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课件14篇
倒计时知识课件。
以下是曲祝福小编为您准备的内容《倒计时理解课件》。我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感谢您的阅读。教师的部分责任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中的知识点必须精心设计。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评估和反馈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倒计时的课件(第1 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交流、错例讨论,评价和分析体验倒数意义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 通过写作和口语,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0为什么不倒数?
教学过程:
设疑与探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学习这些新知识,将为我们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新内容?请学生打开课本的第24 页。 (板书:倒计时)请学生自学下列问题。看看自己能学到多少关于倒计时的知识?画出你学到的东西。
什么是倒计时? (倒计时是什么意思?)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倒计时有什么特点?)
1的倒数是多少?有倒计时到0吗?为什么?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所以课程开头开门开门见山,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直接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为自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反思:这三个问题暗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后续的学习。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许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可以问什么问题?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引导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围绕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利用课堂中产生的动态资源,更好地进行课堂评价。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活力。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自学课文并初步形成概念
学生自学课文并与同学交流。
2.讨论错误问题并理解概念
师:第一个问题相信很多同学已经有了答案。但老师要先考验你。请看下面的问题。 (判断及理由)
因为1/4+3/4=1,所以1/4和3/4互为倒数。 ( )
学生:因为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倒数,这里和是1。(黑板上写的乘积是1)
因为1/24/33/2=1、1/2、4/3、3/2互为倒数。 ( )
学生:因为倒数是两个数,而这里是三个数。 (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
因为2/55/2=1,所以2/5是倒数。 ( )
学生:因为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黑板上的字是相互的)
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个概念,请同学们读一下倒数的含义:乘积为1 的两个数字互为倒数。
设计概念:概念教学必须把握概念本身的基本特征。要掌握倒数的概念,我们需要掌握三个特征:乘积为1,两个数互斥。学生通过初步自学很难准确掌握这三点。因此,设计这三个错误例子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三个特点,进而形成和理解概念。
反思:什么是倒数?学生自学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我没有(或者没有让)他们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压抑了他们想回答却回答不了的情绪,而是先考验你,吸引他们看问题。激励他们在做出判断时终于有话可说。这是调动学生竞争精神的好方法。但彼此之间的了解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以下两句话:( )和( )互为倒数,( )为( )的倒数。
评估和生成:
3. 各种练习加深概念
(1)口头回答
3/4 ( )=1, ( ) 6/5=1, 7 ( )=1
设计理念:学生初步理解概念,需要一个逐步消化的过程。设计此题的目的一是为学生提供模仿的过程,二是直观地具体化概念。
(2)模仿创作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倒数了。你能写出任意两个乘积为1 的数字吗? ( ) ( )=1(学生:能)我们将进行一场小型比赛。请在课堂上拿出练习本。我给你一分钟的时间,写出任意两个乘积为1的数字。看看谁写得更多,并且能写出不同的类型。 (根据学生写的内容,选择性地在黑板上写下4 个内容,例如真分数2/33/2=1、假分数7/44/7=1、整数61/6=1、0.110=1 表示小数。)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写出这么多两个乘积为1的数,或者几种不同的类型,已经不错了。如此惊人!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乘法? (学生:无数)
设计理念:学生对第一题进行具体、直观的练习,然后通过竞赛鼓励学生模仿和创造。由于每个学生的创作都不同,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一个平台,观察倒数的特点,找出各类数字的倒数。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写出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学生们没有考虑混合分数和小数。这是我课前就做好心理准备的,所以我设计了接下来师生互相交谈、互相猜测的部分,老师可以提出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有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也有一个学生写出了11=1,这是我没想到的。其实学生如果能写出这个,就可以找到1的倒数的答案。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个公式的出现,也没有及时表扬学生,或者说我的教学机智不够灵活。
(3)师生互说互猜
老师:但是老师比你厉害。我不仅能写这么多计算,还能猜出你写的是什么?只要你说出你写的第一个数字,我就能猜出你写的第二个数字是多少?老师猜。轮流由老师讲述,学生猜测。 (要求你按照我说的来回答,我说是因为( ) ( )=1。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板书,比如把小数和倒数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互相创造、互相猜测的过程中,就是在寻找一个数的倒数。那么通过刚才的练习和自学,谁能告诉我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呢?倒计时有什么特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于教学概念课程《倒计时的理解》的文章内容是由《互猜环节》收集的,是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的又一改进。同时,老师讲,学生猜。教师可以提出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并及时补充和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要求按照我说的方式回答,我说,因为( ) ( )=1,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概念的本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口头反应、模仿、创造、互说、猜测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由易到难逐步加深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反思:这一段出现了意料之中的东西,也出现了很多奇特的东西。但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动态课堂的有效生成资源。与此同时,一句“老师比你们强”立刻触动了他们的情绪。很多同学都说我们也可以,这又很好地调动了班级的积极性。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观察公式,发现特点,总结方法
学生自己的归纳法:只需交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即可。 (板书)
追问:为什么只需交换分子和分母就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因为分子和分母相乘时可以完全约简,所以乘积为1。
师:如果用a/b表示分数,那么它的倒数就是b/a。 (板书:a/b的倒数为b/a)
设计理念:概念首先由具体产生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因此,仅仅从概念本身很难找到特点,所以要求学生回到具体的公式,观察发现特点,总结方法。还问为什么?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产物是1、充分体现的方法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概念是构建理论大厦的基石。同时用字母具体表示,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倒数的特点。
反思:从学生自己的归纳方法,到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到字母的运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倒数的特点。但有一点没有处理好,因为字母可以代表任何数字,而要写a和b,这样才更严谨。
2.解决难点(求整数、带分数、小数的倒数)
师:老师还有几个问题。你能帮助老师吗?如何求下列数的倒数?
