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范例11篇

三位数和两位数课件。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课件(第1 部分)

教学目标:

1. 在独立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体验学习两位数乘法运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书面计算方法,并能以竖式计算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3、在利用现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迁移和类比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案: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师生对话从早餐开始,引出了磨面粉的问题。

2.学生读题,观察情景图片,理解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早餐引出了磨面粉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独立阅读和信息交流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准备。

师:同学们,谁愿意告诉你们今天早上晚餐吃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面包、馒头、鸡蛋、煎饼

师:你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面包、馒头等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原料:面粉。

老师:对啊,我们每天吃的馒头、面条等都是先由农民伯伯们种出来的,然后小麦还要由工人伯伯们磨成面粉才可以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个面粉加工问题。请看课本第14页。

学生读书。

师:告诉我你学到了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1:一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158公斤面粉。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二、自主学习

1、这台面粉机每天可以磨多少公斤面粉?题目中,老师和学生列出了15824的乘法公式。然后,老师启发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独立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要求先垂直计算,然后用计算器核对。

2. 传达计算过程和结果。首先了解哪些学生没有计算正确,然后让学生说说垂直计算过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讨论垂直计算中两部分的乘积中6的书写位置。

为学生提供在现有知识背景下独立探索三位数乘法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类比能力。利用计算器进行测试,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感或及时发现自主计算中的问题。

知道哪些学生没有计算正确,是关注学习较差学生的一种方式。师生共同完成垂直计算,让所有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生2:工人一天三班倒。

学生3:一天有24小时。

学生4:问题是这台面粉机一天能磨多少公斤面粉?

老师:这台面粉机一天能磨多少公斤面粉?如何列出公式?

学生说出公式,老师在黑板上写:

15824=

师:我们之前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垂直计算。 158乘以24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结果。这个你可以根据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一下。问题的计算结果是?试一试!先用垂直计算,然后用计算器检查垂直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是独立的,老师检查并提供个别指导。

师:谁用立式计算和计算器计算出的结果不同?

如果有差异,我不会告诉你如何计算。我只告诉你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

师: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使用垂直公式计算的吗?你来我在黑板上写。

学生1:先写出158乘以24的垂直表达式。

师:2乘4写在哪里?

学生1:2写在5下面,4写在8下面。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老师完成黑板上的书写:

158

24

师:先数什么?

学生2:首先用4的24位数字乘以158的各位数字。

师:好,继续。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

158

24

第632章

老师:谁能告诉我百分之六是怎么算的?

学生3:158的百位中的4乘以1是4,加上进位2是6。

师:接下来呢?

学生4:然后将158 的每十位数乘以24 的十位数中的2。

老师:好的! 2乘以8,二八十六,1怎么办? 6应该写在哪里?

学生5:十位加1,十位应该写6。

老师的板书:

158

24

第632章

6

老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个6写在十位上?

笙6:23 十位中的2 表示2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先让学生讨论,然后与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进行完整的口头陈述。

在学生学习计算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计算方法,是对学生现有计算经验的总结和提高。

十,2 个十乘以8 是16 个十。百位加1后,还剩下6个十位,所以这个6必须写在十位上。

学生们继续讲述计算过程,老师完成了黑板上的书写:

158

24

第632章

316

3792

如果有同学计算错误,请告诉他们错在哪里。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计算,谁能告诉我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写法是怎样的?我们先和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检查。

师:谁能告诉我你的总结方法?每个人都说一个。

学生1:将三位数中每位数字乘以两位数中的个位和十位数字。

学生2:将两位数中的哪位数字相乘,乘积的最后一位数字将与该数字对齐。

学生3:将乘以两次的数字相加。

最后老师全面口头讲解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首先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个位数,然后将该数的最后一位数与该数的个位数对齐两位数,然后使用该两位数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三、拓展练习

1、问:这台面粉机一周可以磨多少公斤面粉?让学生说出不同算法的名称,老师将相关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独立计算。

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扩展计算练习。给学生空间尝试将四位数乘以一位数以及将三位数乘以三位数。

将十位数字乘以三位数,将该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与两位数数字的十位数字对齐,然后将相乘的两个数字相加。

师:刚才我们算了一下,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3792公斤面粉。这台面粉机一周可以磨多少公斤面粉?如何计算?

