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7的乘法口诀教案八篇

乘法表课程计划。

7 乘法表教学计划第1 部分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6+6+6 4+4 3+3+3+3 2+2+2+2+2

2.猜谜语。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乘法。通过乘法计算非常简单。所以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5的乘法公式,这将使我们计算得更快。想学习吗?

1、教学实例1。

(1)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简单介绍一下福娃

师:5可以用乘法公式表示,写成15或51。因为5仍然是5,所以1乘以5(或5乘以1)得到5。为了以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用15=5或51=5制成公式。有人可以尝试弥补吗? (解释公式:一五等于五,意思是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字放在前面)。

(2)(展示另一盒福娃):现在有多少盒? (2)有多少个5?说出学生的名字并进行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25=10;52=10)这是什么意思? 25=10或52=10表示两个5的和是10。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编的方法,为这两个乘法计算编一个句子吗? (公式解释:两个5相加,可以简单的说成“二五”,得到的数字是10,可以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公式“二十五十”。)

(课件分别展示了3盒、4盒、5盒福娃娃娃)总共需要多少福娃娃娃?乘法方程怎么写?尝试制定他们的公式。同桌讨论。 (按名字回答)

学生回答:3盒福娃是三个5,乘法公式是35或53,公式是:三五十五。

福娃4盒是四个5,乘法口诀是45或54,口诀是四、五、二十。

福娃的5个盒子是五个5,乘法公式是55,公式是五五二十五。 (概念:只要找出有多少个5?)

(4)总结:5的乘法公式有5个,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出上述乘法公式。

7 乘法表教学计划第2 部分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9的数字特点,编制并记忆9的乘法表。

2.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探索9的乘法公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编9的乘法口诀,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记忆。

3、教学难点:正确运用9的乘法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5、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

(一)精彩介绍

师生对话: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吗? (是)今天郑老师带来了一首动画片的主题曲。请大家仔细听,仔细寻找歌词中隐藏的数码宝贝? (播放动画电影《西游记》主题曲——《一师三徒弟》)

老师问:你们发现歌词里有数字baby吗?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还有“九九八十一难”等)

老师:你的眼睛真神奇。是的,我们刚刚在漫画中看到了这两个数字:孙悟空七十二变,唐僧师徒们经历了九十九、八十一难,终于得到了真经。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两个数字与我们今天要学的9乘法表有关。 (板书题9的乘法口诀表)

(二)新授奖情况

1. 化妆配方

对话简介:刚才我们听了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我们知道唐僧有三个徒弟。你知道他的三个徒弟中谁最喜欢吃吗?没错,就是猪八戒!有一天,八戒听说王母娘娘要去天宫举行蟠桃大会,天宫里有很多仙桃。八戒流口水了,于是悄悄来到天宫,背了一个大包回来。让我们帮他数一下有多少个,好吗?

媒体演示:(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这里有多少个空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随后媒体展示:(出示一排桃子的图片)我们把猪八戒带回来的桃子放进去。一排有多少个桃子? (9) 如果你数得很快,你怎么算出来的? (10-1=9)

师:这有几个9? (1 9) 有多少个9? (9) 那么这个公式怎么写呢?

(老师在黑板上写:1 9 是9,公式是19 等于9。)

媒体:(出示第二排桃子的图片)第二排有多少个桃子?你是怎么告诉的?

讨论:你怎么看得这么快?你最好的主意是什么?

(板书:两个9是18,公式是298。)

老师:三排桃子和几十排桃子相比怎么样?少了多少?多少钱?

四行、五行呢……也可以这样比较填写吗?

