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关于美中不足的名句

薛宝钗篇---完美形象下最虚伪的面孔

<红楼梦>中,通篇在做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对比.对于薛黛的争议一直很多,很多人喜欢薛宝钗的端庄,大气,平和,不喜欢黛玉的小气,任性.小时候读<红楼梦>梦以及87的电视剧我也是这个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再读红楼梦,,总是觉得宝钗的美中却那么的”不足”,黛玉恰恰是任性中的”单纯和善良”.到底是曹公本意,故意的灰线写法,还是后人的个人理解,不得而知拉.只是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罢了.

(一)由名字说起

先从名字说起,曹公用”名字寓意内容或感情”已经是显而易见的啦,比如:甄士隐同真事隐,把真的事情都隐藏起来.贾雨村同假语村,就是都是假话,一派胡言.贾王史薛同假亡死削(血),反正没有好的语言.那么再看看薛宝钗的名字,薛同削或血,宝钗就同保证拆开的意思或把宝玉拆啦.但是林黛玉却不同,林可以同临时,也可以就同”树林”, 黛玉可以理解等待宝玉,也可以理解成临时带着玉走一遭.但是”玉”却在贾宝玉落草的时候带出来,那么黛玉就要寻找,所以来到了贾家.曹公很有意思,起名字最美丽的就是”林黛玉”,其他的名字都不好听,不是姓氏有问题,就是名字有问题.薛宝钗是姓氏和名字都有问题,是曹公不小心呢?还是曹公本来就要寓意薛宝钗狠毒的一面呢?也是有这种可能性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薛宝钗虚伪的一面啦.

(二) 宝钗捕蝶—骨子里的阴暗

十二金钗,每个人都有针对性格一个美丽的定格,比如黛玉葬花,湘云醉酒, 宝钗捕蝶,元妃省亲,迎春串花,探春理家,惜春作画,李纨教子,凤姐弄权,可卿病卧,妙玉独行,巧姐纺绩.想想十二金钗的画面,湘云醉酒多美丽呀.黛玉葬花多伤感呀,探春理家多理智呀,独独宝钗捕蝶出了一个小意外,是什么?那一段的描述本来特别美丽,宝钗在花园玩,看见大玉蝶,特别漂亮,拿着扇子捉蝴蝶,蝴蝶飞来飞去,捉不到,但是小女儿在花园里和蝴蝶翩然起舞,多么美丽的场景呀.

但是话锋一转,丫环小红和另外一个丫环说贾芸检到手绢的事儿,在今天是大事吗?不是,但是在那个年代,却是有伤风化的事儿,而且是非常淫乱的事.这时宝钗第一反应是什么?这是贾家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二反应,就是蒙混过去,那么栽赃陷害谁呢?既不是探春,也不是迎春,而是第一人选就是她每天都作为竞争对手,恨之入骨的林黛玉.----那么就有后来故意放重脚步,”颦儿颦儿”的喊,小红果真上当.关于上当后的后果是什么,后面也没说啦.(曹公写的太监文太坑人).这一段即便我年少看,都觉得是宝钗为人中的一大污点.当时也很狐疑,只是还是比较喜欢她的大气,就没多想啦.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这是曹公故意的,其实曹公特别不喜欢她,虽然也给她美丽的面容,但是恰恰恶毒的心肠,为什么这么说呢,请见以下一一论述

(三) 宝钗霸道的性格,而不是大气--宝钗训斥莺儿

过年,大观园姐妹们和宝玉在一起玩耍,无非喝喝茶,吟诗作对,互相玩笑.那么丫环们呢?因为文化水平低,不会吟诗作对,只能在一起掷塞子赌钱等,这时贾环呢因为姐妹们厌烦他,谁也不和他玩,所以他就和一些丫环们掷塞子,因为输钱啦,就耍赖,结果莺儿不高兴,说:堂堂一个爷儿还赖我们的钱,和宝玉玩还把剩余的钱给我们了呢. .薛宝钗怎么做的呢----呵斥莺儿,闭上你的嘴,一个爷儿怎么赖你的钱,莺儿没办法,把钱放下啦.结果贾环哭哭啼啼找赵姨娘,赵姨娘很生气,让贾环去打莺儿,贾环不敢.这一段描写的生动形象,人物个性栩栩如生.为什么莺儿比较大胆,但是其他丫环没敢说呢?那么我们就对丫环进行分析啦,女方家培小姐长大的大丫环就是小姐的陪嫁,号称”副小姐”,地位甚至高过男方家公子的大丫环,因为有一天可能变成姨娘.这些人的大丫环都是谁呢?王熙凤的陪嫁是平儿,薛宝钗的大丫环是莺儿,迎春的副小姐是伺棋,探春的大丫环是侍书,惜春的大丫环是入画,那林黛玉的呢?是紫鹃,原来是雪雁.李纨呢,没有,都被赶走啦.这里面我们看看各位小姐对待丫环的态度,其实就是她为人的真正的体现.其中,迎春懦弱,平时靠着伺棋给维护着,但是由于伺棋犯了有伤风化的大忌,迎春实在无力挽回,总的来讲,迎春还是挺本分老实的.惜春呢,外号”冷惜春”,由于小小看破红尘,入画犯小错,她懒得维护,也就散啦.王熙凤呢,人人都说她机关算尽,其实她有她善良的一面,对待平儿和刘姥姥,实际积了德,报在女儿”巧儿”的身上.李纨呢,表面上明明平和,愿望就是教子,其实有她狠毒的一面,无论娘家婆家的屋里人,统统被赶走.再看看薛宝钗,其实她是虚伪的,表面上对下人很好,但是这种好是我就是主子,你们必须听我的那种好,如果敢于挑战她的尊严,那么一点好都没有啦.所以莺儿骨子里很怕她,无奈的放下铜钱,实际上宝钗明明知道贾环耍赖,她不仅没有维护自己的贴身丫环,而且就是以主子的身份诬赖莺儿.如果因为住在贾家,为了维护和姨妈家的关系,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以薛宝钗如此会为人处事的性格,迟后不会安慰一下莺儿或给她一点钱吗?没有没有,就不了了之啦.莺儿很委屈,但是很无奈.因为她的主子骨子里很虚伪,很霸道.我们再看看黛玉小姐呢?雪雁是她自己带来的,年龄太小,贾母心疼她,就把原来贾母的二等丫头给了黛玉啦,那紫鹃原来是谁呢?是鹦哥.我们再看看黛玉是怎么对待紫鹃的,其实形同姐妹,她从来没有呵斥过紫鹃,紫鹃也真心为黛玉着想,尤其体现在让薛姨妈去给提亲的事儿上.是不是这么一提,会觉得薛宝钗实际挺强势和虚伪的.

(四) 薛宝钗自私的性格---香菱拜师学诗

香菱的身份很特殊,红楼梦的开始其实就是从香菱开始,原名甄英莲,同真应该怜悯,叹息的意思吧.英莲幼儿被人贩子拐走,长成后人贩子要卖给冯渊(遇到冤屈),但是这一时刻又遇到了”呆霸王”薛蟠,薛蟠将冯渊打死,带妹妹进京选女官住在贾家,那么香菱的命运就和薛家,贾家连在一起啦.

