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古人求贤的名句 古人的名句

中国古人名言 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第30句】: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第31句】: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第32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第33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第34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第35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第36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第37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第38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第39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第40句】: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第41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第42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第43句】: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第44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第45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第46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第47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第48句】: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第49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第50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第51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第52句】: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第53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第54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第55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第56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第57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第58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第59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第60句】: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第61句】: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第62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第63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第64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第65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第66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第67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第68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第69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第70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第71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第72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第73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第74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第75句】: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第76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第77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第78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第79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第80句】: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第81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第82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第83句】: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第84句】: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第85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第86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第87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第88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第89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第90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第91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第92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第93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第94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第95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第96句】: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第97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第98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第99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10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0 【第1句】: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0 【第2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0 【第3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 【第4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0 【第5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0 【第6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0 【第7句】: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0 【第8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0 【第9句】: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 【第10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 【第11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 【第12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 【第13句】: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 【第14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1 【第15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 【第16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 【第17句】: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 【第18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1 【第19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 【第20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 【第21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 【第22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1 【第23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 【第24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 【第25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1 【第26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 【第27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1 【第28句】: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 【第29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 【第30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 【第31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 【第32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 【第33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 【第34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 【第35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 【第36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 【第37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 【第38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 【第39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 【第40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 【第41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 【第42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1 【第43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 【第44句】: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 【第45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 【第46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 【第47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 【第48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 【第49句】: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 【第50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1 【第51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 【第52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 【第53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 【第54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 【第55句】: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1 【第56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1 【第57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 【第58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 【第59句】: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 【第60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1 【第61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 【第62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 【第63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 【第64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 【第65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 【第66句】: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1 【第67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 【第68句】: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1 【第69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 【第70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 【第71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 【第72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 【第73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1 【第74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 【第75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1 【第76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 【第77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 【第78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 【第79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 【第80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 【第81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 【第82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1 【第83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1 【第84句】:玩物丧志。(书经)

1 【第85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 【第86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 【第87句】: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 【第88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 【第89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 【第90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 【第91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 【第92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 【第93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 【第94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 【第95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 【第96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 【第97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 【第98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 【第99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0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20 【第1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0 【第2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20 【第3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20 【第4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20 【第5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20 【第6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0 【第7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 【第8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0 【第9句】: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2 【第10句】:学无止境。(荀子)

2 【第11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2 【第12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2 【第13句】:《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2 【第14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 【第15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2 【第16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2 【第17句】: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2 【第18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2 【第19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2 【第20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2 【第21句】: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 【第22句】: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2 【第23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 【第24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 【第25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 【第26句】: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2 【第27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2 【第28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2 【第29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2 【第30句】: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2 【第31句】: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2 【第32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 【第33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2 【第34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 【第35句】: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2 【第36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求一些古人说的关于和谐社会的名句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给你一篇朱熹的家训 要是每家都能做到 那么。。。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求古人做人的道理的名句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

  ,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於物

  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赏在丽日

  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

  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萝茑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

  。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

  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度

  而致迟,故君子以重持轻。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

  德损;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

  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

  之厌。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

  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

  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

  。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矣。

  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

  ,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

  可乎!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

  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

  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后苦趣。

  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

  于前。

  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

  道好,须防一人着脑;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

  怨尤自息。

  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

  出世之襟期。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

  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蚋而仍集。

  仇边之弩易避,而恩里之戈难防;苦时之坎易逃,而乐处之阱难脱。

  膻秽则蝇蚋丛嘬,芳馨则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业,亦不立芳名。只是元

  气浑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

  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

  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落落者,难合亦难分;欣欣者,易亲亦易散。是以君子宁以刚方见惮,毋以

  媚悦取容。

  意气与天下相期,如春风之鼓畅庶类,不宜存半点隔阂之形;肝胆与天下相

  照,似秋月之洞彻群品,不可作一毫暧昧之状。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且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

  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鸿未至先援弓,兔已亡再呼矢,总非当机作用;风息时

  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才是了手工夫。

  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

  ,自培植许多生意。随缘便是遣缘,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

  偕盂水同圆。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不然操持未

  定,应用未圆,恐一临机登坛,而上品禅师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廉所以戒贪。我果不贪,又何必标一廉名,以来贪夫之侧目。让所以戒争。

  我果不争,又何必立一让的,以致暴客之弯弓。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

  局中之危。

  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则愆尤自少;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则趣味

  常多。

  君子严如介石而畏其难亲,鲜不以明珠为怪物而起按剑之心;小人滑如脂膏

  而喜其易合,鲜不以毒螫为甘饴而纵染指之欲。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隐,虽狡

  如山鬼,亦自献诚。

  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

  王公。

  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涉世者

  宜蕃择之,慎毋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也。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

  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之人;构千楹而招来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之

  士。

  解斗者助之以威,则怒气自平;惩贪者济之以欲,则利心反淡。所谓因其势

  而利导之,亦救时应变一权宜法也。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雪忿不若忍耻为高。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若

  直节之为真。

  救既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

  ,莫少停一棹。

  先达笑弹冠,休向侯门轻曳裾;相知犹按剑,莫从世路暗投珠。

  杨修之躯见杀于曹操,以露己之长也;韦诞之墓见伐于钟繇,以秘己之美也

  。故哲士多匿采以韬光,至人常逊美而公善。

  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畚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

  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望重缙绅,怎似寒微之颂德。朋来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参考资料:菜根谭

求中国古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典名句,谢谢

中国古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典名句: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意思是“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文章运用“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迫使梁惠王承队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还指出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受教化,懂得“孝悌之义”,以解决精神文明问题,才能使民心归附,国家兴盛。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求 古人名句一句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古人读书积累的名言名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8.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9.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马寅初 20.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2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2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24.“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2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2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明代学者) 2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3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3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34.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 ——--鲁 迅 3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36.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37.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臧克家 38.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39.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八位顾问》 40.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古人教育后人的名句

【第1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汉代刘备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译文: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干,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第2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

译文: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第3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4句】:志当存高远。

出自汉代诸葛亮《诸葛亮集·诫外生书》。

译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第5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出自南宋陆游的《示儿》。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有哪些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白话文释义: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

白话文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8486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