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焕长老语录自己 如何看待本焕老和尚的这个话
本焕长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南禅临济宗第44代传人。被尊为佛门泰斗。
2008年3月,本焕长老接受了媒体的专访,内容如下(部分删节):
记者:我第一次同102岁的人坐得这么近。
本焕长老:我102岁,减去100岁,我两岁。
记者:我的年龄减去50岁,也两岁呢。
本焕长老:那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呢?
记者:您的名字原来是释本幻,后来为什么改成了释本焕?
本焕长老:我原来叫本幻,这个“幻”字是幻化的“幻”,佛教认为一切皆是幻象。为什么改成现在这个光“焕”的“焕”呢?1948年,我接法于虚云老和尚宗下,在他的宗门里,我也是排本字辈的,所以虚云老和尚就给我改动一个字,改为光焕的“焕”。你觉得焕发的“焕”好呢,还是幻化的“幻”好呢?
记者:在您面前不打诳语,以我个人的喜欢,我喜欢原来那个“幻”。
本焕长老:不错,本来就是幻化呵。呵呵,你还有这种幻化的幻想呵。
记者:那您呢?您自己喜欢哪一个名字?
本焕长老:不是我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当然我喜欢以前那个“幻”。本来幻化有幻化的作用,光焕有光焕的作用。虚云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光焕佛法。1948年我在南华寺接了他的法,第二年做了南华寺的方丈。那时虚云老和尚111岁了,他从百里之外的云门寺步行来为我送方丈座。
记者: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道场,之后形成了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五大流派,因此南华寺有“祖庭”之称。您在南华寺接虚云老和尚的法,成为禅宗临济宗的传人,您是第几代?
本焕长老:第44代。
记者:本老,在您的经历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来果禅师。他对您的影响又是怎样的?
本焕法师:来果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齐名,是当代禅宗两大宗师,都是已经明心见性了的。1930年我到了扬州高旻寺,在那里参禅七年。来果老和尚对我最好,教导我苦修苦练。我给他当过侍者,也当过衣钵,他要我在高旻寺当方丈,可是我发愿去五台山修行。
解说:据说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同本老的缘分也很深。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光孝寺寺产归还佛教界,是赵朴初居士礼请本老出山任光孝寺住持的。光孝寺是六祖惠能剃度的地方,地位崇高。当时庙宇年久失修,佛像法器严重毁坏。在主持光孝寺的十多年中,本老不负使命恢复了光孝寺。本老先后修复和新建的寺庙共有11座,修建深圳弘法寺时,也是赵朴初居士亲自礼请本老再度出山主持大局。
“为何这里的寺庙不供罗汉”
记者:刚才我参观了弘法寺的佛堂,发现没有罗汉。为什么?
本焕长老:我跟你讲,我这里是不供罗汉的。为什么呢?罗汉是“自了汉”,他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断除自己的烦恼,自己好了就行了,他不理众生,不去救度众生。我这里要供菩萨,菩萨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我们弘扬佛法是要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众生的。
羊城晚报:那罗汉有意见怎么办?
本焕长老:罗汉有意见?呵呵,那他有意见就找我吧。我就批评他,你为什么不救度众生,不解救众生的痛苦?我修的11座庙,供的都是菩萨。佛门苦修与参禅方法”
记者:六祖惠能是讲“顿悟”的,就是成佛不一定通过苦修,也可以达到顿悟。您年轻时在扬州高旻寺,在来果老和尚的教导下静坐修悟心法,不躺不睡,硬坐91天“不倒禅”。后来您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到五台山后又三步一拜,拜完了五个台顶。之后又闭关修行3年。您是经过长期苦修的,请您说说顿悟与苦修的关系。
本焕长老:惠能大师的话要这样理解,那些用功用得好、一闻就开悟的人,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不管快慢,总是要走;几时不走,几时不能到。所以我们佛教,最主要的不是讲,最主要的是要行。我们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释迦牟尼佛是皇宫的太子,他出家以后,还要解六年苦根。怎么要用六年时间去除苦根呢?我们要了生脱死,不是随便马马虎虎就能的。他六年坐在深山,芦苇穿膝,一天吃一麻一麦很少的食物,通过修行去除苦根,他成佛了。他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要想成佛,就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地修行。我们成佛的事情,同社会上人才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坚忍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你要成为一个高级人才,要想做成一件好的事情,做成一件大的事情,一定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才能成功。
记者:您打坐“不倒禅”,能够做到七七四十九天“夜不倒单”,这种苦行真厉害。
本焕长老:都是人为的嘛,那时就是一个凳子,没有床的,没有床怎么倒?