我觉得香菱也是黛玉的另外一个影子,美丽,善良,命运不是自己掌握的,而是如同浮萍水波逐流漂来的.由于小时候被拐卖,所以没有文化,她特别羡慕会做诗.于是就拜师学艺,那么真正教她的是谁呢?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薛宝钗,不是活泼开朗的史湘云,而是满腹才华的林黛玉.这说明什么,其实在薛宝钗的骨子里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是不会奉献的,表面的大气实际就是一种虚伪,那么在什么时候表现的呢.就是香菱做了呆霸王的姨娘,呆霸王又娶了夏金桂,这夏金桂一看,这屋里人也太漂亮,太有文化啦,那么就是死敌,于是利用宝蟾来引诱薛爷,从而除掉了香菱,薛姨妈一看,香菱反正也是买的,再卖了吧,于是薛宝钗出面说:妈妈,咱家只知道买人,哪里有卖人的呀.于是香菱重新跟了薛宝钗,每日灯下叹息,绝了以往的心念.是不是应该怜惜呀.其实从一开始,薛宝钗可能就知道这种结局,所以当香菱想拜她为师时,她首先考虑的是我是主子,你是奴才,我怎么可能教你呢.所以直接拒绝,但是以她的心机,是不会阻止香菱学习的,,你愿意拜谁就拜谁,换句话说,实际上她已经猜到香菱会找黛玉.但是单纯善良的黛玉却没有任何心机,就像对待紫鹃一样,孜孜不倦的教香菱,竟然学成.香菱也载入了十二金钗的副册里.虽然说薛宝钗处世得体,是不是很自私呢?也许就是曹公隐隐的伏笔吧.

(五) 薛宝钗隔岸观火,嫉妒的性格

<红楼梦>简介,一般都是写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作为主线,体现了旧社会的束缚和黑暗等.但是随着多次的拜读,我却觉得贾宝玉并不是主角,而真正的主角就是以林黛玉为首的多位女子的故事,从多位女子的故事影射了人性,仅仅利用宝玉和各女子之间的关系作为线索引入各位主角..<三国>中,有”即生瑜,何生亮”,那么<红楼梦>中就有,”既有黛玉,何有宝钗”. 那么虽然黛玉是最大的主角,随之宝钗的故事也如影随形,贯穿整个红楼.

书中描写探春,著名的一段就是探春持家.贾家历来是王熙凤持家,但是熙凤生病,暂时由探春,李纨,宝钗三人共同主持一小段时间.关于探春的性格请见<探春篇>.我们看看薛宝钗在这一段里面的性格和定位---哦哦哦,我不是贾家的人,如果管多了,管少啦,说多啦,说少啦,都不对.索性笑而不与,只看不参与,从人性讲,的确无可厚非.但是从另外一面看,贾老太太,王夫人看她管着薛家,还是很欣赏她的,在这一困难时刻,希望她给照看照看贾家,也是教教探春,因为大家的女儿将来做人家的正派夫人,都有持家这项技能,那么根据之前的性格分析,对我没利益的事儿,和香菱学诗一样,我怎么能教你呢?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再一次体现她的虚伪和自私,.为什么这样讲呢?曹公最喜欢做对比,但是又不明讲,就是让我们这些后人看看看,能看明白就明白,不明白也不强求.唉,真是难为我们这些后人呀.秦可卿去世,宁国府大乱,是谁不辞辛苦给办理的这件大事呢?竟然是王熙凤,从另外的角度讲,其实王熙凤是热情开朗的.同样的事件发生在薛宝钗身上,那么就是虚伪姣好的面容下,自私的性格一览无遗.

之后又发生了赵姨娘的兄弟去世,为了丧葬费大闹探春,结果平儿出现,圆滑的帮着自己的二奶奶王熙凤打了圆场,同时又顾及了探春的面子,本来皆大欢喜,但是又是在这关键时刻,薛宝钗出面啦,”啊呀呀,平儿呀,你真会说话,这一张巧嘴呀,我都想疼你呀”(嘻嘻,我翻译的,请看官看原著),她心里是这样想的吗?不是不是,是因为嫉妒而揭穿,为什么呢?薛宝钗骨子里也是骄傲的,因为她认为她是最聪明的,最圆滑的,最会办事的,但是自从来了贾家,竟然遇到了这么多竞争对手,有性格开朗持家有道的王熙凤,有才貌双全的林黛玉,有性格开朗的史湘云,竟然丫环中还有平儿的一等一的高手,其实她的内心是扭曲和嫉妒的,那么本来想隔岸观火看探春热闹,却不想来了平儿,既没有挡住探春的持家才华,也没有阻止平儿的圆滑世故.那么她做什么了呢?就是以玩笑的方式”揭穿”平儿,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其实王熙凤也很担心自己失去了持家主权.是不是薛宝钗隔岸观火,嫉妒的性格表现得又隐晦,又栩栩如生呀.

(六) 薛宝钗的狠毒----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姻缘

看官都知道,宝玉落草的时候口里含”玉”,到底是玉还是一块石头,姑且算一块”玉”.因为是嫡出王夫人所生,所以娇贵至极.薛宝钗的金锁呢?是茫茫大师给的,因为据薛宝钗描述,她出生的时候就有胎毒,什么毒呢?不得而知,反正就是要吃”冷香丸”来压制.同时要用金锁来锁住.再看看我们林小姐,天生就有病,如果想一辈子不得病,就是永远不见外人,其实就是不要去寻找和等待”玉”.但是故事的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样的结果.

曹公的灰线,黛玉---待玉,就是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去寻找”玉”,当找到”玉”时,就”带”走了玉.那明线呢?就是薛宝钗的金锁将来要配有”玉”的人才能嫁.这里面就充分的体现了薛宝钗的心机,而且”保证拆来”黛玉和宝玉.

为什么这么说呢?书中明面写的是薛蟠陪妹妹宝钗上京选女官?但是事实上想想,无论选上选不上,用的着举家搬迁,再也不回家乡了吗?其实不是,因为薛宝钗早早的就知道她的金锁要配玉的,那么谁有玉呢,而且还要家庭显赫,当然就是薛宝钗姨妈王夫人家的贾宝玉啦,其实她早早的就知道宝玉带”玉”,那么这次上京纯粹是为了”抢”宝玉,薛姨妈也是老奸巨猾,为了女儿,打着”选女官”的幌子,帮助女儿来找玉.那么为什么说选女官是幌子呢?见<浅谈贾王史薛家的背景>,其中薛宝钗家是经商人家,也就是商人.到底官宦人家和经商人家谁的社会地位高呢?向来是重官轻商.商人只代表你有钱,但是要仰仗官做保护,所以一般是不会选经商人家的女儿来当女官的.这里面就有薛蟠迎娶夏金桂的一段就正确了,因为夏家是承办皇帝家的花房的,商人娶商人的女儿就对啦.再看看林黛玉呢?父亲林如海是盐官,什么叫盐官,就是全国的盐都是他调配,即便今天,怕黑心的商人囤积盐,从中牟取暴利,都属于国家监管,所以黛玉就是典型的官宦家的小姐.再看看贾家呢?明显的是官宦人家.这样一捋顺,书中的很多说法就自然而然啦.假如从书中的表面现象看,宝玉无论和宝钗,黛玉,湘云联姻都可以,但是为什么只有王熙凤在送林黛玉茶叶的时候,公然开玩笑说黛玉是宝玉的媳妇呢?但是没有开薛宝钗的玩笑,因为根据当时的伦理上,宝玉是和黛玉相匹配的,薛宝钗是商人之女,虽然是嫡出,但是和宝玉是不匹配的.这里面还有一段,就是贾母曾经说起宝玉娶亲,既没提到宝钗,也没提到黛玉,却说只要人品好,模样好,就算是小官家的女儿也行.那么说明什么呢?根据对王夫人性格分析,贾母是舍不得把黛玉给宝玉,怕王夫人的刁难,但是宝钗连想都别想,根本不属于婚姻匹配人物.

