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中对仗的文案
遇到了一个挺大的问题:诗应该怎样写?老街本来想简单写几句交差,没想到写来写去写了三千多字。
.......
前言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学问的专家可以写成一本书。也可以简单说,写诗就是写情写景,情景交融即可。如何做到写出来的是诗,就要遵守一些诗的基本规矩;如何让写出来的诗思想和文采还不错,就要看自己的功力。抒情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联想;议论是否能够发出新意;写景无论造境还是写镜,能否逼真形象。老街一家之言,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1句】: 什么是诗? 现代诗
【第1句】:有韵诗与格律派
咱们的现代诗从诞生的时候就有争议,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诗登上舞台,以闻一多为首的“新格律派”和自由派就起了争端。闻一多崇尚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在争议之中还有不少诗人按照西方的古典形式写十四行诗:商籁体。例如冯至先生的《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这种商籁体诗如同中国的旧体格律诗一样复杂,押韵都是aabb、abba式的,例如上面这首第一句和第四句押韵:落、棵;第二句和第三句押韵:埃、代。
还有我们这个年纪比较喜欢的诗人,汪国真,例如他的这首《嫁给幸福》,就是中规中矩的有韵诗: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今天还有不少活跃的诗人,但是我关注过的不多 。不过很多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是不错的诗。例如高晓松作词的《同桌的你》就挺符合闻一多的三美: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第2句】:无韵诗
无韵诗不是今天的诗人才写的,很多民国的大师也曾经尝试写了不少无韵诗,如朱自清先生的《灯光》:
那泱泱的黑暗中熠耀着的,一颗黄黄的灯光呵,我将由你的熠耀里, 凝视她明媚的双眼。
八十年代的诗人代表: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今天的诗人更加开放,想押韵就押韵,不想押就不押,例如白云体: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贼白, 简直白死了,啊——
闻一多、朱自清这些受过旧式教育的人,有很深的国学功底,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旧体格律诗词。但他们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探索性地写了大量的新诗。不过后来的一些写诗的人,就只写新诗而不熟悉怎样写旧诗了。钱钟书在《围城》里写过一段话,可以看出在钱先生眼里,新诗人与旧诗人有一点点区别 。
因为只有做旧诗的人敢说不看新诗,做新诗的人从不肯说不懂旧诗的。
至于今天的新诗更是百花齐放,很多人说现在的诗在电脑上断行回车就行,各种体的争议硝烟四起。老街以为,有节奏、能感动人的就是好诗,形式不重要。海子的诗流传至今,不是因为什么形式,也不是押韵押得好,是因为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感动 。至于白云啊真白,读起来也挺有趣的。
【第2句】:什么是诗?旧体诗
旧体诗就没有那么自由了,老街写了很多关于旧体诗的短文。简单说,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古体不讲格律,押对韵即可,近体诗是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黏连押韵。
对于写旧体诗的朋友来说,作格律诗一定要按照格律诗的规矩,填词也要一定按照词谱填写。作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也一定要注意押韵、换韵、邻韵通押的规则,否则都不能称之为旧体诗。
刚才说了闻一多这些民国的大师级人物,都能写规规矩矩的旧体诗,上世纪20年代闻一多清华毕业后,在出国以前回乡成婚,写过一首七律《蜜月著<律诗底研究>稿脱赋感》:
春绾香闺镇彩霓, 东莱贷笔漫灾梨. 杖摇藜火兼燃梦, 管秃龙须半扫眉.手假研诗方剖旧, 眼光独道故疑西. 洛阳异代疏泉出, 谁订黄初二月疑!