记者:您三步一拜去五台山,在这过程中悟到了什么?
本焕长老:悟到了什么?三步一拜,不过就是恭敬菩萨。
记者:您的弟子印顺法师告诉我说,“老和尚说的都是法,我们说的都是话”。您刚才这两句话是有禅意的吗?
本焕长老:我不知道。
记者:什么是“禅”?
本焕长老:什么是禅呢?“禅”,就是“禅那”,翻译成“静虑”,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又翻成“思维修”。
记者:参禅参到什么程度算是“悟”了?
本焕长老:开悟有大、小之分。我的宗门之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为什么我这样讲呢?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一种“小悟”;“大悟”是彻底明心见性。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羊城晚报:参禅有什么方法吗?
本焕长老: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人间佛教”提法来自太虚大师”
记者:“人间佛教”的提法有来历吗?
本焕长老:“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发扬,使“人间佛教”成为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太虚大师是民国时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看到当时的佛教非常落后,寺庙因为贫穷经常靠做经忏挣收入,拿为死人超度的收入来维持,所以他说佛教那时是为“鬼”和“死人”服务的。也是因为如此,太虚大师提出要用佛教来解决人生问题,佛教要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就是成佛在人间,人成佛成,是为真现实。这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完善,爱国爱教也成为“人间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在佛教理念里面,对和谐的概念怎么理解?
本焕长老:和谐的概念很好,是人的修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人人讲和气,不要斗争,斗争就麻烦了。佛教讲友爱,众生都是平等的。在佛教中只有人能成佛,牛啊马啊都不能成佛,所以人是最高贵的,最不可思议。你觉得呢?记者:我觉得人不可思议,佛更不可思议。
本焕长老:你觉得佛不可思议,那你就要好好研究佛教了。我送你一本佛经,是我在72年前用血抄写的,这是影印本。你可以从这里开始学一学。
“割指刺舌书写血经20余万字”
记者:谢谢您。(念)“民国26年五月吉日忏悔释子本幻发心刺血敬书五台山广济茅蓬”。广济茅蓬在哪里?
本焕长老:就是五台山碧山寺。民国26年是新历1937年,是我72年前写的。
解说:据了解,本焕长老在五台山住了10年,一边念经文,一边刺舌血、刺指血写经文。 他抄写了《楞严经》10卷,《地藏经》3卷,《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和《文殊师利法五子经》等共20卷,写血经文字20余万字。僧人写血经的事例历朝历代都有,但是用血写经20余万字的却极少见,这是古今的奇迹。是对佛典的恭敬。长老在前言中写道:“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高积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财物,以‘但愿众生得离苦’,而‘不为自己求安乐’。”这本血经,他自己每天要诵38次。
记者:本老,您当年“不惜身命”抄写的这些经典,都保留下来了吗?
本焕长老:我抄写佛经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后来我寻找过,始终找不到。1987年1月1日,当时我是广州光孝寺的方丈,这天从终南山来了个和尚要求“挂单”(意为到佛寺中借宿)。那时寺庙刚刚恢复,住房紧缺,难以留他。他对我说,我是特地为了送一部经来的。我因为一直在寻找我的血经,所以有点感觉,叫他打开来看,结果令我难以相信,这就是我的血经,是其中一部《普贤行愿品》。这个和尚舍命保全了它,还送了来,我非常欣慰,也非常感激他。至于其它的血经,至今还没有下落。
“当右派坐牢狱仍说‘很好很好’”
记者:您是出家人,怎么会在1958年被打成右派呢?
本焕长老:我讲给你听。抗日战争时期,我在五台山大庙碧山寺当家。我当了家后,就在山上栖贤寺的一个关房闭关三年,读了100多卷《大藏经》,并且连续做“焰口”(一个饿鬼的名字,“做焰口”是救拔饿鬼、超度亡魂的一种佛事仪式)施食一千台,超度抗日阵亡将士。那时有一个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到了五台山,他被日本兵看见了,这个八路军是个营长,他跑到我住的关房里,我把他藏匿起来。日本兵来要人,我跑到外头说,没有人来呵。于是日本兵走了,我救了那个营长。
记者: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变成你当右派的理由?