那么由谁说出宝钗的金锁要配玉的呢?竟然是莺儿?大家觉得这么重要的事儿,由一个大丫环说出来合理吗?这就是曹公的英明之处,薛姨妈不知道女儿有金锁吗?宝钗不知道吗?王夫人不知道吗?书中淡淡的一条灰线,宝玉初见黛玉那段,没见到前,黛玉和王夫人说听妈妈贾敏说贾家有一个哥哥,是”带玉”来的.这说明什么,就是宝玉带玉这件事在亲戚中是众所周知的.说明薛姨妈也知道,但是自从薛姨妈上京,住在贾家,从来没提到宝钗带锁这件事.但是这件事什么时机,通过什么人的口说出来,却是很有讲究的.如果薛姨妈讲,直接被贾母拒绝了呢?如果宝钗讲,被宝玉排斥了呢?不经意间让莺儿说出来,结果果真达到了目的,既没有引起轩然大波,也让贾家的各级人等都知道啦,打下了宝玉和宝钗联姻的灰线. 但是通本书的表面看,一点都看不出薛宝钗在”拆玉”,可见薛姨妈和薛宝钗的恶毒.曹公没有明面表达,那么就由宝钗天生带来胎毒来体现这点吧.对于高公的续,以及目前普遍红学的看法,就是王熙凤满山过海,宝玉丢玉后,哄骗取林黛玉,但是偷梁换柱, 实际娶薛宝钗.就是金玉良缘啦.

如果一定要分析,我觉得是木石姻缘,因为林黛玉是一颗绛珠草,属”木”,所以姓氏中带林,那么宝玉的玉,其实不是玉,而是”石”,当黛玉来到贾家一直到去世,实际上已经是木石姻缘.尘归尘,土归土啦.唯独映射出薛家的丑陋面孔.

(七) 薛宝钗的背景复杂性和心机极深---替邢蚰烟赎寒衣

曹公通篇的描述,一直体现着薛宝钗的端庄,大度,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如果读,再读,再再读,总是从她美丽的表面上,不经意间总是有小插曲,总觉得着隐含着她的出生和心机呢?也许就是曹公的高明之处吧.那么就有一段替邢蚰烟赎寒衣这段.邢蚰烟是谁呢?是邢夫人的侄女,因为家贫来投奔邢夫人,那邢夫人呢?一生没有儿女,也不是贾赦的原配,怎么嫁到贾家的呢?可能就是一个小家小院的小官吧,因为贾赦也是庶出,所以就没有详细的解释来源.邢蚰烟来到贾家后,按贾家的惯例,使每个月给”工资’的,但是邢夫人直接扣除一半,给邢大舅啦.剩下的一半呢?还不够打点嬷嬷丫环的,因为住在迎春处,贾家的嬷嬷丫环势力眼的很,一看表面是邢夫人的亲戚,但是穷呀,欺负她,是不是人之常情呢,当然可以理解啦.所以邢蚰烟一直没钱.这个时候,由贾母出面,将邢蚰烟许配给薛科,那薛科又是谁呢?没有详细表述,就是薛蟠的堂弟,但是这个堂弟亲吗?不亲,因为这个堂弟的父亲应该就是和贾芸之父很象,虽然同是贾家后代,要依附荣国府.那么薛科就是依附薛蟠家,估计就是看看当铺,收收房租等活.那么薛科和邢蚰烟的婚姻还是很匹配的.有一天,初春,春意料峭,邢蚰烟去找妙玉,宝钗看到她冻得哆哆嗦嗦的,才知道把冬衣当给薛家的当铺啦,薛宝钗听了,笑啦,大方的帮助赎回,说”这人没嫁到薛家,衣服先到了呢”.这一段,还是挺体现宝钗的大方.但是一到这个关键时刻,就发生意外.什么意外呢,性格开朗的史家小姐史湘云和天真烂漫的林小姐林黛玉来找宝姐姐玩,一看一张纸,自觉满腹经纶的两个女孩子竟然不认识?说这是什么呀?都不认识呀,问问二奶奶吧.这里面说明什么?其实林小姐和史小姐都是官宦人家小姐,身家清白,单纯.结果一下子被宝姐姐看到,就说:哎呀呀,是陈年的一张老单子,作废的,没用的,拿来哄丫头们玩的.史湘云和林黛玉一听,信以为真,就算啦.那么我们来大约看看年龄,宝玉明确的叫宝姐姐,林妹妹,那么宝钗大约大宝玉二岁,那么宝玉又大黛玉一岁,说明宝钗和黛玉之间差三岁.如果按宝钗15岁讲,在那个时代就算成人,但是黛玉不是,还算孩子,就说明宝钗早早的就涉及到家里当铺产业,而且思想很复杂,心智是成熟的,但是黛玉却一直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每每和薛宝钗姐姐的交集中其实都是吃亏的.但是曹公却不明讲,总是通过淡淡的故事描述她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这样一分析,很多故事情节就合理啦,比如最开始的宝钗捕蝶却陷害黛玉以及后面和黛玉关系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节就合理了,是真的好姐妹吗?错,实际上是麻痹黛玉,开始”抢宝玉”啦.自从宝钗进贾府,宝钗对待黛玉,因为就是年长,阅历丰富,思想复杂,所以基本就是”逗你玩”,能骗就骗.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次,单纯的宝玉问起什么是”当铺”,呀,大家就说其实是低进高出的商业手段,那么宝玉觉得商人太心黑,牟取暴利啦,结果大家笑着说,你的姨妈家薛家不就是做这个行当的呀.说的同时,实际上是对这种行当的不齿.分析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宝钗实际是和宝玉不应该有婚配的,但是因为薛家的复杂性,心机极深,终于把宝玉给拆了.

(八) 宝钗,黛玉才华大PK

有黛玉的地方,就有宝钗的影子.在之前论述中提到,真正的大家小姐学什么呢?是学习诗经,女德,还有古诗词的,从黛玉的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描述,觉得红楼梦至少是唐朝之后的故事,从曹公的诗词对仗模式看,似乎很少有宋词的架构,但是从书中描述,南京是繁华的都市,但是故事发生在北京,南京和北京同时繁荣的时代是从明朝开始的,有贾宝玉,就有甄宝玉,甄宝玉在南京,其实这段反而是朱枥篡权朱允文的那段,是明史.但是曹公家又是清朝指定的江南织造,说红楼梦影射清朝,实在不得而知啦.不管什么朝代的故事,那么我们PK一下薛黛的才华吧.