闻一多在青岛山东国立大学的学生,以新诗闻名的臧克家也有一首七律《书 怀》:
天高地迥势巍峨,斗室谁甘坐婆娑?胜景贪看随日好,余年不计去时多。闻鸡志壮犹起舞,引吭情豪欲放歌,四海翻腾风雨骤,思投碧浪化微波。
唐圭璋誉之为"一代词坛飞将"的民国国学大师乔大壮,曾因夫人去世作《生查子》追悼亡妻:
舵楼东逝波,鹢首西沈月。何似一心人,自此无期别。犯雾剪江来,打鼓凌晨发。君去骨成尘,我住头如雪。
以上这些诗词都是严格按照格律和词谱作的,都是押平水韵为基础的古韵。 一句话,作旧诗就要收旧诗的规矩,其实西方的十四行诗也是如此。
【第3句】:怎样写好诗?
【第1句】:感动人就是好诗
首先,我以为能够感动人就是好诗,至于是不是把散文打断了凑成诗,我就不好评价了。其实古人的一些文赋,也和古诗也差不多。例如这首《陋室铭》,除了最后一句不押韵以外,完全可以看作一首杂言古体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2句】:立意
无论新诗旧诗,首先是立意,也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您想抒发或者传达什么给你的读者。即使写给自己看的,那么自己也是读者。例如李白的这首《夜泊牛渚怀古》,很明显是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的伤感。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第3句】:选择诗体
旧体诗首先要守规矩才称得上是旧体诗。如果觉得近体诗不合适可以选古体诗,也可以选词(2000多个词谱),也可以选新诗,现在押韵不押韵随你便。给自己的思想和感怀提供一个载体,现在流行叫做宿主,宿主合不合适很重要。
杜甫《秋兴八首》选的是七言律诗,李商隐《登乐游原》选的是拗体五言绝句,李白《静夜思》选的是古体五言绝句,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选的是七言律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选的是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当然也有人用同样的意象和内容选了多种诗体,例如晏殊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写了一首七律《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还写了一首《浣溪沙》,两首的意境差不太多。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4句】:意象的选择与组合
诗就是按照诗的规矩,将合适的意象有机组合起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文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就是寓“意”之“象”,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例如叶,就是客观物象,春叶、秋叶、落叶、残叶、飞叶、败叶就传达了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意象。风,西风、东风、春风、寒风当然不同,马,骏马、千里马、老马、瘦马等不同的用法传达了不同的感情。
意向的组合比较有学问了,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用一个虚词,全是名词的罗列。又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四个意象,第一句没有动词,第二句有了一个“无”连接。又如“枫叶落纷纷”只有落叶一个意象,后面是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看作修饰动词落的副词)。
诗词中意象的组合方式(句法)不同于散文,往往被称为诗家语, 用散文的逻辑来看,很多诗家语是病句。例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懂诗的人会质疑,春风有什么可笑的呢?桃花怎么会笑话春风?其实这句话是状语后置还省略了介词,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只背唐诗宋词写不出好诗 先花10分钟学学诗家语》
【第5句】:章法的组织
意象是名词,诗中除了名词还有动词、连词、副词、形容词等 ,这些词的选择,古人称之为练字。意向的组合是把这些词组成合适的句子,即句法。 句子的组合方式就是章法,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1)、例如崔护的这首《 题都城南庄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先回忆过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再发感慨:人面不知何处去;然后再说眼前的景色:桃花依旧笑春风。大家知道,我们肯定是先看到眼前景色,才会引起回忆,发生感慨,这三个步骤,被诗人打乱,改成了先回忆、再感慨、再描写景色。
2)、杜牧的《江南春》就不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先说眼前景色,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再回忆:南朝四百八十寺;然后感慨:多少楼台烟雨中。
简单说,写诗就是立意、选择意象、把意象组合成句子、把句子组合成篇,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有效抒发自己的情感。
结束语
有一句话叫做"诗无达诂",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通俗说就是诗很难解释得非常准确。因为前人的语境和词语跟后人有很大不同。
另外作者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的感情未必被读者完全解读清楚,例如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众说纷纭。
还有就是读者可能读出了作者本人没有的意思,例如王国维《人间词话》里三种境界之说,王国维自己都说我的认识可能得不到晏殊他们的认可:“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另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作者被冤枉地砍了脑袋。
现代很多朦胧诗象李商隐《锦瑟》一样让人如坠云里雾里,作为读者,不妨象王国维,从中找到自己的理解,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清人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说过: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
@老街味道
古人不说现代普通话 为什么今天读古诗词依然押韵呢?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不押韵吗?