4? (学生:把整数当作分母为1的分数)
1 和3/7 呢? (生:先化成假分数)
0.5呢? (生物学:化学成分分数)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具体的例子写在黑板上。
3.师:1的倒数是多少?有倒计时到0吗?为什么?
1:1的倒数是1,因为11=1; 0没有倒数,因为0()=0。
4、师生分享的总结方法:求一个数(除0之外)的倒数,只需交换分子和分母即可。
学生一起阅读,了解如何一次性倒数。
设计理念:当学生无法提出新问题时,教师可以转变角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新的思考。
反思:由于前面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扎实,学生能够很快找到这个环节的方法。下一步要加强实践。
使用和分享: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倒计时的知识,我们赶紧来做做练习吧。
1. 在课本第24 页上这样做:写出下列数字的倒数。
4/11,16/9,35,7/8,4/15
(范数: ( ) 的倒数为( )。)
2. 填空:
7( )=15/2( )=( )3 且2/3=0.17( )=1
一个数与其倒数之和为2。这个数是( )
最小素数( )的倒数是多少?
设计理念:两个练习由易到难,既能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又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反思:第一题的设计缺乏针对性,比如前面提到的带分数和小数。同时,很多学生在标准书写方面存在问题,如4/11=11/4、4/11 11/4、4/1111/4。这说明了以往教学中对写作标准的疏忽,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暴露出来的不规范写作,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纠正,学生对写作标准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问题吗?
设计理念:学生分享的过程是学生重新整理和提炼知识的过程,同时给学生提出质疑的机会,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为后续铺路。学习和研究。
板书设计:
倒计时知识
乘积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33/2=1
交换分子和分母7/44/7=1
a/b 的倒数为b/a 61/6=1
1 的倒数是1 (11=1) 1 且3/7=10/7, 10/77/10=1
0的倒数为0 (0( )=0) 0.1=1/10,1/1010=1
用于理解倒计时的课件(第2 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抽象,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正确求出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流程:
一、呈现数据,先计算,再观察发现。
1.显示:3/88/37/1515/7 51/5 0. 254
2. 经过计算,你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二、交流思辨,抽象概念。
1. 报告。产品始终为1。
2. 根据上述观察,你能写出另一个乘积为1 的数吗?
告诉我你是怎么写的,有什么技巧吗?
你也能写出这样两个乘积为1的数字吗?但写得不同! (鼓励学生写整数和小数)
3、抽象概念:两个数的乘积为1,互为倒数。你可以说谁是谁的倒数,也可以说谁是谁的倒数。
4. 请学生谈论上面的数字(以两种方式)。
5. 它们是倒数,它们的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吗?仔细看看这些数字。
老师:那么51/5就是0。25的乘积也是1!如何?将整数和小数也转换为分数。
7. 你现在对倒计时了解多少?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 求一个数的倒数。
5/11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4/7,( )和15互为倒数。
2.你能找到吗?你能找到下列数字的倒数吗?
3/5 4/9 6 7/2 1 1. 25 1. 2 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1) 首先,告诉我你找到的数的倒数。你是怎样找到它的?
(2)求这些数的倒数时你想表达什么?
3、现在你对倒计时有什么新的认识? (0没有倒数,其他数字有,1的倒数是1。)
四、巩固深化。
1. 写下下列数字的倒数,并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2. 同桌互相告诉对方如何倒数。你说出一个数字,然后让同桌说出他的倒计时。向多个小组报告。
3.判断题。本书第25页的问题3。
补充:(3)2/55/2=1,则2/5为倒数。
(4)任何数都有倒数。
(5) 如果一个数是A(0除外),那么这个数的倒数就是1A。重点讨论:一个数的倒数必须小于这个数。
那么哪些数字的倒数小于、大于或等于原始数字呢?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倒数,你对倒数有什么认识?
今天我要学《倒计时》这门课。内容很简单,只是其他数学版本的练习。倒数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比较陌生,但其实很简单,只要了解分数乘法、分数、小数的相关知识即可。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认识到倒数就是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过来的结果。这会导致偏离知识的本质,只注重事物的表象。如何改变学生的认识?
结合自己个人的研究重点:1、注意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2、注重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倒计时的含义是什么?当分子和分母颠倒过来时,外延和内涵是什么关系?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倒数的内涵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是倒数的外在表现。仅仅因为分子和分母颠倒了,它们的乘积是1,或者因为乘积是1,所以当两个数互为倒数时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内涵决定外延,外延是内涵的体现。两者密切相关。如果丰富了倒数的外延,就会更充分地理解其内涵。事实上,乘积为1与分子、分母位置颠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概念教学一般先建立表象,然后逐步去除非本质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最后巩固变异。然而,由于倒数知识的本质是乘积为1,所以学生常常忽视这个本质,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分子和分母位置颠倒的现象上。因此,教学过程需要改变。
因此,我决定直接提炼和抽象本质(因为比较简单),然后进一步观察现象并进行比较和交流(为什么叫倒数,什么现象决定了两个数的乘积为1)逐步充实,不断领悟精髓。
用于理解倒计时的课件(第3 部分)
一、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 ——的含义源自学生竞赛。
1、同桌比赛:(看谁做对又快)第一组:(左边的同学)x,x 第二组:(右边的同学)x,x
2、思考:为什么左边的同学做得又好又快?师:观察第一组公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报告:乘积为1) 总结:同学们,我觉得刚才比赛的输赢是次要的,但我发现这组公式的特点很重要。
3. 像这样,你能写出多少组乘积为1 的数字? ()x()=1, ()x()=1
4. 总结并揭示概念。乘积为1 的两个数称为彼此的倒数。 (板书)加深对“互”的理解
5.选择一组计算公式来谈论。
1 谁是最后一个?