首先我们从诗词歌赋讲,之前已经论述过,最棒的就是林黛玉,为什么呢?林黛玉初进贾府,明确的说黛玉比迎探惜学的深和多,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隐晦,林黛玉的妈妈叫什么?贾敏,其实这个敏字就遗传给黛玉啦.聪明敏锐.薛宝钗的妈妈是谁?薛姨妈,从来没提过真名.元春省亲,宝玉做的最好的诗是黛玉给写的.海棠诗社次次做诗几乎都是黛玉第一名,唯独有一次让薛宝钗做了第一名,但是关于什么题目呀,螃蟹呀,螃蟹横行霸道,又难看,觉得是不是曹公故意捣乱呢?都忍不住笑啦.之后最著名的黛玉葬花”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谁人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那那后来和史湘云的中秋连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更是名句,再看看薛宝钗呢?虽然体现着博学,多才,但是照比黛玉差远啦.

再看手工,其中一段描写宝玉的针线活物品是绝对不穿外面买的,那么就是贾家自己做.但是可不是谁做宝玉都穿的,主要做的好的丫鬟是谁呢?是晴雯,其次是袭人.但是作为女红标准谁做的好呢?其中探春做的鞋宝玉穿,史湘云作的宝玉也穿,但是由于史家没落,所以湘云有做不完的活,所以不给宝玉做啦.那么这时候薛宝钗出面拉,说给宝玉做贴身的兜兜,代表宝钗作的也不错.但是做的最好的呢?当然是林小姐—林黛玉啦,作的荷包呀,精致至极,结果和宝玉怄气剪啦,葬花做的花袋,还有宝玉小时候腰带等,虽然淡淡几笔,却把黛玉的手艺给描写出来啦.

那么写字呢?还是第一名,其次是探春,薛宝钗充其量第三名.再看看其他特长,有一段宝玉进入误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准备当和尚,由薛宝钗来点悟贾宝玉,讲了一段五祖传六祖的故事,后来又有一段,宝玉黛玉看西厢记,黛玉不小心使用了西厢记里的语句,结果被宝钗点名,看官是不是觉得薛宝钗很博学呀,但是就是和写螃蟹诗的勇夺第一名一样,怎么觉得她懂得都是那么不正大光明,更小的年龄就懂西厢记等,而且比黛玉复杂龌龊多了.黛玉仅仅是想着和宝玉在一起, 但是宝钗竟然把那个年代所谓的”淫词烂调”都看了,但是还假装端庄,大气,是不是曹公故意的呢?每个人理解了吧.各项技能大PK一下,觉得曹公独爱林黛玉,其实并不喜欢薛宝钗.

(九)宝钗和袭人---真的是惊人的相似以及阴暗联盟

袭人是谁?原来贾母的一等丫环,给了史湘云几年,后来给了宝玉.做事总的来讲就是让人放心,但是是不是贾母眼中最好的丫环呢?不是,那是谁呢?是晴雯,不仅人漂亮,性格爽快,而且女红好.但是贾母对袭人的评价却是原来是个闷葫芦,本来没看好她.也就是做做大丫环的活就行啦.贾母曾经说过将来给宝玉”屋里人”,其实指的是晴雯.那么贾母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袭人--同袭击人,如果一定联系姓氏,本姓花,就是花尽心思袭击人,在其沉闷的性格底下,是下手最狠的一个丫环.我们来看看年龄,袭人明显比宝玉大,也大约大两岁,晴雯呢,和宝玉相仿,或比宝玉小一岁.这个局面一分析,是不是和宝钗和黛玉的情况很像呀.就是袭人很有心计,宝玉就是稀里糊涂的普通凡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宝玉把玉丢了后,原来的才华,灵气都没有啦,就是个普通人.袭人在怡红院怎么步步为营,巩固地位,排除异己,导致晴雯之死,见<袭人篇>.

曹公的文章之所以让后人品味无穷,就是淡淡的灰线,总是明一条,暗地里一条.明一条就是袭人如何的害死晴雯,那么暗一条就是宝钗如何的排除异己黛玉.原来宝钗和袭人多么惊人的相似呀.小时候看红楼真的看不懂,只是被美丽的诗篇直接击倒.

这时候我们来看看,宝钗初入贾府,这时候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小伙伴,已经在一起玩好几年啦,感情好的了不得,结果宝钗不动声色,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那么就送礼物吧,阔绰的送每个人礼物,大到王夫人,王熙凤,各位姐妹,小到丫环袭人,晴雯等,.以宝钗的隔岸观火,自私冷漠的性格,需要送到丫环吗?其实是不会的,为什么呢?宝钗对待丫鬟是非常冷漠的.比如王夫人斥责金钏,导致金钏跳井自杀,我们看看宝钗怎么讲的.和王夫人讲说不定是金钏自己贪玩,不小心掉井里了呢?(嘻嘻,也是我翻译的,请看原著)就和之前陷害黛玉一样.诬赖别人的手段再次出现呀.宝钗天生带”胎毒”,什么毒,曹公没写,只是用冷香丸压制着毒气,其实细分析,无非就是恶毒,狠毒,但是外表却因为吃冷香丸而掩盖啦.

那我们看看黛玉如何对待袭人的呢?真诚的叫她好嫂子,一派天真烂漫,从来没有想过如果真的和宝玉成亲,她是正派太太,袭人的命运是掌握在她手里的.再看因晴雯赌气不开门,恰巧宝钗在宝玉处,黛玉误会宝玉故意的,真相大白后,宝玉要找出到底是哪个丫环气到了黛玉,但是黛玉大方的说,别找啦.黛玉永远的那么纯洁,心地善良.

