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真人语录 道教初学者应该看哪些类的书籍比较
【第1句】:语录类
【第1句】:《栖云真人盘山语录》
栖云真人的语录以修心炼性为宗要,修行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也谈到了很多。初学者如果能好好读这册语录,并能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和修行中,百分之九十的道教经书都不用看了。
【第2句】:《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师的心法直言。简明扼要,都在一个心字。
【第3句】:《丹阳真人直言》
【第4句】:《丹阳真人语录》
丹阳宗师的语录,关键在“清静”两个字,直言关键在“精进”二字。
【第5句】:《邱祖寄西州道友书》
或于教门用力,大起尘劳;或于心地下功,全抛世事。
此乃全真家风。
【第6句】:《邱祖垂训文》
各秉丹诚。
【第7句】:《长生真人语录》
【第8句】:《长真真人语录》
【第9句】:《广宁真人语录》
以上几部语录都很简短,重在劝勉。长生真人还有一部《至真语录》,看不看都可以。
【第10句】:《真仙直指语录》
收录了丹阳、长春、长生、长真、清和等几位祖师的语录,可以和各位祖师的语录相参照。
【第11句】:《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清和宗师语录,重在劝人积行累功。
【第12句】:《晋真人语录》
【第13句】:《玄教大公案》
一言半句便通玄。谁可在苗太素祖师言下顿悟一心?
【第14句】:《随机应化录》 无垢子
以上语录,以前六部最为重要。
【第2句】:经教类
【第1句】:《道德真经》
万经之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强调一下,大家不要把《道德经》神秘化,先了解字面的意思,看看这部经能给予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不要一开始就去追寻那些玄妙的东西。
历代祖师对《道德经》的注解很多,但暂时可以不读。奥修的《道德经心释》倒可以翻翻。
【第2句】:《南华真经》
就是《庄子》。和《道德经》一样,先看字面的意思了。至于玄虚的东西,以后再说。
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很好。
【第3句】:《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
里面的几部经书,是修行的指南。这个大家都知道。
强调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这部经将道教的教义教理、修行全部包含在内了。……一字千金!不要等闲看过了。可以翻下清庵滢蟾子李道纯祖师的注解。
【第4句】:《元始洞真决疑经》
十二法印印我道教一切法门。
经中说的十事法,是学道之人的必由之路。
【第5句】:《洞玄灵宝定观经》
唯灭妄心,不灭照心。
学道要时时刻刻提起照心,灭除妄心。
【第6句】:《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修行之要,尽在其中。
【第7句】:《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自己校勘自己的对错了。
其他经书,先不提了。
【第3句】:著述类
【第1句】:《坐忘论》
道门修炼之纲要。
【第2句】:《重阳全真立教十五论》
教之所以为教。
【第3句】:《碧苑坛经》
龙门家风,持戒修身为第一要。
【第4句】:《七破论》
破邪存正。
【第5句】:《修道五十关》
去伪存真,破邪存正,为修道之指南。
【第4句】:戒律类
【第1句】:《老君戒经》
道门根本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酗酒
最简单的戒律,最难守住。
【第2句】:《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第3句】:《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
【第4句】:《初真十戒》
【第5句】:《中极三百大戒》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而戒律告诉我们何者为非,何者为是。
戒条虽多,归根到底只是为了一颗心。
没有必要发愿持多少戒,但戒律经书多翻翻,能常提醒自己如何修行。
【第5句】:传记类
【第1句】:《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第2句】:《甘水仙源录》
看一下过去的祖师大德如何修行。能给我们很多启发。《祖庭内传》简短一些,《甘水仙源录》翻翻就可以了。
【第3句】:《中国历代名道》 吉林教育出版社
写得很好的道教传记。
【第6句】:常识类
【第1句】:《道教三百题》
【第2句】:《道教图文百科》
前者好一点吧,后者内容丰富一点。都是常识介绍,而且有一些不准确的,当参考书翻翻咯。
【第3句】:《中国道教史》
有两种,一是任继愈编的,一是卿希泰编的。都还可以,当参考书翻,了解下道教历史。
【第7句】:学术类
【第1句】:《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
张广保先生的著作,对全真教心性学分析得很通透。
【第2句】:《道家文化研究》丛书
陈鼓应先生主编,已出版二十多辑。
以上常识类和学术类的著作有些网站有下载,经书在道藏里面。
道门内练、丹道、法术之类,需要师传亲授。有缘拜师者请珍惜师徒缘分,尽心侍师,以求真传。尚未拜师者,请积行累功,为上良因。
各秉丹诚。福生无量天尊!
