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杜甫多读书的名句

最近狂迷杜甫,看到知乎上有“杜甫有哪些句子让人瞬间有流泪的冲动?”的问题。作此文以作答。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同样经历过大唐鼎盛时期,盛世中贵族盛宴的座上宾。战后江南再遇时能说什么呢?江南风景不错!】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参星与商星,此出彼没,彼出此没,亦如动荡时代的我们。】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百忧集行》

【为父不能养子,让小孩饥饿而吵闹,怎能不悲伤。】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

【战争中人命何其轻贱】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新安吏》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悲陈陶》

【想打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条山战役”,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实际上住在成都草堂时,并不是杜甫全面倒霉,是有高官朋友资助,生活较为安定。但依然如此艰辛,战争中的普通百姓生活可想而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看到这句,想到远高于工资的房价,步步高升的房租,顿时觉得公租房廉租房计划叫“广厦”是极好的。】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国破家何在?】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有才无运,漂泊无依】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哀江头》

【深陷敌军占领的首都长安,心中忧愤而南辕北辙。】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垂老别》

【生而做死别,战争中卑微小百姓的无奈】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新婚别》

【欲为君守节,却名不正言不顺。】

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

——《彭衙行》

【逃亡途中的狼狈】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送路六侍御入朝》

【竹马之交,生做死别】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羌村其一》

【战争年间,生还是偶然,死亡却是正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老来多病,却不得不常作客。】

杜甫是盛世的见证者,也是盛世陨落的见证者。求官的艰难,生活的不易,战争的重创,造就了杜诗情感上的悲伤凝重。以上整理的是让我瞬间飙泪的杜甫诗句,不知道观者是否有同感。备注是个人理解,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为什么要多读书

如果不是家里有矿,或者“读书无用论”不会再度重返舞台中心,那么“为什么要多读书”这个问题,本来是不需要像个傻子一样去论证的。

要读书,当然首先是因为阅读直接与智力训练、智慧熏养有关,别无他径。我不相信,有人会热衷于尽可能地使自己更加愚昧,那他增智最好也是唯一方法,还是只有读书。

有朋友反驳我说,“行万里路”对人智慧充值的功效,可以相当于“读万卷书”,那我会回过头跟她讲,一只鸭子,你让它去环游世界,看遍所有美好的风景,它回来还只是一只鸭子,并不会增益什么。

何以故,因为没有见识的支撑,连所谓旅行都不过就是跑来跑去的瞎走路,看不出啥深意,玩不出真享受,即便走穿地球,也不会感受到涵天濡地的文化与文明之光的照耀。

这不是极端与傲慢的表达,而只是坦白说了几句大实话。和有学问的人交谈,我经常觉得自己还是个未开化的愚民,这一点感同身受。

要多读书,是因为世界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没有人会慈悲地留在原地,耐心地等待我们的姗姗来迟。

哈佛名教授塞缪尔•阿贝斯曼在他那本名书《失实:为什么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将是错的》中,曾提出了“知识半衰期”的理论。根据他的测算,现在这个社会,物理学知识的半衰期是 【第13句】:07年,经济学的半衰期是 【第9句】:38年,数学知识的半衰期是 【第9句】:17年,宗教知识的半衰期是 【第8句】:76年。

这些研究数据展露出来,就意味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学到的所有知识,基本上平均八九年早已“过期”。我们必须时不时熬书作补品——家里有矿的除外,知识的变化与你们无关,去找“颜如玉”足矣。

为了不尴尬少丢人,不做“精神的野人”,我们也理应努力多读书。手头有本台湾才子龚鹏程的《書到玩時方恨少》,一翻,刚好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次作者到山东去,在行驶的火车上,恰好对坐是一对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夫妇,同是高知,也就攀谈起来。途中,一群白鹭被火车惊起,这对夫妇非常讶异,连问“这是何物?”龚回答他们说,“这是王维诗‘漠漠水田飞白鹭’中的白鹭”。听完,这对夫妇一脸茫然,坦白说既没见过白鹭,亦不曾听说过王维。

龚非常不解,也是个耿直老boy,直接问,“你们是在中国上的学吗?”那对夫妻一脸羞愧,低头没有搭话,相对无言。龚起身去倒水,回来,发现对座连人带行李都已经空空如也。

说了这么多,其实中心只有一个:切断与书籍的关联,我们将退却回到心灵的芜陌荒野中去。单单这个理由,还不够你我重视吗?

是的,知识也许还是改变不了地沟油的命运。我们也不会因为读到一本好书,明天起床拉开窗帘一切前所未有,生命像朝阳一样新颖动人。但是,她至少还可以让我们的精神质地开始不那么廉价。

不管有矿没矿,有房没房,文化一定是所有人最后的尊严。骗你是小狗。

2018,9,30,晚,看张艺谋电影《影》归来

多读书真的可以提高眼界吗

眼界,不但要读书还要是游历,读书要读出精华。读文学作品时。不要带着太浓重的目的性,你为了在书中找到某些答案时,你就会偏颇。你为博学,会容易泛泛而谈,你为哲学,会易迷茫,这就是文学类作品给我的启发,不像理工科书籍,只有一个答案!游历不单单指旅游还有经历,看过经历过才有眼界,坐在车上路过没有用的!读书不一定能提高眼界,读懂的能,读不懂的不能,但不读书眼界一般都不高!