学生可能有两种算法。学生讲述计算方法,教师列出相关计算公式。

先求出每天磨制面粉的公斤数,然后将每天磨制面粉的公斤数乘以7。

老师的板书:

15824=3792

37927=

首先计算一周有多少小时,然后将计算出的小时数乘以158。

老师的板书:

247=148(小时)

158148=

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好。但计算相对困难。一种是四位数乘以一位数,另一种是三位数乘以三位数。这个怎么样?你还能尝试做数学吗?

健康:是的。

师:好吧,我们试着用竖式来算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讨论或者询问老师。

为了让学生计算,找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表演。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2.检查并沟通计算过程和结果。首先找出自己是否有错误,然后请做黑板的同学解释一下计算过程。老师提出必要的问题。例如:148中的1乘以158中的8是8,为什么这个8写在百位呢?

四、课堂练习

1. 练习问题1,并要求学生将其垂直列在练习本上。

计算结果的交流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多种书面算术练习,给学生练习书面算术的机会。

158

148

1264

第632章

158

23384

师:谁和黑板上的算法和结果不一样?

如果有错误,请告诉我错误在哪里。如果正确的话请正在做黑板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重点是三位数乘以三位数的垂直计算。

学生讲完后,老师提问。

师:老师提问:为什么这个8写在百位上?

学生可能会回答:

将18的乘积写在148的百位上。

因为148的百位中的1代表100,所以100乘以8等于800。所以百位应该写8。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有的同学计算错了。没关系。像这样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多练习几次就不会出错了。

师:下面请尝试完成练习一中的第一题,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书本表格中。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独立完成公式后,将结果填入书本表格中,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练习题3.首先让学生读题,观察情况图,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3、练习题4、先理解图中信息,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修改。

4.练习题5.先看图了解两个人打字的时间和速度。然后问课本上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回答。

提高流中的计算能力。

考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练习用两位数计算三位数。

数学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培养学生理解信息和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讯时要特别注意20832计算的过程。

答:6642101256656

师:同学们,练习第3题。

观察图片并阅读问题。你学什么?

学生1:这个图书馆一天就卖出了17套《科学探索》系列丛书。

学生2:《科学探索》系列每套106元。

学生3:你每天的收入是多少?

师:根据以上信息,请学生自行计算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回答,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看问题4,从图中你能学到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1:一盒饮料有24瓶。

学生2:一瓶饮料是355毫升。

师:读书上的题,自己算一算。

答案:8520 毫升。

师:观察第5题的情况图,读题,告诉我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两个人同时打字。

学生2:红红平均每分钟打47个单词。

学生3:张阿姨平均每分钟打112个字。

学生4:他们9:00开始打字,9:25结束。

学生5:他们打字花了25 分钟。

老师:你能算出红红打了多少个字吗?张阿姨打了多少字?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五、课后练习

1、老师边讲边问:一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306公斤面粉。这台面粉机148小时可以磨多少公斤面粉?对于这个问题,鼓励学生首先找到每周的小时数,然后列出两个乘法方程并计算它们。

2、练习题2,需课后完成。

通过问题情境的拓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进行三位数中间有零的乘法计算。激励学生独立尝试。

测试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学生自主计算,教师检查指导。

老师:这堂课我们通过解决磨面粉的问题,学习了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还尝试了三位数乘以三位数的计算。你知道吗?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有些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306公斤面粉。这样的面粉机一周,也就是148小时可以磨多少面粉?课后,要求学生列出两个乘法方程并以垂直形式计算它们。看看计算过程有何不同。

师:另外,请完成练习一的第二题,看谁能全部数对。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课件(第二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原理,掌握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体验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的过程,能够主动归纳总结三位数乘二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并进行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学习难点

了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书面算术原理。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1. 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

课件提供以下信息: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一公顷森林一年可捕集尘埃32吨。

1. 老师:请看屏幕上的这两句话。你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我得到的数学信息是,某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留灰尘32吨。

师: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祖辰”字。你明白它的含义吗?谁能告诉我?

健康:当灰尘漂浮(经过)森林时,大约四分之一被树叶和树干吸附或保留在森林空间中,最后落到森林地面上。森林的这种吸尘、降尘的功能称为滞尘。

师:树木可以净化空气,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们!

2.师: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这个森林公园的森林一年能滞留多少吨灰尘?

2、协作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并揭示主题。

老师:当问“这个森林公园的森林一年能滞留多少吨灰尘?”如何制定呢?