高攀龙的人物生平
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江苏无锡人。 祖父高静成曾任浙江黄岩县令,父亲高继成生有五个子女,高攀龙排行第二,后因高静成的弟弟高静逸无子而被过继为嗣。
高攀龙自幼好读书懂礼仪。万历十四年(1586年),无锡知县李元冲聘请江右学派罗懋忠和顾宪成前来讲学,高攀龙受其影响,开始潜心研究“程朱理学”,确定了治学方向。
万历十七年(1589年),高攀龙中进士。不久后高静逸去世,高攀龙归家为嗣父守孝三年。 万历二十年(1592年),高攀龙服丧期满,被朝廷任命为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等礼仪性的事务。 因平时工作比较清闲,高攀龙大量阅读行人司中丰富藏书,深入钻研二程和朱子著作,亲手抄录山西大儒薛文清的《读书录》,赞赏其“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的处世态度。高攀龙还编写了《日省编》,将先朝大儒的语录附在《大学》章句之下,作为初学者的指南。又将有关儒、释差异的言论汇集成《崇正编》,以抵制王阳明“心学”所提倡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张。
当时四川佥事张世则呈上自己著述的《大学初义》,诋毁程朱之学,并请求颁行天下。高攀龙极力反对,上疏驳其荒谬。这本书因而未能刊行。 这一时期,明神宗已长期不理政务,朝中党派纷争、宦官横行,致使政务混乱,国力日衰。高攀龙随即上《今日第一要务疏》,称欲改变皇朝岌岌可危的形势,首先必须正本,其次要“除刑戮”、“举朝讲”、“用谏臣”、“发内帑”,革新政治。但奏疏被皇帝留中不发。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侍郎赵用贤、都御史李世达等人被罢官,朝中议论多归咎首辅王锡爵。高攀龙和御史袁可立上疏,指责王锡爵排斥异己,认为皇帝不应无故贬斥大臣,并斥责郑材和杨应宿谗言诬陷,应予罢免。 杨应宿则上疏弹劾高攀龙,言辞狂妄近乎荒诞。部院提请轻罚二人,神宗下旨贬高攀龙为广东揭阳典史。
高攀龙自水路前往揭阳就任,在船上就订立严规,要求自己静心以涵养德性,不被外界干扰。 到揭阳后,每日在官衙教授学徒,培养了不少学生。还四处察访民情吏弊,惩治地方恶霸。高攀龙在揭阳停留的半年内结识了陆粹明及其老师萧自麓等人,对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高攀龙在赴任七个月后以事假归家,不久遭遇亲人病故,于是不再出仕。此后在家乡讲学二十余年,虽有言官多次推荐,但皇帝并不理会。
高攀龙在漆湖之畔(今蠡湖东岸)建造一座“水居”,取名“可楼”,作为自己读书静坐的场所。除刻苦钻研外,高攀龙还参与讲学,很快成为一代儒学宗师。当时高攀龙与顾宪成志同道合,交谊颇深。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常州知府和无锡知县的支持下,高攀龙与顾宪成等人发起重建了东林书院,并每年举行“东林大会”。 初由顾宪成主持,万历四十年(1612年)顾宪成去世后改由高攀龙主持,直至天启五年(1625年)书院被拆毁为止。当时朝野内外的士大夫无论认不认识他们本人,提起高、顾都是一致称赞。
高攀龙在讲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格标准来评议朝政,裁量人物。当时许多与他们志趣相近的在野士大夫闻风响附,纷至沓来。在朝的李三才、赵南星、邹元标、杨涟等正直官员也与他们互通声气,遥相应和。东林书院实际上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派对此十分忌恨,诬之为“东林党”,污蔑他们是假借讲学以结党营私。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去世,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明光宗在位一月驾崩,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
熹宗即位后,东林党人因拥戴有功而重新崛起。高攀龙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天启元年(1621年)又进封为光禄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关外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失陷,明军被迫退缩到山海关一线。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人心惶惶。高攀龙接连上书要求革新政治,以挽救国家濒危的命运。他在《破格用人疏》中提出要破格用人,加强战守之备,并推荐礼部右侍郎孙承宗担任防御大臣,负责处理战事。他的意见得到皇帝首肯。孙承宗也不负众望,收复了广宁和辽河以西的土地,边境平静了四年之久。
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高攀龙上疏追论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要求惩治郑养性、李如桢、崔文升等人。奏疏上达,皇帝不悦而责备高攀龙多言,但最终仍将郑养性谴归原籍。
