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的名句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见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意思是:自已做的事,还得自已来了结;自已心里边压着的事情,还须得自已想开治愈。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这两句大意是:黄金虽贵,万两也容易得到;而友谊比黄金更可贵,真正的知心好友一个也难以寻求。这两句本是林黛玉说的话,以夸张的说法,用黄金作比喻,说明了知音的难得和真挚友谊的珍贵。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这里头这个真和假的概念有很多层次,不是一个单纯的一个真和假,世上的人把假的东西都当作真的了,把真的东西反而把它作为假的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中,最精明的非王熙凤莫属,这是对他的批判词,所以指的是王熙凤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最后自己害死了自己。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能做到“世事洞明”的人恐怕不多,要是想增长点学问,只要处处留心也能做到。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是《红楼梦》里的潇湘妃子林黛玉《问菊》中的两句,这两句是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而问菊: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词句出自《红楼梦》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诗,诗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表现白海棠的洁净和孤高傲世,见姿见态,见色见韵,灵巧别致,意趣盎然。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云,说;痴,傻;解,理解;味,深意。作者选择了小说这样一个形式,而小说本身有几分荒唐。除了家道的衰落,人伦和人情的恶化,《红楼梦里》还表达了一种价值的失落,所以,它是“一把辛酸泪”。结语是一个反问句,意即无人能够理解当中的深意?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
《红楼梦》是宝钗的咏白海棠诗好还是湘云的好
路过,一个妈生的双胞胎,父母认得准,外人分辨就很难了。一个人写的东西,上下应该都差不多,,,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这首诗有何深意
诚邀!
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鉴赏:
此诗是薛宝钗在大观园诗社开社时所作同题诗歌,乃蘅芜君夺魁之作(李纨评),艺术水准很高(不下潇湘妃子)。这首诗不仅昭示了宝钗的性格和命运,暗含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流态度,而且特别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诗歌标准的评价,像什么“温柔敦厚”“格调”“肌理”之类的评价似乎都可以用在这首诗身上。仅仅这样似乎也无法说它出色,关键是它还蕴含有一定的哲理意味。细品之,似乎比潇湘之作更耐咀嚼。当然,二者风格不同,如春兰秋菊(林妹妹是春兰烂漫的话,宝姐姐就是秋菊芬芳),各有特色,抛却封建文人的视角,不应该有所谓高下之分。
首先来看第一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明明题目是写花,却实为写人,这也是为了突出每个人的不同形象。不过,林妹妹的《咏白海棠》似乎将人花合一得更无痕和彻底,而宝钗的却只是写心迹。即便本人长得娇艳如花,却也不肯轻易抛头露面,故而道得一个“珍重”。这“珍重”里有自重,也有自傲,显而易见一般人是很难有机会窥察到她的内心的。明明是白天,却因“珍重芳姿”而昼“掩门”,这也暗示了宝钗含蓄内敛的性格,不似林妹妹一般锋芒毕露。“自携手瓮灌苔盆”说明她对花儿十分珍爱,又间接照应了前一句的“珍重”(不是珍重如何亲自浇水?)。庚辰双行夹批: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我们似乎可以说,这“芳姿”,这浇灌,其实都是为的她自己,指的是她为了培养自身的修养气质才华等等所做的一切。这白海棠,自然也是她自己——一朵盛世“白莲花”。(这里用网络义,不过毕竟人家写的是白海棠其实无所谓了,好像这个花儿只要是白色的是哪种无所谓了,《红楼梦》里宝钗抽中的花签实际是牡丹)
如果说首联出语平凡,没有过多出彩的地方的话,那么颔联可以说是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个缺陷了,通常诗句的布局(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也都是如此。“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此句转得非常好!正因为“自携手瓮灌苔盆”,所以能够看到“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这里其实是个倒装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素净雅淡、不事荣华的写照。
“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真不愧为“山中高士晶莹雪”,既冷且清。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同样是颔联写白海棠之白,黛玉是要“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宝钗偏偏“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主动一被动,颦儿性格之俏皮灵动,宝钗性格之稳重沉着,跃然纸上。当然,这句联中的意象也真的是没得说——美则美矣,却冷得让人无法接近。
颈联可以说是此诗的核心——“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更加直接反映了宝钗对于宝黛爱情或者自己爱情的态度,不粉饰,不动情,修身养性,平平淡淡看待一切,哪怕是爱情。是的,她看淡生死、看淡爱情,看淡利益,却唯独看不淡一样东西——名誉。这也是她个人最终悲剧的根源。这让笔者不禁想起了我国古代文人的“三不朽”情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在立德方面,她做得很好。她的目标很明确,估计是想当太姒那样辅佐贤王的女人。可惜,她终究只是个出身皇商家庭的女子,没有办法像武则天那样进宫成为才人,却不得不违心(如果她也有心的话)嫁给了像贾宝玉这样的纨绔子弟,未能实现自己的真正抱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只落得个“金簪雪里埋”的结局。
此联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到极致才更显艳丽,以至于仿佛秋阶都能照出影来,颇合艺术辩证法(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庚辰双行夹批: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从句意来看,确乎有此意味。前面说花之色淡,后面说花之无忧无愁,似乎内外皆修,不食人间烟火。然前面颔联句中有“雪”,明示己志(冰雪招来露砌魂);此处颈联句中有玉,契合巧妙(林黛玉和贾宝玉名字中都有玉,偏偏多愁善感),要说没有所指,却也难自圆其说。不然,为何偏偏用玉而不是别的字来指代此意?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矜持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以及清高精神。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了宝钗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看法,同时间接暗示了宝钗在《红楼梦》中的结局——“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而87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结局是被卖到了外地,后来又被蒋玉函赎回来了。姑且不说这个结局对不对,但至少应该不会有大错。毕竟,以宝钗的心性以及本诗所反映的内容来说,宝钗最后的结局应该是守着清白之身(以此来报答贾府的厚待),孤独终老。
分析了这么多,我们似乎又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的猜测:宝钗的心性和结局其实应该和李纨差不多,所以才能够引起李纨的强烈共鸣而不顾宝玉反对将此诗列为第一。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大观园《咏白海棠》为何押十三元的韵?为何用门盆魂痕昏韵脚
这个查看员外写的文章就行了,没有比这个解读更精确的了,除非你的红楼三昧比员外深。我刚看了阅读量,头条才几百,百度都上千了,二手比一手都厉害,真无奈啊!
