7放在括号中。 (板书:用红笔在3+7处画括号)
问:带括号后,本题中2+(3+7)=首先要计算什么? (3 加7 等于10)还有什么?
板书:
2.教学实例3
师:我们知道括号的作用了。如果你遇到带括号的方程,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尝试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首先应该计算什么?还有什么? (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 总结操作顺序
师:今天我们学了括号,那么带括号的两步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两步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呢?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谈。
师生共同总结:计算中如果有括号,首先要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三、巩固新知
1.按照课本第54页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修改:告诉他们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其次的。
比较:每组上、下题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结束后,回答问题。
强调:做计算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 下列问题中,哪一题最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 在下面的等式中添加运算符号,使之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板书题括号
你知道什么?还有其他想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课本第55页练习13 1和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括号课件【第6部分】
教学内容:35页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具体练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连减法也可以是两个减数相减,得到数字不变的规律。
教学流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180-(36+44)
观察计算公式,我们发现:数字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和顺序。
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发现数字都是100
心想:怎么都是100呢?
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比如:我有180元,我花了36元买了一件上衣,44元买了一条裤子。还剩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不断地从买上衣的钱减去180,再减去买裤子的钱,也可以直接从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的总钱,这样就可以用这两个了计算来表达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谁能结合这套计算公式,给出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并理解连续减法也可以减去这两个被减数的和?
(2)观察2组,159-(59+37)159-59-37
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你猜结果会是什么?
算一算,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对比这两组问题,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数字是一样的,但是第一组带括号的题更容易计算,第二组不带括号的题更容易计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来选择是否使用连续减法或括号列出表达式。这样会使计算更方便。)
2:问题10
钟单价18元,台灯单价25元。小花花了50元买了一个钟和一盏台灯。他应该拿回多少钱?
读完题目后,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作答,以进一步理解上题的规则。
3:问题8
(1)买这样的5套衣服要多少钱? (上衣48元,裤子36元)
方法一:5件上衣5条裤子的价格
参照这条语句,列出计算公式:485365
方法二:一套衣服的价格乘以5
参照这条语句,列出公式:(4836)5
比较一下,这两个计算结果一样吗?他们的分数会一样吗?
第一个问题是三步混合操作。谁知道它的操作顺序?
分别算一下。为什么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相同的数字也是有数学依据的。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
(2)7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读完问题后,要求学生完成公式。沟通时重点说清楚:如果问题需要,最多可以购买多少套?尤其是不提还剩多少钱?因此,最终纵向计算为828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8(套)
4、第9题
我带了100块钱,花了40块钱买了米。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瓶油?
学生独立完成专栏测试3并解释专栏原因
您还可以问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
问完一些问题后,逐个回答。
5、简单介绍你知道吗?
6、布置作业:
第.35页:问题6
课前思考: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课的内容应该是带括号混合计算的练习课。但从实际的课后练习来看,包含了很多新的内容。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像新老师一样。学生们一起分析、讨论,找出一些有规律的事情。
1.练习7.经过讨论和比较,发现一个数减去两个连续的数等于该数减去两个数之和。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时其中之一更简单。练习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事实上,教师需要向学生渗透的是一个规则以及运用这个规则的简单算法。
2. 在练习8中,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分别计算上衣和裤子,那么这种混合计算方法就是书本上没有接触过的练习。练习时,他们仍然需要像新教学一样,解释操作顺序。另外,对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
教学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在昨天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中的括号。通过本课,学生将获得
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加深了印象。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进一步提高。本节课中第7题特别重要,学生先算一算180-36-44和180-(36+44),得出结果都是100。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比较,说说发现什么。主要通过本题来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个加数,并为以后学习简便计算作些准备。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授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较高。本节课另有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算一算,比一比找出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他们的和,结果一样。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验证这样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算法什么时候简便,要看具体的题目,为以后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尽量用综合算式来解决,特别提示小括号的正确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训练的重点除了熟练进行混合运算外,是从混合运算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学生通过几组对比题的计算、比较对于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规律能够比较清晰地理解,并运用它来解决最后一道实际问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是很熟悉,课堂上学生经过讨论,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部分学生依旧分步列式。然分布合并成综合算式是学生比较困难的。 小括号课件【篇7】 第四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6~10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⒉通过对于可以发现运算性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想想做做第8、9题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算: 72086309033007525 337-454802095514014 ⒉先说出下面每题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 (127+23)50328(36090) 46(30-25)4756+379 提问:以上几题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二、初步感知 ⒈出示:180-36-44180-(36+44) ⑴请同学们观察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⑵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它们的结果,指名板演。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 ⑶出示:159-(59+37)159-59-37 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也一样呢?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⒉根据已有的算式,说出与它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 80-20-3050-(20+10)90-70-20 提问:为什么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⒊同座位互相考考对方,说出得数相等的算式。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灵活运用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图,提问:什么是一套衣服? 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昼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图,提问:超市的这节柜台销售哪几种商品,它们的标价各是多少? 问: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求比较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知识拓展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老师做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小括号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小括号课件【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7--3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3015224025+2440900124006309 34595-482045 25100581065+13 600303120300503120607080-34 253612516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0-120+25 300-(120+25) (2)120+254 (120+25)4 (3)300-120+254 3003+254 提问: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依次抢答 想到答案就说 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300-(120+254) (1)问:这道题中也含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2)巡视指名多人板演(暴露错误) 检查板演题谁对谁错?错的错在哪儿?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提问: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你对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同桌(小组)汇报交流算法 观察分析交流: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254 再算括号中的加法:120+100 最后算减法:300-220得80 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归纳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说一说、做一做。(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核对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每组三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同桌互说,独立计算。 口答出每题计算过程和得数。 比较归纳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巡视检查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尝试画线段图并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五、评价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最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填空。 ⑴156(84-39)60,第一步算(),第二步算(),第三步算()。 ⑵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2.用递等式计算。 24(45-1855)86(72+14749) (184+56)(82-62)397+(504-432)18 3.同学们载树,四年级载了36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载了22棵,六年级载的是四、五年级的总棵树的2倍。六年级载了多少棵? 教后反思: 小括号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5页例2 设计理念: 1、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知识的关键处(如小括号运用教学),安排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和大家解决发生在买面包遇到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出示买面包的课件)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对呀,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挤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师: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面包? 2、小组讨论。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5、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6、教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在数学中我们一般用一种小括号的形式来把这个算式写成两步式题。54-(22+8)=24(个),小括号象两扇门,把22和8这对好朋友关在一起,在计算时,我们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2+8=30,再算54-30=24。 三、巩固应用 1、巩固小括号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括号,你能来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算式,一组一组出示。) 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吗?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有时会改变运算顺序。 2、练习一的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独立完成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小括号课件【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4+37+512-7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5+4-3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7+7-6= 13-(4+5)=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13-(4+6)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12+(11-9)9+(10-1) 18-(4+6)7+(3+4)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79-8+1=70 小括号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例4. (学生的解题过程算式)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反思与感悟: 小括号课件【篇13】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张老师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体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 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 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 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 【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 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课后感受通过交流和合作,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理解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利用探究得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很好。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7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