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23号霜降,涉及霜降的5个谚语都是满满的道理,看老祖宗咋说的?

霜降马上就要来了!就在两天后的10月23号。具体的交节时间点,就是23号的12点59分0秒。

霜降的意思是昼夜温差大,天气寒冷,作为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每年交节于公历的10月23号到10月24号之间。霜降交节时太阳黄经达到210°,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戌位。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

2天后霜降节气就要来了,在老祖宗为咱们后人留下的谚语中,有5个涉及霜降的谚语,背后都是满满的道理。在霜降即将到来的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老祖宗都是咋说的!

一、打了一斤霜,粮食无处装。

这句谚语中的一斤霜,并不是直面上的霜打一斤,而是想说下霜的日子很多,比喻暗指霜打十六天。因为过去咱们国家计量称重上的一斤用的是十六两,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还是那样的。

要说打了一斤霜,粮食无处装有啥道理?咱们可以借助冬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加以说明。

冬小麦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不同的时期内供水不足,会分别对小麦的分蘖、拔节、花芽分化形成有效穗和扬花授粉受精,增加穗粒数形成致命影响,最终都会导致产量下降。

小麦发芽及冬前分蘖适合土壤持水量70%——80%,越冬时适合土壤持水量80%——85%,拔节成穗期适合土壤持水量60%——70%,成穗后的适合土壤持水量80%左右。

由于打霜本身就需要有充足的空气湿度做保证,冬小麦播种出苗后的冬季打霜日子多,说明土壤墒情好,湿度大,有利于冬小麦冬前生长发育形成壮苗,安全越冬,产生更多的有效分蘖。

墒情适宜,冬前和开春后的小麦有效分蘖多,成穗也会多。小麦壮苗长成的穗子大,粒数多,成粒饱满,千粒重高,产量自然就好。亩产和总产量都多了,说粮食无处装,也并非虚言。

二、寒露无雨,百日无霜。

自然界中的雨分为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和台风雨等四种形式,但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雨都必须有冷空气的左右和助力也才可以。而成霜有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一个是冰点以下的气温,另一个就是要有100%以上的空气湿度。

寒露无雨,百日无霜意思也就是说,假如寒露节气交节后缺少有效降雨的话,主的是接下来较长的时间内,很难有打霜的现象出现。谚语中的百日,只是一种比喻,是为了说明打霜要等待的时间很长,而不是指绝对的100天。

在正常的年景里,寒露以后,由于北方的冷空气已经具备一定的势力,咱们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多会受到冷高压的控制,结束雨季。

从道理上讲,寒露无雨,百日无霜,一方面说明缺少有效降水,空气相对比较干燥。因此,也必然缺少水汽,难以达到成霜所要求的空气湿度100%以上。另一方面说明,来自西伯利亚并影响我国的蒙古冷高压可能姗姗来迟或实力弱,因此也没有能够带来适宜成霜的低温条件,长时间内的成霜条件都不成熟。

三、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露是空气当中的水气在晴天晚上凝结在表面温度较低的地面物体上形成的水珠,地面物体上结露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空气相对湿度必须达到100%以上,再一个是要有合适的昼夜温差。

霜是霜降前后气温下降到霜点以后,贴近地面的水汽,晴天夜晚在地面物体上凝华出现的冰晶。霜的形成原理与过程同露极其相似。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才会成霜。一个是空气中必须含有比较多的过饱和水汽,再一个就是地面上必须有零度以下的草木等物体存在。

低温、晴天并伴有微风时容易成露成霜,因为微风时会使满含水汽的空气缓慢地流经地面物体表面,从而不间断地为成露成霜供应水汽。

之所以风大夜无露,原因是大风天气里的夜晚,风速快,湍流强,会因此使贴近地面的冷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变得降温缓慢,并不利于露的生成。

之所以阴天夜无霜,从科学道理上讲,阴天与晴天相比,气温虽说可能会更低,但白天在厚厚的云层遮蔽下,并不利于地面接受太阳的光照,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空气中的水汽。到了晚上,空气中缺少充足的水汽,尽管气温低,但没有多余的水气可供凝华,自然也就不能成霜了。

四、秋雨透地,下霜来迟。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霜是空气中的过饱和水汽,在傍晚到清晨的低温下凝结而成的。下霜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晚上必须有冰点以下的低温做保证,还需要有充足的水汽。也说过低温、晴天、微风容易成露成霜。

一般来说,秋雨同夏季不一样。秋季的雨与夏季的雨相比起来,相对比较缠绵淅沥,没有夏季的雨那么暴、那么急。秋雨透地,表明总的降雨大,下雨的天数多。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天气并没有达到霜点以下,不然从天而降的就应该不是雨,而是雪了。

老祖宗之所以会说秋雨透地,下霜来迟,就是因为,霜降交节之后如果老是阴天下雨,虽然土壤湿度大,含水也很多,但长时间的阴天下雨,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当时的气温还是相对比较高,并没有达到成霜所必须的霜点低温条件。所以,才会使下霜来迟,需要继续等待后续低温条件合适也才可以。

五、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这句谚语中的禾字,指的就是水稻。霜降节气正是南方单季杂交稻和双季晚稻成熟的季节,水稻从抽穗到发育成熟要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也叫黄熟期)、枯熟期等四个阶段。

就水稻收获来讲,民间和科学上都有说法认为,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丢三成。乳熟期的水稻,含水量一般在90%左右,籽粒外壳绿色,内部尚呈凝乳状,是绝对不能收割的,割了也只能用做牲畜的饲草。蜡熟期的水稻含水量在60%——40%左右,籽粒外壳虽为绿色,不过相比于乳熟期已经明显变硬,但仍然还是没有到收获的佳期。完熟期(或者说黄熟期)的水稻,一般含水量为30%——20%,籽粒金黄,坚硬饱满,此时正是收获的最好时间。

水稻收获过早,影响产量。因过早收获而使籽粒空瘪不饱满的稻谷,晒干碾米后米粒恶白率也会相应增加,品质下降,口感变差。但是,如果到了霜降之后单季杂交稻和双季晚稻都会陆续完熟(或者说黄熟)。要是因故错过了这一最佳收获时间段,水稻便会进入枯熟期。

枯熟期的稻穗本身就会变脆,还有可能被霜打后致使稻穗倒折、低垂。无论是采用人工还是机器收割,枯熟期的水稻,一碰就会掉粒或断穗。受风吹同样也会断穗或掉粒,造成产量损失。由于枯熟的水稻稻粒呼吸加强,淀粉含量也会随之下降,致使粒重降低,碾米加工时米粒也易碎,不容易形成优质稻米。谚语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的道理,也正在这里。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92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