2. 谁是最后一个?
3 谁是最后一个?
(2) 探索求倒数的方法
1. 问:我们知道了倒数的含义,那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看刚才的这些例子,《理解倒计时教案》教案。
2、师生共同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即可。 (板书)
3.问:1的倒数是多少? (学生连忙说出并解释原因)0的倒数呢?
4. 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么多数字的倒数。谁能总结一下求数倒数的方法?要求一个数字(0 除外)的倒数,只需交换该数字的分子和分母即可。
二、巩固练习
1.尝试写出3/5和7/2的倒数
2.尝试写出6的倒数
3.尝试写出二和三分之一的倒数
4. 说出下面每个数字的倒数。 2/57/11130.5
三、拓展延伸
1. 填空:
(1) 1/9的倒数是(),7的倒数是(),0.7的倒数是。
(2)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
(3)8x=10.75x=1x0.5=12,
法官:
(1) 因为0.25x4=1,所以0.25和4互为倒数。
(2)a的倒数为1/a。
(3)真分数的倒数均大于1。
(4)假分数的倒数均小于1。
(5)1/3是倒数。 ()
(6) 两个数均为1的数互为倒数。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必做题:完成作业本上《学习之友》对应练习题1、4。
2.选题:3/4x ()=() x7/11=() x6
五、总结反思,回顾梳理。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倒计时。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 有什么问题吗? (不)
3. 学习倒数有什么用?课后你可以思考一下。
六、欣赏生活中倒着的现象。
黑板设计中倒数的理解两个数的乘积是1,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用于理解倒计时的课件(第4 部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比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含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我探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独立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愿意通过合作活动与他人交流。
3、通过学生自己实施实践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以及倒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口算卡、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口算:
(1)640
(2)380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倒计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演讲主题:倒计时的理解
二、新授
1.教学倒计时的意义。
(1)学生自主读书学习,组成讨论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报告研究结果: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明确“相互性”的含义是什么?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相反)
2. 教授求倒数的方法。
(1) 写倒数:求分数的倒数,只需交换分子(数字3闪烁,然后移至所需分数的分母位置)和分母(数字5闪烁,然后移至所需分数的分母位置)的位置即可。所需分数的分子位置)。
(2)写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 讲授特殊案例,深入理解
(1) 1 倒数吗?如何理解? (因为1 1=1,根据“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为1。)
(2) 0 是否倒数?为什么? (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教材第24页“Do it”
(1)学生独立回答,教师检查。
(2)汇报时,有意识地请学困生讲述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6的问题2:同桌互相告诉对方如何倒数。
2. 判别练习:练习6的问题3,“判断问题”。
3、公开培训。
( )=( ) =( ) ( )
四、总结
关于倒计时,您已经了解哪些?你怎么看?您还想了解什么?
用于理解倒计时的课件(第5 部分)
【说教材】
对倒数的理解是概念教学课。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小数、分数和分数乘法计算来教授的。也是为后面学习分部做准备。按理来说,难度不大,但为了突出数学课的特色,让学生主动思考数学,而不是被动听课、简单模仿、机械记忆。我把教材整合为以下几点:
1、倒数的含义属于概念范畴。我认为没有必要谈论它。就让学生看书吧。然后学生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2、关于求倒数的方法,如果老师用教学方法去做,学生的思维似乎根本没有提高。这不应该是数学课。因为在数学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动用大脑去消化、吸收新知识,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并将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课。所以当我在寻找倒数的方法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举例证明倒数是什么,也就是倒数的意义。如此处理的原因是: 1、进一步加深了互惠概念的含义。 2、在想办法证明的同时,也探索了求倒数的方法。
(一)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的定位:确定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求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关于倒数的含义,学生在理解“互”字时,常常会抛弃“互”这个词。比如5和0.2应该说是5和0.2,是互为倒数。有的同学会说5是倒数,0.2也是倒数。这只是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相互依赖的。
(二)谈教学目标
一节课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数字(0除外)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为了让学生理解倒数的含义并找到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必须经过探究、归纳等思维过程。因此,确定了第二个目标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从情感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说教法】
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和教材自身的定位,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自学法、尝试法、指导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程序】
下面分几个部分详细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引入,激发思考
根据我国汉字的上下、左右……的结构特点,让学生颠倒具有上下结构的汉字。他们会形成什么样的角色呢?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倒立”体验,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果断要求学生打开书本,读出倒数的概念。
(2)确定学习内容,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举例说明这个概念,让学生通过讲解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在表现。这个问题应该说比较开放,也有些难度。如果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后仍然没有想法,我应该及时指导或举例演示。总之,让学生找到途径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报告他们给出的例子。这里应该是:分数包括带分数、整数等。如果学生不能联系小数,我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处理小数,如何处理整数1和0?
