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方国王的文案 西方国王的自我称呼
西方君主并没有像中国皇帝那样繁琐的称号,称呼相对简单得多。
西方君主也没有那么多的避讳,后人可以直呼其姓名,一般是在名字之后加上大帝等词语,如查理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等。有时为了加以区别,干脆就在姓氏后加上数字,表示第几世,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二世等,更有简单的干脆把“世”也省略了,直接叫路易 【第15句】:路易十六。
除了正式的称号外,西方君主还有一些有趣的绰号。这些绰号往往根据国王的某种特点加以夸张。这些绰号有的根据君主生理或形体上的特征,有的依据其性格为人,还有的还涉及道德方面,不一而足。
西方君主的绰号风趣幽默,是君主形象的侧面反映。早期的西方君王都有绰号,如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开创者就叫“矮子丕平”,可能与他身材矮小有关。再如英国国王威廉一世绰号“征服者”,威廉二世绰号“红毛王”,亨利一世绰号“儒雅者”。爱德华一世的绰号有“长腿”、“全世界的伟大长矛”、“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铁锤”、“英国的查士丁尼”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因为有一脸鲜红色的胡子,绰号为“红胡子”。另外如“青齿王”哈扎尔德,“羔羊王”埃里克,这些称呼皆特点鲜明,一闻其号如见其人。
西方国王的自称到底是什么? 就像中国皇帝称为“朕” 西方国王称为什么?
西方的许多语言中人称代词只有性时数格的变化,不像汉语中对不同身份有不同的指代词。但西方君主自称时,会使用尊严复数。
尊严复数(拉丁语:pluralis majestatis)是一种语言用法。一个在社会上拥有高位阶的人在说话时以复数代词来借指自己(单数)。这个人可能是拥有政权的领导者,或是宗教领袖等,例如国王、皇帝、教宗等。这种用法常见于传统的欧洲及中东。
例如,英语中,I为第一人称单数主格,we是第一人称复数主格。而英格兰国王在正式场合以复数的后者而非单数的前者自称。
为什么西方的国王几乎都是由血统而得的
西方的宗教几乎是横扫整个大陆的,无数个小国国王其实没有自己的权威!只能靠一点血统来保持自己世代的温饱了!
日耳曼人灭了罗马人以后,长老议会制消失,变成了国王和宣誓效忠的领主之间的私人关系,这时候就跟血统有关而跟民%主无关了,后来日耳曼国家更接受天主教以后,变成靠天主教确认其王位的合法性,我记得书上写亨利四世当时嚣张过,后来被教皇开除教籍,吓的只能大冬天跑到意大利请求教皇原谅。。。这以后好像篡位就不太可能了,有也只是自己家族内部的争斗。所以拿破仑算是相当牛逼的一个了。
描写国王的词语
伟大_词语解释
【拼音】:wěi dà
【解释】: 【第1句】:巨大;魁梧。 【第2句】:崇高;雄伟;令人景仰。 【第3句】:宏大;不寻常。
西方的帝王叫做一世,二世的这些是什么意思
西方国王(或皇帝)的“一世”、“二世”等(或“第一”、“第二”等)的称呼,与中国封建帝王的称呼概念不同。
中国封建帝王如称第几世,通常是世代相传的结果。如秦二世,指的是秦始皇的儿子,是秦的第二代。
但西方国王名字后面的第几或几世,不是世代父子相传,而是历史上先后同名者的区分。
同中国人的名字经常出现重名一样,西方人的名字也是经常出现重名。普通人重名影响不大,上层统治者和国王重名往往会造成重大混乱。为示区别,便在重名者的名字后面按历史先后,依次列加第几或几世。如神圣罗马帝国有个名叫腓特烈的皇帝,他的儿子名叫亨利。亨利当了皇帝,因为前面已有了五个皇帝名叫亨利,所以腓特烈的儿子就被称为亨利第六或亨利六世。亨利六世的儿子又取名叫腓特烈,同其祖父重了名,小腓特烈后来当了皇帝就叫腓特烈第二或二世,而他的祖父叫腓特烈第一或一世。
你所说的查理一世、路易 【第14句】:路易 【第16句】:拿破仑三世等称呼,也是这种情况。
又比如,现在的英国女王叫伊丽莎白二世。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原来,在1558-1603年期间统治英国的女王,就叫伊丽莎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1952年登上王位时,为了与原来的伊丽莎白女王相区别,人们便称她为伊丽莎白二世,而原来的伊丽莎白女王就称为伊丽莎白一世。
为什么西方帝国的皇帝的尊称都叫凯撒?
