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体育教学名句

从历史划分来讲,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前,可以分为上古时代和中古初期,从公元前几千年一直到公元11世纪,这相当于我国古代夏、商、周、秦、汉、唐等朝代所延续的漫长时期在教育方面有影响的教育家和派别。

网络配图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中心是自我认识。他认为,人最重要的活动是对自我及其主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在苏格拉底看来,人是有思想的个体,人的一切行为是由理智来确定的。智慧能够控制人的行为和活动。进而,苏格拉底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人格完警的教育。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法、问答法。他不把自己以为是真理的东匹用概念、原理的形式表示出来,而是用问答的方式,破除受教育者的已有定见,使对方在他一间一管、步步趋近的引导下自觉地接受他的说法。这种被后人称作“苏格拉底法”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形式活泼,效果较好,对以后西方教育影响较大。

网络配图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同样是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柏拉图亲自组织领导了一所“学园”。柏拉图把古希腊的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柏拉图学园”的教学体系。这一体系中包括学校制度、国家教育制度和女子教育等内容。就学科而言,几何学是这座学园的教学重点。

网络配图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对哲学、政治、教育、生物学、物理学和逻辑学都有精深的研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而这3种灵魂分别需要3种教育来培育,它们的顺序是体育、德育、智育。

网络配图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能力只是潜在的,能否体现出来,全赖教育。自然赋予人的是紧密结合的3部分灵魂,因且培育灵魂的3部分教育也应当紧密结合。和柏拉图的“智育先于体育”不同,亚里士多德坚持“体育先于智育。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把教育视为强化国家机器的一种工具。

网络配图

他曾说过,一切公民都要接受教育,以实现国家的最终目亚里士多德自己也创办了一所学园,在雅典的吕克昂。在吕克昂学院里,亚里士多德不仅实践了柏拉图的一些教学思想如智育学前教育等,而且还有这样一些创新:教育学和心理学相联系,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网络配图

提出年龄分期和关于教育环境的设想作为古希腊奴隶制社会教育家的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土多德的教育思想里当然也都含有一些错误的东西。其中不少来源于他们的哲学思想。例如,苏格拉底轻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柏拉图鄙视生产劳动,亚里士多德反对女子教育,等等。

网络配图

古罗马的教育家中值得一提的是昆体良。他对古希腊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整理并注入了新的见解,著有12卷《修辞术规范》。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重视几童教育,音乐教育;强调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模范作用,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情感爱护学生。

网络配图

教学方法应当从辜方法进到理论法,再进到练习法,而以练习方法最为重要。当然,作为公元1世纪古罗马著名演说家、修辞学家的昆体良,自然希望学校。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手工业者,是能工巧匠。故而在以他为创始人所形成的墨家学派里,较之其他学派,更重视传授技术的教育。

网络配图

后期器家重视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研究和教育,特别是其光学、力学上的成就及其教育,堪称我国古代科技教育的典范。孔子墨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学者,是奴隶制社会行将就木时期的大教育家,而董仲舒则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大教育家。

网络配图

和孔墨不同之处在于,董仲舒是通过制定汉朝教育作为封建社会的思想家,董仲舒把伦理道德归于天道,政策来体现他的教育思想的。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而“天人感应”之后,人闻的关系也都体现出一种严格有序的等级:君为臣纲,父为于纲,夫为妻纲。将封建道德神学化了。

网络配图

董仲舒在汉代教育方面的重大作用,具体体现在他所提出的独尊儒术、兴太学等项建议上。而这些建议都被汉武帝采纳了。独尊儒术,是把以前百家居存的学术发展态势,规定为将儒家学说定于一尊的模式。这是封建文化专制统治的体现当然,体现这种文化专制思想的教育,从此也就走入一条狭窄的道路。

网络配图

兴太学,是要为培养继承儒家学说的人才建立基地。也就是“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事实上,太学,也就是汉朝的高级学府。和孔子、董仲舒不同,我国唐朝的韩愈主要是通过撰写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从而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

网络配图

韩愈的《师说》和《进学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专论。《师说》是专谈教师的。韩愈把教师的职责规定为传道受业和解惑。这也就是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智力教育。《师说》一文里最为人乐道的名句就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网络配图

这里既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含有教学相长、能者为师的思想,又揭示出教学中乐为人师和不耻下问的这样一对关系。《进学解》一文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发展了孔子关于学习和思考二者之间关系的思想。

网络配图

韩愈在《杂说四·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了。在“伯乐相马”的杂文里,韩愈辛辣地嘲笑了那些由于自己的愚睐无知而反说“天下无马的官僚们。