(三)实践评价
.先填空,然后用语言表达每组计算中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1 =1
(目的:加深我们对倒计时含义的理解)
.找朋友,下面哪两个数字互为倒数(请学生先唱一首关于找朋友的歌曲,然后再处理)
8
.你能说出几组倒计时吗? (测试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倒数的含义)
(目的:先唱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身心,达到磨砺砍柴功力的目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判断并说明理由
A。结果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
b.且互为倒数。 ( )
c、3 和都是倒数。 ( )
d、6 和互为倒数,6 的倒数为, 的倒数为6。 ( )
通过教师的听写和学生的手势来培养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同时动耳、动脑、动手,同时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反馈。
(目的: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再次突出倒数含义中的关键词“互”和“积”,加深学生对倒数含义的理解。)
经过层层练习,一步步深入,我们终于成功突破了难点。突破困难就像拥有了开门的钥匙。有了钥匙就可以去开门。学生顺利进入第二个环节的第二级。
通过下面三道题的练习,学生对倒数有了透彻的认识,为后面的内容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求数倒数的方法推导
学生已经理解了互惠的含义。你能根据倒数的含义找到求一个数(除0之外)的倒数的方法吗?根据下面的自学内容,我们开始分组练习。
(1)在( )中填入适当的数字,然后思考下列问题(教师导览)
第1 组: =1 =1
第二组: 7=1 1=1 0=1
.两个互为倒数的数有什么特点?
.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当学生明白了倒数的含义后,寻找倒数的方法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的,因为孩子们之间更加融洽。
接近的,他们的想法比较容易沟通,基础好的同学会以他们最通俗的语言和方法,带动一部分后进同学,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出示第二组算式追问 ③、怎样找7的倒数是用刚才发现的方法吗?为什么? ④、1的倒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⑤、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有没有什么数没有倒数 ⑥、(如果学生发现“0”没有倒数,进一步追问,0为什么没有倒数,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就引导学生根据算式思考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⑦、谁能把上面的求法补充的更完美。 (理解倒数的求法关键要弄清为什么要把“0”除外,这样分组处理,从一般到特殊,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发现事物的本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多角度性、保证知识的完整,做到不缺、不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 ,分母调换位置。 (2)完成例1 (例1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练习19页做一做 (俗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后,及时反馈,巩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例1完成后,我又趁热打铁,安排了一个“做一做”。) (三)、多层练评 巩固新知 (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对于所学的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只有通过精练与评价相结合,才能加深认识,达到理解、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我一环节是通过边练边评进行的。) 1、直接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0页第3题) (独立练习目的: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知识,强化了重点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 的倒数是( )。( )是 的倒数。 4和( )互为倒数 。 ( )没有倒数 ( )和1互为倒数, 最小自然数的倒数是()。 5加上5的倒数是( ), 自然数A与它倒数的积( )。 真分数倒数比1( ) , 假分数倒数比1( )。 3、自选题: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 ,这个数是多少? (目的: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使其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保证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尽可能的得到最大的发展。) (四)、交流评价、内化新知 为了突出重点,完善知识架构,在本课的第四个环节交流评价内化新知总结时设计以下问题,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可以缺补,取长补短)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5、6、9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课的最后,我还留了5分钟机动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即可以看书质疑、自我反馈又可以质课堂作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把课余时间尽可能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1和0倒数的问题 教学关键: 掌握倒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文城中心小学要举行计算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老师就喜欢你们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光想不行,还必须得过老师这一关。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 生:分数乘法。 师:我们来算一算怎么样?(出示口算卡算一算。) 生:好。 师:你们的口算不错,今天要研究的这几道题肯定难不倒你们,但要想发现它们的秘密,必须得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行哦! 二、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3/8×8/37/15×15/75×1/51/12×12 师:上面这几道算式你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吗? 生:能。(指名上去写结果) 师:你们算得真快!认真观察一下算式,有什么发现吗?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完后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生:乘积都是1。(师板书:乘积是1)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相乘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生: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师:你们能写出这样的两个数吗? 生:(齐)能。 2、让学生自由写后再归纳倒数的意义。 师:你们写的算式乘积都是多少? 生:乘积都是1。 师: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们叫做互为倒数。(师又接着板书: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题:倒数的认识) (让生齐读课题和倒数的意义) 3、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 生生交流后归纳:因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举例说明:如3/8和8/3,可以说3/8和8/3互为倒数,也可以说3/8是8/3的倒数,但不能说3/8是倒数) 师:好像以前也学过有这样关系的两个数,还记得吗? 生:记得,是因数和倍数。 三、探索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3/567/25/31/612/70 让学生说,师板书:3/5——→5/3 6——→1/6 师: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生: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师板书在箭头上面) 师:那6的倒数怎么找? 生:把6看作6/1,然后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以上的数,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哪些数没有找到倒数?引发学生质疑。 生:1和0有倒数吗?那它们的倒数是什么呢?为什么? 同桌之间再次交流得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师相机板书) 3、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而求整数的倒数要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4、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学习 四、巩固练习 1、课本24页做一做。 2、互说倒数。(25页练习六第2题,同桌合作,师生合作) 3、25页第3题:下面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7/12与12/7的乘积为1。所以7/12和12/7互为倒数。() (2)1/2×4/3×3/2=1,所以1/2、4/3、3/2互为倒数。() (3)0的倒数还是0。() (4)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4、第4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能说一说吗?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1)3/8×8/3=17/15×15/7=15×1/5=11/12×12=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3/567/25/31/612/70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3/5——→5/33/5的倒数是5/3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6=6/1——→1/66的倒数是1/6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能够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打好基础。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之后学习分数除法是至关重要的。我主要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的重、难点对教学流程进行预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望,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奥秘 在导入这个环节,我主要结合本学期要举行的计算比赛,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求知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并引发期待学好新知识的决心。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很多地方都让我意想不到,如交流1和0的倒数时,很多学生都能根据倒数的意义推理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并且说得有凭有据的,这是其一。还有在互说倒数这个环节,我出示了一些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学生都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倒数,这纯属正常发挥,不算什么,但在最后我分别出示了一个带分数和一个小数,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倒数,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我以为会把他们难住了,没想到一位同学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它的倒数,在我的追问下,竟然还能把找这个数的倒数的过程说得滴水不漏,这不能不让我为之竖起大拇指。 