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周莹名句

扒一姐最近有点累

顶着上了年纪有些退化的脑袋,好不容易分清了张馨予、张予曦、张歆艺、张辛苑、张涵予、张含韵、张韶涵

但一看照片又懵逼,区分清名字有什么用,看脸还得连连看再来一遍

决定追追剧让自己放轻松,《独步天下》《独孤天下》《独孤皇后》《扶摇皇后》,所以到底有几个天下几个皇后

《因为爱情有奇迹》、《因为爱情有多美》、《因为爱情有幸福》,爱情什么都有,是在嘲笑我们这些没有爱情的人吗

摔,剧还没追,就被挡在了名字上

这些名字还不是个例,如今的电视剧名字真是让扒姐越来越看不懂,原来可以凭名字选想看的剧,现在剧看完也没明白名字是什么意思

真不知道是考验观众的智商还是想从名字开始就逗笑大家

名字要长长长长长长

小时候一部《上错花轿嫁对郎》已经让扒姐感慨原来电视剧名字能这么长,没想到,现在的剧名7个字只是起步,不长点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威力

《那年花开月正圆》,一个如此玛丽苏的名字,简介却是陕西民间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看前不解,看完剧就理解了改名的原因

原名《大义秦商》说不定只能吸引一些正剧观众,而玛丽苏名字才能吸引小女生,也比原名更符合玛丽苏女主与五个爱她的男人的魔幻故事

《秦时丽人明月心》原定叫《丽姬传》,简单明了,但已经进行了一轮宣传时突然宣布改名,据传是为了不让观众误以为女主是有丽姬之称的西施

但这拗口的名字,直到剧终,扒姐还一直以为叫《秦时明月丽人心》

渐渐的,7个字成为大众长度,更长的就开始了

8个字,《何所冬暖,何所夏凉》,因为男女主一冷一热?主角叫席郗辰、简安桀、叶蔺,不会念的赶紧回家查字典

9个字,《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直接简称《小美好》,《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结爱?节哀?

10个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海报上的字都嫌挤

11个字,《我爱你,这是最好的安排》《你这么爱我,我可要当真了》《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连成一句话也毫不违和

12个字,《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真担心电视上播出时右下角名字要怎么排版

默默祭出日本动漫《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16个字笑傲群雄,谁与争锋

名字越来越长,却越来越没意义,几部剧互换一下名字也基本可以成立,反正很多时候名字和剧也没什么关系

真为追剧小伙伴的脑容量担心,每天学习工作已经很累了,连电视剧都不能好好讨论,毕竟名字记不住,剧情又雷同,怎么区分两个人看的是不是一部

我们最有文化

现在的剧都在全方位努力证明自己有文化,剧名动不动来句诗

一首新七言律诗送给你,有没有想起小时候阅读并背诵全文的恐惧

“人间至味是清欢”出自大文豪苏轼的词,名句显得很有文化有木有

但是名字其实和内容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把三个主人公的名字嵌在里面,丁人间,翟至味,安清欢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苏轼估计也无语了