网络配图

简要地说,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传授儒家学说和封建道德思想,科技教育十分薄弱。在科技教育中,又主要是以技术教育为核心的。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第1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6句】: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8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21句】: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第22句】: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2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26句】: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第3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36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第37句】: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39句】: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第40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第43句】: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名句求对: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南暖日摆桃万棵。西凉月影飘百叶,北寒時出香十村。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实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举,我最欣赏的一句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就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谢谢!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精美的辞藻,只是用近似口语的话娓娓道来,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明白如话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问世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正是因为这首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所以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一直也没有什么不同看法,《唐诗鉴赏辞典》中这样解释: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

但后来有人提出疑义,唐代的门是完全封闭的,窗户也很小,况且还贴有窗户纸,月光不可能穿过照到屋里去,并且在室内也不会有霜的,这在道理上讲不通。于是人们对诗中床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么?

我查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其中对“床”的解释有三: 【第1句】:坐卧的器具。意思和今天的床一致; 【第2句】:安放器物的架子。类似今天的柜或者橱; 【第3句】:井上的围栏。今天的床没有这个含义。

对照床的这三个含义,我们发现第三种解释与李白诗中的意境比较吻合。并且李白还有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据学者介绍,此诗中的“床”也是“井上围栏”的意思。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今天所说的卧榻,而是井上的围栏。

你喜欢哪些国学经典名句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周易》

00 【第1句】: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00 【第2句】: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00 【第3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00 【第4句】: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00 【第5句】: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00 【第6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尚书》

00 【第7句】: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00 【第8句】: 满招损,谦受益。


《左传》

00 【第9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0 【第10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0 【第11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0 【第12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0 【第13句】: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0 【第14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

0 【第15句】: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0 【第16句】: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国语》

0 【第17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0 【第18句】: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0 【第19句】: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战国策》

0 【第20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0 【第21句】: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0 【第22句】: 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

0 【第23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0 【第24句】: 图穷而匕首现。

0 【第25句】: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孙子兵法》

0 【第26句】: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0 【第27句】: 故兵贵胜,不贵久。

0 【第28句】: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0 【第29句】: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0 【第30句】: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0 【第31句】: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0 【第32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0 【第33句】: 后人发,先人至。

0 【第34句】: 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0 【第35句】: 故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0 【第36句】: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谷梁传》

0 【第37句】: 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0 【第38句】: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老子》

0 【第39句】: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0 【第40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0 【第41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0 【第42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0 【第43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0 【第44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0 【第45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0 【第46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礼记》

0 【第47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0 【第48句】: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0 【第49句】: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0 【第50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0 【第51句】: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0 【第52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0 【第53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0 【第54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0 【第55句】: 来而不往,非礼也。

0 【第56句】: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0 【第57句】: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0 【第58句】: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0 【第59句】: 苛政猛于虎也。


《墨子》

0 【第60句】: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0 【第61句】: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0 【第62句】: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0 【第63句】: 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

0 【第64句】: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0 【第65句】: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0 【第66句】: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0 【第67句】: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庄子》

0 【第68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0 【第69句】: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0 【第70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0 【第71句】: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0 【第72句】: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0 【第73句】: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0 【第74句】: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管子》

0 【第75句】: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0 【第76句】: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0 【第77句】: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0 【第78句】: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0 【第79句】: 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0 【第80句】: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0 【第81句】: 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0 【第82句】: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0 【第83句】: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0 【第84句】: 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

0 【第85句】: 善人者,人亦善之。

0 【第86句】: 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0 【第87句】: 勿多言,多言多败;勿多事,多事多患。

0 【第88句】: 言不周密,反伤其身。

0 【第89句】: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0 【第90句】: 知子莫若父。

0 【第91句】: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荀子》

0 【第92句】: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0 【第93句】: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0 【第94句】: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 吾贼也。

0 【第95句】: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0 【第96句】: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 【第97句】: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0 【第98句】: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0 【第99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0.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10 【第1句】: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韩非子》

10 【第2句】: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10 【第3句】: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10 【第4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 【第5句】: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10 【第6句】: 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

10 【第7句】: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10 【第8句】: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10 【第9句】: 器满则倾,志满则覆。

1 【第10句】: 远水不救近火。

1 【第11句】: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列子》

1 【第12句】: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1 【第13句】: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1 【第14句】: 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

1 【第15句】: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 【第16句】: 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1 【第17句】: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1 【第18句】: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吕氏春秋》

1 【第19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 【第20句】: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1 【第21句】: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1 【第22句】: 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