二、精心预设洞悉其中规律,引发质疑解开心中疑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掌握倒数的意义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看一看,写一写,说一说的形式,还有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得“什么样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这个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互为倒数”,我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再给他们设计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自己解开心中的疑虑,使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心中的困惑,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及迸发出的那股探索知识的劲头,无一不让我为之高兴。但在高兴之余,我也看到了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思维火花受到限制,导致回答问题的人气不足,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 练的求出倒数,《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2)能力目标: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 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比赛吗?现在我们进行小组间比赛。 (说明比赛事项)比赛内容:写两个数的乘法算式,要求:乘积等于1;比赛时间:30秒;比赛规则:每人每次写一式,写完后传给小组内其它同学。比赛结果评定:比较数量与正确率(重复计一次)。(写在白纸上) 2、学生开始紧张激烈比赛,教师组织评议,评选出优胜小组。 师:短短30秒你们就写出了这么多算式,本领真大,由此也反映出数学课堂里“时间就是效率”的真谛,我们从小要养成珍惜时间习惯。 追问: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多少个? 4、说明: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倒数。(板书课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数的知识。 二、引导质疑,自主探究。 1、引导质疑。 师:看着“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生: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 2、自主探究。 (1)、明确学习方法。 师:今天我们采用自学加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倒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围绕刚才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先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指导。 (3)、组织全班交流,小学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倒数了吗?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提高,拓展外延。 师: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今天自学的效率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1)、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 、8、1、0、 (组织讨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你能用已有的知识来给大家解释吗?) a、9的倒数是 。 b、任何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c、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d、是倒数。 e、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4)、开放题: 你会填吗?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填吗? 四、总结反思,发展能力。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有关知识,请同学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学习的? 师: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设计中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质疑-自学-讨论-交流”活动展开: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由学生找出,评价由学生判定。 2、“以学定教”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角色。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本教学设计的整个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质疑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在质疑与释疑中建构着自己的数学知识,发展着自己的数学素养。 3、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性占主导的学科。最优化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完成本门学科特定的任务,还应巧妙整合完成其它学科的任务。在本教学设计中,最后我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用“我学会了--”来总结自己的学习后的收获,这是整合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先备条件,是属于承上启下的知识类型,主要包含两部分的知识: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迁移类推、触类旁通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渗透“万事万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倒数的意义以及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法归纳为四个字:激、导、放、探。 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发现乘法算式的特点到从特点出发认识倒数的意义,再从倒数的意义到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 四、教学程序: 1、课前谈话,渗透“互为”。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在谈话中让学生理解“互为”应该是双方面的,例如“老师和大家互相成为好朋友”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老师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是老师的朋友”,渗透“互为”这个倒数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 上课铃声响起,为感谢同学们已经把老师当作了朋友,花1分钟时间表演一个变汉字的小魔术,让学生理解感受“倒”的意思,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巧设比赛,激趣揭题。 首先设计一个“比一比”的环节,引出女生算的乘法算式更简单,乘积全部等于1,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数的特点,尝试给这样的两个数起一个名字,在此基础上小结归纳出倒数的意义,板书揭题。然后抓住关键字“乘积是1”“互为”展开辨析纠错,最后质疑“为什么八分之九孤零零地站在哪里呀?”学生回答后再激趣:“你能帮它找到倒数吗?”从而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观察思考,探究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先让学生根据“乘积是1”这一倒数的意义来求一个数的倒数,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据特征,细心体会两个数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实践检验,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整数、带分数的倒数怎么求?”“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后,小结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4、闯关练习,小结深化。 该环节以“闯一闯”的形式设计三关练习,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第一关:填补空白 该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求倒数的方法,明确两个数互为倒数,它们的乘积等于1。 第二关:公正裁判 本设计围绕易混易错之处,同时穿插“怎样求小数的倒数”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用手势判断,进行辨析,训练说理能力。 第三关:马小虎的日记 该练习的设计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既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又是一个课堂小结,可谓一石二鸟。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9) 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应用题之后的内容,为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打基础,分数除法经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转化需要倒数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初看到“倒数”这一概念时,从字面上看也许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通过学生自学,自主探索倒数有什么意义,如何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倒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与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式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活动情境 倒,你对这个字怎么理解? 那要是在这个字的后面加个数,就变成。。。倒数,你对这个词又是怎么理解? 出示1/5×5,3/8×8/3,1/12×12,15/7×7/15这几组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几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并且它们的乘积是1. 具有这种关系的数叫做互为倒数。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说,就是把它倒过来,还做了个手势颠倒位置。 学生有可能会说,每组中都是一个是真分数一个是假分数。 还有的可能会说第一个分数的分母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第一个分数的分子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 学生有可能只计算出结果。没发现这几组算式它们的分子,分母的位置是颠倒的。 设疑,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从两个数的关系入手研究,抓住了数学的本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研究是一脉相连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这几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并且它们的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 二 ﹑探究讨论,深入理解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 学生有可能会说1/5是倒数。5/1也是倒数。并让学生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只能说1/5和5/1互为倒数或1/5的倒数是5/1。但也有可能会说得很完整。 让学生重点去理解“互为”是什么意思,加深对倒数的概念的理解。 三﹑运用概念,探讨方法 3/5的倒数是( ), 8的倒数是( ), 0.5的倒数是( ) 1. 3/5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得5/3,所以3/5的倒数是5/3。 2. 8可以写成8/1,所以8的倒数是1/8。 3. 0.5也可以写成1/2,所以0.5的倒数是2.