当时孙慎行以红丸案指责前任首辅方从哲,高攀龙也引《春秋》典故归罪方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方从哲辩解,被高攀龙上疏严厉斥责。 不久高攀龙被调任太常少卿,又上一道《恭陈圣明务学之要疏》,向熹宗阐明读书的重要性。方从哲一派故意摘出疏中指责帝王不孝的言辞激怒熹宗,熹宗欲严惩高攀龙。叶向高极力挽救,才得以罚俸一年而作罢。
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高攀龙调任大理寺右少卿。十一月,升任太仆卿、刑部右侍郎。
天启四年(1624年)八月,高攀龙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上《纠劾贪污御史疏》弹劾御史崔呈秀。疏中揭露崔呈秀在巡按淮扬地区时贪赃枉法、铺张浪费。吏部尚书赵南星经复查认为事实确凿,提请将崔呈秀戍边。崔呈秀得知后连夜投奔魏忠贤,认魏忠贤为义父。
此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日益扩张,控制了朝廷内外。东林党人如杨涟等纷纷上书参劾魏忠贤,双方争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此时魏忠贤正借机大肆迫害东林党人,称高攀龙与赵南星结党营私,皇帝下旨严厉斥责。不久后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任知府,攻击高攀龙徇私、排挤同僚,高攀龙因而被罢黜。
高攀龙等人被罢官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控制了朝廷大权,编派了《缙绅便览》、《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等黑名单,将不依附于自己的官员开列在内,予以打击。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魏忠贤矫旨,以东林书院为始将全国书院尽数拆毁。
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崔呈秀不甘心高攀龙仅被罢官,必欲除之。于是假造浙江税监李实的奏本,诬告高攀龙、周起元等七人贪污,派遣缇骑前来抓捕。三月,高攀龙整冠束带前去拜谒先贤杨时的祠堂。回家后与弟弟高士鹤及门生赏花于后花园池畔,谈笑自如。此时有人前来禀告周顺昌已被逮捕,高攀龙闻言神情泰然,笑说:“我本视死如归”。归家后与夫人谈笑如常,没有异样。亲笔书信交给两个孙子,交代翌日递给校官,而后闭门遣散诸孙。不多时高攀龙的儿子们(发觉异样)前来探查,发觉高攀龙已自沉于池塘,时年六十四(虚岁六十五)。
子孙们打开高攀龙的信,乃是遗嘱,上面写着:“我虽被罢免官职,但过去曾是朝廷大臣。大臣不可以被侮辱,因为大臣被辱等同于国家受辱。我现在只有恭敬地面北叩首,以效仿屈原的遗愿。皇帝的恩泽未能报答,只愿来世再报。臣高攀龙绝笔。希望使者带去这封信向皇上复命。”
高攀龙就死前曾致书同年袁可立道:“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於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高子文集·答袁节寰中丞》)。其言犹未尽之厚望可见于笔端,从此袁可立这位力图远离党争的正直大臣走上了对抗阉党的前台,每议事与阉党“数有所抵牾,欲自请外”[23](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启六年(1626年)十一月,袁可立抗疏道:“此非挂冠神武门时呼?”(《睢州志·袁可立传》)。后来九卿公推袁可立南京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魏忠贤从中作梗以自己的心腹刘廷元代替袁可立掌南兵部,时北则崔呈秀为本兵,天下兵马大权二人一手握定。自袁可立“归而魏焰益肆”,忠贤推戴之势成矣。黄道周说:“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也。” (《节寰袁公传》) 高攀龙是东林学派的精神领袖之一,与顾宪成兄弟创建了东林书院。他在学术思想上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倡“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反对王学(王守仁学派)末流的“空虚玄妙”之学。他认为“无用便是落空学问”,“立本正要致用”,把“治国平天下”看做是格物致知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必然结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因此后人评价他“居与游无出乎家国天下”。
无论在朝在野,高攀龙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关心百心的生活。在邪恶面前捍卫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保持了崇高的气节。他的思想与道德足以成为后世楷模。 高攀龙的诗文被称为“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词藻而品格自高”。著有《高子遗书》12卷,以及《周易易简说》、《春秋孔义》、《正蒙释》、《二程节录》、《水居诗稿》、《毛诗集注》等书。