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精通欧洲古代史,近代史,以下完全手打,希望您能尊重
首先,在拿破仑以前欧洲只会有一个皇帝---也就是所谓的罗马皇帝
其他的只能叫国王,原因我来具体解释
首先得从凯撒本人讲起
尤利乌斯·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
自凯撒在内战中获胜后,元首制在罗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虽然凯撒遇刺(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但他的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这里就开始要注意了,皇帝这种称号在这之前在欧洲是不存在的,在屋大维时代,名义上的共和制仍然存在----自前28年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称号----实际上这和皇帝已经没有区别了.
所以后世就称屋大维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这样奥古斯都就成了皇帝的代名词
不过凯撒成为皇帝的名词却又废了一番周折----发生在300年后
在公元235年至284年间,罗马接连出现了二十六位皇帝,平均只在位两至三年。这种混乱的情况称为三世纪危机---到了284年的时候,戴里克先取得皇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他废黜罗马的一些共和国遗存---正是实行帝制----而最为重要的是四帝共治制建立
戴克里先由其统治头九年里帝国不断出现战乱的经验总结出帝国过于庞大,不便于一位皇帝独自管治;而且亦只其一人亦难于抵抗蛮族由莱茵河至埃及边境一带的不断侵扰。其彻底的解决方法是将帝国一分为二,在地图上画一直线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
四帝共治制指的是将帝国东西两部分别由两位主皇帝统治,再各以一位副皇帝辅政。在罗马皇帝众多的头衔里,奥古斯都最为重要,所以将其授予两位主皇帝,而两位副皇帝则获授较次要的称谓凯撒。戴克里先有意让主皇帝在退休或死亡时,由副皇帝继承,而继位的主皇帝则任命新副皇帝,以解决帝位继承问题。此制度在公元292年正式实施.
这种制度实际上并不长久,原因主要在于继承权的问题,而且为后来罗马的分裂埋下伏笔
在306年,君士坦丁一世在西部帝国发起内战,并在312年获胜,其后在324年占领东部帝国,以帝国复归一统直至其于337年驾崩----四帝共治制就被终结
不过在此之后,副皇帝的名称,凯撒,也成了皇帝的代名词了
然而,在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出现了两个欧洲的皇帝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在476年被东哥特王国国王奥多亚克废黜后,奥多亚克所做的是把帝徽送给了当时的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并且宣称,西罗马不再需要一个自己的君主,世上唯一帝足矣,并请求东罗马帝国赐予他意大利诸省的政权。此举从法理上讲,并不是我们从教科书上所学的“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是东、西罗马帝国重新统一!
这样对于中世纪,以及中世纪以前的欧洲,帝国只有唯一的一个,就是罗马帝国。这个是没有歧义的,不存在“国王所在的国家只有成为最强大国家,就有机会被梵蒂冈封为帝国”,这个实在是开太大玩笑了。
此后,最少从名义上,法理上,东罗马皇帝对西部帝国是有宗主权的。直到800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一世兵入罗马,由当时的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此举实际标志这西部帝国重新有了自己的帝系!