《香蜜沉沉烬如霜》?有谁可以帮扒姐解答一下这名字什么意思?原著作者还有本《薄荷荼靡梨花白》,求别翻拍电视剧折磨大家了

烬,你能自信的念出这个字吗?现在的有些剧名,不带本字典都看不懂

《甄嬛传》热播之前,你认得嬛这个字吗,《甄嬛传》热播之后,你知道嬛还有xuān、qióng两个读音吗

《芈月传》播出之前,大家互相谈起来都是“那个什么月的电视剧”,海报还贴心的标上了拼音

《天乩之白蛇传说》多少人以为是天战?其实人家念jī

没有个我认识你不认识的字,怎么显示自己文化底蕴深厚

名字也碰瓷

躲过了康帅傅、雷碧、奥利粤,没想到电视剧也迎来了山寨时代

《权利的游戏》火了七季,原著《冰与火之歌》也大名鼎鼎

贾乃亮和颖儿偏偏演了一部《冰与火的青春》,搭顺风车搭的明目张胆,实质却是一部略带乡土气的都市青春励志爱情剧

今年大火的辛芷蕾曾主演过一部电视剧《拥抱星星的月亮》,通稿宣传都要蹭一下韩剧《拥抱太阳的月亮》的热度

剧情互不相干,只山寨了名字,一部集合所有狗血情节的家庭伦理励志剧,质量一般,也只能用这种手段引人注意

《扶摇》杀青宣传,《招摇》也开始宣传

虽然《招摇》原著也有一定名气,但名字本就相似、加上玄妙的宣传时机、两边主演人气的悬殊,不得不让人怀疑《招摇》有蹭热度的嫌疑

还有一波《来自星星的继承者们》、《名侦探狄仁杰》,直接把“我们就是想赚点击量”写在了脸上

但不管怎样故弄玄虚搭顺风车,剧一播出就都原形毕露了,质量不过关山寨名字只能让人尴尬

现在的电视剧名肩负了帮小学生背古诗,帮观众认生僻字的责任,就是没担负起介绍电视剧的责任

编剧余飞就曾在采访中吐槽:“这些剧取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你看懂这个戏是讲什么,它只是想传达给你某种气质,这种气质来自于网络或某种大IP,很多时候它就是一种广告。”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总结剧中独特内容或价值观?“因为它没有。”

好的作品就算起个烂名字,也能凭口碑被众人所知,《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是典型例子

但质量一般甚至非常差的作品却妄想凭借模棱两可的名字引起注意,投机主义的小把戏总会被揭穿的

云山雾绕朦朦胧胧都掩盖不了越来越雷同又狗血的剧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总会被观众的慧眼识破的!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实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举,我最欣赏的一句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就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谢谢!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第1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6句】: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8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21句】: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第22句】: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2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26句】: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第3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36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第37句】: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39句】: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第40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第43句】: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村上春树的名句有哪些

【第1句】: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舞!舞!舞!》

【第2句】: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挪威的森林》

【第3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

【第4句】: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

【第5句】:不会爱别人的人,不可能正确地爱自己。——《1Q84》

【第6句】:有光明的地方就必然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不存在没有阴影的光明,也不存在没有光明的阴影。——《1Q84》

【第7句】: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挪威的森林》

【第8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

最后贴一段我最喜欢的,《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和绿子的对话,感觉这段是写爱情最美的句子:

“喂,你喜欢我吗?”

“喜欢极了”

“喜欢到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呀?”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熊,浑身的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对你说到‘小姐,你好呀,跟我一起打滚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块,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的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天。你说,棒不棒?”

“真是太棒了!”绿子笑的可甜了。

《红楼梦》里有哪些名言名句

谢谢!红楼梦里名句很多!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随便几句熟悉的,供大家指点!

现实版的周莹在哪里

周莹迷雾十问答

缘起:

笔者为三原人,祖父家与周莹老家相邻,祖母娘家与周莹老家同村。

家族中有位曾祖母辈的亲戚是周莹的侄女,有位祖母辈的亲戚曾在周家大院工作过。

相对而言,与充满迷雾的周莹的距离还算比较近。

当见到有关周家、吴家形形色色、相互矛盾、错误百出的的文章,笔者决定结合各类志书记载与本地比较可信的传说,还原一个现实的周莹。

【第1句】:周莹是三原人还是泾阳人?答:说周莹是三原人或泾阳人都对。

移动的户籍

这个回答虽然圆滑,却符合历史与现实。

判定一个人的籍贯,通常以出生地作为参考。

周莹,在新旧各种陕西志书中统一被称为吴周氏。

可见周莹这个名字应该是闺名。

据《泾阳县志》(2001年版,下同)记载,吴周氏在1868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府泾阳县鲁桥乡孟店村周家大院,在17岁时出嫁本县蒋路乡安吴堡村吴家,于1910年逝世。

(三原周家大院,被本地人称为周家大房店)

当时周家大院属于泾阳县。

故周莹是泾阳人。

但据《三原县志》(2000年版,下同)记载:原属于泾阳县的鲁桥镇于1956年 10月划归三原县管辖。

故从现在的行政区域来看,周莹是三原人。

所以,说的具体一点,周莹在有生之年,以及在自我认同下都是泾阳人;在现有行政区域下自1956年开始为三原人。

对于周莹到底是三原人还是泾阳人,两地人也没有过分纠结与争论。

【第2句】:周莹与三原富商周梅村是什么关系?是街头卖艺出身吗答:周莹是周梅村的曾孙女,出生于官宦富商之家。

身世纷争

吴树民在《秦商与周家大院》(刊发于2016年第6期《中国小康》,下同)中认为周莹是周梅村的女儿。

刘阿津与李刚所著的《千年秦商列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年)中,引用杨居让在《不得不说的安吴寡妇》(《唐都学刊》2015年第5期)的观点,认为周莹是周家的养女。