写诗词时遇到平仄韵脚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徐渭用平湖秋月作了一首藏头诗 诗体不限一起来写几首?
如何做出对仗有深意的句子
我还是认为,要构思出绝佳妙句,主要靠平时多写多看多思考。对每个汉字的理解以及词汇掌握的多寡是很重要的。习惯养成,如果遇上需要表达的思维较为曲折繁复。就得看本身文字功底了。当然,灵光一现的妙手偶得仍然要有非常好的文字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写对聯.文章可没办法一僦而就。如果在最基本的用字上,随意地把汉字拉丁化,自己手下出现的错别字都无法随时发现纠正,很遗憾,尊驾可就再无任何希冀指望写出精彩的文章.對聯了。还是从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开始复读吧,祝您好运。
古代诗人写对仗句子为什么那么容易
古代诗人写对仗句子为什么那么容易?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些真的是诗人亲眼所见吗?
【第1句】:诗人诗中所写未必是眼中所见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诗人所写未必是眼中所见,王国维对此专门有过阐述: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例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写的是心境,未必是当时的实景。 此诗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 借描写山水景物, 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虽然地球变暖,但是唐朝时期湖南零陵地区大雪落地不化,应该也不会多见吧。
又如朱熹《观书有感》 ,不看题目可能会以为真得是写的景色: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2句】: 对仗的演变
对仗的形式很早就有,古人对仗除了用于诗词,文章里也有对仗,但是进化到格律诗的平仄、词性等严格的标准是在齐梁时期,
【第1句】: 永明体四声之前
对仗没有平仄之分,相对没有那么严格。例如在诗经里:
:"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例如文章《三都赋》里:
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这一类对仗有点像宋词里的对仗,允许平仄不相对 ,允许字的重复,例如苏轼《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 (平仄不相对)
谢灵运虽然也是南北朝人,但是早于沈约,那时还不了解四声,因此他虽然非常喜欢在诗中用对仗的手法,但是平仄也多不相对,当然也有无意间平仄协调的。如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八句都对仗,但是平仄多不相对。
柏梁冠南山,桂宫耀北泉。晨风拂幨幌,朝日照闺轩。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璠。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
【第2句】:沈约等人制定四声与平仄规则以后
阴铿的《新成安乐宫》中间三联就是标准的格律诗的对仗了。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
迢递翔鹍仰,连翩贺燕来。
重櫩寒雾宿,丹井夏莲开。
砌石披新锦,梁花画早梅。
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 。
【第3句】:古人学习对仗是基本功
写对仗是否容易,与是不是古人无关,与读书与写作的经验有关。古人文盲居多,读书人是少数,而今天几乎人人都是读书人。相比而言估计古人的比例会落于下风。当然古读书人必然会作诗,这一点,今天的读书人比不了。
【第1句】:对仗是古人诗赋基本功
对古人来说,诗文自古就经常会用到对偶句,所以对仗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就如同我们今天必须会背诵九九乘法表一样。
【第2句】:作诗容易警句难
对仗很容易,就如同作诗一样,作诗也很容易,但是作好诗难,同样有警句也非常难。律诗中的警句多处于中间二联,所以很多人非常用心,例如题主举例的两联就是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有很多诗人作诗,是先有妙句,然后有妙联,然后因句而成诗,例如晏殊最著名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他用与不同的两首诗词。
《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宋·晏殊)元巳清明例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浣溪沙 其四》(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4句】:古人怎样对出佳句
【第1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写到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可见古人做出佳句妙对是多么的不容易,还是那句话,写诗易写好诗难。
三年得已属不易,据说左思的《三都赋》十年写成,期间经过多少次修改?