通过一阶段的观察,宝钗发觉袭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所以她有意的亲近袭人,帮助袭人替宝玉做贴身兜兜,同时套出平日里宝玉做什么,喜欢什么,怎么劝戒宝玉追求功名利禄.结果两个有心计,骨子里阴暗的人结成了联盟.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宝玉将来成亲后,屋里人是谁呢?其实说法不一,总的讲袭人,晴雯是贾母要给的,王夫人也有自己想给的,贾政还有想给的,所以说王夫人能够亲自唤来袭人,偷偷停了袭人丫环的工资,给姨娘的工资是很不合情理的,那么谁来促进了这件事情,就是薛宝钗,她经常来陪王夫人,自己的姨妈说话,话里话外说袭人如何的稳妥,好,晴雯等如何的轻狂,还有小丫环的各种言语,按道理王夫人怎么可能知道? 那么就是由袭人告诉宝钗,宝钗告诉王夫人,就是对王夫人洗脑.这里面在抄检大观园里,王夫人将平时丫环间平时说的玩笑话一字不差的说出来,那么由谁告诉她的呢?这里面可不可以大胆的猜想,袭人的竞争对手是晴雯,金钏,彩云等大丫环,以袭人的智商和地位,还没有能力把她们排斥出去,所以私下里和宝钗形成联盟,宝钗出主意帮助袭人把晴雯等害死.反过来,袭人帮助宝钗把黛玉排除出去呢?将怡红院的大事小情都和宝钗汇报, 再由宝钗进行委婉宣传,那么她们怎么排斥黛玉呢?大家想想,宝玉因为黛玉”砸玉”那段搞的场面无限大,是谁通风报信让贾母,王夫人知道的呢?书中没说,说也不知道谁?其实就是袭人,她告诉了宝钗,那么宝钗马上通知了贾母和王夫人,结果本来疼爱黛玉的贾母也觉得实在没办法教导着两个”小冤家”,那么作为亲生母亲的王夫人,是不是也不开心啦.那一段是非常精彩的片断,也许那就是一个转折点,灭了宝玉和黛玉的姻缘.再继续看,凡是损害到黛玉的大事小情几乎贾母和王夫人都知道.比如王夫人盼子心切,希望儿子考取功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偏偏黛玉了解宝玉,不在乎那世俗的功利,从来不督促宝玉学习,甚至还帮助宝玉作弊,在小女儿的情怀里,是那么的单纯,快乐,但是看官想想,王夫人能高兴吗?在最重要的两件事上黛玉吃了亏,实在无力回转自己的命运啦.

每每读红楼,实在心疼高鹗先生,使了大劲续了后四十回,若干读者,若干年代看官还是不买帐,其实我觉得高公续的各个人命运大致还是对的,只是”硬着路”,直接了当的把各个人的命运赤裸裸写出来啦,没有灰线,暗喻,类比.87版红楼梦言外之意是由元春娘娘指定的宝玉宝钗姻缘,王熙凤偷梁换柱,迎娶宝钗的时刻,黛玉焚稿去世,我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曹公的想法的.从王熙凤开黛玉为什么不给宝玉做媳妇那段,实际上王熙凤是没有想到宝玉和宝钗的,那是谁做了元春的工作呢?那么就是薛姨妈出的主意,教唆王夫人,就是她的亲姐妹,既然搞不定贾母的真实想法,那么就让元春发话,贾母也没办法,那么宝黛婚姻就大势而去啦.

为什么我们这么分析呢?我们看看红楼梦最后结局,宝玉出家,袭人无名无分,宝钗借故赶走袭人,袭人的表现是什么呢?唯唯诺诺,委曲求全,最后和了蒋玉菡.这么一看,王夫人怎么能在当初看中袭人的呢?袭人是没有那么高智商和能力促使王夫人直截了当赶走晴雯的.以宝钗对下人的冷漠度,也绝对会赶走袭人的,袭人不过是这场夺宝过程中的一个棋子,是不是很可悲呀?这里面是不是体现了宝钗天生的”狠毒”呢?就是个人的理解吧.

(十) 宝钗的意欲---到底和没和宝玉是一个谜

年少的时候看红楼梦,几乎被优美的古诗词,纯情的宝玉黛玉爱情故事重击,这可能就是名著的力量吧.等到20几岁看时,突然间有一天不看了,就是觉得这是一本很”淫秽”的书,书中充斥着违背伦理道德的片断.

首先就提出了”意淫”的概念,不一定要有实际行动,但是在意念中也是一种.那么宝玉就是最厉害的一位.之后就是由焦大之口隐晦的揭穿了秦可卿之死之谜.也就是宁国府公公贾珍和儿媳秦可卿,称之为爬灰.之后又有贾瑞之口,说出了王熙凤和贾蓉,也就是婶婶和侄儿,也就有了王熙凤必杀贾瑞之心.秦可卿弟弟的出场,带来了贾宝玉和秦钟的同性恋课题,又有秦钟和智能引出了双性恋.薛蟠的加入,引来了学堂金荣,香怜,玉爱等等引入了多角,多取向的乱七八糟的淫乱状态.由于秦可卿去世,有了尤二姐,尤三姐两个尤物的故事,那她们和谁呢?就是贾珍,贾蓉同时出境的场面,称之为”聚麀”,这时贾琏的加入,可能算是真心爱尤二姐吧,尤二姐也改邪归正,那么尤三姐趁机要嫁给柳湘莲,那么就是柳湘莲之口,说出了宁荣二府的混乱,他和谁说的这个片断呢?就是和贾宝玉,你们贾家除了看门的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没有一个干净的.宝玉怎么答的,既然你都知道,为什么还问我呢?

看到这里,大家还相信宝玉是干净的吗?其实这么混乱的家庭就是曹公开篇所讲的冤魂孽鬼,哪里是纯洁的爱情故事呀.

为什么一定要引入之前的这些乱七八糟的片断呢?那我们看看,宝玉到底和没和宝钗呢?开篇不久就有,宝玉初试云雨情是和袭人的一段,之后还有没有呢?隐晦的说和麝月,但是这些是否在当时违背伦理道德呢,好像还不算,因为在娶正牌太太前是可能有屋里人的.这时就出现了一个片断,如果之前假定的袭人和宝钗联盟后,这段就不足为怪啦,某天中午,宝钗来看宝玉,正值宝玉睡觉,袭人在旁边看着,没有别的丫环,那宝钗悄悄地进来,袭人借故说,我脖子有点累,出去啦,你看着吧.看官看看,如果薛宝钗是大家闺秀的话,这段合理吗?她不知道宝玉是要睡午觉的吗?就算不知道,能否一位公子睡觉,作为小姐可以陪在旁边呢?这不是太有违伦理道德了呢?那么我们再看看开始,贾宝玉是睡梦中和了秦可卿,是不是为这段打下了伏笔呢?或者又是曹公的一条灰线吧.那么如果符合常理,袭人应该怎么做着?袭人完全可以让别的丫环照顾,也可以马上回来,都没有,而且宝钗这么畅通无阻的进来,合理吗?极可能袭人安排走了其他丫环,宝钗来后,袭人去园子啦,多久,无人知晓,到底宝玉宝钗作了什么,也无人知晓.那么后来宝钗给宝玉做贴身的兜兜其实也是很违背常理的,但是袭人都好像很不介意的讲,太好啦,快帮帮我的忙吧.这一段是不是一个谜呢?

抄检大观园那段,从黛玉的箱子里也搜出了宝玉的腰带之类的,但是王熙凤马上说,这都是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之前乱放的,隐晦的讲成人后送腰带,鞋等都是私自定情之物.宝钗由于顾及是亲戚就没有搜,但是宝钗很快的就搬出大观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不得而知啦.

我们再看,宝玉讲这女人一嫁人,就变坏啦,眼珠子就像熏鸡眼睛一样.所以宝玉对黛玉,晴雯的爱是纯粹的,是不可亵渎的,是不是就是真正的意淫呢,可能是吧.

