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里的一词多义
最近网上有一些关于语言的段子,例如,来到杨过生活过的地方,小龙女动情地说:我也想过过过儿过过的生活。这里利用了汉语里的一词多义,在同一个句子里面把一个词的不同意思都使用出来,非常有趣!英语里面也有一词多义,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包含一词多义的句子吧,不仅有趣,还可以学习词的不同意思的运用。
一词多义【第1句】: After taking a shot with his bow, the archer took a bow.
第一个bow是名词,弓的意思,第二个bow也是名词,took a bow是鞠躬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弓箭手用弓射完箭之后举了个躬”。
【第2句】: 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a can.
第一个can是情态动词,第 【第2句】:四个can是动词,表示装罐头,第 【第3句】:五个can是名词,表示罐头。整句话的意思是“你能像装罐头工人装罐头一样装罐头吗?”
【第3句】: I saw a man saw a saw with a saw.
第一个saw是see的一般过去时态,表示看见,第二个saw是动词拉锯,第 【第3句】:四个saw是名词表示锯子,所以整句的意思是“我看见一个人用锯子在锯锯子”。
锯子【第4句】: It's not east to resume work without a resume.
第一个resume是动词,意思是重新开始、恢复职位,第二个resume是名词,表示简历。整句的意思是“没有简历想要恢复职位不容易。”
【第5句】: My dear deer is very dear.
第一个dear是形容词,亲爱的意思,第二个dear也是形容词,表示昂贵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我亲爱的小鹿是非常昂贵的。”
【第6句】: Never trouble troubles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
第 【第1句】:四个trouble是动词,表示麻烦、使麻烦,第 【第2句】:三个trouble是名词,表示麻烦。整句的意思是“不要招惹麻烦,除非麻烦来招惹你。”
trouble【第7句】: I go to China to buy china.
第一个China是中国的意思,第二个china是瓷器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我去中国买瓷器。”
【第8句】: There is simply no use for something you can't use.
第一个use是名词,意思是用处,第二个use是动词,意思是使用。整句的意思是“那些你无法使用的东西就毫无用处,”
【第9句】: They were going to project the project at the theater.
第一个project是动词,表示放映的意思,第二个project是名词,表示工程、项目。整句的意思是“他们打算在电影院里放映那个项目。”
projec【第10句】: We should consider his desert to desert a friend in a desert.
第一个desert是名词,意思是应得的赏罚,第二个desert是动词,表示遗弃、抛弃,第三个desert是名词,表示荒漠、沙漠。整句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考虑他把朋友遗弃在沙漠的罪过。”
desert以上便是10个包含一词多义的句子,对于一些有多个意思的单词,也可以自己造一个句子,方便记忆。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一词多义呢?欢迎留言哦~
有些英词汇一词多义,看到这个词很熟,但是反应不过来它在句中的意思,这该怎么办
有些英语词汇一词多义,放在句子当中,有时候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意思,这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学习英语本身就需要多读多记多写多背,如果你对这个词汇本身就比较陌生,再加上这个词汇有很多个意思,那么你肯定会很难判断他在这个句子当中,到底应该选取哪一个。但是如果你平时积累的词汇量,短语,语法,句子比较多,那么你肯定会轻而易举的理解句话的含义。
就和我们学习汉语一样,汉语也会有很多词语有多重含义,放在不同的情境当中,是有不一样的内涵的,但是你为什么不会纠结该选择哪一层含义呢?就是因为我们平时听说读写都是用的汉语,因此我们对汉语特别熟知,从而也就不会感觉困难。
如果我们学习英语也像汉语一样很熟悉,那么在阅读理解当中就会非常畅通,不会卡壳。因此我们学习英语就应当在平时多读多写多记多背,甚至在平时的交流当中,也可以尝试用英语去进行沟通。当你把英语练习到和我们的母语一样熟练的时候,那么你就无敌了。
如何理解英语单词的一词多义
谢谢!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学英语久了,就会发现怎么会有这么多多义词,好烦哦!我学英语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下面就分享一下个人的一点经验吧。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趣味视频,也许能给你一点启发哦!
【第1句】:建立自己的词汇本。由于书本上的单词释义往往都非常简短,又没有例句,学习和记忆都不方便,而词典里面的解释和例句虽然全面,但是又不免太复杂,况且还有很多看起来就让人头疼的符号。所以建立一个个人的词汇本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厚一点的笔记本就可以了,把自己每天学到的新单词都抄录上去。
【第2句】:掌握单词的关键内容。抄录的时候,建议把每个单词的音标、词性已经中英文解释和例句都抄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单词在表达不同意思的时候,发音和词性都不一样。抄下英文的解释是便于更好的理解单词的意义,毕竟翻译成为中文很难100%保留原义。而例句怎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并记住单词的不同用法。如果某个单词词义实在太多,那就记下最常用的3至5种就够了。
【第3句】:如何记住单词。抄录词汇本虽然看起来很笨,很费时,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且由于全程你都需要高度参与,所以分心的可能性不大。这里不推荐密集的死记硬背,我认为“短时多次”加上多形式再现效果更好。也就是说每天多记几次,每次时间不用太长,比如早上拿出10分钟朗读前天学习的新单词。中午睡觉之前又拿出来温习一遍,晚上睡觉之前再复习一遍。这样3次10分钟的记忆效果一定比1次30分钟的记忆效果要好。大家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哦!