学生:填写教案纸并汇报交流。 (填写正确表格后,学生会点头表示)

2.记住公式。

师:这是9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个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你读得这么大声。让我们闭上眼睛,试着记住它。如果你记不住,可以睁开眼睛看一看。 (学生背公式)

师:老师,现在我们看看你还记得9的乘法口诀吗? (师生密码匹配、桌子匹配、男女生密码匹配比赛)

老师:背9的乘法口诀,老师也有一个好方法跟大家分享。这个好方法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你想知道吗? “我有一双七巧手,一共十个手指。” “团长,我是用来背公式的,不用担心记公式的事。”愿意学习的同学,请将你的小手放在桌子上,看着老师的手(引导手指记忆法)。你可以跟着老师做你想做的事。这种手指记忆法也可以在学生课后练习。

(三)巩固实践

(1)你知道9的乘法口诀可以算出多少个乘法口诀吗? (媒体展示:看公式并解释乘法公式)

(2) 完成公式。 (媒体报道)

(3)。目光凶狠,金色眼眸,明辨是非。

(4)小朋友,你们去过超市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会带你去一家特色超市吗? “9元超市”(媒体展示),9元超市是什么意思?你想买什么?您想买多少钱?每件的总成本是多少? (先和同桌讨论,然后全班讨论——我该买多少件,总共多少钱。)

(4)延伸和扩展。

(一)老师:关于“9”这个数字,有很多知识。(媒体出品)这种古诗叫九言诗。每句话有九个。这首九言诗两句共有多少字?七句话怎么样?

(2)除了与九的知识有关的九言诗外,还有一首谚语和歌谣也把九的公式放进去。 (播放九九歌)。学生大声朗读并回答问题。

1929年不要采取行动,

第3949章行走在冰面上。

5969 望江边柳树,

河水七九开,燕子八九来。

九九加一九,牛到处都是。

问题:

“十九”还有多少天?

《二九》结束已经多少天了?

九十九加九等于多少天?

(五)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我发现同学们都很聪明,有一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像唐僧和他的弟子一样,虽然有9981个困难,但他们最终还是克服了,得到了真经。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坚持这种精神。我相信你会成功。

(6)课后反思题。

在下面的数字列表中找出9 的倍数,并观察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

7 乘法表教学计划第3 部分

一、教材简析:

教材以小熊串红色水果的图片为准备请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验连续加4、准备列乘计算和制定公式的过程,然后通过“填空”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编写公式的经验,编写4的乘法公式,最后安排“讲出来”和“实践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

二、学情简析:

通过学习2、3、5的乘法公式,学生已经有了写公式的经验,所以自己写4的乘法公式应该不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实践探索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弘扬教学民族,让学生体验成功,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三、目标预设:

1、了解4的各个乘法公式的含义,更加熟练地记忆4的乘法公式。

2、结合《小熊零食》的具体情况,过一遍4的乘法公式的编写过程,掌握4的乘法公式。

3、能够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

了解公式的含义并正确熟练地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公式的含义并正确熟练地运用。

六、教学准备:

1. 师资准备:铁图

2.学生准备:小邦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小熊的生日快到了,他邀请了很多朋友来他家。看,他正在为客人准备美味的红色水果串。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 计数

看图说说:每串有多少个红色水果?小熊做了多少串?

同桌的两个人数了数,思考了答案:每串有4个红色水果,小熊已经穿了9串……

2、填写:

(1) 将结果数填入表中。

(2)请填完问题的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答案的?

多样化的方法:4乘4数。

先用公式算出2、3、5共有多少串,然后用加减法算出其他数字。

使用乘法公式。 (计算写在黑板上)

(3)独立研究并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表(遇到困难请在群里讨论)。

根据乘法公式和以前的经验,自己编写4的乘法公式。

(四)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 谈论它

(1)汇报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导出4的乘法公式?

(2)4的乘法公式有什么特点?

相邻两个公式之差为4。

(3) 告诉我哪张4 的乘法表你认为很难记住?你怎么记得它?

(4) 活动:分组记忆公式,同时制作四边形。

(三)、练习巩固

1. 请打开本书第20页并快速读完。 (黑板书如下)

14=一四除四

24=二四等于八

34=三四十二

44=四四十六

45=四、五、二十

46=四六二十四

47=四七二十八

48=四八三十二

49=四九三十六

2.持续不断。

展示书本P21.1上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明确问题的含义,然后将其联系起来,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使用了哪个乘法公式。

3. 算一下

显示书籍P21。 2、独立计算、计时、比赛。集体评论。

4.看图写方程

显示P21。小册子里有3个网格图,先数数,然后根据数字列出公式,并根据图片解释公式的含义。

参考: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4个小正方形。 4 个蓝色大方块内有多少个蓝色小方块?