高攀龙的文章,平易流畅,素雅清遒。如记叙散文《南京光禄寺少卿泾阳顾先生行状》和《祭顾泾阳先生》,富有情感地讲述了东林领袖顾宪成的生平事迹和为人品德。文中有:“先生于世,无所嗜好。食取果腹,衣取蔽体,居取坐卧,不知其他。四壁不垩庭草,不除帷帐,不饰一几一榻,敝砚秃笔,终日俨然冥坐读书,四方酬答而已。忧时如疾痛,好善如饥渴。”等句,素淡几笔写出一位清廉自守的正直士人形象。又如《薛文清公传》,几件小事即将薛文清公正廉明、的品格勾画如生。高攀龙的游记虽不多,但也可见借景抒情的文笔功力。如《武林游记》中写湖中雨景道:“是时雨丝阴蒙,水烟笼树,远山层叠,浓淡相间。内湖荷香袭人,游人歌吹与点点渔舟错落,左右瞻眺,恍然自失。”读文如观画。又如《三时记》描绘大姑滩的险急,栩栩如生,颇有深意。
高攀龙的诗歌,朴素自然,文字简洁,恬淡中别有寄托,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如《夏日闲居》中语句:
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
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
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清幽的环境衬托出悠闲的情绪。《说诗晬语》曾给予评价:“万历以来,高景逸攀龙,归季思子慕,五言淡雅清真,得陶公意趣。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沈德潜则称高攀龙的诗是:“无心学陶,天趣自会”。 高攀龙担任行人职位时大量阅读经典,但仍自感“读书虽多,心得却少”,于是改用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方法涵养德性,此后几十年从未间断。
高攀龙的静坐功夫造诣甚高。所谓静坐以“平常”为要诀,“平常”即清静自然:“以其清静不容一物,故谓之平常”,“静中妄念即净,昏气自清,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他湛然而已”,“湛然动去,静时与动时一色,动时与静时一色,所以一色者,只是一个平常也。故曰无动无静,学者不过借静坐中认此无动无静之体云尔”。 高攀龙在著作《书静坐说后》中又把理学的“主一”观念引入静坐论,认为“必收敛身心,以主于一,一即平常之体也,主则有意存焉,如意非著意,盖心中无事之谓一,著意则非一也。”可见高攀龙的静坐说也并非一味讲静,具有“以静为主,动静交养”的含意。
禅宗为什么没有七祖八祖
一是达摩衣钵只传了六代,到慧能就停止了,所以只有六祖,没有七祖。
二是没有了衣钵传承,就没有了正统与旁系之分,所谓的“七祖”虽然先后出现了好几个,但因为无法确定是否为“正宗”,谁也不服谁,也就没有公认的“七祖”了。
三是盖‘禅’起源于印度,其原意即指静坐敛心、正思审虑,以达定慧均等之状态。于释尊之前,印度即有以生天为坐禅目的之思想;至释尊时,始展开远离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
四是又肇启中国禅宗之菩提达磨,虽即禅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中之达磨多罗禅师,然其所传之如来自性清净禅即是基于楞伽经所说者。此外,慧可、僧璨均被称为楞伽师,道信、弘忍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提倡一行三昧之说,至六祖惠能方以金刚般若经为正宗。
盖彼时楞伽经已偏重文句疏解,不免名相支离之故。至中唐以后,盛行拳拳棒喝之机法,禅之意义扩大,不必静坐敛心才是禅,即搬柴运水、吃饭穿衣等平常动作亦可称之为禅。
扩展资料:
禅学精神
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
禅宗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人的自性。道家把自然规定为万物的本质、本性,是不假人为、自然而然、本来如此的真实存在。“僧家自然者,众生本性也”。(《荷泽神会禅师语录》)禅宗认为,“自然”就是众生本性,也就是佛性。
这也就是把佛性界定为自足完满、纯真朴实的生命本然。人的本性既然是自然的,也就是内在的,是内涵于人身的本质性存在,既非外在的神灵所赋予,又非通过超越经验、违背人性的作为所获得的,同时也是各种外在因素所不能消灭的。
人的内在自性是生命的主体、成佛的根据。人的现实感性生活是自性的外在作用和体现,人转化为佛是自性的发现,是由此而生的精神境界的显现。人的自性是内在的又是超越的,因为内在本性是清净、圆满、纯朴、觉悟的,是离开一切现象,有别于人的外部表现的。
禅宗认为修禅成佛,就是见性成佛,就是向自己心性去体认,识得自性便成佛道,便是实现了超越。禅宗强调佛就在心中,涅槃就是生命过程之中,理想就是现实生活之中。这样,禅宗就把彼岸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把对未来生命的追求转换为内心反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禅宗
张卫健功夫足球的所有台词
经典台词 张卫健的台词已经形成了他强烈的个人风格,那么让我们看看他都有那些经典的台词吧。
我是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
指定取西经特派使者
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啊!