在800年重生的帝国,已经是单纯的普世帝国、世界帝国的概念了,有没有元老院只是个形式问题,新帝国也一样有类似议会、元老院的东西,连皇帝也是选出来的.公元800年查理一世的帝玺上的字:“罗马帝国的再生”,明确的表达了无误的意思
对于基督教来讲,仅限于欧洲西部来说,其君权神授是自成体系的。既然唯一的真神上帝,则上帝在人间必有代理人,那么神权的代理人就是罗马教皇,而世俗权力的代理人,就是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两个人至少从理论上讲是平级的。和中国的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样,上帝在人
间的世俗代理人,也就只有这么一个人,绝没有第二个。
所以从理论上讲,任何君主都有资格当这个皇帝的,不一定局限在哪一国。但遗憾的是,查理一世(更有名的名字是查理曼大帝)死后,其子——帝国皇帝路易一世实在太软弱,结果查理的3个孙子分赃不均大打出手,导致帝国的分裂。老大得到了中法兰克王国,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系列领地——意大利、勃艮第、洛林;老三得到了东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德国;老四得到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法国。
所以查理一世以及后面的路易一世、罗退尔一世、路易二世、查理二世、查理三世等等,既是法国的查理一世、路易一世……查理三世,也是德国的查理一世、路易一世……查理三世。无论是法国的路易 【第14句】:查理十世,还是德国的查理七世、路易四世们(德文分别是卡尔和路
德维希),都是按照这个顺序排的。
在这个重建的西罗马帝国早期,皇位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诸王里轮流转,并不固定。
但有趣的是,在中世纪早期,东法兰克/德国国王,反而是各个国王里最强大的,德王奥托一世在962年在罗马加冕为帝后,帝位就长期被德国国王所把持,到最后,竟然就成为传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别的国王就不能染指,因为从法理上讲,这个皇帝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所有君
主都有权当的。后来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就成功的当选了帝国的皇帝(帝号是查理五世),就是明证。此外英格兰的康沃尔公爵理查、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荷兰的威廉等人,都曾经竞争过帝位,并一度获得了部分诸侯的支持,但没有竞选成功罢了。
所以说,“被梵蒂冈封为帝国,国王就升级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无稽之谈,帝国不是梵蒂冈/教皇封的,也不是国王“升级”成皇帝。
此外,无论伊莎贝拉还是伊丽莎白,都不曾叫过女皇。她们只能是女王!国内某些人翻译成女皇纯粹是瞎翻译,根本不懂欧洲历史。和对教廷有没有贡献完全不沾边。反倒是维多利亚可以叫女皇,但要搞明白了,维多利亚的女皇专指印度女皇!她在欧洲仍然是联合王国的女王!
对于西欧来讲,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皇帝,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能有别的什么皇帝、女皇!
这也就是德语里面管皇帝叫 Kaiser的原因----以证明其作为欧洲皇帝,罗马皇帝的正统
这个规矩首先是被俄国人打破的,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被攻克后,俄国人认为自己继承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正统----认定莫斯科是第三罗马
俄语的沙皇(Tsar)来自于对拉丁语凯撒的转音----实际上俄国人原来就称呼拜占庭的皇帝为Tsar
到伊凡四世时期,俄国正式接续所谓拜占庭的正统-----于是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而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称帝时,正统性的规矩彻底崩溃了,之后就没人再遵守古老的规矩了,什么德国皇帝、法国皇帝之类的都出现了----凯撒的名号也就在欧洲各国出现了----作为皇帝的尊称
解释的足够详细了吧,朋友,希望您能够满意
参考资料
John Bagnell Bury A History of the Roman Empire from its Foundation to the death of Marcus Aurelius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更多
如果你是手打的、才怪、不过你说的那些太繁琐、很简单的回答你说那么多屁话、那些我早就知道了、我是看英文单词时发现、好多单词都有凯撒之意。
的确是手打的...您去查查我回答的纪录...基本上都是完全手打....我在百度知道上一向是受人尊敬的。。。我能打出这么多是因为自己电脑上关于各种历史的资料很全,可以随时整合出来回答问题---而且原来也在论坛上讨论过类似的话题
我也解释的很清楚为什么西方帝国的皇帝都叫凯撒
德语的Kaiser,俄语的Tsar
甚至波斯语里的皇帝也受到了凯撒这一词汇的影响
原因既有我上面提到的历史原因
也和拉丁语在罗马帝国广泛的传播有关
后世的诸拉丁语言都受到了影响
您不是不相信本人的一向认真回答吗,我再附上几个我答题的链接---您可以自己看看,是不是很费力气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66374 【第83句】: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83474 【第18句】: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748940 【第5句】:html
看您老挺辛苦的、那就、、、、
西方的国王为什么要称呼为一世好像查理一世
经常看西方电影应该就会发现,西方人的名字换来换去也就那么几个,而且他们倾向于起和伟大的先祖一样的名字,所以即使是皇室,可能轮了几代以后名字就一样了,这个时候就会成为二世、三世。
有时候也会有在名字前加上绰号来区分的方法,例如“日耳曼人路易”,“秃头查理”之类的,不过这些一般都是在后世冠上的
西方国王名字为什么有时会变?
他们是按照家谱来排的,比如你起名叫亨利,就看前面有几个人叫过亨利,如果前面有三个了,那你就是亨利四世,比如路易十四,父亲就是亨利四世,而不是路易十三。
欧洲有许多不同的家庭,谱系也比较复杂,比如西班牙的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家庭的,但是英国也有查理,法国也有查理,不一样的,不同家庭不会一起排。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824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