4X4=16(块)

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4个小正方形,5个黄色大正方形里面有多少个黄色小正方形?

4X5=20(件)或5X4=20(件)

(四)、拓展性学习

1、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竞赛、游戏。

首先计算每次计算的结果,找出规律,按照规律走出迷宫。

2. 一块正方形土地每边有7 棵树,每个角各有1 棵树。这块地的4 面各种植了多少棵树?

4X8=32(树)或8X4=32(树)

(五)、总结。

你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吗?

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六)、板书设计

4的乘法口诀表

1 41 4=4 1 4=4

2 42 4=8 两个四=八

3 44 3=12,三加四等于十二

4 44 4=16 四四等于十六

5 44 5=20 四五二十

6 446=24 四六二十四

7 44 7=28 四七二十八

8 448=32 四八三十二

9 44 9=36 四九三十六

7 乘法表教学计划第4 部分

“5的乘法公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中的乘法(一)”第二节“2到6的乘法公式”第一课内容。安排在《初步认识乘法》之后,在学习2、3、4、6的乘法表之前。表中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表格和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2到6的乘法公式。2到6的乘法公式分为三段,分别是5的乘法公式,2、3、4的乘法公式,6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中虽然用了5的乘法公式作为中间句,但5是是我们生活中非常有价值和广泛使用的数字,而且连续相加的和也很有特色。学生也有数五的能力。有了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到2个5的和, 3 个5、4 个5 和5 个5。首先出现的是5的乘法公式,很容易凸显归纳乘法公式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5的乘法公式,为学习2、3、4、6的乘法公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的乘法公式是学生开始学习表乘法。本课的内容在本单元中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每一个乘法口诀,避免死记硬背,教材都是从相同数字的连续相加开始引入,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每一个乘法口诀的含义。另外,课本并没有给出所有的乘法口诀供学生记忆。相反,它在很多地方使用“空白”,让学生自己完成乘法公式。学生在经历了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后,自然会更加深刻。了解乘法口诀的由来和意义,也有利于乘法口诀的记忆。

孩子学习数学有两个基础知识和经验。虽然有相当多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公式,但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知道乘法公式从何而来。另一方面,学生虽然能算出几个5的和,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差,不能轻易地从乘法方程的结构出发编出公式。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拟出公式,然后让学生自己拟出公式。由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掌握公式就比较容易,但鼓励学生记忆和使用乘法公式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准备5的乘法公式。 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5的乘法公式的规律,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记忆公式。

3、能够运用乘法表计算表中的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感受乘法表的特点和优势,体验中国文化。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娃娃,你们认识吗?”

“这就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们来看一个短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这个盒子是全套的,正好有5件。”

二、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联系旧知识,初步感知几个5的和:

(1)“1个盒子里有5个福娃娃娃,你知道2个盒子里有多少个福娃娃娃吗?”

“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会说有10个,用5+5=10;2个5就是10;25=10.)

小结:我们用加法来解决几个5的和是多少的问题?但是5的个数越多,加起来就越麻烦,写加法计算也就越麻烦。同学们,除了写出加法公式外,还能写出什么公式来表达几个5的加法呢? (乘法公式)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求几个相同的加数之和,用乘法公式来表达,是非常简单的。

2.联系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用乘法求几个5的和:

“这是什么意思?”

“产品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

(2) 有多少个3 5?如何列出乘法公式?

(3) 4 个5 怎么样?五五呢?你能写吗?尝试自己写一些。

学生在便签本上独立书写,然后报告,老师在黑板上书写。

“为什么五个5的加法只有一个乘法公式?”

(4)“1 5 是多少?你会做乘法计算吗?”

3. 尝试编写5 的乘法公式:

(1)了解制定公式的必要性:

“问一盒福娃娃娃有多少盒,就是求几个5的和。同学们觉得列加法容易还是乘法容易?” “为什么?”

“我们每次计算乘积时都必须看加法方程的结果吗?”

