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第1句】:唐赵瑕的七律诗
发剡中(唐·赵嘏)
七言律诗
正怀何谢俯长流,更览馀封识嵊州。
树色老依官舍晚,溪声凉傍客衣秋。
南岩气爽横郛郭,天姥云晴拂寺楼。
日暮不堪还上马,蓼花风起路悠悠。
送李蕴赴郑州因献卢郎中
(唐·赵嘏)
七言律诗
仆射陂西想到时,满川晴色见旌旗。
马融闲卧笛声远,王粲醉吟楼影移。
几日赋诗秋水寺,经年草诏白云司。
唯君此去人多羡,却是恩深自不知。
送李裴评事(唐·赵嘏)
七言律诗
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
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
城临战垒黄云晚,马渡寒沙夕照微。
此别不应书断绝,满天霜雪有鸿飞。
送薛耽先辈归谒汉南
(唐·赵嘏)
七言律诗
云绕千峰驿路长,谢家联句待檀郎。
手持碧落新攀桂,月在东轩旧选床。
几日旌幢延骏马,到时冰玉动华堂。
孔门多少风流处,不遣颜回识醉乡。
【第2句】:《新唐书•裴休传》译文
元 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 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①小 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 乃去。
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 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 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
度见延英 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 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 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 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②,王 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 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 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 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
吾倚度,足 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 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 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 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 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度屯郾 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③统监,自处进 退。
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 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 报。
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 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度视事, 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
往 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度以蔡 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 备。”
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 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第3句】: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第1句】: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第2句】: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第3句】: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第4句】: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第1句】:(1)老朋友,故人(2)非常
【第2句】:(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第3句】: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第4句】: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第4句】:北史
对应白话译文:
邢邵, 字子才, 小字叫吉。小时候因避讳, 不再叫这个名字。五岁时, 北魏吏部郎, 清河人崔亮看见他十分惊奇,说“: 这孩子今后当有大的作为,地位和声望都会很显著。”十岁就能写文章, 很有才思, 智慧聪明, 记忆力强, 每天能背诵万余言。族兄邢峦善于鉴别人的前程, 对子弟们说:“ 我们家族中有这个孩子, 他可不是一个平常的人。”邢邵少年时在洛阳, 适逢天下太平无事, 常常置身于风景名胜之中, 专门以游山玩水、宴饮集会为乐事, 不再勤于学业。曾经遇雨无法外出, 去读《汉书》, 五天就读了一遍。后来因倦于饮酒集会, 才又搜寻经史研读, 一目五行, 一看便不遗忘。文章写得典雅秀丽, 既富赡又迅捷。不到二十岁, 就驰名于达官贵人和学士名流之中。曾经与右北平的阳固、河东的裴伯茂、从兄邢罘、河南的陆道晖等人到北海王元昕家里饮酒, 一起吟诵诗篇, 共得数
十首, 都放在主人的奴仆那里。第二天早晨奴仆外出, 人们得不到诗稿, 邢邵为
他们一一背诵。这些人中有不记得自己写的诗句的, 奴仆归来取回诗稿一看, 竟
一字不错。这些人将他比作王粲。吏部尚书、陇西人李神俊对他十分佩服器重,
与他结成忘年之交。
自孝明皇帝以后, 文学之风十分兴盛。邢邵吟诗写赋的才能独步当时。每有文章写出, 京城争相传抄, 一时纸贵,高声朗读的声音传遍远近。当时袁翻和范阳的祖莹地位显赫, 文笔的秀美, 被先贤们称道。因为邢邵的文章瑰丽富赡,人们十分妒嫉。洛阳每当有达官显贵被任命新职, 大多请邢邵代写谢表。曾有一位贵显的大官刚被朝廷授予职务, 大肆宴请宾客, 袁翻与邢邵都在坐。袁翻想着主人会委托他代写谢表, 然而却请了邢邵, 他因此很不高兴。经常对别人说“: 邢家的这个小儿常替人家写奏章贺表, 都是自买纸张, 写好后给人家送去。”邢邵恐怕被袁翻陷害, 便以有病为词辞去官职。尚书令元罗镇守青州, 让邢邵任府司马。他在青州终日饮酒游乐, 观尽山川林泉的景色。
【第5句】:写夏天山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第1句】:《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第2句】:《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第3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第4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5句】:《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第6句】:《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7句】:《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第8句】:《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第9句】:《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10句】:《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第11句】:《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
【第6句】:翻译这段文言文 眭崔之交
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为其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也。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仗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钜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年七十五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第7句】:赵资清简文言文翻译
赵资清简译文在最下面:)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 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 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第1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听子孙改之 听:听从,听便。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咨乃谢病去 谢:谢罪 D.所凶无状,干暴贤者 干:冒犯 【第2句】: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畅,为博士 ②因请为设食 ③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 ④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第3句】: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B.咨恐母惊惧 C.居贫,朝夕无储 D.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第4句】: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第5句】: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咨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荐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 就。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不因为曹暠效法自己的孝廉而停留,于是曹暠感到很惭 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
这件事,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 的影响力很大。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
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参考答及 译文: 【第1句】:C(这里的“谢”应该是“推脱”的意思) 【第2句】:D(①与②的“为”分别是动词“做”和介词“替”,③和④的“其”虽然都是代词,但意思不同,③“他的”,是“故吏”的定语,而④是“他”,作主语。)
【第3句】:A(“望尘不及”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现在多用其比喻义,比喻远远落后) 【第4句】:B(①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现赵咨的孝行) 【第5句】:C(关键是对文中“咨之故孝廉也”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是“赵咨原先任敦煌令时举荐的孝廉”;“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也比较模糊,这件事主要是为了 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
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
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
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
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
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
朝延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
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
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
【第8句】: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
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
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
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
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
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
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第1句】: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谓公挟贵忘旧 ( )(2)极不敢忘 ( ) 【第2句】: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第3句】: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第4句】: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 【第1句】:(1)老朋友,故人(2)非常 【第2句】:(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第3句】: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第4句】: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906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