如果这样猜测,那么最后王夫人,贾母同意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就合情合理了.其实明明宝玉和宝钗是不匹配的,但是这种事情发生,王夫人也就得同意了.为什么宝玉不愿意和宝钗新婚后圆房呢?首先他们之前有过,不算第一次,第一次就在那天中午宝玉迷糊中有过了,所以,宝玉觉得对不起黛玉,久久不能释怀.后来怎么又和宝钗啦,是”玉”没有了,那么就是普通人一个,已经没有了和黛玉的感情了.那么黛玉作为女儿身就死去了,晴雯也是,是不是符合曹公的思想呢,我觉得是吧,所以虽然高鹗续的不见得都对,但是总体上并没有违背曹公的思想吧.而且以宝玉的以淫思想,奠定了宝玉黛玉是不可能真正成亲,永远在一起的.黛玉是一株仙草,走过凡间一遭就结束了.

通过这种猜测,是不是薛宝钗为了拆开宝玉黛玉,不择手段呢?是不是和袭人一样呢?就算是我的个人猜测吧.

再再长大,再重新看红楼梦,觉得曹公写的只是把各种情感集中在一部小说里面,并没有什么龌龊的思想,只是平铺直叙人世间真正发生的事情罢了,也抛弃了我之前幼稚的想法,就再读红楼,再看人间百态,沧海桑田吧.

(十一) 宝钗和黛玉---化干戈为玉帛,真的吗?

开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金钗>首篇终身误

判词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通过<终身误>,我觉得高鹗公续的宝玉宝钗结婚,而黛玉焚稿香消玉损还是符合原著的,至于有些人分析宝钗黛玉合二为一,因为两人在一个判词里面,同时宝钗黛玉非常好,就做了这样的推测,我觉得还是很牵强附会的,她们真的化干戈为玉帛了吗?真的那么好吗?我觉得真不可能.

那么我们来看看黛玉入贾府,宝玉仿佛前世相识,那么的亲近,但是随着宝钗到来,宝玉也是有点恍惚,那么就有了”有了姐姐,就不要妹妹”酸溜溜的黛玉嫉妒之语.宝玉惊醒,也注意了和宝钗的距离,尽量的远离一点.

我们看看薛宝钗怎么做的呢?其实她知道贾母并不喜欢她,比如在游大观园的时候,明确的不喜欢她像雪洞一样的蘅芜苑,大家有没有对这个名字翻译,那么就是横恶怨,全部充满了恶意.而黛玉的院子却叫潇湘馆,意在黛玉在此香消玉损.之前论述过了,宝钗实际是商人之女,和宝玉是不相匹配的婚姻.所以大家对她的行动都没有在意,那么她做什么了呢?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之前的拉拢大小丫环,另外就是收服了袭人,那么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王夫人,由于亲情,的的确确是她的亲姨妈,也是由于这个缘故,给了她亲近的机会,有事没事她就去陪姨妈说话.那么薛姨妈做什么了呢?有事没事和贾母聊天,她们母女双管齐下,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初步效果是什么呢?就是宝钗的十五岁生日,贾母碍于人情,说给好好办办吧.这就是薛家母女明修栈道的第一步.王熙凤得到指示,必然好好办啦,那么就有薛宝钗委婉奉承,点了贾母喜欢的曲目,非常的有心计.而黛玉呢,年龄太小,才大约12岁,正和宝玉闹别扭呢.我们再继续看,虽然宝钗无论怎么出色,实际上黛玉样样是最好的,她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中伤.这时宝玉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偷看西厢记,结果不小心被黛玉葬花遇到,两个小儿女的懵懵懂懂的情怀,其实真的不懂.做诗联诗,黛玉不小心说出了西厢记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其实其他人都没注意,唯独薛宝钗捉住了把柄,就和前段她通过笑话来”揭穿”平儿过于圆滑一样,立即找到黛玉,但是所使用的手段却是不一样的,因为她知道林黛玉小姐官宦之家,骄傲的很,所以故意”一语揭穿”,林黛玉羞红了脸,她马上换成了一幅好姐姐的形象,如果大家看细节,就体现了她是商家之女,因为她说祖上也算读书人,留了一些书,所以大人背着孩子看,发现孩子看全都撕了的混乱局面.说明到了她这一代,就是商贾之家,我们再看看薛蟠的名字,实际上是削(血)攀,表面花钱阔绰,实际就是攀附贾家,从一开始的葫芦僧胡判糊涂案就是代表官官相护,商贾之人要仰仗官宦之家的道理.再看看黛玉,因为贾母的喜爱,宝玉的喜爱,还有自己的官宦之女的身份,其实并没有防备宝钗姐姐.这时觉得宝姐姐真好,能够教导她,自此在她的心目中化干戈为玉帛.宝钗的表面的明修栈道就基本做好啦.那么什么叫暗渡陈仓,就是暗算了黛玉,致使宝玉黛玉婚姻无缘,为什么这么讲呢?看了若干便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王熙凤都通过给茶的片断,明确表示黛玉就是宝玉的正牌夫人,为什么贾母突然间只字不提了呢?那么我们看看,大家的小姐最怕什么,不是长相,不是女红,不是情怀,最怕的就是有伤风化,品德坏了,那是根本嫁不出去的.宝钗和谁告状了呢?就是通过薛姨妈告诉了王夫人,又由王夫人委婉的告诉了贾母.贾母觉得千难万难,最后以宝玉为主,促成了宝玉宝钗婚姻.这么一讲,关于之前抄检大观园就一目了然啦,明面上是查丫头,不得不说是查林黛玉,但是由于黛玉真的单纯,所以不了了之啦.我们再看看宝钗这位好姐姐是如何匹配黛玉的婚姻的,竟然说给他的哥哥薛蟠,那么薛姨妈笑着说,哎呀,还是给宝玉吧,紫鹃听了,说姨太太您就去讲呀,薛姨妈说:是你这个小丫头急着嫁吧.通过这一段精彩片断,说明了薛家母女的虚伪,薛姨妈和贾母提了吗?没有没有,那么宝钗为什么贸然说黛玉给哥哥做媳妇呢?我估计这时她已经知道贾母和王夫人的最后决定了,那么黛玉只配下嫁给薛蟠一样的人物啦.这时候暗渡陈仓的工作基本做完.那么我们看看结果,就是高鹗公所续,贾母的态度突然转变,是不是就符合情理啦.

(十二) 大结局—纵是举案齐眉, 到底意难平。

确认了宝钗做黛玉的正牌夫人后,宝钗的使命完成,保证拆来宝玉黛玉.宝玉丢失玉后,常人一枚,失去了仙气.但是他爱不爱宝钗呢?不爱,非常不爱.宝玉曾经一度认为宝钗和黛玉是好姐妹,但是宝钗用卑鄙的手段得到了宝玉,就算宝玉再单纯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或者贾母或王夫人告诉他缘由.于是他出家啦.这就是所谓的开篇<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至于留下一个疑问,就是宝钗怀孕生子,一直认为宝玉黛玉圆房后有的孩子,但是能不能猜想,其实这个孩子就是之前那天中午宝钗在宝玉的房间有的,全家知道后,宝玉黛玉的木石姻缘彻底了断,再也没有回天之力.而宝玉宝钗结婚后,为了给孩子留一个功名,宝玉依然落入俗套,考取功名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彻底的离开了尘世.去追逐真正的木石姻缘啦,就是依然回到红楼梦的开头,从此守护着一颗仙姝草.