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找倒数的方法。 四、补充概念,自我构建 0和1 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几,如果没有,为什么?同学们试着研究。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做为分数的分母。 加深对0没有倒数的理解; 加深对倒数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刻,较好地实现了对于概念的建构,而且渗透了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同桌互说倒数; 2.判断。 (1) 5/9是倒数,9/5也是倒数。( ) (2)0的倒数还是0.( ) (3)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 3.开放性训练。3/5 ×( )=( ) ×4/7=( ) ×( ) 学生会很活跃。 加深对0没有倒数的理解; 加深对倒数知识的理解; 开放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与教师一起总结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加深对倒数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1.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整数或小数——先化成分数,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10) 课标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倒数的认识”。这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教材分析: 它是在学习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由于分数除法的基本方法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因此认识倒数的概念以及熟练地求出一个非0数的倒数,是学习分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理解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1)认知发展特征: a、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概念理解不深; b、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的第二学段。独立性、叛逆性开始出现。 (2)起点水平: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计算不够好,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3)学习者学习风格:多数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思维活跃、习惯良好、积极性高。个别学生比较浮躁,厌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地方法。 (2)基本技能: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基本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新旧知识迁移、转化、推理、分类等思想。 (4)基本活动经验:运用知识迁移、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探索交流及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设计背景: 1、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法,有一定的基础,学习了分数乘法,但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2、课标要求;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数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目标达成策略: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在学习倒数的认识时,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自学后反馈学习成果。 2、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学生在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通过练习,小组探究为什么结果都是1,有的数就能成为倒数,有的却不是倒数,这样加深学生对倒数的理解。 3、让学生学会求分数、小数、整数(零除外)、小数倒数的方法。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求倒数的一般方法。 4、运用分类的方法,将具有共性的数的倒数具有的特点总结出来。 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1倒数的求法,为什么0没有倒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字游戏,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的汉字里,有这样一些有趣的汉子,(出示课件,猜字谜)(吴→吞,杏→呆)。你能猜出下面两个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能猜出下面的数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我们给这样关系的数取个名字!(板书课题——倒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倒数的认识(板书)。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伙伴,孩子们通过做游戏,不仅调动了他们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初步感知“倒”。从而引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揭示课题,探究新知 (一)、学习倒数的意义 1、初步探究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倒数的认识”。请同学们打开书28页,看例1的上半部分,自学什么是倒数。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这个知识点相信学生通过自学能学懂,所以采取了让学生自学的方式) 反馈学习内容: 师:谁能说说什么叫倒数?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师:你觉得这句话里那个词很关键。生1:乘积是1.生2:两个数。生3:互为 (让学生找定义里面的关键词,是为了能让学生抓住倒数的本质,更好的理解“倒数的意义”,为什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互为么意思? 生:“互为”是互相的意思。 师: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楚这个数是谁的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比如,***是~~~的同桌,我们不能说***是同桌,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同桌。 (“互为”是一个很关键性的词语,它说明倒数不能独立存在,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能够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这几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出示课件)每组的两个数乘积是1,这样说它们互为倒数。 师: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谁是谁的倒数吗?生:因为3/8×8/3=1,所以3/8和8/3互为倒数。 还可以怎么说? 生:3/8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 学生把其余三组互相练习,说一说谁是谁的倒数,要求用三种表达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既要训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要重视语言的训练,要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描绘一件事物) 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深入剖析 学生拿出作业清单做练习,然后小组讨论,哪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的说出理由。再次突出重点词语“乘积是 1、两个数、互为”(前面学生的自学可能只是表面上理解了倒数的含义,但是并没有深入剖析到底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什么样的不是倒数,这组练习题的设计恰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辨,更深刻的理解了倒数的含义:只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符合倒数的特征。两个数互为倒数,与这两个数是整数、分数还是小数无关。实际上,这也解决了课本上29页的第5题,讨论小数有没有倒数。)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二)、倒数的求法 1、求分数的倒数 师:(出示课件例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请同桌之间在一起交流一下,把它们找出来。(学生合作交流,认真寻找。)师: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2、求整数的倒数 师:整数6的倒数怎么求? 生:把6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举例,写出过程,然后同桌交流。(课本上只出示了真分数、假分数、整数,但实际上分数还包括带分数,也没有出现小数,因此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找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的环节。因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4、交流1和0这两个特殊的数。师:1的倒数是几呢? 生:因为1乘1等于1,所以1的倒数还是1.生:1可以写成1/1,它的倒数还是1/1,所以1的倒数还是1.师:0的倒数呢?生:没有。师:为什么? 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生2:分子是0的分数,实际上就等于0,0可以看成是0/ 2、0/3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分母就为0了,而分母不可以为0。 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教师板书)生齐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四基”中重要的“第三基”。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通过观察,建立起求倒数的模型—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想。) (三)练习求倒数,发现规律。 教师出示四组练习题,学生找出一个数的倒数。这四组数分别是:真分数、假分数、整数、分子是1的分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生: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大于1的假分数,倒数一定小于1;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一定是整数;不为0的整数,它的倒数分子一定是1。 (在教学中,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在求真分数、假分数、非零的整数、分子是1的分数的倒数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每一类数,它的倒数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在分类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类数的性质,学会分类,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打开书,做课本P29第四题。 (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除以一个数,它的结果和乘这个数的倒数,结果是相同。这也为下节课学习分数除法奠定了基础,做下了铺垫。) 四、课堂小结 1、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巩固所学成果,加深记忆。) 2、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在数学中,这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汉字中,也存在着这样有趣的汉字。孩子们,生活中,还有着这样美丽的风景。看,它们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为之惊叹,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奇妙的世界啊!