很多名句和文章都鼓励人们多读书,所谓的读书到底指的是哪类书

谢邀!鼓励人们多读书,这类名言警句确实不少。例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告诫人们,趁着青春年少,多读书,积累知识,增长智慧。因为人年轻,记忆力好,理解力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更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书中的营养。这到底是些什么书?遗憾的是,没有哪句话开了清单,连类型也没有,都只是说要多读书。那怎么办,就到书海中畅游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如此,乐此不疲。看看那些大师,谁不是皓首穷经?

杜甫有哪些经典诗词名句

谢谢!

杜工部的诗被称为“史诗”,现存诗大概有1500篇左右,你要说每一首都是经典,也不现实。但是杜甫的确有很多经典的诗词名句被我们所熟知。

小时候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如今离故土千里,脑子里便经常出现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的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了。

下面和悦享诗文一起了解一下杜甫都有哪些诗词名句流传于世,为世人所爱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其二》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其六》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其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

不知大家还知道哪些杜甫有名的诗词呢?欢迎留言交流。我是悦享诗文,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多多关注。

杜甫被贬后写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老杜一生没当过什么大官,安史之乱以后唐肃宗任命其为左拾遗,后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同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根据所见所闻写出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老街味道

这几首都是古体诗,古体诗以赋为主,较少比兴,没有平仄对仗的要求。诗句质朴无华,记录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有无边的痛苦也有一种潜藏的力量。

就说一句吧: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无家别》

真是诗家妙理,平淡道出,触人心骨。

@老街味道

杜甫诗中的名句你知道哪些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籍贯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李白合称“李杜”,因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就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流传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诗中的名句择要列举如下:

【第1句】:《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2句】:《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3句】:《望岳·岱宗夫如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4句】:《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5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第6句】:、《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7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8句】:《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第9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10句】:《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第11句】:《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12句】:《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第13句】:《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第14句】:《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第15句】:《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第16句】:《赠卫八处士》: “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第17句】:《佳人》: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第18句】:《梦李白二首之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第19句】:《梦李白二首之二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20:《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1:《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2:《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3:《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4:《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怎样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多读书

发展他的爱好,让他喜欢上读书。

多读书真的能提高写作吗

谢邀。

人们常说:“读完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你看,多读对于一个人语感的培养多么重要。那多读书真的能提高写作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需要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所谓系统性、有针对性的阅读,就是要明白在写作的起步阶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当不知从何处下手,可以适当的看一些工具书。

比如《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本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是一位培训机构的主管,这本书多次荣膺国际奖项,而最主要的是,这本书介绍的写作干货特别实用,这本书的写作非常简洁,就像一份优质的教学大纲,读起来浅显易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在如何进行文章的结构时,书中介绍的“自上而下的原则”、写文章时的三段法、要注意文章的框架等都特别的实用;如何丰富文章的内容时,作者说明要使用准确的例证;在文章如何排版上,作者也给出了简单可行的建议。对于初学写作的人而言,这是一本特别好的参考书。

写作时,是需要素材积累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读书看报时,要学会看书,学会积累素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就教会了我们一些独特有用的方法。比如依据自己的读书需求为自己开书单,不受外界的左右。书单中的书目,来自自己平常阅读时对于读书信息的被动接受与积累,也就会说别人给你书目信息,但是你要自己学会主动筛选,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书。

还有就是本书提到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作者提出,在写笔记时,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对原文的摘抄,同时写下来,但是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这样结合自己的感触,所展示出的语言就是属于自己的,而不会总是套用别人的语言,而经过自己的思考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自己的原创,这样的好处也是可以让原创思考遍地开花。

想要通过读书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先掌握“读”的技巧,因为读是写的基础,而想提高写作水平,光读也是没用的,还要把写付诸实践,反复练习,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如何看待读书少的人反向歧视读书多的人

不论是学识的多寡,一旦缺乏了虚心和务实,都会迈入歧视的歧路。

首先对于标题建议进行微小的纠正,虽然说标题本意是读书少的人反向(反过来)歧视读书多的人,但将“反向”和“歧视”合在一起,容易让读者产生“反向歧视”这一理解,而根据“反向歧视”(包括“逆向歧视”)的解释,并非“反过来歧视”这层意思,因此为避免产生歧义,建议将该用语进行替换。

言归正传:从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不论是读书少的人,还是读书多的人,如果具备虚心、务实这种品质,那么就很容易建立对自己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正确认识,而历史和现代成功人士的经历也无一例外表明,至少这两项是成功人士(无论读书多寡)的必备品质。

所以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应当建立一个基准,即读书少且缺乏虚心、务实精神的人,为何会歧视读书多的人。

为什么读书少且缺乏虚心、务实精神的人,会歧视读书多的人

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认为眼界的狭窄,一方面可以认为是这类人心态的不平衡,因嫉妒而仇视。

