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民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关于秋分的民谚有哪些

▶1949年《开国大典》彩色纪录片(首次公开)

▶珍品珍品 开国大典上的领袖

民谚: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关于秋分的民谚有哪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潜海姑娘音乐:胡晓玉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补充历法,是凝聚着我国古人的观察总结智慧而形成的规律。那么关于秋分的节气民谚有哪些呢?

一、关于秋分的民谚

现在已经是秋收完该种麦的时候,民间流传有民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是为什么会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经时这句农谚呢?这两个都是对的,针对的都是寒露时节的农种。出现差异,只是因为两句谚语所针对的地区不一样,两者反应的是不同地区的气候。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意思是种麦的时间应当在寒露前后,这反应的是华北南部地区、黄河流域以南地区,气温下降较慢,则在寒露时节开始种植小麦。这句话说的种植小麦的三个时节,秋分的时候偏早点,只有比较冷的地方才这个时候种植,而霜降的时候种植就晚了些,大部分地方都是寒露时候种植的。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这句话说的是寒露之后,整个空气都是凉的了,所以这个时候不能穿单衣,更不能裸露着身子,否则就会得病。而且这个时候过河一定要走桥上,从水里过那更冷,总之温度低了,大家注意不要着凉。这个季节已经到了深秋,气温全面下降,早晚已经很凉。

二、秋分的气候特点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认为秋分节气平分了秋季,农历八月是夏天结束、秋天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秋分时节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节,因此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说法。这是指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华北农谚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三、秋分的文化传统

今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秋分。这天的到来,预示着气候由热转凉,秋天正式到来。秋天,也是秋收、秋耕、秋种等农事活动的开始。中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俗,秋分祭月由来已久。《礼记·祭义》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阴阳关系,祭日于高台,祭月于坑穴。《管子·轻重己》记载: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损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可见秋祭与丰收具有一定的关系。秦汉及其后各个朝代均沿袭这一习俗。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夕月坛,用于祭祀月神,这就是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可见,把秋分这一节气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总之,秋分是收获的季节,在北方地区,夏玉米进入了收获季节,也就是过去的三秋大忙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已经结束。这样的气候特点为秋季作物的收获提供了难得的好条件。各位看官,你说呢?

邮箱:438726462@qq.com

网络图片,版权原作者所有

杀腐令

七十年的大寨什么样?【二】

一曲《远飞的大雁》,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小楷字帖:《为人民服务》太美了。

【完整版】〖人民万岁•毛泽东组歌〗

泪目!史上最长的98集毛主席纪录片, 够我们学习一辈子…

今日更新

NEWS

北京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92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