本焕长老:那时五台山,白天来日本兵,夜晚来八路军。我是大庙当家的,难免要应付日本人。他们抓住这一点,我就够资格当右派了。1958年我还因为宗教方面的问题说了实话,那时也是不行的,当时的报纸也有报道。
记者:您当右派吃苦了,您怎么看这个吃苦?
本焕长老:我当这个右派,坐牢了。虽然坐牢的名声很不好听,实际上很好很好。很好是什么原因呢?当右派,在外面就要被斗争,而把我关起来,也没打我一下,也没批评我一句,一个坏事变成了很好的事情,躲过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劫。
记者:坐牢时还诵经念佛吗?
本焕长老:不行啰,要是诵经那就是还在迷信,那时佛教是迷信。但是我在思想里面念,他们是看不到的。“‘燃臂孝母’,本老是个大孝子”
记者:您当年为母亲送终,选择了“燃臂孝母”的方式。什么是“燃臂孝母”?
本焕长老:“燃臂孝母”呵,(挽袖现出前臂大块疤痕)就是在这个“色壳子(肉身)”这块疤的地方(手臂)燃灯。1948年1月,我母亲临终时,我把灯草绑在这“色壳子”上,蘸了油点燃了,送我母亲归西。这个“色壳子”是父母生养的,在上面点灯供佛,就是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后来我在母亲坟旁搭了一个灵堂,日夜诵《地藏经》超度亡灵,守孝七七四十九天。以前我出家在高旻寺的时候,有一次跟着来果老和尚到武汉,返回时请假回家去看望母亲。母亲说你皈依了,不如大家都皈依,母亲也皈依。我告诉她,我过去是你的儿子,现在是佛子。她看我出家的意志坚定,也没办法了。母亲过身之前,我一直在家附近的小庙里住着,天天去照顾她。
记者:“燃臂孝母”,痛不痛呵?
本焕长老:说什么痛不痛,“色壳子”是个生灭的东西,不过是用这个功德报父母生养的恩德。
记者:和尚不是“四大皆空”、“六亲不认”的吗?这难道是错觉吗?您可是至情至性的。本焕长老:佛家不是不讲孝,是讲大孝。为国家众生排忧解难,这是大孝;大孝中包括了孝顺父母的小孝。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他自己对父母也很孝顺,成佛了还跑去看他妈妈。如果和尚不孝顺父母,那是他不懂道理。我们是父母生养的,父母是我们的佛,没有父母,我们怎么成佛呢?佛家特别崇尚报四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父母恩德最大、最大、最大,父母的恩德难报。
“进庙祈祷不一定都要信佛”
记者:现在很多人去一个庙,主要看它灵不灵,看能不能满足他的功利心。其实佛教中的“明心见性”(使心明净,进而使真性显现),它的“引人向善”是值得了解的。
本焕长老:我们宣传得不够。
记者:很多到寺庙来烧香的人,他不一定是信佛教的,只不过许个心愿,祈祷一下。您怎么看这个事?
本焕长老:不管他相信不相信佛教,他能够来烧香祈祷,就有好处。他祈祷发财升官,求父母健康,求家庭平安,求儿女学习进步,等等,都是良好的愿望,都是求福报,都好。比如你今天见到了我这个僧宝,我又给了你一个法宝(佛经),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你今天见到“佛界三宝”了,这就是吉祥的事情。
记者:您刚才讲到宣传佛教,现在佛教的宣传搞得很活。少林寺把武功编成舞蹈,到全世界巡回表演,这种宣传方式您认为怎么样?
本焕长老:很好呵。武术很早就有流传,不是用来打架,是强身健体的。倒是别人打我,我可以用武术来保卫我自己。少林寺武功很好,过去有少林寺帮助秦王李世民的故事,中国佛教一直不脱离世俗社会的,是人间佛教。
“多做好事善事,慢慢‘放下’”
记者:我帮老百姓问一些问题吧。世俗中有一句话,叫“命中注定”,“命中注定”存不存在?
本焕长老:什么是命中注定?我说是业障福德注定。
记者:怎么理解?