插播一条预警,请各位记住这本书《千年秦商列传》,因为其中关于周莹的论述漏洞百出。笔者将在下文中一一指出。

另外,孙杰曼在《安吴堡式易堂轶事》中说,周莹出生于同治八年,是周家的养女。

笔者认为这几种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父女年龄竟然相差百年

首先来看周梅村其人。

《重修鲁桥镇城乡志》记载:“周占奎字梅村,是孟店村巨富。乾嘉间江西窑业最盛,迄今号‘梅村自制’即是也。屡出资抒国难,以捐封江西补用道。见贫困小求即助,生平无邪行。有周八爷‘活财神’之说。”

(周家大院怀古月轩。匾额题文合一,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月亮照过古人也照今人的感慨,表现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情怀)

周八爷年龄的推测

新旧各种陕西志书中虽未提及周梅村的生卒年月,但可以进行合理推测。

据《三原县志》记载:“孟店民宅(即周家大院)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清代显宦富豪周梅村的住宅。”

在三原、泾阳当地,有周八爷请数百匠人在清河中用水磨砖,加工装饰豪宅用的砖雕的传说。

建宅时间记为嘉庆年间,可知周家大院的兴建与竣工都发生在嘉庆年间。

嘉庆年号使用范围为元年(1796年)至二十五年(1820年)。

假设周梅村在二十岁时修建好周家大院,并设定当年为嘉庆朝最后一年,即 1820年,则推算周梅村生于1800年;

假设周梅村在二十岁时修建好周家大院,并设定当年为嘉庆元年,即 1796年,则推算周梅村生于1776年;

假设周梅村在六十岁时修建好周家大院,并设定当年为嘉庆朝最后一年,即 1820年,则推算周梅村生于1760年;

假设周梅村在六十岁时修建好周家大院,并设定当年为嘉庆元年,即 1796年,则推算周梅村生于1736年;

根据以上推测,可以粗略得出周梅村的出生时间范围为1736年至1800年。

而可知周莹生于1868年,可推测离周梅村出生的时间相差为68至132年。

如果按照以上周莹是周梅村女儿的说法,父女年龄相差过大,不符合时间逻辑

另外当地也未有父女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的传说。

而按照出生日期相差68至132年,结合当地家族情况比较,周莹是周梅村的曾孙女更可信。

周家大院讲解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周莹是周梅村的曾孙女。

捕风捉影的“爆料”

杨居让、孙杰曼都说周莹是周家养女,但不能提供可靠证据。

他们的依据只是《重修泾阳县志》中记载的:莹“少孤,依于兄嫂,年十六以兄嫂命归

吴”。笔者从这句话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有一丝关于周莹被收养的信息。

当地也未见有此类的传说。

另外,孙杰曼说周莹生于同治八年,即1869年。

这个时间与《三原县志》、《泾阳县志》的记载1868年不符。

阔气的专用捷径

按照当地比较可信的传说,周家为周莹专门买了地修建了道路与桥梁以便她“熬娘家”。

路旁立有路况碑,在桥北立有赑屃驮着的石碑一座。

据笔者父亲回忆,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邻居家见到被当做桌子的路况碑,核心内容为修路缘由、道路位置、长宽几丈等。

结合当地传说与遗存现状,可大致还原出道路信息:

此路宽约十米,位于孟店城堡西城墙与北权城堡东城墙之间(两城堡现已不存);

长约六百米,自孟店城堡西门往北至大桥河。

结合新旧地理情况,还可大致还原出周莹出嫁与探亲返程路线:

旧路线:出孟店城堡东门向东,向北经常家堡、吴家道、进鲁桥城堡,出鲁桥城堡

西门向西,过清河到“颠倒王家”、毛家村、抵安吴堡。

新路线:出孟店城堡西门向北,过桥越清河,直接到“颠倒王家”、毛家村、抵安吴堡。

经过对比,新路线较旧路线缩短一半路程。

如此霸气外漏的捷径,能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修?