描写李白和朋友的友谊名句是什么
描写李白和朋友友谊的名句:
最出名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最深刻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君马黄》
最骗人的~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三首》
最浪漫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最期望的~故人西辞黄鹤楼,樱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林陵》
最醉人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最遥远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最伤感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实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举,我最欣赏的一句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就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谢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谁的名句
当然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啊,也是天才诗人王勃。如果连这都不知道,也难怪“百万英雄”那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对。不过趁着这个机会,我也好好讲讲这首诗。
这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一首送别诗,原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开头一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就气势不凡,以“三秦”、“五津”这样开阔的境地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去向。盛唐人的送别,总是别开生面,没有儿女作态,也没有伤感消极,有的是新气象和昂扬的格调。
像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其他朝代的诗人,所没有的格局。
而王勃的这首诗,更是意气豪迈、新颖别致,不落巢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格局之高,在唐代五言中鲜有其匹。用开朗壮阔的胸怀将缠绵的儿女私情一笔撇开,惜别而不怨别,体现出一种超拔、旷达之气。
一个国家的精神,最深刻的反应在它的文学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仅是一句好诗那么简单,也是代表了整个盛唐青年的胸襟和气度。
彼时的大唐国力蒸蒸日上,人们都有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无论是边疆的将士军人,还是文坛的骚客才子,都有渴望建功立业、成就大事业的拳拳之心。
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岑参的“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等等,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这首诗还好在气脉的一贯流注,全诗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这也是唐代律诗的高妙之处。后世的宋明清诗,都缺少这种艺术表现力。
对于王勃的这首诗,无论怎样拔高都是不为过的,或者说,它当得起。这就是一首绝世诗歌,开启了盛唐、中唐的诗境先河。
王勃就像一颗灿烂燃烧的流星,划过盛唐的星空。虽然短暂,却有耀眼的一生。他的年纪轻轻,却位列“初唐四杰”,跻身于整个大唐帝国文坛的中央,十四岁即席写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24岁的生命历程,拥有许多活了七八十岁而无法取得的成就。
王勃,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名字。
最后,奉送鄙人对这首诗的白话译文:
三秦大地拱卫着长安城阙,风烟弥望是你远去的五津。
与你分别时刻有重重心意,同为漂泊在外的宦臣游子。
四海之内存在你这个知己,无论天涯何处都像在邻居。
在这分别的岔道路口,请别像矫情儿女一样泪洒衣巾。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第1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6句】: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8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21句】: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第22句】: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2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26句】: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第3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36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第37句】: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39句】: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第40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第43句】: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精美的辞藻,只是用近似口语的话娓娓道来,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明白如话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问世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正是因为这首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所以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一直也没有什么不同看法,《唐诗鉴赏辞典》中这样解释: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
但后来有人提出疑义,唐代的门是完全封闭的,窗户也很小,况且还贴有窗户纸,月光不可能穿过照到屋里去,并且在室内也不会有霜的,这在道理上讲不通。于是人们对诗中床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么?
我查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其中对“床”的解释有三: 【第1句】:坐卧的器具。意思和今天的床一致; 【第2句】:安放器物的架子。类似今天的柜或者橱; 【第3句】:井上的围栏。今天的床没有这个含义。
对照床的这三个含义,我们发现第三种解释与李白诗中的意境比较吻合。并且李白还有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据学者介绍,此诗中的“床”也是“井上围栏”的意思。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今天所说的卧榻,而是井上的围栏。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郭德纲相声“名句”是什么
郭德刚场场都挂在嘴上一句话是:大家都爱玩耍,陪大家玩玩。
以《咏荷》为题的诗、词、曲,怎么写
谢悟空特邀。咏荷诗一首
亭立江湖碧水边
笑迎紫气红日暖
三生有缘并蒂开
百年好合花中仙。
并蒂莲花,诗一首
日照莲花影
月韵碧水明
蓓蕾双情悦
茎杆一枝青
同心沐风雨
钟爱笑红尘
百年好合雅
万世花中君!
天净沙,咏荷词一首
骄阳青天红霞
鹊唱蝶舞白鸭
碧水荷塘仲夏
九州人家
秀女脉爱荷花
西江月,咏荷花词一首
池塘岸边柳青
蝴蝶对飞莲丛
东风邀我步桥上
日映出水芙蓉
鹊喜蓝天蝉鸣
秀女采莲正浓
恰逢盛夏六月天
神州人间仙境!
临江仙,咏荷词一首
仲夏荷塘生涟漪
璀璨朝霞东风
花开并蒂蓝天莹
依偎江湖边
出水俏芙蓉
扎根淤泥终不染
笑迎烈日含情
婀娜丰姿碧水丛
此景驻心头
万里莲花红!
许文欣
2018年6月24日
衷心欢迎和感谢高朋好友阅读、点评,转发。系统平台,友谊长存!谢谢大家!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