帅到掉渣!
——《齐天大圣孙悟空》
我是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
指定取西经特派使者
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
不是你老公啊!
——《齐天大圣孙悟空》
入屋叫人,入庙拜神。
——《齐天大圣孙悟空》
哎,靓仔靓仔我爱你哎,哎哎哎哎!
哎,靓仔靓仔我爱你哎,哎哎哎哎!
靓仔我爱你爱你爱你爱你我爱你靓!
——《齐天大圣孙悟空》
呦!
取西经不用怕!
——《齐天大圣孙悟空》
拜的神多自有神庇佑!
——《齐天大圣孙悟空》
天上一只鹅,地下一只鹅,鹅飞鹅打鹅碰鹅,天上那只肥鹅鹅,要娶地下那只瘦鹅鹅,鹅肥鹅打鹅碰鹅,鹅鹅鹅鹅鹅鹅!
——《齐天大圣孙悟空》
唐僧:你是不是要我念紧箍咒!
悟空:不是不是不是!!
唐僧:那还有没有妖精?
悟空:没…没没没有…这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人相敬如宾,小的等死,老的等嫁,真是和谐的不得了啊。
——TVB《西游记》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
但我有广阔的胸襟加强劲的臂弯。
——《小宝与康熙》
我没自由啊,失自由啊,
伤心痛心我眼泪流。
——《小宝与康熙》
把我剁碎了,切丝磨粉喂乌龟!
——《小宝与康熙》
这一掌是我师傅傅胡德弟的,这一掌是陈近南的,这一掌是哆隆的,这掌是大老婆的,二老婆的,三四五六七老婆的,这一掌是金庸的。
(谁是金庸啊? )
金庸也不认识,你死了活该呀!
——《小宝与康熙》
我是江湖上人称水上小白龙,能够连续三天三夜在水中气都不喘,生食鱼虾蟹都面不改色的小白龙韦小宝。
——《小宝与康熙》
建宁: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建宁公主。
小宝:知道啊,还珠格格的妹妹!~
——《小宝与康熙》
我就是威震天下,奸诈无比,吓死万千少女,教坏年青朋友,专骗小孩零用钱,调戏良家妇女,吃饭不给钱,奢侈无比,喝完水要剔牙的武林败类冠军,百毒神君——巴罢。
——《小鱼儿与花无缺》
慕容淑:小鱼儿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小仙女,你敢欺负她我就杀了你!
小鱼儿:如果我让小仙女流半滴眼泪,我就为她流半桶血!
——《小鱼儿与花无缺》
癞蛤蟆不一定要吃天鹅肉的,但是有权利对天鹅好!
——《小鱼儿与花无缺》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不怕月影斜
——《机灵小不懂》/《小鱼儿与花无缺》
神神气气神神气气的不懂老师,辩驳最流利!
——《机灵小不懂》
做了还有一半的机会,不做连一半的机会也没有。
——《机灵小不懂》
当年“十八去天才小厨神”的比赛不但震惊了整个元朗区,震央还由元朗一直延伸向西北以西,以时速6海里经屯门直插横头堪,再向东北以东挤进中环,途径粉锦公路下荃湾,掠过葵芳沿线进旧隧,出东隧,通过西隧拐进去铜锣湾,震惊程度达到尼克特制七点五级。
——《伙头智多星》
骑的车多自有车庇佑!
——《伙头智多星》
我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架打的方世玉。
——《少年英雄方世玉》
路见不平,拔口相助.
——《少年英雄方世玉》/《小鱼儿与花无缺》
孙:哎,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在这煎药啊?