周家仍是富甲一方

除了修桥的财大气粗,从现存于周家大院里的咸丰七年(1857年)分家清单,以及当地“蔡王人下四川,孟店的银子堆成山”的歌谣,可以说明周莹出嫁时周家仍很富有。

吴氏后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这一点。

而周梅村虽然属于捐了个江西补用道,但也算官宦之家。

【第3句】:周莹与吴聘之间是否有惊天动地的爱情?答:他们之间来不及相爱。

后人所述的爱情

自称为周莹后人的吴某在接受《西安晚报》采访时说:“周莹与吴聘结婚三年后吴聘才去世的”

笔者认为吴某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逻辑。

赏赐有遗漏

按照《三原县志》、《泾阳县志》的记载,都认为周莹在17岁(1885年)时出嫁到吴家,丈夫吴聘因染疾不愈,婚后数日死去。

《续修陕西通志稿》中有明确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安吴堡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捐银四万两有奇,(文庙)重修落成,知县涂官俊建立碑亭为文纪事”;系“周承夫志,独立认修,三年竣工,费金四万余。事闻,给二品封典”。

从此记载可以看出,周莹是在嫁入吴家当年捐助了四万两白银用于修缮文庙,并且是按照丈夫的遗愿。

另外周莹因修缮文庙被封为二品夫人,并且有知县立碑记述。

倘若按照吴某的说法,吴聘在结婚三年后去世,

那清廷只封周莹而不封吴聘,只记吴周氏捐款而不提吴聘的作法就很另类。

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

(泾阳文庙)

没有爱情的婚姻

有人说周吴两家为世交,交往密切。

但按照清末的礼教风俗,周莹要裹小脚,深居绣楼。

所以周莹与吴聘婚前可以亲密接触,擦除爱情火花的概率不大。

两人婚后共处的时间只有几日,何来爱情?

笔者认为,人们向一这对苦命的鸳鸯报以深切的同情与美好的祝愿,故衍生出相爱三年的故事。

【第4句】:周莹的丈夫吴聘是被毒死的吗? 答:吴聘为患病去世。

薄命的吴聘

《续修陕西通志稿》中说:聘“有父风,在光绪丁丑、戊寅旱灾时,捐贩银两万两千两,议叙郎中”

可见,吴聘按照家族惯例,通过捐官走向仕途。

但《泾阳县志》中只说患病去世。

其他志书中也未找到吴聘意外死亡的记录。

故电视剧中的毒杀以及阴谋论是不存在的。

那吴聘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根据笔者严密推断,吴聘病故时虚岁16。

具体推算过程将在下文中揭晓。

顺便插一句,吴聘去世后,周莹未再婚。

因此周莹被当地人称之为“安吴寡妇”。

另外当地也没有流传关于周莹的绯闻传说。

故电视剧中所说的周莹与其他的人爱情也是不存在的。

【第5句】:周莹与吴聘有后代吗?答:他们没有自己所生的孩子,只有养子吴怀先。

女儿与继子

自称为周莹后人的吴某在接受《西安晚报》采访时说:“两人还生有一个女儿,可惜早早夭折了”;“吴聘还在世时,就已经把吴家中院的侄儿玉成过继过来为子,改名怀先,字念昔。”

笔者认为,吴聘在婚后几日内病故,按照常理留下遗腹子的概率很小;

另外吴怀先但应该在吴聘过世之后过继的。

《重修泾阳县志》中记载:“庚子两宫西狩,值大荒,(吴周氏)命念昔赴行在”。

据《泾阳县志》记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抗战需要,在本县云阳镇筹建旨在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

吴怀先将吴氏庄园借给青训班作为学习场地。

故青训班第四期以后迁至安吴堡,时称安吴青训班。

由此可以证明吴怀先确实是周莹的继子,继承了东院财产。

(安吴青训班旧址)

婚前过继可能性很小

如果按照吴某的说法,吴怀先是吴聘生前过继的。

首先在旧时于婚前过继的行为实属罕见。

一般都为男性结婚后无后才考虑过继之事。

周莹出身名门大户,出嫁时家族势力仍在。

周家岂能容忍自己的千金一过门就当别人的继母?