说出一句关于劳动的名句

劳动致富,勤劳发家。

网络照片。

关于相逢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谢谢邀答。

(1)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李白>

(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

(3)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泪。

(4)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5)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6)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7)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8)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有什么关于商人的名句

商人重利轻离别。

这句话是古代诗人来讽刺商人的。却道出了商人这一群体的内心深处的悲哀:逐利是商人的原动力,要保持对利润、利益长期的追逐性,商人必须舍弃一些东西,这就包括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商人要想赚钱、抓住商机,就非得在别人劳作的时候劳作,别人休息的时候加倍劳作了。比如五 【第1句】: 【第11句】:春节、周末等,都是大众休息的时候,却是各大商场生意最火爆加班加点的时候。比如一家早餐店,在你还在被窝里享受熟睡美梦的时候,老板娘已经冒着寒冬刺骨寒风、蚀骨冰水开始准备上百份早餐了。

要成为商人,就得抛弃好生活。

同时,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重感情、重离别的人,很难成为成功的商人。很难想象像李白一样重情“不及汪伦送我情”文人雅士、像武松一样重情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人能成为成功的商人。

重感情、重离别,你就成不了成功的商人。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现实是骨感的。千万不要想什么便宜都占、什么好事都来临。

关于命运的精辟名言名句有哪些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命运是什么?古今中外名人智者对命运这个话题留下了无数名言警句和文学名句,这里摘录最精辟的四十几句以飨读者。喜欢记得点赞和分享!


中国篇

●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荀子·荣辱》

● 古来才命两相妨。—— [唐]李商隐《有感》

●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明]吴承恩《西游记》

●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 不论英雄豪杰,都逃不了境遇和时代的支配。—— 夏丏尊《教育的背景》

●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 茅盾《蚀·幻灭》

● 一块土塑成了美的菩萨,丑的将军。怨及匠人的偏心,不如归咎自己的命运。—— 石评梅《红粉骷髅》

● 大至于人类大规模的屠杀,小至于个人家庭纠纠纷纷,一切“哲人”和这个问题碰头时,理性的光辉都不免失去,乐意转而将它交给“伟大”或“宿命”来处理。—— 沈从文《绿魇》

● 所谓命是经过主观努力之后仍不可超越的客观限制,必须尽人事,才能知天命,天命不是完全前定的。—— 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 幸运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的。一旦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 《罗兰小语》

● 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与宇宙的时间对照配合时,就会有各种大小不同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机缘,有时是好,有时是坏,这就是所谓“运”。——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

● 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三毛《随想》

●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走运的事,企望以走运来维持乐观,终归会靠不住。—— 史铁生《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 在几十亿条命运轨道无穷多的交织组合之间,一个人的命运真可谓朝不虑夕了。—— 史铁生《姻缘》

●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路,上帝本来不公平。—— 史铁生《山顶上的传说》

●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不公平;当我快乐的时候,当我幸福的时候,当我成功优越欣喜的时候,我格外地相信自己,相信只有耕耘才有收成。—— 毕淑敏《握紧你的右手》

● 命运本有自身的秩序,它就是面对一连串抉择。—— 秦文君《十六岁少女》

● 世态炎凉人间沧桑不会因为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命运的打击也不会因惜其年少而格外轻柔。—— 素素《少年》

● 人,一生一世,在或长或短的跋涉中,总有种种重要关头或转折点,决定他的“命运”,影响他的一生。—— 梁治平《海瑞与柯克》


外国篇

●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 [古罗马]贺拉斯《歌集》

● 命运之神的打击方式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她会借我们自己的手打击我们;有时,她又为我们设下危险的圈套。—— [古罗马]塞涅卡《致卢奇里论道德的信》

● 说命运是我们一半行为的主宰,那是对的;但命运还留下另外一半,也许是较小的一半,让我们自己去支配。—— [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 一方面幸运与偶然性有关——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运又决定于自身。正如古代诗人所说:“人是自身幸福的设计师。”—— [英国]弗朗西斯·培根《论幸运》

●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英国]弗朗西斯·培根《论厄运》

● 命运不会满足于只给人带来一次不幸。—— [英国]弗朗西斯·培根《理性主义的外饰》

● 命运是一个很好的女神,她不愿让小人永远得志。—— [英国]莎士比亚《终成眷属》

● 不为幸运所欺骗的人,也一定不会为厄运所压倒。—— [英国]本·琼森《偶得集·命运》

● 如果你不太幸运,你就会不认识自己。如果你太不走运,那就谁也不会认识你。—— [英国]托·富勒《箴言集》

● 承受厄运需要美德,承受幸运需要更高的美德。—— [法国]拉罗什富科《箴言录》

● 命运的神力只被那些不幸的人们所承认;因为,幸福的人们都把成功归于自己的精明强干。—— [英国]乔纳森·斯威夫特《杂感录》

● 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欺骗人的了。—— [法国]雨果《笑面人》

● 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美国]爱默生《命运》

● 始终如一的人相信命运;反复无常的人相信运气。—— [英国]迪斯累里《维维安·格雷》

● 人们对于自己实际拥有什么东西,并不怎么感谢命运,对于自己缺少什么东西,却总是加倍地埋怨命运。—— [瑞士]郭特夫里特·凯勒《绿衣亨利》

● 命运之网的千丝万线杂乱无章地交织在一起……一个人如果去探究它,他就会看到正确与错误成了一体。—— [挪威]易卜生《布兰德》

● 好运不会在人家等候的那个地方自然而来,而是经过弯弯曲曲与困难得难以想象的道路降临的。—— [西班牙]安赫尔·格拉·加尔多斯《慈悲心肠》

● 我们整个世界,一条条街道,一个个房间,都充满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命运。——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爱与同情》

● 任何一种命运,尽管它也许是漫长而复杂的,实际上却反映在某一瞬间,正是在那一瞬间,一个人永远明白了他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阿根廷]博尔赫斯《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传》

● 人生的命运是多么难以捉摸啊。它可以被纯粹几小时内发生的事毁灭,也可以由几小时内发生的事而得到拯救。—— [美国]欧文·斯通《总统之恋》

● 请相信我,谁不期待机遇的馈赠,谁便征服了命运。—— [英国]马·阿诺德《逆来顺受》

● 命运的车轮不是像冰川那样缓缓移动,就是快得连它驰过的影子也看不见。—— [美国]沃克《战争风云》

【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关于痛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精选关于痛苦的名人名言名句,喜欢就点个赞吧。


● 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 鲁迅《随感录》

● 连眼泪都没处流的人,这才是人间最痛苦的人。—— 柔石《二月》

● 你痛苦的时候,很容易感觉别人的欢乐;你欢乐的时候,却未必感受到别人的痛苦。—— 汪国真《哲思短语》

●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没有欢乐,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 周国平《幸福与痛苦》

● 有远见的人常会痛苦,没有远见的人常感快乐。—— 尹雪曼《闲话短视》


● 我们向来以为是受了伤才痛的,殊不知正是痛让我们免于受伤,或者,受更深的伤。—— 莫小米《免于受伤》

● 人在痛苦时,往往以为痛苦会永远缠身。—— [日本]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 体验过痛苦,才能体会接踵而来的幸福的滋味。—— [印度]首陀罗迦《小泥车》

