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历史性转向-22句优选
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1. 【摘要】哲学思维作为哲学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引导着哲学的发展。每一个哲学主题的变化都包含着哲学思维的变化。因此,理清哲学思维对于学习哲学史至关重要。
2、“人是万物的尺度”最早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可以理解为“用人类的精神尺度来衡量万物,用人类的精神秩序来描述万物”。
3、如果这种相对性仅限于审美领域,可以大致相当于“美的标准各有其类”。
4、不强调人类物种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也不唱人类主体意识之歌。因此,将其用作此类论点的脚注是不合适的。
5. 皮尔士是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如《信仰的确定》和《如何使我们的概念清晰》发表于1870 年代。当时,实用主义对欧美文化界的直接影响不大,但许多重要哲学家却深受皮尔士的影响。
6、苏格拉底要求“精神转向”,将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7、但实际上,它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因主体不同而产生的判断标准的相对性,即在人类眼中,“人类是万物的尺度”,同样,可以说,在猪眼中,得“猪是万物的尺度”。
8.关于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关系,学界存在很大争议。在我看来,海德格尔并没有放弃现象学,但至少他对现象做出了很大的扭转。这种扭曲后来被伽达默尔继承,被称为解释学传统。所以我们通常把从胡塞尔到伽达默尔的传统称为现象学解释学传统。这个传统在德国的学院里基本保持着,但传到法国后,萨特、加缪以及后来的德里达、福柯等人把它变成了存在主义或解构主义哲学。与德国和英国相比,法国的气氛有很大不同。法国的各个文化领域交织在一起,比如音乐、艺术、诗歌、小说、哲学等,都是社会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不像德国只是学术性的。因此,法国哲学和德国哲学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9、现象学派是胡塞尔创立的,胡塞尔从1900年开始出版《逻辑研究》。后来的代表人物有舍勒、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萨特、加缪、德里达等。
10、也可以说,20世纪80、90年代,形而上学、认识论等传统哲学领域并没有出现特别引人注目的思想。哲学的兴趣更多地转向政治和社会方面。因此,不仅哲学界内各流派趋于相互融合,而且哲学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融合也日益明显。政治哲学已成为欧美哲学中最富有成果的。那个地方。罗尔斯和诺齐克都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德国有哈贝马斯等人,法国有福柯、德里达等人。英、美、德的政治哲学在形式上可以算是正宗的政治哲学。法国哲学家的风格和传统较为不同,但对一般文化世界的影响也较大。
11. 然而,分析哲学以及其他从欧洲传入的学派,都与美国本土哲学即实用主义传统相结合。美国实用主义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哲学,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精神的体现,美国学者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很容易将各种哲学传统与实用主义结合起来。它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哲学发展的一大特色。由于如此广泛的组合,学校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后,三大哲学流派不再有新的代表人物,也没有人提供新的大规模的思想框架。哲学家从事一些更具体的研究。
12. 总体而言,20世纪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启蒙运动以来欧洲的政治社会格局和文化传统。哲学的发展与西方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哲学曾经是思想家的共同兴趣。它既不是专家的事业,也不是直接关系到群众的事业。在新的社会结构中,哲学变得两极分化。分析哲学多在专家圈子里讨论,而法国哲学家则常常与社会思潮甚至群众运动结合起来。
13、苏格拉底想要追求一个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因此,他不能放眼外部自然世界,而必须回到自己,研究自己。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与自然就被明确区分;人不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不同于自然的另一个独特的实体。
14. 分析哲学在20世纪30年代和1940年代逐渐进入欧洲主流。通过维也纳圈和卡尔纳普等人,它占领了欧洲的主要论坛。后来,希特勒变得反犹太主义。这些哲学家大多是犹太人,被迫逃亡到美国,从而将分析哲学带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们的学生成为各著名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和系主任。分析哲学成为美国的主流哲学。美国顶尖大学有90个哲学系。 %都在做分析哲学。此时,美国和欧洲的文化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欧洲人仍然没有认识到美国的文化优势,但这种优势通过经济条件得到了强化,比如高薪聘请著名教授来教书、讲学。美国的思想和文化开始对欧洲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15、他相信对自然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觉得世界在不断变化,所以获得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16、根据哲学史上的哲学转向,弄清楚哲学思维的转向和哲学思维的演变。
17、三大流派的创始人处境都不太好。尽管他们的思想在小范围内已经为人所知,但都成为第二代接班人的思潮。皮尔士在孤独中死去,实用主义哲学在詹姆斯和杜威身上变得突出。他们两人几乎成为美国的民族哲学家,对美国和世界的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社会。很大。当弗雷格的《数学原理》出版时,出版商非常犹豫。弗雷格不得不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第二卷推迟了十年才勉强出版。至于弗雷格的后裔,如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在他们手中蓬勃发展,成为英美的主要哲学传统。相比之下,胡塞尔生前曾风光一时,但他的名声很快就被他的学生海德格尔等人盖过。胡塞尔的学生使现象学蔚为壮观,成为欧洲哲学的基石。主流。
18、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不断引进西方哲学。然而,直到今天,介绍工作还不能说非常系统,更谈不上深入研究。我一直觉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千多年来中国人在理论思维上的精神薄弱。近20年来,西方哲学中的一些哲学家和一些话题也形成了一些热点,但还不能说是系统地介绍和研究的。从哲学书籍的出版情况来看,也是如此。翻译工作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直接兴趣。大多数译者对西方哲学的分析精神不太感兴趣,更喜欢文学或意识形态的东西。海德格尔的理论传入中国后,更多的人对他的诗学哲学感兴趣,但他的一些分析性的东西,比如“时间概念”等,他们一读就跳过,就像年轻人一样。人们读《红楼梦》时,只读到了保黛的爱情故事。他们对税收、官场进退之类的事情不感兴趣。
19.弗雷格是一位德国数理逻辑学家,他创造了分析哲学的传统。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概念书信》出版于1879年。他的大部分作品出版于40年左右,即1900年左右。后来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蒯因等。
20世纪的西方哲学有三大根源:从胡塞尔、弗雷格、皮尔士开始,被称为现象学解释学传统、分析哲学传统和实用主义传统。当时的美国是边缘化文化,所以人们常常只谈论欧洲两大传统,即现象学解释学传统和分析哲学传统。但分析哲学传入美国后,与实用主义紧密结合,形成了所谓逻辑实用主义。而且,最近的研究表明,实用主义早在上半世纪就对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欧洲伟大哲学家产生了影响。印象很深。所以我说,三个主要来源。
21. 这也是国内文章中最常断章取义、一概而论的含义。
22、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是在后现代主义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哲学体系。通过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带来的弊端等一系列问题。它是在当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9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