同学们,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更多的数学奥秘将会由你来发现! (结尾这样的处理,我想让学生们在比较枯燥的数字学习之后,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欣赏一组优美的风景图片,使身心得到一些舒缓。从倒数、汉字,再到倒影,这些看似没有关系的事物,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它们之间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关联。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作业 书29页1-3题。(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练习中,帮助学生再次理解倒数的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猜字、猜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来。为了充分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在学习倒数的意义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索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成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观察,去归纳,去总结出倒数的意义。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探究求倒数的方法时,为了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我设计上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最后在小结与提高中,通过教师的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再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11) 听了张建霞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很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具体评议如下: 1、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 2、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导、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给自己所列举的数,通过观察去分析特征,引出倒数这个新名词,让学生试着相互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推敲,得出倒数的概念,求倒数的方法是由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出整数、小数的`倒数,交流汇报,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3、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请同学们拿出听算本,我们听算几道题。 师:第一题: 3/8×8/3…第二题:7/15×15/7…第三题:3×1/3…第四题:1/80×80……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乘积都是1! 师: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生:(齐)能! 师:那好,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而且能写出不同的类型。 师:汇报大家共同分享? 生1:2/9×9/2=1,5×1/5=1,3/10×10/3=1,1/70×70=1,0.25×4=1,0.125×8=1,0.1×10=1,0.01×100=1 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还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不错。 太厉害了!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无数个) 不过老师比你们更厉害。我不但能写出这么多算式,而且还能猜出你们写的是什么?只要你说出你写的第一个数,我就能猜出你写的第二个数是什么?生说师猜 师:同学们你要能猜出来,也可以来试一试呀。 师:为什么能猜到? 生:因为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师:对,你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生齐读。 师:黑板上所写的两个数的积都是1 ,所以他们互为倒数。比如2/9和9/2和乘积是1 ,我们就说2/9和9/2互为倒数。(师板书2/9和9/2互为倒数) 师: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以前我们学过这种两数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知识吗? 生:学过,约数和倍数。比如: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倒数与约数、倍数一样都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相互依存,而不能独立地存在。 师:5和1/5的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师:0.25×4=1,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 生1:0.25的倒数是4,4的倒数是0.25。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倒数的意义。 1、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因为10×1/10=1,所以10是倒数,1/10是倒数。 (3)因为1/4+3/4=1,所以1/4是3/4的倒数。 2、口答练习。 1、3/4×( )=1 7×( )=1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4/3 7/66/7 3/4 1/8 8 二、探索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了倒数的意义,那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刚才的这些例子。 生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 师: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师指黑板)相乘时分子分母就可以完全约分,得到乘积是1。那么0.25和4呢,好像没有这一特点呀? 生:如果把0.25化成分数就是1/4,4就可以看成4/1,分子和分母也调换了位置。 师:根据这一特点你能写出一个数的倒数吗? 师:试一试! 师在黑板上出示3/5 7/2 ,写出它们的倒数。 小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板书) 师:那18的倒数是什么?它可是没有分子和分母呀? 把18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那1又2/7的倒数呢? 要先把1又2/7化成假分数9/7,再交换位置。1又2/7的倒数是7/9。 师:正确吗? 我们一起来检验检验。 怎么检验呢?看它 们的乘积是不是1。 师板书乘法算式,计算带分数乘法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师:再来一题:0.2的倒数是( )。 生1:把0.2先化成分数是1/5,所以它的倒数是5。那0.3的倒数呢? 师:看来我们求小数的倒数一般方法要……(学生齐说) 师:那1 的倒数是几呢?并说明了理由 0的倒数呢? 师:为什么? 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师:刚才一个同学提出分子是0的分数,实际上就等于0,0可以看成是0/2、0/3、……把这此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生齐:分母就为0了,而分母不可以为0。) 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1: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小结:如果是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要先化成假分数;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先化成分数(师补充,而且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师:如果是一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呢? 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行了。 师:看看我们的板书还要加上什么? 0除外,因为0没有倒数。 生齐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打开书,阅读课本p45,把你认为重要的划起来。 2、完成做一做。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4/11 16/9351又7/8) 师:这样写可以吗?(4/11=11/4) 师:对,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不会相等的(1除外)。我们在书写时要写清谁是谁的倒数,或谁的倒数是谁。 3、先说说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3/4的倒数是( ) (2)9/7的倒数是( ) 2/5的倒数是( ) 10/3的倒数是( ) 4/7的倒数是( ) 6/6的倒数是( ) (3)1/3的倒数是( ) (4)3的倒数是( ) 1/10的倒数是( ) 9的倒数是( ) 1/13的倒数是( ) 14的倒数是( ) 生1:我从第一组中发现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生2:我从第二组中发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者假分数。 生3:真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假分数的倒数大于1。 生4:不对,假分数的倒数也可能等于1。 生5:我发现分子是1的分数,也就是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1,整数的倒数是分数单位。 4、填空: 7×( )=15/2×( )=( )×3又2/3=0.17×( )=1 四、课堂小结 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 3、学了倒数有什么用呢?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13)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二小学的王国华。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 下面我从七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教材 《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比和百分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两部分。 《倒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它是分数乘法的后继内容,同时又是分数除法的准备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材首先安排了几组有代表性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导出倒数的定义。并用实例突出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为例1的学习做好铺垫。例1首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接着总结找倒数的方法。具体分三种情况讨论:求分数的倒数;求整数的倒数;1和0的倒数的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本册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些知识为倒数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对倒数的知识接触较少,为了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更好地理解。课前我安排了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倒数的知识有了一些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说目标 倒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课标中对这一领域的具体要求是: 知识技能: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学思考: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问题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与态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问题解决: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4)情感与态度: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0为什么没有倒数。 