生命值:12432

师:仔细看这个乘法公式。它和我们以前的乘法公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我们之前学过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这个乘法公式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师:这个答案非常简洁、流畅。今天的课程我们将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题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 估计结果。

老师:你能估计一下12432的大概结果吗?

学生人数:3600

师: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估计的吗?

学生:我把124看成120,32看成30,12030=3600,所以124323600。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书面计算。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后,进行以下操作:书面计算)

3.探索算术。

教师:现在让学生尝试自己做笔算。算完后想一想:“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呢?你有办法验证你的结果是否正确吗?并与你的同桌分享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可以带着问题与同学讨论)

老师:哪位同学到黑板前给你书面介绍一下12432的计算方法?

学生1到黑板前表演

学生介绍方法1:

师:同学们有什么要问他的吗?

学生:

师:老师,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248是怎么计算的?

生:是用1242计算的。

师:也就是说,248代表1242的乘积。那么372是如何计算的呢?

(结合学生板书和课件演示)

学生:是用1243计算的。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372中的2写在十位而不是个位?

学生:因为3在十位,代表30,30乘以4等于120,而2在十位,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和公式的十位对齐。

师:老师明白了,这里的372代表3720,就是12430的结果。

(结合学生板书和课件演示)

老师继续问:3968是怎么算的?

学生:248+3720=3968

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吗?

学生1:和我的预估结果比较一下,看看差别大不大。如果很大,说明结果肯定有问题。

学生2:做垂直表达式时,将124和32的位置互换,用32124再次计算,看看结果是否正确。

(和学生一起计算32124,让他们在比较中发现:做竖式表达时,习惯上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位数少的数写在下面,这样比较容易计算.)

老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二位数”的书面计算结果是怎样计算的?与“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相比如何?

学生:首先,三位数和二位数的个位和个位要对齐,十位要和十位对齐。

第二种是先将两位数的个位乘以三位数的每位。

第三,用两位数的十位数乘以三位数的每位数。乘法结果的个位必须与前一个结果的十位对齐。

第四,将两个相乘结果相加,得到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乘积。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按照课本47 进行操作。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选择典型事例,让他们表演出来,为后续讨论提供素材。

(材料分三种:一是正确的,二是算法错误的,三是算法正确但答案错误的)

小组讨论黑板上的试题,找出错误的原因。

汇报沟通时,首先说出问题所在,总结症状。

2. 课件提供以下测试题:

3. 选择答案,无需计算。

32617=( )

34525024554236432

四、回顾过程,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它是什么?您还有疑问吗?

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课件(第3 部分)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练习6、7、8、9和智能舱。

1.问题6: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商的位数以及如何判断。引导学生掌握判断方法。还可以添加类似的练习来巩固。

2、问题七: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必要性,渗透解题策略的学习。

3、问题8:这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关于付费冲印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冲洗照片的常识,然后再解决相关问题。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提出和回答。

4. 智能家居是一个重叠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情况,可以使用学习工具或画图帮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有36棵树而不是40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课件(第4 部分)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

2、通过从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知识迁移,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类比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立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23x20=42x30=

2. 预估:

23x19=42x29=

3.垂直手部训练:

16x21=43x15=38x44=65x34=

学生可以自行完成并思考:你有没有用竖式计算乘法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实例一:张阿姨每小时采摘脐橙123公斤,在果园工作32小时;李叔叔每天装324筐脐橙,在果园工作了27天。

问:32小时张阿姨采摘了多少斤脐橙?

独立栏格式:12332(板书)

师:观察这个公式,你发现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乘法公式有什么不同吗?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两个因数都不为0.)

揭示的主题: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12332

2、你能用你的估算知识猜一猜:张阿姨能采摘多少公斤脐橙?

告诉我你的想法

将123 想象为120120x30,你得到3600120x2,你得到2403600+240=3840

3.尝试使用垂直计算来得到准确的答案

4、(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看其乘积各部分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反馈计算结果并要求学生回答:

首先计算什么(先计算123x2)

它还算什么(再算123x30)

最后算什么(2 123 和30 123 之和)

板书:123x32=公里

123

X32

------------------

246

第369章

----------------

3936

6、交流报告,总结解决问题策略

7、同桌交换计算方法

3. 出示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做。

1.展示:李叔叔一共装了多少筐脐橙?