1 【第23句】: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1 【第24句】: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离骚》

1 【第25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生之多艰。

1 【第26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论语》

1 【第27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第28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第29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第30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第31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第32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第33句】: 朝闻道,夕死可矣。

1 【第34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 【第35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第36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 【第37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第38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 【第39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 【第40句】: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 【第41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 【第42句】: 言必行,行必果。

1 【第43句】: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 【第44句】: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第45句】: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 【第46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 【第47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第48句】: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 【第49句】: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 【第50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 【第51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 【第52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 【第53句】: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 【第54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 【第55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 【第56句】: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孟子》

1 【第57句】: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 【第58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 【第59句】: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 【第60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 【第61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 【第62句】: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 【第63句】: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 【第64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 【第65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 【第66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 【第67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第68句】: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 【第69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 【第70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第71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 【第72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 【第73句】: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 【第74句】: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 【第75句】: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诗经》

1 【第76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 【第77句】: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第78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 【第79句】: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 【第80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1 【第81句】: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1 【第82句】: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 【第83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 【第84句】: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 【第85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 【第86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 【第87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 【第88句】: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 【第89句】: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1 【第90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 【第91句】: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 【第92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 【第93句】: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 【第94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 【第95句】: 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 【第96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1 【第97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 【第98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1 【第99句】: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你喜欢哪些名句?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有关送别的古典诗词文学名句有哪些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古人在离别时也有以歌赠别的传统,历朝历代关于送别的诗词很多,这里精选其中比较有名、流传久远以及有代表性的以飨读者。记得点个赞,喜欢就分享。


汉魏南北朝诗词名句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汉·苏武《诗四首》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三国魏·曹植《七哀》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朝梁·江淹《别赋》

日暮浮云滋,握手泪如霰。——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南朝梁·沈约《别范安成诗》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 南朝陈·江总《别袁昌州诗二首》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南朝宋·谢灵运《邻里相送至方山》


唐朝诗词名句

送君一为别,凄断故乡情。—— 唐·陈子良《送别》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唐·陆龟蒙《别离》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唐·陆龟蒙《别离》

一步一回首,迟迟向关近。—— 唐·王维《留别丘为》

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 唐·刘长卿《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唐·李白《送别》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唐·李白《江夏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唐·李益《途中寄李二》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唐·李益《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唐·杜牧《赠别二首》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二首》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唐·郑谷《柳》


宋朝诗词名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樽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 宋·黄大临《青玉案·千峰百嶂宜州路》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我是行人更送行,潇潇风雨倍伤情。—— 宋·赵善括《鹧鸪天·我是行人更送行》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元明清诗词名句

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元·张昱《赠沈生还江州》

青草红亭万里尘,送君那得不沾巾。—— 明·袁宏道《别闽人王生》

春风浓似酒,难浣别离情。—— 明·刘绩《题西陵送别图送姚进士》

漫漫即远道,惜别在良时。—— 明·陈子龙《拟古·别李氏也》

惆怅天涯分手处,秋高一雁落江泮。—— 明·万泰《留别董西来》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

衰年送少年,后会渺云烟。—— 清·袁枚《寄梅岭》

春风若为长条惜,应遣情人少别离。—— 清·厉鹗《思佳客》

万里征途愁入梦,天南分手泪沾衣。—— 苏曼殊《束装归省,道出泗上会故友张君云雷亦归》


你喜欢上面哪些诗句?说一说。

【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菜根谭》中有哪些名句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为了回答此问题,我重新翻阅了一下《菜根谭》,在没重新翻阅之前,我能够想到的特别熟悉的句子,也就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了,大概这句话可以称得上《菜根谭》最为人熟知的句子吧,因为,以我之所见,这句话是人们引用的比较多,且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

其余,就找不到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句子了。

下面辑录一些,相对而言,曝光率较高的句子。

【第1句】: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第2句】: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纶。

这句话,我挺喜欢,英雄莫说无用武之地,家庭就是一个舞台,能将一个小家经营得明明白白,就是很大本事了。《菜根谭》认为,能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隔阂,使家庭和睦,这就算一种政治才能了。也别小瞧此事,能做好的,普天之下又能有几人?

【第3句】: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灭欲,惟期寡欲而已。

看看,《菜根谭》谈人性谈得多好,君子不是要灭绝感情,只是遇到事情时要平静淡泊,不计名利;也不能灭绝情欲,只是希望清心养性,少一些欲望罢了。

【第3句】: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处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第4句】: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第5句】: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第6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浑厚矣。

【第7句】: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第8句】: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第9句】: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这句话好,饱含了为人之大智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961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