四、说模式 我校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此课题研究,主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经验,发展能力。我校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情境导入——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强化双基——达标总结——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五、说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教学内容特点,在理解“互为倒数”时,我运用了谈话法。为了让学生对倒数是互相依存的特点这一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我举例向学生讲解“互相成为好朋友”就是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朋友必须建立在两个人的基础上的。又让学生列举具体分数说明,进一步加深对倒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例1时我采用了讨论法,提出问题: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学生运用自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先参考自学提示自学,再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此时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每小组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后在全班汇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六、说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和我校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4分钟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5分钟 (四)强化双基,应用拓展。14分钟 (五)达成目标,总结梳理。5分钟 (六)布置作业,时间合理。1分钟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了一个猜字游戏,老师先说一个字,请同学们把这个字的上下两部分颠倒位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字?其实不仅在汉字中有这种奇妙的现象,而在数学知识的领域里也有类似的现象。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字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感知“倒”的含义。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所以我给学生呈现简洁明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此环节分两部分完成。 1.教学倒数的意义 教材先出示四个乘法算式,我让学生直接口算,再细心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的乘积都是1。于是引导学生归纳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再让学生找关键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理解“互为”时,我先以互为朋友举例,再让学生例举具体分数说明。进一步理解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最后让学生总结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交流、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倒数的意义,体会到数学语言即简洁又严谨。 2.教学例1这部分内容我先给出自学提示,学生参照自学提示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对于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这两个问题学生先猜测,再验证:1×(1)=10×(任何数)≠1,从而归纳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学生知道了求分数和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我安排了“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倒数的方法。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拓2展,怎样找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呢?以1和0.6为例。学生讨论交 3流后得出把带分数和小数先化成假分数或真分数后再调换分子和分母位置。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怎样求一个非0数的倒数的方法。学完新知后学生看书质疑,如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后在进行交流解决。 此环节的设计,既突出本课的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新知。 (四)强化双基,应用拓展。 为了新知能得以巩固,我设计了达标练习。其中填一填、判一判、选一选是基础题,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想一想为拓展题,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力得到提升。这些练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练习题目由易到难,形成梯度。使不同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达成目标,总结梳理。 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总结时,再次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通过梳理一方面学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生经历了自我总结、评价的过程,更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时间合理。 基于我校把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这一作业要求。我设计了两项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六第5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意义。 2.和家长一起进行倒数的游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复习了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 完整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提纲,是学生复习的依据,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巩固。而我的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的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倒数的认识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1、0的倒数的求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 2、理解字的意思 老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帮我解决个问题:“倒”这个字怎么读的? 学生:倒dǎo,dào 师:这两种读音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学生用茶杯演示。 3、老师:你觉得在这里这个“倒”字怎么读?你见过这样的数吗? 学生举例说说。 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对字的理解,初步感知什么是倒数) 二、探索新知,突破重点 (一)、倒数的意义 1、初步探究 师:请看这两组算式,我们分组完成,比比哪组同学速度快。 学生计算,交流 老师:做第1组算式的同学完成的快 这时学生可能会说:不公平,第1组的题目简单,得数都是1、 老师:为什么第1 组的算式简单,有什么特点? 生:每组数中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了。 生:都是乘法。 生:得数都是1、 老师:这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倒数吗? 学生试着概括 师概括并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找一找关键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乘积是1、是乘法,而且积是1 生2:两个数,只能是两个数,三个,四个数的乘积是1也不能说它们互为倒数。 生3:互为倒数。 老师:“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呢,谁愿意说说 老师:这学期我们班来了几位新同学,经过几周的`相处,你们之间互相成为朋友了吗?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为朋友”这句话的? 生:我是他的朋友,他也是我的朋友。 师:那我们举个例子说说。比如3/8和8/3的乘积是1 ,我们就说因为3/8和8/3互为倒数。所以3/8的倒数是8/3;也可以说8/3的倒数是3/8。(示范说) 师:同桌两个人举出倒数的例子,并仿照刚才老师说的用上“因为” “所以”。 (设计意图:学生在计算练习中体会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同时也体会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练习与区别,为求一个数的倒数做准备。) 2、深入剖析 师: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师:和的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师:5和的乘积是1,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二)、倒数的求法 1、求分数的倒数 师:(出示课件例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请同位的同学之间在一起交流一下,把它们找出来。(学生合作交流,认真寻找。) 老师: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学生回答,老师问:五分之三的倒数和五分之三相等吗? 学生:不相等 板书: 2、求整数的倒数 师:整数6的倒数怎么求? 生:把6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 3、交流一下1和0这两个特殊的数。 师:那1 的倒数是几呢?(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并说明了理由) 师:0的倒数呢?生:没有。 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生2:分子是0的分数,实际上就等于0,0可以看成是0/2、0/3……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分母就为0了,而分母不可以为0。 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1: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生2: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生3:1 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生齐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1、0的倒数,能很好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2、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①0、8的倒数是()。 ②的倒数是()。 3、争当小法官,明察秋毫。 (1)1的倒数是1。 (2)A的倒数是1/A。 (3)因为0、5×2=1,所以2是倒数。 (4)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5)因为8-7=1,3÷3=1,所以8和7,3和3是互为倒数。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同学们有很多发现,其实在数学中存在很多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相信大家会创造更多的发现!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0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