【第2句】:闭门觅句陈无己
黄庭坚有过一首诗,《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其八》,可见寻觅佳句难易程度根据每个人的天赋而不同。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 ,西风吹 泪古藤州。
秦少游援笔立成,而陈师道据需要回家苦思,陈师道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苏门六君子之 【第1句】: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可是他依然要“闭门觅句”,孩子抱到邻居家,猫狗都要打跑,你能说觅句容易吗?
世言陈无已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抱寄邻家。徐待诗成,乃敢复常。《文献通考》
【第3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诗: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表示好的诗句是自然存在的,诗人会产生灵感,偶然间即可得到。 但是这要求诗人文学素养很深 ,如果是普通人的话,也会写出好诗,但是如果写出大量好诗的话,就很难靠“妙手偶得之”来实现了。
所以学诗,不必妄自菲薄,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人,也可能写出非常优秀的诗篇。例如唐朝一个没有留下真实姓名的捧剑仆,却留下了一首被无数唐诗选本选入的绝句: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结语
成为一个大诗人,作品有质有量,一般需要有一定的学识、多加训练,还要有一些天赋。杜甫自己算是有天赋的人了,仍旧“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天赋加努力缺一不可,世上没有容易的事情。
或许只有苏东坡、李白这样的人物才敢说“容易”二字吧。 李白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斗笠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老街味道
诗词格律中的平仄、对仗、意境,哪个最重要
从提问的方式来看,题主实际上是将几个概念混在一起了,不过对于新手而言也很常见啦,下面我逐一廓清这几个重要的概念。
首先,“格律”这个东西,属于一套创作规范。
以前有个朋友举过一个极好的比喻,借助生物学知识,说DNA实际上也有其“格律”:
① DNA分子是由A、T、G、C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碱基构成的双螺旋结构,这个是画个图,从外在一眼能看出来的,谓之“格”;
② 每一个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配对方式只能是A对T或C对G,这个是内在的规律,谓之“律”。
为了理解记忆的方便,我可以不太严谨地总结,外在形式我们大体上管它叫格,内在规律我们一般管它叫律。
中国传统古典诗歌,大体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品种繁多,如《诗经》体,大题四言为主,东汉文人诗就是五言诗为主了,从外在的“格”上就明显不同;而至于近体诗,除了外在 【第5句】:七言为主的“格”外,则更精细地去琢磨内在的“律”,这就涉及到了一些诸如“平仄”“对仗”之类的细节。
这其中的对仗,是运用在格律诗歌、骈文中的特殊的对偶。因为汉字的特点,单字可以表意,秦汉后大抵单字单音节,正好拿来讲求一下对称,属于一种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
而至于汉语平仄的运用,我比较赞同的说法,与汉魏之后佛教的大兴有关,佛经有传播要求,需要富于节奏感,所以梵文佛经是讲求“声谛”的。而我国第一批双语人才,要将佛教翻译为汉语,在这一过程中,追求节奏感成为了这批文人无意识中产生的共识,进而拓展到诗歌的写作中。
在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竟陵八友搞出了一套规范,这一套规范成为近体诗的先声。大体上解释一下他们的思路,即汉语本身的属性上来讲,平声的发音悠长,仄声的发音短促,长短音节的有规律搭配,自然就形成了节奏感。
明确了这一点,才有了格律诗。而中二联对仗的明确,实际上是略晚的。初唐崔颢《黄鹤楼》诗,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根本不对仗,说明在当时,这一规律尚不十分严格。
从这一角度而言,若说平仄和对仗间哪个更重要,毫无疑问应该是平仄规律,因为结构感和音乐性是诗歌最本质的要素。
而至于意境这个词,则和格律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内容方面的东西。
比如说, 我单纯写一棵树,而不施加任何深意,这个在古典诗歌中,叫做“物象”(客观事物),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叫做“意”(主观情感)。
在这个基础上,“物象”加上“意”,在这棵树上面施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概念被称作“意象”。
而多个“意象”的叠加,呈现出一个复杂的情境,就成为了“意境”。意境这一层,由于情景交融的褶皱非常丰富,所以常常都呈现出作者本人的审美观,哲学观等。
用袁行霈曾举过的一个例子说明,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楼”“雨”“巷”“花”都是简单的“物象”,而加上定语修饰,变成“小楼”“春雨”“深巷”“杏花”,则施加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变成了“意象”,而将这几个“意象”连缀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丰富的审美空间,成为了“意境”。
由于格律与此其实并不是一个概念,所以暂且解释一下,无法分辨到底哪个更为重要。实际上,格律与内容都是一首好诗的重要组成部件,缺了一个都会造成极为惨痛的影响。