“看来我们需要想一个好办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乘法计算的结果。”

(2)介绍公式的历史并揭示主题: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编造了一些公式来记住乘法方程的结果。”

(3)指导学生编写公式:

“请观察15=5、51=5。这两个乘法方程中,1和5叫什么?(乘数),5叫什么?(乘积)。这两个乘法方程是什么?乘数都是1和5,所以我们可以把乘数写在公式的前半部分(黑板上写“一五”)。乘积也都是5,所以我们可以把结果写在后半部分公式的(在黑板上写为“得五”)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五得五”这句话来记住。

“你知道‘一五为五’这句话中每个词的意思吗?”

“是的!前半句是两个乘数,后半句是乘积。”

“25=10、52=10,这两个乘法方程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记忆?”

“‘二五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能写出下面的乘法公式吗?试试看,把它写在便签本上。”

学生尝试组成公式的接下来三个句子,然后进行报告并讨论他们组成的公式的每个句子的含义。

老师指导他们整理,全班一起朗读。

(3)“观察我们编制的公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第一个字按“一二三四五”的顺序排列,第二个字是“五”,数字增加五,最后一个字是“五”,“十”、“五”、“十”依次.)

教师总结:“第一个字是‘一二三四五’,第二个字是‘五’,表示1、2、3、4、5分别乘以5,后半句就是每次乘法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5的乘法表’”(题目加板书:5)

(4) 尽量熟记公式:

“我们知道每个公式的出处,每个单词的含义。我们能写下所有这些公式吗?”

学生首先独立背公式,然后与同学交流并向全班展示。

“老师说前半句,你说后半句。”

告诉我你使用哪个公式以及为什么使用这个公式。

3.《Do it》的问题2和P53的问题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修改,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游戏:

“这个形式里,有我们今天学到的很多公式,看谁眼尖,能全部找出来。”

7 的乘法口诀表课程计划第5 部分

教学目标:

1、经历7的乘法公式编写过程,体验7的乘法公式的由来,掌握公式的特点并记忆。

2、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沟通意识。

3、体验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处处体验数学。

教学重点: 回顾7的乘法口诀表的编制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公式的特点、记忆公式。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 复习乘法表1-6。

学生驾驶火车并按顺序每人背一个句子。

2.口语公式很重要

23=42=16=14=35=等等。

同学们,口算之所以能这么快,主要原因是因为谁(乘法口诀),所以乘法口诀真的很有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的乘法公式(板书任务)

二、自主探究,创编口诀

1. 展示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由几个小图形(七个图形)组成的。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形状就会变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2. 展示七种巧妙的拼图图案。猜猜他们拼出了什么? (鱼、帆船、猫、机器人.)

3. 一个图案需要7 块拼图,即1 个7。两个图案加起来有多少个7? (2) 2 个7 的总和是多少?那么,3个图案或4个图案需要多少块拼图呢?学生们很快翻到了第72页,独立完成了这本书。在表中。

4.填写列车报告表。

5. 同学们,数字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那么,1 7 就是7,如何用乘法来表示呢?根据我们学习1-6乘法口诀的经验,如何编写这个乘法口诀呢?

2个7、3个7、4个7……它们如何用乘法表示,它们对应的乘法公式是什么?

6.提供学习技巧,指导学生阅读,明确自学要求。

7、把你填写的乘法口诀和公式分享给同桌,看看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问题出在哪里。

8、同桌一起报告,一个人说乘法公式,另一个人说对应的乘法公式。

9. 指导学生阅读7的乘法口诀表。

10. 所有学生一起阅读7 的乘法表。

11.同学们,仔细观察7的乘法表,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12.给大家一分钟自由背诵7年乘法口诀表。

13、老师看到刚才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就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来娱乐大家。我们都知道我国四大经典之一的《西游记》吧?那里最厉害的是谁? (孙悟空),他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呆了七十七四十九天,练出了火眼。金炎在取经途中,看到一只怪物不顾一切,举起金箍棒对它进行殴打,最终获得了经。从老师的故事中,你背了多少乘法口诀表? (七、七十九、三七二十一)

14、背公式时,不仅要寻找特征和规律,还要通过一些小故事来记忆。现在,学生们一起拍手来记住7的乘法公式。

15. 学生和老师合作玩拍手游戏。老师说前半句,你说后半句。

三、巩固练习

1、看同学们对7的乘法公式背得很好,不知能否灵活运用到实际计算中。请把数学书翻到第72页,独立完成。

2. 报到火车。

3.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其实,如果交换乘法的位置,乘积是不会改变的。 (学生再次告诉老师)

四、巩固测评

1.第一级

(一)方程式比赛。

课件展示乘法口诀,学生快速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2)计算竞赛。

课件展示了7的乘法公式,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两个乘法公式。

2.第二级

(1) 显示日历

计算以周为单位的天数

(2) 显示没有数字的日历,你能算出这个月有多少天?

