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屈原怀沙中的千古名句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后裔,由于楚武王的儿子被封于屈地(今洞庭湖地区汉寿),称屈瑕,所以他的后代都姓屈。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魏晋之后姓氏合一,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的信任,曾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但由于屈原不善于官场的钻营,遭到上官大夫及令伊子兰等小人的诋毁,最后楚怀王和后来的楚倾襄王全都冷落了他。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到汉北之地,而楚倾襄王更是把屈原流放到了在当时属于更加偏远的长江以南的蛮荒之地。

屈原在被流放的过程中,写下了很多宝贵的《楚辞》文学作品,比如《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他以华美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绝妙的比喻表达了自己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对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极大的受屈原的影响,而李白藐视权贵、反抗现实的精神,也是屈原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讨伐楚国,并攻克了楚国国都——郢都(今湖北荆州市)。屈原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不已,乃作了《九章》中的《怀沙》后,抱着一块石头,自投汩罗江(洞庭湖东)而死。

《怀沙》是目前公认的屈原绝命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司马迁将此诗全文录入《史记-屈原列传》,并在全诗结束后写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沉汩罗以死”。我们后人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及《怀沙》最后一段的文意,也可以推算出此诗应该是屈原的绝命诗,应是写完此诗,屈原乃投江自尽的。

限于篇幅,本文只摘抄《怀沙》最后的一段结束语:

《九章-怀沙》节选 屈原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屈原作完《怀沙》后,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万念俱灰的屈原抱石沉江。而当时屈原在当地很受老百姓的尊重,所以百姓们得知后纷纷驾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但是没有找到。

后来有人往江里仍下饭团和鸡蛋等,说这样把鱼虾喂饱了,它们就不会咬屈原的尸体;还有人往江中倒下雄黄酒,说这样可以把蛟龙水兽醉晕,它们就不会伤害屈原了。

此后每逢五月初五,当地百姓就驾船下水,把鸡蛋、饭团、雄黄酒等撒到江中,以这样的方式来祭奠屈原。后来,逐渐就演变成在这一天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屈原的千古名句,你最喜欢哪一句

谢谢。很喜欢屈原在渔父中说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在这句话中釆用了韵散相同的语言形式和设问回答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在表现屈原的高洁品格和超俗精神的同时,也成功的塑造了一位高超遁世的隐者形象。二文中对屈原形象的刻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三今天恰逢端午,让我们又想起屈原以身报国的高风亮节。让我们共同纪念他吧!以上回答如有不当请指教。

上联:屈原投江千古恨,如何对下联

屈原投江千古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7333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