方:难到这里不能煎药吗?奸人都住进来了~~
孙:哎,怎么说我都是你的长辈啊,你怎么可以这样跟我说话。
方:长辈?掌你的嘴巴,捅你的后背就是长辈~~懂不懂抢被啊?我多用点力你就抢被了~~~
——《少年英雄方世玉》
世玉:花姐(打嗝),有没有人(打嗝)来过啊?
花姐:什么人啊?
世玉:一个女孩子(打嗝),不,一个男孩子(打嗝),不,一个女扮男(打嗝)装的女孩子的男人头的女孩子(打嗝)~
花姐:没有啊,什么事啊~
世玉:(打嗝)~
——《少年英雄方世玉》
(至能在训话,有人放P)
至能:谁放P,说,是谁放P?
惠乾:是我~
至能:你好大胆子,在本座训话的时候你竟敢放P。
世玉:想放就放嘛,难道P长眼睛啊,它哪知道谁在说话,你的屁股认人啊~
——《少年英雄方世玉》
人生自古谁无屎,哪个拉屎不用纸!
——《方谬神探》
你不要用你的智慧,来衡量我的能力。
——《方谬神探》
我看你身无四两肉,骨瘦如柴小细草,小心我扒你的祖坟,拆你的乡下风水祠堂。
——《方谬神探》
啊!!这世界多么的美丽,空气多么的清新。
——《超级学校霸王》
黄柠檬,红柠檬,出现在好大好大的月亮下,月儿像柠檬,高高的挂天空,我是杀手,杀手中是杀手,专杀人手。
——《小林小子之新乌龙院》
阿日:你的嘴巴这么会说话,那你来帮我说啊。
阿月:那我的嘴巴吃过屎,你要不要也试试!
——《日月神剑》
大有:有钱又有品的人,我崇拜。没钱而有品的人,我尊敬。有钱而没品的人,我只有鄙视了。不知您属于那一种呢?柳老爷。
阿旺:少爷,那没钱又没品的呢?
大有:那就只有用力踩下去!(踩)
——《阿有正传》
小喇叭:唉……
小慈:叹什么气啊?
小喇叭:找个好女人难哪!
小慈:怎么说?
小喇叭:不明白。出得厅堂的又出不了厨房!进得了厨房的又不温柔!温柔的又没主见!有主见的又没女人味!有女人味的又乱花钱!不乱花钱的又老土!不老土的又有些不放心!放心的那些,不想要!
小慈:那我能打几分啊?
小喇叭:你啊,及格吧。
小慈:唉……
小喇叭:叹什么气啊!
小慈:找个好男人真难啊!有才华的呢,长得丑!长得帅的呢,不可靠!可靠的呢,不浪漫!浪漫的呢,不老实!老实的呢,没情趣!有情趣的呢,不顾家!顾家的呢,又太窝囊!不窝囊的呢,又不放心!放心的呢,不想要!
小喇叭:想要的那些呢,未必给你!
——《A计划》
古彪:小喇叭,上次我跟你说的那件事情还有没有商量啊?其实我人品很不错。我杀人很利索,而且留全尸。打劫,不大的也不干,我也算是海盗界中善良的佼佼者啊。
小喇叭:改变注意了,还是想让你死啊。一想到你吊死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的痛快啊。
古彪:不行啊,我的样子死了很难看的。这样吧,如果你把我放了,我就把小慈嫁给你。我吃点亏做你岳父啊。
小喇叭:你死了之后啊,她一样可以嫁给我,你当不当我的岳父没有什么区别啊。最多以后多烧点纸给你啊。
——《A计划》
小喇叭: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男人和女人,有那么多的男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女人,又有那么多的女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男人。真是奇妙啊!我也找到了,只不过是找到了一个不可以和自己在一起的女人……
——《A计划》
君宝:凡拜师者都必须经过泼水,洗净心灵的罪孽。
君宝:其实这只是象征性的仪式,意思一下而已。
君宝师傅:意思意思…(酒盅)
(二人大喜)
君宝师傅:慢着!仪式才刚刚开始。
两个徒弟:意思意思…(碗)
两个徒弟:意思意思…(瓢)
两个徒弟:意思意思…(盆)
君宝:呵~~~~意思…意思~呵~
——《少年张三丰》
道长:喂,黑风镇知不知道去啊?
