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中秋月圆夜,正是举家团圆时。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9月10日,刚好和教师节同在一天。团圆之时,也祝天下师者健康快乐!
中秋佳节,老人善意提醒中秋团圆夜,三事要注意,分别指啥?
1·中秋佳节源于秋分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夕、拜月节,团圆节等,是咱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所有华人的团圆日。
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等。
其实最早的祭月节并不是在阴历八月十五,而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天。
《礼记》中就记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是说天子要在春分白天祭日,在秋分晚上祭月。
但每年秋分的日子是不固定的,如果祭月的时候刚好月不圆,就让人不免失望,所以祭月的时间就慢慢改到了八月十五这天。
从文献上看,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这些活动,汉代时这天又被赋予敬老的含义,到晋代时有了关于中秋赏月的记载。
到了唐代,八月十五日才被正式命名为中秋节;而关于中秋吃月饼的记载则出现在北宋时期,苏轼的《留别廉守》一诗中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句子。
这时民间已经有了全民赏月的活动,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以后,中秋夜的活动又被添加了花灯、游园等,已经与现在的活动相差无几。
中秋月圆夜,月光皎洁如洗,人们团圆美满,全家一起吃月饼、赏圆月,好不幸福!
2·关于中秋节的谚语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精密的气象检测设备,人们多会用记录的方法来研究天气变化的规律。
在记录和比对中,人们发现了不少与天气变化有联系的自然现象,并总结出很多谚语,比如上天同云,雨雪雰雰,是说如果天上出现有层状云,就预示着要下雨或雪;以及异云如水牛,不三日大雨习习谷雨,以阴以雨等等,这些谚语都已得到现代气象学证实。
当然他们也发现了长期的天气变化存在一定韵律关系,这种韵律时长不同,但基本都以30天,或30天的倍数相对应,像八月和来年正月,就是成倍数的对应关系。
比如民谚中讲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说如果今年中秋节是阴雨天,来年的正月十五也会是阴天或雨雪天气。
类似的民谚有很多,比如中秋雨连绵,踏雪去过年中秋有雨冬节晴,冬至无雨会返春八月十五一场雨,今冬多下三场雪八月十五阴,年终困子孙等,都是在讲中秋的天气对今冬和明春天气影响。
还有一句谚语说月夕秋分前,必定是非年,是说如果中秋节在秋分节气之前,会容易有是非。是非指的是旱涝灾害、疫病、天气异常等等,也多半预示收成欠佳。
这是因为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也是大地阴阳转换的过程,汉代《春秋繁露》中讲: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时节,大地上阴阳两气共存、相对平衡,秋分之后阴气才逐渐强盛,这既适合四季阴阳转换,也与田地农时相宜。而中秋时月亮离地球最近,阴气也最强,此时秋分未到,阳气应该在比较盛的时候,阳中出阴,就打乱了平衡,会比较容易出问题。
今年秋分是阴历八月廿八,中秋在秋分前面。
3·中秋注意三件事:
一、不外出、少花钱:今年中秋节是己酉月、丙寅日,地支的寅酉组合就是地支四绝之一,寅酉绝车马财。
酉为金,寅为木藏丙火,金木相绝祸灾临。酉寅相遇为金绝,代表破损,道路伤灾等。所以中秋夜不宜外出,真有事也最好别开车;此日伤金,所以捂紧口袋少花钱。
不祭祀:祭月的最佳时刻是望日,也就是真正的月圆之时。望日在小月是十五,大月是十六,今年八月是30天,属于大月,真正月圆是在八月十六,所以八月十五当天祭不祭影响不大,并且彭祖有言寅不祭祀,神鬼不尝,也不赞成此日祭祀。
另外,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到十六日有祭,也应有女士操持,男士勿参与。
三、不搬家、不修灶:今年中秋节是十二建日中的执日,执日本为黄道日。但是执 日是针对建日而言的,建日到执日时,本气已绝,所以执日也叫小耗,宜破不宜建,不搬家、不修灶。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26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