本焕长老:就是要做好事、善事,要学习大智慧。做好事是人为的,做坏事还是人为的。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人要做善事,消“业障”(由行为、思想、语言而带来的烦恼,障碍修行),增福德。
记者:还有个问题,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本焕长老: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从无始劫到今天,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
记者:有一天大家都能放下“我”吗?
本焕长老:永远永远都不可能。你放得下吗?
记者:我放不下。
本焕长老:呵呵。慢慢放,自然就放下了。放不下怎么成佛呢?放下才能成佛。
“和尚不吃肉,科学不科学?”
记者:佛门里的人吃斋,不吃肉,科学不科学?
本焕长老:和尚不吃肉。那个肉是什么?猪呵羊呵猫呵狗呵鱼呵,都是众生。我们是个众生,它们也是个众生。为什么要吃它?因为我们人类强?那么它将来强的时候,也来吃你?如果你为了身体好吃它的肉,它为了身体好吃你的肉,结果就是一报还一报。你觉得呢?
记者:我觉得人的身体需要营养。
本焕长老:哎哟,你看看我的身体,活到102岁了,我缺不缺营养?你再看看印顺,他38岁,这么高大强壮,没问题吧?
记者:没问题。您这么高寿,吃素是一个原因吗?
本焕长老:我跟你讲,我天天吃斋。素食里面有很多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样样都不少,这种食品很健康。而且猪呵、牛呵、羊呵、鸡呵,它们本身还有病,如果吃了生病的动物对人类也不好。你觉得呢?
记者:我觉得您的身体比很多年轻人还好。
解说:本老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来诵经,白天要接待众生,晚上十点钟才睡。他百岁生日那天,坐在这个座上一天之中接待众生几万人,坐一整天一动都不动。他一个百岁老人,每天都有社会活动,还经常外出旅行,几个月前还去过一趟五台山。这是修炼出来的功夫。
“佛门五戒普通人做到一条戒一条”
记者:鲁智深是吃肉的,花和尚。如果按照佛门五戒,他至少已经违反了两戒,就是不杀生、不饮酒。如果依照比丘250戒,那他不知违反了多少。可是这些都不妨碍他做一个好和尚。
本焕长老:佛家弟子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在我看来个个都是好的。我同你讲五台山带剑文殊的故事。乾隆皇帝上五台山,看到一个和尚跟一个女子在游水,他再一看,那和尚没有了。到了菩萨殿上,他看到了文殊菩萨,原来那个和尚是文殊菩萨示现的。意思是你在心里不要轻慢一个和尚。
记者:佛教的戒律对普通人有用吗?
本焕长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基本戒,普通人也可以去戒的,但是普通人做得一条戒一条,做不到的不要戒。而我们和尚要做到的有250条戒,条条都要做到。
记者:有些和尚经常在社会上化缘,有的和尚强行化缘,这是允许的吗?是寺庙派出去的吗?
本焕长老:我们弘法寺的和尚从来不出去化缘,至于别处有没有?我不知道。和尚不一定会去化缘,那个化缘的不一定就是和尚。我希望你们正确看待这件事情,不论他是和尚也好,不是和尚也好,他化缘也好,不化缘也好,你总之礼貌待他。如果他是假和尚,他化缘可能是因为生活困难,讨几个钱维持他的生活。你愿意给钱你给他,不愿意给钱不要轻慢他,这样就是积善缘了。“生死问题,来去自由”
记者:本老102岁了,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长老:我不想走,谁也拿我没办法;我想走,谁也拦不住。
记者:本老,您102岁了,悟了一辈子佛法,能够告诉我您悟到了什么吗?
本焕长老:无。
记者:“无”是很高境界呵。禅宗有个“无”字公案,同您的这个“无”有没有关系?本焕长老:呵呵,一样的。我们“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东西就有障碍有生死,没有东西就没有障碍没有生死。
记者:“本来无一物”,与“时时勤拂拭”,哪一个高?或者两者各有用处?
本焕长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想想,本来就没有尘,哪里需要“时时勤拂拭”呢?有东西就有生死,没东西就没生死了。记者:您认为自己成佛了吗?
本焕长老:没有,我差得太多太多,我只是一个小和尚。要成佛就要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佛。
记者:您对佛学、儒学都深有研究,又写得一手好字,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呢?