君宝(车夫):知道知道…真的知道…知道知道…(沙哑)
道长:车夫大哥,过来吃点东西吧。
君宝(车夫):不用了,不用客气了。(沙哑)
道长:过来吧,我请客。
道长:你们作车夫的一定很辛苦吧。
君宝:是啊是啊…
道长:一年365天天天这么拼命。
君宝:是啊是啊…
道长:赶时间啊?
君宝:是啊是啊…
道长:很急吧?
君宝;是啊是啊…
道长:急得参加武林大会啊?
君宝;是啊是啊…
道长:所以就扮车夫骗师傅?
君宝:是啊是啊…
道长:是不是想多收银子?
君宝:是啊是啊…
道长:还是啊!!!!?
君宝:啊?不是啊不是啊!
道长笑眯眯:是不是和师傅出来已经很开心了?
君宝:是啊是啊(声音变回来了)
道长笑眯眯:是不是一开心了就不饿了?
君宝:不是啊不是啊!
道长:那不赶紧吃完饭赶路啊!
君宝:是啊是啊是啊是啊是啊…
——《少年张三丰》
张君宝(国语):我知道你为什么叫易天行,因为你逆天行啊!
张君宝(粤语):我知你点解叫易天行,因为你逆天行啊!(此时“易”与“逆”同音)
——《少年张三丰》
(道红拉着君宝的手走进院子)
君宝:喂,男女授受不亲,这样拉拉扯扯地,很不庄重啊!
道红(使劲捶打君宝的胸口):讨厌、讨厌、讨厌!
君宝:喂,佛也有火啊,我好心帮你找老公,你还打我。
道红:你干吗还要找他来啊!
君宝:是你说要找一个聪明、帅、年轻、会武功、还要姓弓长张,这样才麻烦嘛!
道红:我不要他!
君宝:不要这个可以慢慢找,那也不用发火呀,傻瓜!难道你要自梳不嫁……
道红(指着君宝的鼻尖):张君宝!你是装傻还是真的那么蠢哪!
君宝:什么呀!
道红:我说的如意郎君是……是你呀!
君宝:我?
道红:你呀!
君宝:我?
道红:你呀!
君宝:我?
道红:对呀!是你!(说着在君宝的脸上亲了一口)
君宝(一边抹着脸一边说):啊,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情况之下呢,让我看看啊,年轻、聪明、帅、会武功、姓弓长张、高你半个头……哎呀,如果不算你的发髻的话,我还真的高你半个头啊!
道红:我早就已经决定,除了你,不会再嫁给任何人了。
君宝:你什么时候决定的,怎么也不通知人家一声啊!
道红:自从我认识你的第二个晚上,做了那个梦以后,我就觉得我已经爱上你了,现在想想还象是昨天的事。
君宝:可是男人有自己的事业,我要专心练武啊!
道红:你放心,我不会打扰你的,我会是个好老婆的!
君宝:你是个好老婆,但我不是个好老公,对不起呀!
道红:不不不不不,我跟你相处那么久,我敢肯定,你一定是一个好老公的!
君宝:我自己都不敢肯定,你又怎么敢肯定呢?
道红:你真的不喜欢我?
君宝:不喜欢。
道红:好,那我问你几个问题。如果你有好东西,会不会和我分享?
君宝:当然会了,独食难肥嘛!
道红:那如果我不开心,你会怎么样?
君宝:我也会不开心,甚至比你更伤心。
道红:如果你家失火,我,还有一条狗,你救谁?
君宝:我没有养过狗啊。
道红:那猫呢?
君宝:猫和狗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我两个都救。
道红:不行,只能救一个!
君宝:好!那我就救你!
道红:那,这就说明你已经爱上我了!
君宝:不会吧,这样也算哪,我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道红:张君宝!你是不是男人那!
君宝:百分百!
道红:可是,是男人就要娶老婆呀!
君宝:我两个师父都是男人,可他们也没有娶老婆呀!
道红:可我已经算过我们的生辰八字了,真的很配呀!
君宝:生辰八字配,不代表你一定要嫁给我!
道红:我一定要嫁!
君宝:你一定要嫁给我,但是我不一定要娶你呀!
道红:你不一定要娶我,好,你说的。
——《少年张三丰》
(明道红走进院子)
君宝(一边拍手一边对她说):哎哎哎哎哎……还在生我气呀?
道红:走开呀!