3.第三级

(一)展示诗《柳咏》。

这首诗除了题目之外还有多少字?如果加了标题怎么计算?

(2) 完成数学第74页第7题。

学生独立作业,集体修改。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列出不同的计算公式。

4.第四级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第74页第10题

驾驶火车是有道理的。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

五、课堂总结

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7 的乘法口诀表课程计划第6 部分

教学内容:

教材P80例4和练习20都有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编出自己的9乘法公式,掌握9乘法公式的规则。

2. 熟记9的乘法公式,并能运用9的乘法公式求乘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展思维敏捷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要点:9乘法口诀表的规则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突破。

难度:将它与其他乘法表混合。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讨论、沟通来突破。

教具准备:

口算卡、课件、图片。

教学流程:

一、 激情导课

1.导入主题

1)指导学生背诵7~8的乘法口诀表。 (7有7个乘法表,8有8个乘法表)

2)口算练习

74 83 85 68 87

48 37 76 75 88

解释一下公式的公式,然后读懂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2. 明确的目标

编制自己的9乘法表,掌握9乘法表的规则。并熟记9的乘法公式,学会用9的乘法公式计算乘积。

3、预期结果:我相信学生是最棒的,加油!

二、民主导学

1、展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以及您可以计算并行表达式吗?

参加比赛的龙舟有9艘,每艘龙舟上有9人。

(1) 两条船上有多少人?

3艘船上有多少人?

(2)一共有多少人?

3.(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并举手反馈。

(2)黑板上写的反馈结果

哪种方法更容易观察?

(1)乘法很容易。

(2) 分组编写乘法公式。

(3)反馈沟通与呈现。

4、小黑板上显示袋鼠记号器:点名学生填写,随时提问。

一起读公式,师生比对密码

5.找出9的乘法表的规则

教师:指点公式:这组题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比另一个多1,乘数的乘积比另一个多9。

师:为什么这组题中,一个乘数比另一个多1,而乘积又比另一个多9?

师:还有其他的规定吗?课件展示图片

首先找出9的乘法公式的结果,然后找出规律。

1 9 是9,1 小于10; 2个9是18,2个小于20;

九个九等于81,比90 少9。

(几个不到几十个)

老师:仔细观察9的乘法公式的乘积,除了9之外,都是两位数。这些两位数相加个位和十位的和有什么特点?

学生:个位和十位的数字加起来是9。

师:9的乘法公式的乘积,除了一九等于九之外,其他乘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比如二百九十八和九十九、八十一、18、81,个位和十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你还能再找出几组这样的公式吗?

6. 记忆公式:可以用手指帮助记忆

自己阅读并做笔记

熟记于心。如果您发现很难记住,请集中精力。

命令:教师-学生、学生-学生

完成公式

四十九( ) 七( ) 六十三( ) 五十九( )

八( ) 七十二( ) 九十七( ) 九十七

( )9 63 ( )36

三、检测导结

1. 目标检测

1)。首先,告诉我数字,然后告诉我你使用哪个公式。

29 69 79 99

99 93 95 94

2)。看公式并说出答案。

96 29 59

()7=63 9()=72 ( )( )=36

3)。填写一下。

9+9+9=( )( )=( )

98-9=( )( )=( )