按照吴聘娶周莹这一举动,肯定带有让自己孩子继承产业的初衷。

不符合子承父业的常理

退一步讲,如果吴怀先真是吴聘生前过继的。

那么根红苗正的吴怀先就会子承父业,成为吴家的继承人。

那自然就轮不到的周莹来掌家。

有人可能会指出吴怀先年龄太小无法持家。

但按照清末陕商的经营模式,东家与掌柜权职分明。

吴怀先虽然幼小,但还有参与分红的吴氏其他支系,以及各行各铺的掌柜。

所以维持经营不是问题。

假如周莹强行绕过吴怀先接管吴家管理权,吴氏其他支系首先就不会答应。

【第6句】:周莹是否在丈夫、公公去世后临危受命撑起吴家的?答:周莹是在吴聘父母去世后嫁入吴家的,在吴聘去世后复兴了吴家的产业。

接了公公的班

吴树民在《秦商与周家大院》中写到:“吴家迎娶周莹为妻之时,吴家财力已经大减。未久,公公吴尉文、丈夫吴聘先后故去。”

刘阿津与李刚在《千年秦商列传》中写到:“光绪丙子年(1876)吴尉文去世。不久,周莹的丈夫吴聘也撒手人寰。在此家道主持空置的危机面前,周莹挺身而出,临危受命”

笔者认为以上三位作者都没有搞清吴尉文、吴聘、周莹的年谱,所以存在时间错误。

大儒题写的碑文提供了判断坐标

《续修陕西通志稿》载:“吴蔚文,字汉章,痒生,家素封而好读书,事继母以孝,奖布政使衔。”

吴蔚文就是吴聘的父亲。

吴氏陵园现存吴蔚文墓碑两座。

一座碑文记载墓主人官职、姓名,以及合葬妻妾的情况。

另一座碑文记叙撰碑起因,吴蔚文仕途变迁及家族等情况。

(吴蔚文墓碑)

碑文由“关学”大儒,“三原贺瑞麟述并书”。

(关于贺瑞麟的介绍,请参考笔者对“关于宋元明清以来,陕西关中的关学大儒都有谁?”的回答。)

碑文提到:“同治十年(1871年)季夏,泾阳宁武太守吴君汉章访予于清麓精舍”。

说明贺瑞麟与吴蔚文关系密切。

更可以看出贺瑞麟所作碑文并非应酬而作,可信度非常高。

碑文提到:“独君殇时聘方八岁”。

这就明明白白地说清了吴蔚文去世时,吴聘才八岁。

碑文提到:“卒于湖北之武昌,时光绪丙子(1876年)十月也,年仅四十有六”。

此处明确记载吴蔚文去世时间与享年。

按照当地人说虚岁的习惯,并可以推算出吴蔚文生于1831年,而吴聘则生于1869年。

由此可知,吴聘应该比周莹小一岁。

上文提到的吴聘享年16岁也以此而来。

结婚的是两个娃娃

如果按照以上几位作者的说法,周莹在公公、丈夫相继去世后撑起大局。

那么吴蔚文去世时,八岁的吴聘与九岁的周莹都还只是个娃娃。

两个娃娃能成什么精?

进门未见公婆

碑文提到:“原配姚继李,皆先君卒,副室姚高,君卒后立相继之。子聘后姚生也。君葬已六年矣”。

说明与吴蔚文合葬的有两位正室,两位侧室。

这四人合葬的时间是吴蔚文去世六年后的1882年。

1885年,周莹18虚岁时嫁入吴家。

故周莹过门时,公婆都已去世。

另外“子聘后姚生也”说明了吴聘非正室所生。

顺便插一句,碑文落款为光绪九年,即1883年,并非《泾阳县志》中所写的立碑时间为吴蔚文去世的1876年。

明星女总裁

至于周莹如何复兴家业,现存史料没有叙述具体细节。

流传较多的都是些无法考证的传说,在此不一一列举。

但这些资料整体上都是对周莹善于经营管理的褒奖。

可以当做对于周莹具有的商业才能的肯定。

当然也再一次印证了周莹出身于富商之家。

否则哪里会有如此的眼界与赞誉。

【第7句】:周莹有没有向慈禧太后进献十万白银,被她认作干女儿,被封为“护国夫人”、“一品诰命夫人”?答:周莹确实向慈禧太后进献十万白银,被封为“护国夫人”、“一品诰命夫人”,而干女儿一事只是传说。

有钱就可以当皇亲国戚

李刚在其所著《陕西商人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一书中写到:“庚子年慈禧西逃西安后,吴家捐银50万两,周氏被慈禧看作义女,诰封一品夫人,经常被慈禧接到西安的行宫中陪老佛爷聊天说话”。