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古代律诗中有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对仗数词的吗
古人没有这些标准说法。
抖音中哪个正能量的句子最经典
我来分享几个我最喜欢的吧
天无百日雨,人无一世穷,山无四季青,人无一生苦,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没有谁脚下的路可以一生平坦到头,没有谁胸中的心可以一生纯粹到底,没有谁头顶上的天一生永远蔚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有经历过风雨,自己才能学会强大!
这些都是我很喜欢的励志语句!
《诗经》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一唱三叹回味无穷,增强艺术感染力。
小说中的哪些句子使你难忘
小说中的哪些句子让小编难以忘怀呢?是的,没错,就是下面这十句,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①“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 可是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别。”
——八月长安 《最好的我们》
②“我庆幸我爱上了他,因为我爱的人是他,所以我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努力热爱每一天的生活,努力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因为他,我从一个自卑的人变成一个自信的人;因为他,我明白了追逐梦想的感觉;因为他,我觉得自己变得更美丽。这个世上有许多种爱情,有的浪漫动人,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沉沦痛苦,有的细水长流,但我相信再没有任何一种爱情能比我所得到的更好,我的爱情让我更爱生活,更爱自己。”
——苏蔓
——桐华 《最美的时光》
③“我没有师父,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孩子,当初我以为我有全世界,却原来都是假的。爱我的, 为我而死,我爱的,一心想要我死。我信的,背叛我,我依赖的,舍弃我。我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求,只想简单的生活,可是是老天逼我,是你逼我!你以为到了现在,我还回得了头么?”
——fresh果果 《花千骨》
④“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
——唐七公子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⑤“你教我,怎样才可以爱上另一个人,而且是一次又一次。”
——辛夷坞 《原来你还在这里》⑥“我的人生曾经寂寥。我曾经身处茫茫人海,却宁愿孑然一身。直至遇见你。温柔的你,无与伦比的美好的你。言语无法表达。如果一定要概括,那就是——我爱你,以我全部的智慧和生命。”
——薄靳言 《他来了,请闭眼》⑦“我们太年轻,以致都不知道以后的时光,竟然那么长,长得足够让我忘记你,足够让我重新喜欢一个人,就像当初喜欢你那样。”
——郭敬明 《夏至未至》
⑧“我一直很清醒,清醒地看着自己的沉沦。”
——顾漫 《何以笙箫默》
⑨“如果,我知道有一天会这么爱你,我一定对你一见钟情。”
——顾漫 《微微一笑很倾城》⑩“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桐华 《步步惊心》
支持小编就关注小编的头条号哦!谢谢!么么哒!
有哪些你最喜欢的名著中的句子
悲惨世界:
【第1句】: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第2句】: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生活。
这话说得多经典,我个人很喜欢。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句子都有哪些
诗经中关于爰情的句子都有哪些?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
【第1句】:《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2句】:《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第3句】:《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4句】:《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第5句】:《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6句】:《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第7句】:《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第8句】:《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第9句】:《齐风·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第10句】:《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第11句】:《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第12句】:《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第13句】:《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第14句】:《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第15句】:《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75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