● 痛苦的底下是快乐,快乐的底下是痛苦。—— [美国]爱默生《狮身人面像》

● 如果一个人说,看哪!我痛苦——显然他并不在受痛苦,因为悲伤是喑哑的。—— [美国]爱默生《狮身人面像》


● 对一个伤痛不要打探得太深,以免造成一个新的伤痛。—— [美国]富勒《至理名言》

● 人的心灵只能承担一定数量的痛苦。如果痛苦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就会逃逸到思想深处,给埋了起来。—— [美国]西德尼·谢尔顿《午夜情》

● 如果没有冬天,春天就不会那样令人愉悦;我们若非有时尝到过痛苦,幸运就不会那样舒心宜人。—— [美国]安妮·布雷兹特里特《神学与伦理的沉思》

● 对以往痛苦的平静回忆,有着某种怡人的快慰。—— [古罗马]西塞罗《致友人》

● 痛得厉害的必短促,痛得长久的必轻。—— [古罗马]西塞罗《致友人》


● 在每一种不幸中,最痛苦的折磨是想起以往的幸福。—— [古罗马]波伊提乌《哲学之安慰》

● 蔑视欢乐,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是有害的。—— [古罗马]贺拉斯《书信集》

● 比起肉体的痛苦来,心灵的痛苦深切得多。—— [古罗马]贺拉斯《箴言》

● 人和痛苦生来就是一双孪生子。—— [古希腊]荷马《奥德修记》

● 劳碌是天底下人类的命运;主神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痛苦。—— [古希腊]荷马《伊利昂纪》


● 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遭受危难时,那痛苦的刺是更叫人难受的。—— [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 痛苦的报酬是经验。——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著作残篇》

● 了解许多问题的存在,却无力去改变或控制任何一种,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古希腊]海隆达斯

● 痛苦和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拒斥它们即是拒斥了人生。—— [英国]霭理斯《论人生与性:关于爱和德性的论文集》

● 痛苦并非坏事,除非痛苦征服了我们。—— [英国]金斯利《圣莫拉》


● 没有痛苦,便没有所得。—— [英国]约翰·雷《英国谚语》

● 人们自己并不感到痛苦时,是会用空洞的话来劝告、慰藉别人的。可是当他们自己尝到了这种滋味,他们就会觉得给人家服用的药饵,对自己是全无效力。—— [英国]莎士比亚《无事生非》

● 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

● [英国]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 痛苦或者欢乐,完全蕴含于眼界的宽窄。—— [英国]雪莱《关于道德观念的思辨》


● 害怕自己会受苦的人,已经遭受到了他所害怕的痛苦。—— [法国]蒙田《随笔集》

● 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法国]拿破仑《拿破仑文选》

● 痛苦的成因不在于缺乏什么东西,而在于对那些东西感到需要。—— [法国]卢梭《爱弥儿》

● 期待痛苦比身受痛苦给我的折磨更胜过百倍;对我来说,威胁比打击更可怕。—— [法国]卢梭《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 有了精神上的痛苦,肉体的痛苦变得不足道了;但因为精神的痛苦是肉眼看不见的,倒反而不容易得到同情。—— [法国]巴尔扎克《夏倍上校》


● 处于极端痛苦的人才能认识生活无忧无虑的可贵。—— [法国]巴尔扎克《家族复仇》

● 深沉的痛苦是转变穷苦人容貌的一种威猛的神光。—— [法国]雨果《悲惨世界》

● 极端的痛苦,像极端的快乐一样不能经久,因为它过于猛烈。——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 真正的痛苦是人们默默承受着的,不愿别人怜悯和安慰的痛苦。—— [法国]乔治·桑《木工小史》

● 痛苦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 最杰出的人总是用痛苦去换取欢乐的。—— [德国]贝多芬《贝多芬语录》

● 尝尝痛苦留下的滋味吧,苦难以后甘甜才会来。—— [德国]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 即使我们幸运地远离痛苦,我们便靠近了厌倦;若远离了厌倦,我们便又会靠近痛苦。—— [德国]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 我们所经常遇到的痛苦,常超过我们所想象的痛苦,只有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才真能了解它深到什么程度。—— [德国]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 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只有这种痛苦,才迫使我们大彻大悟。—— [德国]尼采《快乐的科学·序》


● 不要留心于痛苦的外表,要想到它的后果;想到这痛苦再久也不至于超过末日审判。—— [意大利]但丁《神曲》

● 在失意中回忆美好的时光是最大的痛苦。—— [意大利]但丁《神曲》

● 突然的痛苦,一下子就完结了。而长期的折磨,好比经常受杀戮之痛而不能绝命。——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 世界上有不少的痛苦,然而最大的痛苦是:想从黑暗奔向激动心灵而又不可理解的光明时,那些无力的挣扎所带来的痛苦。—— [俄国]谢德林《健忘的羊》

● 一个人即使用足力气往门楣上撞头,往往也没有轻轻触到痛处那么疼。——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 当内心感到痛苦的时候,还谈什么金钱、地位和荣誉?那时节无论娱乐、礼仪,或生活,都会毫无意趣。—— [俄国]卡杰宁《杀人犯》

● 痛苦是人类伟大的教师。灵魂在痛苦的气息下,日益茁壮。—— [澳大利亚]叶欣巴哈《箴言集》

● 痛苦的一小时有快乐的一天那么长。—— 拉丁谚语


你喜欢哪一句?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关于美食,有哪些朗朗上口的名句

谢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了我最爱的表情包↓

好了,不开玩笑。说到和美食相关的那些名句,那是数也数不清,我就随便列个十几二十个吧~

人是铁,饭是钢

冬吃萝卜夏吃姜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喝点粥,养生防病入粗茶淡饭可延年益寿要想小孩壮,七分饱、三分寒一顿吃伤,十顿喝汤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饥不暴食,渴不暴饮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汤泡饭,嚼不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多吃咸盐,少活十年食不言,寝不语萝卜青菜保平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不列不知道,一列吓一跳!没想到关于食物的俗语这么多。但是这些说的都是真的吗?

下面周周就为大家列举其中部分进行解答,大家搬好板凳仔细听讲~

多吃咸盐,少活十年

这句话,绝对靠谱!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确实有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多吃盐就不利于健康呢?

简单来说,如果吃多了盐,身体里渗透压升高,我们的身体为了维持渗透压稳定,就会提醒我们喝更多的水,这就是所谓“吃咸了叫渴”。水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一次两次没有大碍,但时间长了,会对我们的身体维持血压平稳的机制造成负担甚至损伤,对血管、心脏和肾脏等脏器的负担都会增加。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很多人吃完饭喜欢靠在办公椅上打饱嗝,或者歪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手机。其实,与其饭后让身体休息,饭后散步对身体更加有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说得其实很有道理。

饭后走上15分钟还能减肥,所以大家大家千万不要为了看电视,浪费了饭后健身的最佳时间段哟~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周周美食探长”,我会每天给大家分享好玩有趣的美食知识及资讯~

多多点赞哦~ღ( ´・ᴗ・` )比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7345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