笔者认为,李刚提到的“捐银50万两”过于夸张与史料不符;

“周氏被慈禧看作义女”尚未有充分证据;

“经常陪老佛爷聊天说话”更与宫廷规制不符,属于发挥想象。

真金白银换来的荣誉证书

《重修泾阳县志》中记载:“庚子两宫西狩,值大荒,(吴周氏)命念昔(周氏养子)赴行在,捐十万金助赈,奉旨赏给一品夫人。念昔亦由郎中赏道员并戴花翎,秩二品”;“并援吴家‘护国夫人’牌匾”。

《泾阳县志》也沿用了以上的说法。

李智在《丰碑·安吴青训班文献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中提到:“2005年11月,在高陵县发现安吴寡妇《墓志铭》,碑文中有:‘清故诰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此碑文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所撰。”

据泾阳当地传说,吴周氏为迎诰封的圣旨,复修、扩建了安吴堡建于元朝的迎祥宫。

(迎祥宫戏楼)

吴宓的否定

著名文学家吴宓出身吴氏东院,按照辈分称周莹为堂伯母。

吴宓在1962年12月30日参加西南师院中文系文科进修班新春联欢会上,说:“(周莹)并未见过慈禧太后,但以一九零零年助赈最多,诰封一品夫人”。

此事被他记入当日的日记中。

两人面都没见过,何来认干亲和谝家长里短?

【第8句】:保存在陕西省图书馆的十二条楠木屏风是周莹在慈禧过寿时送的吗?答: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是周莹送的。

收了礼没带走

刘阿津与李刚所著的《千年秦商列传》中写到:“周莹在慈禧诞辰,奉献一副由十二个屏面连接成的屏风”;“该屏风慈禧离开陕西时没有带回京师,而是留在了当时西安的‘亮宝楼’,现藏在陕西省图书馆”。

笔者推测现存陕西省图书馆的十二条楠木屏风应为当时陕西官员为慈禧置办的接驾摆设,并非周莹所送。

老佛爷确实在西安过了生日

据史料记载: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即1835年11月29日。

庚子年九月初四,即1900年10月26日到达西安。

辛丑八月二十四,即1901年10月6日由西安启程回北京。

所以按照时间来看,老佛爷确实在西安度过了她的六十五岁大寿。

没有接收方记录

《泾阳史话续集》中记载,吴周氏给慈禧的进献宝物有:“哮珠手串一件、象牙凉席两件、金佛像一尊、景泰蓝香炉一个、楠木卧床一张、楠木小圆瓶八个、金猴一个、景泰蓝食盒一对共八件”。

但未有十二条楠木屏风之事。

《续修陕西通志稿·西巡本末附录》中记载了慈禧过寿诞时,婉拒王公大臣、地方大员铺张之举,也记载了个别私人所赠微细之物,其中只字未提十二条屏风之事。

有人撰文指出,在北院门巡抚衙门行宫正厅冷暖阁中,慈禧太后确也曾使用过屏风,但是六条,不是十二条。

蓼花糖与慈禧热度

三原当地人说,周莹在慈禧太后过寿时进献了裹有芝麻,皮酥内绵的糕点。

慈禧太后品尝后甚是喜爱,并赐名“蓼花糖”。

三原有特产蓼花糖由此得名。

但在各类志书中也未有慈禧太后与蓼花糖相关联的记载。

所以蓼花糖的传说实际上是清末陕商想蹭蹭老佛爷热度的商业策划。

(三原特产蓼花糖)

【第9句】:周莹死后真的被葬在乱坟岗,无迹可寻吗?答:周莹虽未埋进吴氏东院祖茔,但有明确的埋葬地。

另有宝地

安吴堡的吴氏陵园并不是周莹的长眠之处。

据吴氏后人描述,周莹的坟冢在吴氏庄园东北200米处,养子怀先的墓在西北,母子二人均没有葬在祖坟内。

十年浩劫间,周莹坟冢被平。

吴家后人表示已找到墓穴位置,准备近期将其复原。

吴氏后人说,周莹之所以没有葬入祖坟,是因为她生前看上了另外一处埋骨之所。

笔者认为,周莹未葬在吴氏东院祖茔另有隐情。

孤独的吴聘

在吴氏陵园内可以看到吴聘的祖父吴萼轩、父亲尉文墓上都立有石质牌楼与,以及与妻妾合葬后所立的石碑。

(吴聘祖父吴萼轩墓碑)