本焕长老:佛讲的法佛也没写啰,六祖讲的法六祖也没写啰,我讲的法我也不会写啰。
记者:佛教这个“述而不作”、“不着一字”的老观念,是不是要改变一下,要弘扬佛法,就要有东西让人方便地看嘛。
本焕长老:我出家80年,进入禅宗60年,讲了一世禅。我现在最大的字看得见,小的字看不见了。耳朵也听不到,你坐在我的身边我才听得到了。那些是年轻人的事了。
“有神论无神论都可和谐相处”
记者:有神论与无神论,能和谐相处吗?
本焕长老:有神论、无神论,是各人思想上的问题。他相信菩萨是他的事,他不相信菩萨也是他的事,信不信还是要讲个缘字。信仰自由,不要勉强。
记者:佛门中人要做好事、善事;无神论者也同样要做好事、善事。
本焕长老:没有问题啦,人并不是个个都要成佛的,大家彼此尊重,互相不要轻慢就可以啦。佛经故事中有一个“常不轻”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见人就叩头行礼,把人人都当作佛来恭敬,所以人们叫他“常不轻”,就是常常不轻慢一切人的意思。
记者:过去一直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
本焕长老:我完全不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我知道鸦片烟,它是有瘾的问题,是害人的东西。而一个人信教,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他的思想没这个认识,他不信这个宗教,他有这个认识,就信这个宗教。他信佛,修德积慧,是利己利人的事情。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佛教是迷信。
本焕长老:佛教让人智信,反对迷信。我讲佛教是“觉”。从一个“疑”字开始,有一天顿悟了,他就“觉”了。觉有小觉、中觉,最后是大觉。
记者:您现在处于哪一个觉?
本焕长老:我现在不觉了。
记者:禅宗,要求内在超越。那么内在超越是通过什么实现的,是不是通过内在修为,通过修养来实现的?本焕长老:我们学禅宗,明心见性,就是超越。(文:樊克宁)
本焕长老烧出万粒舍利子已成佛教界的笑话?
佛的主旨四大皆空 为了后世仰法普度众生 焚后留真身舍利 仅仅只是头骨 指骨而已 以续佛教香火
如果焚烧后变幻出晶体 名贵的非遗骨舍利体 那就完全没有了佛教的本质《空》之意 也许只是信徒在焚烧先投入的珠宝玉石而已
所以不要盲目崇拜以假传假虚无的东西
唯有舍小我 利众生的心念才能是正大光明
弘法寺的方丈介绍
印顺大和尚,字源利,湖北襄樊人。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本焕长老为师剃度,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次年依广东云门寺佛源长老圆具。云门佛学院禅修班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2008年升座深圳弘法寺方丈,并任深圳佛教协会会长。
印顺法师倡导人文佛教,带领弘法寺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和佛教文化对外交流。自从担任弘法寺监院以来,根据其恩师本焕长老的意愿,实行了多项新举措,使弘法寺各项工作都迈向了新台阶。
他坚持“以道风建设为中心,以慈善和文化为两翼”的宗旨,带领弘法寺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多年来,弘法寺为社会兴办希望学校、建医院、修桥铺路、赈灾扶贫等捐款达5000多万元。
他主编出版了《弘法寺佛教文化系列丛书》,积极倡导《神州和乐》,制定《弘法寺禅堂仪规》,参与多项慈善募捐,策划并主持了本焕长老99岁、100岁、101岁寿诞庆典,深得本焕长老和广大信众的好评。
扩展资料:
弘法寺文化活动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 【第8句】:1级地震。弘法寺及中华寺当日捐赠的首批救援物资于26日发放到灾区民众手中。 4月28日,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领众主法,在深圳弘法寺为尼泊尔地震灾区举行超度祈福法会。
2016年8月10日,弘法寺水陆法会洒净开坛,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领众主法,数百名僧俗弟子参与法会。在炉香唱赞声中,大和尚拈香礼佛并恭请杨枝净水,从大雄宝殿出发,由左而右,拾阶而上,途次大坛、内坛、华严坛等七大坛口以及客堂、斋堂等处。
2016年9月25日,湖北报恩禅寺举行“千僧斋”祈福盛典,纪念佛门泰斗本焕长老诞辰110周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弘法寺 (广东省深圳市寺院)
中国当代三大和尚是谁
你从当代十大弘法高僧中取前三名吧
1
本焕长老,南禅临济法派第四十四代传人。是一位佛学理论很深的禅门高僧,对佛教的经典和教规教义具有较深的造诣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积极主张佛法与世间法相结合,禅修与戒修相融,坐禅与劳作相并的修行方式,深受广大佛教徒的赞成和拥护,他的佛法声威淅渐红遍了岭南大地及海外各国,被尊为“佛门泰斗”,轰动海内外佛坛。长老德高望重,僧俗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光是接其法脉的弟子就有二百多人。长老重视将中国佛教文化传播海外信徒,十余年来曾访问欧美和东南亚诸多国家和地区,每到之处,都得到信众的热烈欢迎。长老入佛门70余年,今年已经105岁高龄,实为佛门一大幸事。
2
星云大师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则达百万之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他致力于让佛教走向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社会化、大众化、艺文化、事业化、制度化,乃至国际化,使佛教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大师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可说厥功至伟!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3