读书少容易限制个人的眼界宽度和广度: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法]伏尔泰

伏尔泰对于读书的理解,很多人应当也深有体会,当钻研某一项学识时,会越来越对于知识产生敬畏的心理,因为每当我们发现自己似乎弄懂了某个问题时,往往会发现面前又出现了更多的待解之谜。

上学时,我的物权法老师曾经笑称自己对民法的理解最多只有5%左右,而理解1%的那些人,都去立法了。这位民法教授,一直是我们学生心中的怪咖,因为他专注学问,性格稍有些乖张,但若论对于民法尤其是物权法的理解,全校能出其右者寥寥无几,而这样的教授直言自己对民法的理论知之甚少,一方面让我们觉得民法理论浩如烟海,另一方面也能够感受到学者在钻研学术时的虚怀若谷。

所以,当一个人读书多了以后,会发现自己不知道和不了解的只会越来越多,因而在研究和阐述学问时也会更加谨慎和专注,所以古代儒家才会发出对于真理的感叹——

朝闻道,夕すごい!

错了,是: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反观读书少的人士,一旦其缺乏虚心和务实品质,则很容易基于自己对于社会、知识的浅薄理解,而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甚至认为往前300年,往后300年,没有能够超过自己的。

就像我几年前曾经办理过的某起盗窃案件,当事人家属希望能够争取到缓刑的结果,于是我和同事亲自联系每一个被害人,对十几个被害人均进行赔偿并达成谅解,最终在被告人在看守所被羁押10个月多时法院作出了判决,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1个月,也就是说当事人至多在看守所中继续羁押大约3个星期就可以刑满释放,这种我们习惯称为“实报实销”;而如果判处缓刑,则至少判处判一缓一或判一缓二,被告人即便在释放后依然要面临至少一年的缓刑考验期,在一年中必须谨小慎微防止出现过错。

也就是说,我们争取到的结果要远远优于缓刑的结果,然而——

判决第二天当事人家属找到我们单位闹,原因是我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没有帮助当事人取得最好的判决结果,无论我们和同事如何为其解释,对方始终不停循环几句话:

“我都听别人说了,缓刑就是比实刑好!”

“你们别他*说这些乱七八糟的,别以为我们不懂,我告诉你们,我知道的不比你们少!”

“不就胡诌几句话么,我他*要是上庭不见得比你们差多少!”

这种现象就像高英培先生在相声《钓鱼》中的经典形象——

你们相声演员有嘛呀,不就是是惹惹~惹惹么!

二他妈妈,快拿一大木盆嘞诶!好家伙,可敢桑贼波儿了!

读书较少同时生活水平欠缺的一些人,容易产生对读书多并生活优越的人群的敌视:

这种现象其实异常普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仇官”和“仇富”,读书少的人,往往事业的起点较读书多的人要低,从普遍情况来说此类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要远少于读书多的一批人,因此他们想要达成阶层上行的困难程度就要远高于读书多的人。

如果说读书少,所处工作职位较低、生活水平有限,同时又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拒绝或因为困难而畏惧努力和继续学习,那么必然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水平中,甚至会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当这些人看到生活优越的人,享受到越来越优渥的生活条件,而自己却始终碌碌无为,就极容易产生心理的失衡甚至是扭曲,由此产生最大的疑问:

凭什么他们吃香的喝辣的,我就得喝西北风?!

面对这种疑问,智者和勤劳者会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获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而愚者和怠惰者则认为这就是社会的不公平,读书多的人不应该获得如此高的社会生活待遇。

不过说到底,所谓的读书多或是少,都只是阶段性的概念,即便学问高深者如果因循守旧或停滞不前,拒绝继续学习,就如“伤仲永”而泯然众人矣;同样,哪怕起步时间较晚,但只要知难而进、奋发努力,厚积而薄发,也终将非复吴下阿蒙!

【本文由 高萌律师 原创并首发于,未经许可谢绝复制和转载!】

让孩子多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今年17岁读高二,特别喜欢看书。不管是文学书,还是科普书,他都无书不欢。有一次他放学回家被几个校园恶霸拦着要钱,当时路上行人和车辆都很少,他的书包里正好放了去培训机构要缴的几千元学费。怎么办啊?这孩子突然就出手了,边打边往旁边的超市里冲去,在里面乱丢乱抓东西,很快超市里的员工,保安都冲了出来把这个孩子给围住,不让他离开,并报了警。抢钱的校园恶霸早已吓跑,接警的警察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以后,再看地上丢的也不过是一些拖把,纸巾之类的日用品,损坏不大,就让家长和孩子整理完就行了。事后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聪明,他说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类似的脱险故事,就小试牛刀了。

看来多读书还可以在遇险的时候成功自救,真是不错。我最近还听说孩子班上有个学霸级的人物存在。明明才读初二吧,人家已在自学高中的课程。我想这个孩子肯定是喜欢看的。没想到期未考试结束的时候,我有幸听了他在散学典礼上的演讲,一个文质彬彬的女生,面对四十多个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的家长侃侃而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有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感觉。后来一打听,人家除了学习,最喜欢的就是看书。唉!看来书中真是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总之,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处就会多多,至少写作文不用愁了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624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