【第4句】:运用销号法搞定单词。拿一张空白的纸张,简单的看一下前一天记过的单词后,就进行默写,并将其不同的词义写在后面,同时在脑海里想一想相应的例句,写完后进行对照。在没有掌握的单词前面用铅笔做个标记,继续作为背记对象,我的习惯是在单词前面画一个“☆”。那么下次记单词时,就可以只看带有标记的单词了。如果经过再次记忆,某个单词仍没有掌握,就再画一个标记。如此这样反复,一个一个销号式的记住每个单词。这种办法比大家经常用的从头背到尾是不是轻松得多呢?
【第5句】:通过广泛的阅读来记忆单词。记住了单词的意义,不会用也是没意义的,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能接触到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用意义,从而对我们的记忆也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这样记下来的单词也更有实用意义。我在看到一个单词多种意义的时候,还会在下面标记出来,进行再次记忆,这个方法也推荐给你哦!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你有好方法?好不快快分享出来?
跟我学英语,学好英语不求人,关注、点赞、转发哦,留言必回!
朝鲜语既然是拼音,是如何避免一词多义的
我对朝鲜语没什么了解,既然是以拼音的形式联接,那应该看前面的主语给的是什么意思,之后再考虑怎么读。我想应该比中文容易学习……
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词是那一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回
你怎么看现在的英语和古汉语更像,单一语素词、语多,一词普遍多义
谢谢。
古代汉语在语法和结构上与现代英语的相似性多于现代汉语,尤其体现在定语与介词的使用上。"……者"与"who/which/that……","于……"与"on/in/to……"……相比之下,现代汉语将定语提前(以古汉语的角度来看),以"……的……"表示修饰,也许使结构由于既定的,明了的定语与被修饰事物的层次而显得不够灵活,叙述发展不够自然,甚至不够沉稳,对于修饰繁复的冗长的表述而言,这一情况似乎更显而易见,不同于古汉语与现代英语:首先对事物进行明确,继而进行限定,因而存在一种理性的秩序,在已有对象的基础下渐进地接受和理解修饰,而非在不明确对象的情况下对修饰先形成印象,或许是有些缥缈的。然而这同样是有好处的,由于不明确而产生的灵活,暂时的不受限而具有自由的美感(似乎与前言矛盾,前者所指修饰结构,此处指前置的定语)。关于介词,在状语中的使用,现代汉语往往将表示趋向(时间、方位……)的词置于名词之后,而古汉语中似乎时而出现,现代英语中几乎未曾存在
语言文字常有一词多义,多词一义,为什么要这样用法
简单的来说,一词多义,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描述各种事物会需要越来越多的词汇,这就决定了语言的无穷。
一般来说,一个字词最初本来就只代表一个意思,然后又随着历史前进而从本义延伸他义开来。比如,甲骨文中的“电”,从字形上来看,就是一串闪电。
在西方,闪电被称为“上帝的怒火”,在中国也不例外。⚡就被古人敬畏,多行不义,必有五雷轰顶。因而甲骨文中的“电”字,就引申出“申”的含义,即申达帝命,又进一步引申为“神”。
最后由于字体转写,“电”、“申”、“神”就分离开来。
一词多义的好处是减少文字量。
比如在古代,就有骍(红马)、駉(壮马)、骝(黑鬃黑尾巴的红马)、驖(黑铁色马)。这些都是特指,但都可以归于总体的马字。
又如,光明。为人光明,光明一词就很好地形容了 还要特地再造一词,并不明智。
至于多词一义,有几种情况。
其一,语言分化。
比如,孔,古音就是“窟窿”,注意,古代汉语并不是单音节词。
又如,扶服与匍匐,逍遥与消摇,由于古代先有声再有字,因而会有不同写法,就造成了分化。这和异体字一样,不能说它错,但如今人们不习惯用而已。
《方言》、《别雅》中也记载了由于地域差异而造成的不同词汇。这就像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一样。
其二,语言的吸收。
比如,粤语中的打波,就是打球,即打ball。
英文是吸收了日耳曼语、拉丁语、希腊语等等而来,因而也有同样的意思不同拼写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7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