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顶岗实习周记9篇
工地实习周记。
工地实习周记第1部分
这周天气太热,所以我经常给浇好的板浇水,所以我总结了混凝土早期养护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1、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主要原因是寒冷地区因温度梯度造成的温度骤降很容易产生裂纹。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于防止表面早期裂缝显得尤为重要。 2、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之所以能逐渐凝固硬化,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而水化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当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如果气候炎热、空气干燥,如不及时养护,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蒸发过快,造成脱水。已形成凝胶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晶体。缺乏足够的附着力,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剥落。另外,当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蒸发会引起较大的收缩变形和干缩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完整性。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干硬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养护。
工地实习周记第2部分
三层楼板于周三晚上浇筑。师傅告诉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然后我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产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等)。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释放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在表面产生拉应力。随后,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基础或旧混凝土的约束,混凝土内部会出现拉应力。温度的降低也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潜力时,就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缓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剧烈。
工地实习周记第三部分
开标: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时公开进行,地点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由招标人主办,诚邀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时,投标人或其推荐的代表应当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委托公证机构对投标文件进行检查、公证。评标: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及有关技术、经济等专家组成。委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专家不少于委员总数的2/3。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应当保密,直至确定中标为止。评标委员会成员对所有投标文件进行审查和比较。选择最合适、最合理的招标文件并向招标人推荐。中标:评标委员会提交评标报告后,招标人一般在15天内确定中标人,但最迟应在投标有效期结束前30个工作日确定。投标人与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签订书面合同。投标人与中标人不得签订任何偏离合同实质内容的其他协议。
工地实习周记第4部分
招标:招标文件应符合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招标文件中的信息应当包括拟派遣的项目负责人和关键技术人员的简历和业绩,以及完成招标项目所需使用的机械设备等。 (1)招标人可以要求投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提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一般不超过投标总价的2%,但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应超过投标有效期30天。 2)投标人应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投标人应当拒绝逾期交付的投标文件。 (3)投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截止日期前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投标人。投标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后、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届满前,投标人不得补充、修改、更换或者撤回投标文件。如果投标人撤回投标文件,其投标保证金将被没收。 (4)投标人可以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联合体,作为一个投标人共同投标。同一专业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工地实习周记第五部分
当你忙碌的时候,时间过得真快。项目经理让我跟他一起去开标。难得有机会看到投标,我就毫不犹豫地跟了上去。提交招标文件、资格审查、评标、公布结果。开标程序一一进行。我感到很新鲜,也很困惑。晚上,我“百度”了一下:建设工程招标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招标、招投标、开标、评标、中标。招标:需要准备招标文件。文件应载明投标人的资格和要求,以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开标时间、地点、投标保证金等内容。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前者通过国家指定的报纸、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公开发布。后者一般用于项目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且只能选择少数潜在投标人的情况。以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等不宜公开招标的设计。
工地实习周记第六篇
本周我总结了混凝土裂缝处理的知识:温度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为了防止裂缝,降低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控制温度的措施有:采取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掺加外加剂、添加引气剂或增塑剂等措施,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搅拌混凝土时加水或加水破碎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注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散热;将水管埋入混凝土中,通入冷水进行冷却;设置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急剧的温度梯度;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增加其抗裂潜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也很重要。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于防止裂缝非常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出现贯穿裂纹。恢复结构的完整性非常困难,因此施工时应重点预防贯穿性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快从模板上拆除。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避免混凝土表面早期出现裂缝。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如使用减水剂、抗裂剂等。
工地实习周记第7部分
本周,我们隔壁工地的一名工人从12楼坠落到5楼。项目部和监理单位领导对此强调了安全工作。我还学到了很多建筑工地安全知识:(1)悬挂标志牌和安全标志。施工现场入口处应设置“一图五标”,即:总平面布置图及工程概况标志、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标志、安全生产规定标志、消防标志、文明施工管理标志。系统标志以方便理解。群众监督。在有高处坠落、触电、被物体撞击等危险的地方,应当悬挂安全标志。 (2)施工场地应采用硬质材料围护,城市地区其高度不宜低于18m。场内地面应硬化,道路应坚实、平整。施工现场排水系统应保持畅通,不得随意排放。各种设施和材料的存放应符合安全规程和施工总规划的要求。 (3)施工现场的洞、洞、口、沟、坎、井及建筑物边缘应设置围栏、盖板和警示标志,夜间应设置警示灯。 (4)施工现场各类脚手架(包括操作平台、模板支架)应按照标准设计,使用符合规定的工具、器具,按照特种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搭设,用绿色密网安全封闭。 (5)施工现场电力线路和电力设施的安装、使用应符合临时用电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架设。严禁随意拉扯电线连接电源。 (六)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污染控制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 (7)施工场地应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并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规定。生活区应与施工区、加工区分开。 (8)进入施工现场务必佩戴安全帽;攀爬和独立悬挂作业时佩戴安全带。
工地实习周记第8部分
这周我学习了一些关于后浇带的简单知识:一般情况下,当砌体墙体长度超过4060m时,应按规范设置贯穿式后浇施工缝。当地面有建筑物时,后浇带的设置应根据地面建筑物的要求确定,预留宽度宜为800~1000mm。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天后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强度必须比两侧混凝土高一级。由于后浇带放置时间较长,积累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杂物,需要安排专人进行清理。施工前,将接缝处的混凝土凿开,用压力水冲洗,保持湿润,涂上水泥浆。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覆盖、浇水、润湿,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工地实习周记第9部分
时间过得真快,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周,我熟悉了项目经理交给我的任务:“专业线工”。哈哈,本来以为放线是一项不熟练的工作,但是一周后的工作让我改变了想法: 1、放线时,首先要熟悉图纸; 2、放线时,可以熟悉工程的具体流程; 3、放线时,可以了解工程过程中的技术规格; 4、放线工作是最简单、最容易上手和完成的工作。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学习其他东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技术人员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低估敷设电线的工作,而应该从中多学习、多看、多问、多思考。而且只有我们把小事做好了,领导才会给我们做大事,呵呵。生活和学习的第二周在忙碌而充实中度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3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