列表:324x27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修改

四、巩固练习

142x23214X34

(练习前先完成前面的反馈,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使用垂直计算,完成后进行反馈和交流。

摘要: 1、对齐数字; 2. 数字相乘; 3、合并添加; 4. 达到10 后,将1 前进到第一个数字。

2、学校计划向15个班级发放练习本,每班144本,需保留40本备用。学校应该购买多少本练习册?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课件(第五部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为两位数有余数)的书面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和理解算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商是有余数的两位数)。

教学难点:

被除数最高位不足以商1怎么办?企业的最高地位在哪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 展示本书第22页例3中的情况图。

老师:放寒假的时候,小孟和小欣兄妹正在家里整理照片。他们统计了总共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以插入6张照片。他们问:应该插入多少页?

学生:该列的公式是2386。

师:我们先估算一下2386。

学生:238240,2406=40。

学生:想想(四)六和二十四,它们接近238、23的前两位数字,所以238640。

2. 老师;书面上如何计算?

要求每个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数学题。

试算完成后,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在争当小学教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互相教学、倾听。你可以评价同伴的想法,比如:我明白了。无法理解。你似乎对这个地方犯了一个错误。这样说比较好。

教师要注意观察、巡视,发现沟通良好的同学,要表扬、鼓励。

与全班同学交流。请某人当老师,在班上给学生上课。可以自由辩论,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要求澄清,有错误的地方可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以解释……

(重点可以放在以下问题:先除以6要多少个数?2百除以6还不够商一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里?商是多少?)

小老师在小组评价中的作用有多重要?你教了谁?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道题的笔算过程中先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笔算除法的计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总结:

先判断。商是多少?

排除。 23除以6得到3,在十位写上3。

乘法。用公式368计算3个十乘以除数6的商,等于18个十,写在23个十下面。

扣除。 23 个十减去18 个十等于5 个十,十位写5。

检查。检查余数5 是否小于除数。

放置。记下被除数个位中的8,将余下的5 个十相加,得到58。

例外。 58 除以6,等于9。

乘法。(再次重复上述书面计算步骤。)

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笔算的六个步骤: 1、先判断。 排除。 乘法。 扣除。 检查。 把……明确笔算除法的计算程序。

4. 师:所写的计算结果对吗?怎么知道?

健康:您可以比较估计的结果来初步检查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次检查。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然后解决例3的扩展问题:如果一个相册有24页,这些照片是否可以插入到一个相册中? 2份怎么样?

师: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健康1:242=483924。

健康2:246=144、1442361442。

因此,一本相册不够,2本就可以了。

沟通方法并比较最佳选择。

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的书面除法计算的六个步骤,独立完成教材第22页。记住先估计,再计算。

2、请四位同学进行黑板表演,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四、课堂总结。

告诉我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完成本书第23 页的问题2 和问题4。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课件(第六部分)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根据具体情况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题5.学生独立做一题,然后说说计算方法。

对于问题2 和6,学生应该独立完成并交流他们是如何做的。

第3、7、8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课

教学内容:教材P19-P2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划分的验证方法。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对错,逐步养成核对计算的习惯。

3、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检查方法

教学流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问

【出示课本情况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

师:你可以问什么问题?

【交换学生,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2: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看每小时19根风筝面的平均切割速度是不是?您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学生列出自己的计算公式,尝试计算,并分组分享自己的算法。 ]

三、热闹的民俗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实例了解特定情况下的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初步认识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和感受对称之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材解读