(吴氏陵园内的牌楼)

(吴氏陵园内的牌楼)

而吴聘墓前仅有石质牌楼,而没有墓碑,没有女眷合葬。

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如果按照吴氏后人的说法,周莹自选风水宝地,这与旧时夫妻合葬的习俗不符。

笔者推测,两人的感情其实一般,甚至是比较陌生的。

原因就是他们只存在过几天的婚姻。

至于未给吴聘树碑一事,这与养子有很大关系。

笔者认为,这正说明了父子二人只存在名义上的关系,未有深厚的感情。

也更印证了笔者认为养子应在吴聘去世后被周莹认领的观点。

【第10句】:周莹有画像流传下来吗?答:没有

网络流传最多的是这一张图片。

(被以讹传讹的周莹画像)

装饰画带来的美丽错误

经笔者亲自论证,该图只是一个装饰画,并非周莹照片或画像。

首先,笔者在2000年冬参观周家大院周莹绣楼时,向工作人员提过这个问题。

答复是这幅图画并非周莹画像,仅仅是为了美化陈设而已。

(实景游客照)

其次,这种画像与该时代的卷轴人像、老照片、炭笔画像特征截然不同,故应为新作。

目前为止,关于周莹还未发现任何图像实物资料。

以上为周莹迷雾十问答,如果您有意见或资料补充,欢迎留言或私信。

对于点赞最多的留言,本人将送三原特产蓼花糖一份!

本人闲散HR一枚,自号“隆梨散人”。现居西安龙首山西麓,靠汉长安城遗址,临唐梨园故地。正所谓靠山吃山,靠城吃城,靠梨吃梨。喜欢站在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解读历史,欢迎各位留言互动,关注本号其他文章。

《菜根谭》中有哪些名句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为了回答此问题,我重新翻阅了一下《菜根谭》,在没重新翻阅之前,我能够想到的特别熟悉的句子,也就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了,大概这句话可以称得上《菜根谭》最为人熟知的句子吧,因为,以我之所见,这句话是人们引用的比较多,且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

其余,就找不到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句子了。

下面辑录一些,相对而言,曝光率较高的句子。

【第1句】: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第2句】: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纶。

这句话,我挺喜欢,英雄莫说无用武之地,家庭就是一个舞台,能将一个小家经营得明明白白,就是很大本事了。《菜根谭》认为,能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隔阂,使家庭和睦,这就算一种政治才能了。也别小瞧此事,能做好的,普天之下又能有几人?

【第3句】: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灭欲,惟期寡欲而已。

看看,《菜根谭》谈人性谈得多好,君子不是要灭绝感情,只是遇到事情时要平静淡泊,不计名利;也不能灭绝情欲,只是希望清心养性,少一些欲望罢了。

【第3句】: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处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第4句】: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第5句】: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第6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浑厚矣。

【第7句】: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第8句】: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第9句】: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这句话好,饱含了为人之大智慧。

友情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友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比较常见的歌咏对象。名句很多,比如:

【第1句】: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写信请李白来坐客,信中说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就爱赏花喝酒,一看来信,非常高兴就来了,发现被骗了。所谓十里桃花,不过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潭;所谓万家酒店,不过是一个姓万的开的酒店。但好在汪伦仰慕李白的大名是真的,李白的诗词倒背如流,让李白非常感动,于是临别时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赠汪伦》。

【第2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的一首送别诗。元二,是王维的好友元常,排行第二,将要出使西北边疆。王维的诗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朗朗上口,流传十分广泛。

【第3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的诗如行云流水,看似一般,其实简朴中见厚重,既有送别的苍凉感,亦充满别后重逢、心意相通的希望。特别适合朋友间互道珍重,相互宽慰。

送别诗词有很多,自以为以上三首属于个中精品,望笑纳。

王维有哪些经典名句

谢谢!

唐代诗人王维(701--761)被称为诗佛,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闻名于世。他的经典名句很多,摘录如下:

【第1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2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3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第4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吋。

【第5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第6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第7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行衣。

【第8句】: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曰,墟里上孤烟。

【第9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10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

【第11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第12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第13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第14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第15句】: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第16句】: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第17句】: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第18句】: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第19句】: 旌旗列相向, 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尘烟里。

【第20句】: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111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