净空法师,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先生、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学习佛法十三年。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及儒、道、基督、伊斯兰等其它宗教学说,尤对佛教净土宗著力最多,成就亦最为辉煌。在国内外,弘扬佛法,讲述《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金刚经》、《净土五经》等大乘经论数十种,36年无间断,现存音影带三千数百卷。法师在国内先後创办华藏法施会、华藏精舍、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华藏讲堂、及佛陀教育基金会。首开风气之先,使用视听教育之方法,弘扬佛法,大量制作佛法讲经录音带、录影带,分送世界各地,以及倡印赠送《大藏经》暨各种经论善书逾千馀万册,佛菩萨像多种数百万张流通全球。为世界文化交流、增强民族的团结和国际间的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他 略
关于普庵真人的传说
普庵法师(普庵真人),佛音佛乐祖师是南宋普庵法师,民间对此都有生动的故事加以解释。普庵祖师
普庵祖师生於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一一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董公真人
出生於隋朝末年,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是董公真人诞辰
有人认为,上述两人为同一个人。待考。
董公真人是义竹乡翁姓宗亲的公佛,记载是随福建 安溪科榜 翁姓宗亲在清 康熙末叶年间入垦义竹时的守护神之一,目前是供奉在六桂村慈化寺里。
董公真人出生於隋朝末年,生长在江南地方,因年少时赋性颖悟,对於当时遭逢时局乱世,自己也对富贵视若浮云,所以自我起了雅慕清修的念头,於是身体力行,在虎溪遁迹,鷲岭修身,闽南顿悟,东麓成真,拓佛踪於安溪科榜,显神异域於桐城。
董公真人本居西天,是为古佛,降临东土,以做高僧,禅机早得,玄真诠秘,道学深研,微妙奥精,圆明真性,一佛归心定静,道德润身,万魔降伏,净土消遥,常开方便法门,娑婆济渡,阐述後学津梁,故获玉封慈悲救世道德天尊,後因显赫於福建 安溪 科榜进宝殿内,灵化於慈化寺中,人又称老祖,且共有董、徐、杨、许、吴、薛、赵等七真人。因义竹乡翁姓宗亲大多从福建安 溪科 榜乡入垦义竹而繁衍至今已有九代之多,董公真人显灵护佑义竹 翁姓宗亲,实是不在话下,清末时期的义竹贵溪公和滨溪公裔孙曾轮流供奉,现董公真人有二尊称大董和三董的佛尊目前供奉在义竹慈化寺内,二董则供奉在义竹村碧兴宫内。
据了解,清 康熙末叶,董公真人初奉到义竹时是以公厅格式供奉,後因义竹 贵溪公和滨溪公裔孙等,事业有成,各创建宗祠後,得以在宗祠内供奉,民国六十年间,义竹 翁姓宗亲众意还愿建寺,并择於民国六十二年在现址动土兴建,名曰慈化寺,於民国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举行入火安座典礼,每年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是董公真人诞辰。董公真人在义竹坊间曾有众多传奇故事,就耆老口述并将其内容加以整理如下:
【第1句】: 在早期义竹 翁姓信徒,曾请董公真人前往关仔岭 碧云寺进香,当要迎回义竹时,居然请不回,经降临乩童表示:义竹因有翁姓宗亲派系恩怨纠葛,想留在碧云寺清修,不想回义竹,後因众信徒虔诚的请求与许愿建寺,才又顺利迎回义竹供奉。
【第2句】: 建寺不久董公真人即头一次指示要搭建108层刀梯,显示出董公真人的灵验显化。
【第3句】: 曾在夜晚出现红灯并指示乡民回家正确的路途。
【第4句】: 早期有一老者已奄奄一息,躺在神明公妈厅,其家人也已著手预备後事,後因董公真人显灵指示,让奄奄一息的老者拿一个圆筒大鞭炮,然後要其家人再放了那鞭炮,果真不一会儿,那老者醒目过来,听说後来那老者也延寿多年。
【第5句】: 早期有一孕妇,因生小孩过程不顺利,其家人祈求董公真人显灵指示说:在家里有个老鼠洞把它堵住,就可顺利生产,後来小孩果真顺利平安生下。
在科学日新月异时代的今天,不管相信上述故事与否,奉劝身体有病痛时还是寻求正确的医疗管道,才是身心都平安的生活方式。
董公真人普获庶民信仰,从福建 安溪 科榜进宝殿到义竹已深植乡民的内心,也相信董公真人是不分党国派系的,更相信未来会来继续护佑咱们义竹乡亲和全台湾等众多信徒。
请详细介绍一下虚云大师的生平!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古严,字德清。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堂老先
生在泉州做官。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着老虎冲进萧夫人的怀中。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
小男孩。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而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当他十三岁那年,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少年出尘志】
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已
连着离家 【第2句】: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和两位妻子说法,日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皈