strong>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 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解其特性。 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 1.出示问题例2(1): (1)例2(1)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全长500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末尾有0。(板书因数末尾有0)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尝试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师: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先不算末尾的0,所以3和6对齐 生2:2个0是因数1010=100得来的。 生3: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2)师: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3)出示题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10612=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算法 出示错例:积漏写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思考并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2.出示问题例2(2): (1)例2(2)从乌鲁木齐到郑州全长3079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既因数中间有0,又末尾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尝试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师: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师: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03=1=1进了位要加到来。 师: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2)师: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增加中间环节10612=,是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3.练一练 7805420840107130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设计意图】3道算式包括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让学生计算,从前面的半扶半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第一关:数学门诊部。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65040=2600()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2.第二关:选择超市。 (1)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B.10000C.1000 (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B.4C.5 (3)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B.20320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练习过程中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想问题,开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重点,加深印象,强化目标意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8) 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笔算过程。2、口算: 147253160523100 6070213001850 (二)练习 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59 60245=7200 720xx726 问:59114 114和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1、练习:完成4、5题。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教学反思:这节练习课加深了学生对于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60页内容。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伴随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是因为秋游是学生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学生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探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结果: a:a种方法计算得很准确,但计算比较麻烦。 b: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b种方法计算很简便,但钱带少了有可能会不够。c: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c种方法计算也比较简便,由于把104估计得大些,那带的钱是肯定够用的,使得准备更充分。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分,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例子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把板书补充完整:491045500(元)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乘法的估算 2、探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能)试一试!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给与肯定,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给与适当的引导,得出正确的方法。] 课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表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说明自己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中探讨解决另一种问题所应当用相对应的估算方法。]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探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了解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用处。[了解到估算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师:乘法估算到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2、基本练习,书上61页的第1题。 师: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用到的估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回答时要说明是怎样估计的。 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3、为供水商人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解决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估计得真好。你能为我们学校的供水商人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 供水商人:全校一个月大约喝多少桶纯净水 我们班一个月大约喝11桶纯净水。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还要知道全校有多少个班。 填出条件后,再请学生解决。并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说明理由。(答案相同) 4、解决燕鸥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燕鸥吗?这里有一段有关它的介绍。 看课件。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请同学为燕鸥解决问题,并请12位展示。 5、估计数字 [使学生能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会写作文吗?老师常常看到有的同学写作文,写几句话,就数一下字数。是为了什么呀? 看来同学们常常都会估计文章的字数,那请你估计下面这篇文章的字数。 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估计好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找到合适的方法。 (2)师:会打字吗?如果给你15分钟的时间,你能把这篇文章打出来吗? 首先要了解学生自己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再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反馈小结 自我评价及小结。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以及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迁移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笔算三位数乘法的计算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积累笔算经验。 3、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情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复习导入 借助学生对笔算两位数乘法的经验,抓住学生年龄以及心理特征,根据学生观察到的信息提炼出问题引导到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笔算两位数乘法的相关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笔算。 2、交流笔算方法。 3、出示书本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式子?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板书:14415=(tV2288.COM 通知范文吧) 独立笔算,板演校对方法。 学生观察图片然后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信息。 学生讨论并得出算式: 1441515144 基础练习 巩固提高 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总结 板书设计: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尝试练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再由学生的交流、反馈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理解。 在交流、辨析、讨论中,使学生感悟0的处理技巧。 通过系列练习,感悟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通过基本练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对笔算三位数乘法的计算能力。 通过本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整理知识, 形成技能。 15144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2、根据两个学生的不同笔算过程,教师就题小结本题的计算方法。 3、比较两种方法笔算过程中的不同点。然后就题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在列竖式时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算成三位数乘两位数比较简便。 4、探究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方法。 出示:30926组织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0不占位等错误,组织学生辨析、讨论。 5、引导比较上述几类笔算题,根据学生的反馈,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三、巩固发展 1、基本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第2题。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全班交流: (1)对还是错?(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2、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4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交流解法,板演校对笔算过程。 就题小结:总价=数量单价 四、小结与作业 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3、6(下面三题) 学生思考并先尝试独立完成,作完后,在组内先交流自己的算法。 最后全班交流反溃 全班交流,比较哪种方法笔算比较简便。 学生尝试练习。 个别板演笔算方法。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学生独立完成 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小组讨论并交流。 (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 (3)如何改正。 1、个别交流。 2、独立作业。 利用迁移规律学生探究知识,学得主动,效果比较好。 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 14415=2160 144 15 -------- 720 144 2160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学会与别人合作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灵活地综合运用现有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多层练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基本练习 通过复习笔算乘法的方法,巩固认识,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创造条件. 一、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5:口算 2、引导学生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提问检查掌握情况。 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你是怎么计算的? 1122720575 独立口算,个别校对.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说出笔算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练习 教师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气氛,在学生思考讨论比较的基础上认识本课乘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和方法灵活解决乘法计算问题。既使学生清楚了解乘法的算法,又锻炼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分析、表达等多种方面的能力。 启发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所需要的条件,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对笔算的理解和竖式中已知数的特点进行推理,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整理知识, 形成技能。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7题: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速度时间=路程 2、第8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引导学生选择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校对,对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3、第9题: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45分钟能把稿件打完吗? 4、第10题: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练习 思考题: 在竖式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四、小结与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6 学生读读题目 通过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知道求路程的方法: 速度时间=路程 学生读读题目 弄清楚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 根据一年12个月确定计算的方法 选择其中的条件,计算后和另一个条件进行比较 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说说 完成作业 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比较好。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97321024515245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6839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