59+9=( )( )=(

) 4)、圈一圈。把答案是18的算式用红色圈出来,把答案是45的算式用绿色圈出来。 9×2-9 9+9 4×9+9 9×7-9-9 9+9+9+9+9 9×3-9 6×9-9 2、结果反馈 集体交流 3、反思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板书: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 9×1=2 2×9=18 二九得十八 9×2=18 3×9=27 三九得二十七 9×3=27 4×9=36 四九得三十六 9×4=36 5×9=45 五九得四十五 9×5=45 6×9=54 六九得五十四 9×6=54 7×9=63 七九得六十三 9×7=63 8×9=72 八九得七十二 9×8=72 9×9=81 九九得八十一 7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7 【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 )×2=12 4×( )=16 5×( )=15 3×( )=21 ( )×6=18 ( )×5=25 二、学习新知 (一)情境导入,审读题目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 根据题意,你会列算式吗? (二)探究算法 为什么要列除法算式? (三)展示算法 12÷3=?可以怎样计算呢? 1. 可以用减法算 2. 也可以用加法算 3. 还可以用乘法算式算 4. 用乘法口诀想 三(四)十二,商是4。 (四)比较选择 12÷3=4 减法 12-3=9 9-3=6 6-3=3 3-3=0 加法 3+3+3+3=12 乘法算式 3×4=12 乘法口诀 想: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 哪种方法比较好? 请你计算下面各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0÷5= 12÷6= 12÷3= 10÷2= 8÷4= 9÷3= 6÷6= 12÷4= 问题: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快吗?(用乘法口诀)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2. 有()棵黄瓜苗, ()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四、课堂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 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 20页练习四,第 3题、第 4题。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对除法含义的认识,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应用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会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出示卡片,学生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3×4= 2×5= 3×3= 5×2= 4×4= 2×3= 3×5= 6×1= 4×6= 2×4= 3×6=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说图意,列算式。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大家都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吧。(课件出示)后来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带回了一些鲜美的桃子。小猴子看到了都想吃。孙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够分,怎么办?”它灵机一动说:“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奖励给它吃吧!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仔细观察有(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二、探索算法 1、独立思考,合作探索。 师:小猴子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小朋友,用你们学过的知识帮帮它们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2÷3=□(只),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是在平均分,每几个分一份,问可以分几份,所以用除法) 你是怎么计算出12÷3的?能给小猴子说一说吗? 学生可借助摆圆片、独立观察、想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想法。比一比,哪一组帮小猴子想的方法最多。 2、交流汇报算法。 3、尝试运用,多种选优。 小猴子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办法,解决了孙悟空的问题,高兴坏了。有一只小猴子特别可爱,它决定也考考孙悟空。它说:“孙大圣,有12个桃,如果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有本事你也算一算每只小猴能分几个?” 师:谁知孙悟空马上就计算出结果。小朋友们猜猜,孙悟空用哪种方法算的这么快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小结,点题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学会计算除法算式。那么,在众多的方法中,你们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 师小结:计算除法时,通过看除数想口诀的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今天,我们大家学习的就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师:说说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最关键看什么? (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乘法口诀求商。) 四、巩固反馈 深化新知(闯关游戏) 创设情境:孙悟空想请大家到花果山去做客,愿意吗?可是聪明又调皮的孙悟空还想考考大家,在去花果山的路上,为你们设下了三个机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10÷2= 12÷6= 8÷4= 20÷5= 36÷6= 18÷3= 要求:a.自己小声说一说,有问题找老师或同桌帮忙。 b. 你觉得哪个说得最棒,就说哪一个。 c.你发现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2、送信。(练习五第三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通过检查,及时反馈。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是应用了哪句口诀求商的。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例:9÷9= 20÷20= 100÷100= 3、要求:说出得数,并说说是用那句口诀求的商。 24÷6 20÷4 25÷5 18÷6 30÷6 24÷4 36÷6 16÷4 30÷5 15÷5 1÷1 15÷3 五、拓展知识 发散思维 师:孙悟空直夸我们班的同学聪明。现在它想让我们班的四人小组一起合作,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一些小猴子。看看还有其它不同的分法吗?大家有没有信心共同解决? 在小组内摆圆片,并说说你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 六、课堂总结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乘法口诀求商。我们还发现,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3、作业:第25页练习五第1、2题,写在书上。 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操?(2次)那一个星期做几次眼操呢?(指明说) 师:为什么算得一共是2×7=14次?(7个2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师:小朋友的掌声真响亮,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2只小手加起来又有几个手指头呢?(10个手指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那你们能按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生讨论编口诀,并把它们写下来) 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9388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