依妙莲法师。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的岩洞里,不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尼。从
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海到普陀山求法。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决定拜
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最后历经三年,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后来更经西藏
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 寺连打十二个
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了。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台湾,所到之处求戒皈依信
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云门事件、护法护教】
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见荆
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决心重复旧观,花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也就是“云门事件”。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大师虽遭毒打,九天多没有气息,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虚云老和尚一百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教会会
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决心,毅然恢复唐代旧观。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大师劝
阻了。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着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塔才建到一半。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饭。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四月,大师在曾经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十月,病渐渐重了,
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十二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
嗔痴。”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世。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离开了
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老和尚
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迹可寻?况学道人耶?”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法护教的精神。
泓一法师的一生是励志弘法吗?
一如法师在网上的资料比较少,可以到弘法寺网站上面查看。
一如法师早年在云居山跟随虚云老和尚修行,后来弘法寺在80年代初建的时候本焕长老请一如法师下山到深圳帮助建设和管理弘法寺。
现一如法师任弘法寺首座已经有三十多年。
下面有几个有几个一如法师讲虚云老和尚的故事:
(1) 1957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在赵州关外向左边几丈远处,口中无意念起:南无上虚下云老和尚菩萨摩诃萨!几句,忽然几老和尚从我后边走来,微笑着看我。当时我感觉到不好意思,怎么能随便念起师父的名字呢!太不礼貌了吗!脸色涨得通红。但见师父微笑着看我,我也笑着看师父,彼此均未说话。当时感到恍恍惚惚的,如在梦中,一会不见师父身影,也不知他老人家到哪儿去了。 (2) 1957年的一天,山门外山林着火,我因有事耽搁了与大家一起去打火。后在斋堂门口见老和尚从茅棚方向来到我身边,喊:一如啊!快跟我去打火。当时老和尚穿着一件短中褂,步履轻快的走在前面,我紧跟在后。到赵州关外将要上山时,老和尚忽一步跨了好几丈远,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我感到很奇怪,怎么刚才老和尚还在我前面,一下子就离我那么远呢?真是奇怪。后来我也就慢慢上山,朝有火的方向打火去了。 (3)1959年农历7月底的一天夜里,我在法堂后面的拐角出小解。当时天色较黑,见自老和尚住的茅棚出来一亮光,面积有一分地那么大。当时我觉得很惊奇,急提好裤子认真地看,此光慢慢经法堂西边向大雄宝殿方向去,至海岛观音处进去,亮光渐隐。当时只看见一明亮光环,没见任何影像。因此事奇异,又是从老和尚住处出来,当时我也不便向任何人说,不久,老和尚就圆寂了。 --------------------------------------- * 南无上虚下云老和尚菩萨摩诃萨! 南无上虚下云老和尚菩萨摩诃萨! 南无上虚下云老和尚菩萨摩诃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786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