君宝:一个女孩子不要总是叫人家走开走开的,叫你当然是有好东西要给你呀,来来来来来,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武痴,他叫张君宝。在某年某月某时某分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明道红。君宝为了帮她逃离家父的魔掌,不想嫁给家父做妾室,于是便连夜带着她远走高飞,从此他们手牵手、心连心,闯荡江湖,越过高山越过云。终于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太虚观的地方落脚,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经过了无数个日出日落春夏秋冬以后,小姑娘长的亭亭玉立,一颗待嫁的心蠢蠢欲动,于是她的好哥哥就到处为她寻找理想的伴侣。第一次运气不好,没关系,正所谓屡战屡败,积累经验再次上阵,所以终于有一天你的好哥哥会帮你找到你的如意郎君的!
道红(扇了君宝一耳光):去死啊!
君宝:哎,我这可真是好心挨耳光啊!
——《少年张三丰》
张三丰:黑芝麻
鹧鸪仔:哇!
张三丰:白芝麻
鹧鸪仔:发!
张三丰:这样他也相信?真是傻瓜……
飞龙将军:张君宝!
张三丰:鹧鸪仔,你有没有听到有人叫我?
鹧鸪仔:有啊,在你后面!!…………
——《少年张三丰》
道家历史知多少------是居士请进.
南五祖----道教全真道尊奉的五位宋代祖师,即
张伯端,(987-1082)北宋时天台(今浙江临海)人,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自幼好学,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医卜爻卦、天文地理、吉凶生死之术,靡不留心详究。南宋以后,被奉为南宗祖师。
石泰,(1022-1158)北宋末南宋初常州人,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师从张伯端学习金丹大道,著《还元篇》行世。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卒。享年一百三十七岁。传道於薛道光。全真教尊其为南五祖之一。
薛式,(1078-1191)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县)人,另说为陕西府鸡足山人。又名薛道光、薛道原,字太源。曾出家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真人。后弃僧入道,道家称紫贤真人。
陈楠(?-1213)南宋时惠州博罗县(今广东博罗县)人。字南木,号翠虚。以丹法授白玉蟾,为“南五祖”第四代。
白玉蟾,(1194-1229)南宋人。少时至雷州(今海南琼山),为白氏继子,故名白玉蟾,后改名葛长庚。字如海、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琼山道人、神霄散吏,海南翁。福建闽清(一说海南琼州)人。
北七真---即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
马钰(1123-1185)金朝山东宁海人。原名从义,字宜甫,学道后更名钰,改字玄宝。道号率阳子。道门称丹阳真人。少习儒学,擅长中医、针灸。金大定七年(1167)与妻孙不二师事王重阳,入全真教。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著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璨》等。创立全真遇仙派。
谭处端(1123-1185)金朝山东宁海人。本名玉,字伯玉。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世称长真真人。大定七年(1167)投王重阳,皈依全真道。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赐赠“长真云水蕴德真人”。辑《水云集》。创立全真南无派。
刘处玄(1147-1203)金朝东莱(今属山东省)人。字通妙,又字道妙,号长生子。大定九年(1169)师事王重阳。至元六年(1269)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世称“长生真人”,著述有《仙乐集》、《道德经注》、《至真语录》、《黄庭经注》、《阴符经注》等。创立全真随山派。
邱处机(1148-1227)金朝登州栖霞(今山东)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世为显族,敏而强记,年十九,师事王重阳。至元六年(1269)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著有《大丹直指》、《明道集》、《摄生消息论》、《磻溪集》等。创立全真龙门派。
王处一(1142-1217)金朝宁海(今山东牟平市)人。字玉阳,号金阳子、玉阳子、华阳子、莲峰逸士。世人称玉阳真人。大定八年(1168)遇全真教主王重阳,元朝至元六年(1269)赐赠“玉阳体玄广度真人”,著《云光集》、《西岳华山志》、《清真集》。创立全真嵛山派。
郝大通(140-1212)金朝宁海(山东)人。初名升,后名璘,法名大通,号恬然子、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世人称“广宁真人”。大定八年(1168)投王重阳入全真道。至元六年(1269)赐封“广宁通玄太古真人”。著有《太古集》四卷、《太易图》等。创立全真华山派。
孙不二(1119-1182)金朝宁海(山东牟平)人。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世人称为“孙仙姑”。大定九年(1169)从师王重阳。至元六年(1269)赐封“清静渊真顺德真人”。至大年间加封“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著有《丹道秘书》三卷等。创立全真清静派。
参考资料:道教大辭典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771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