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家中看《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与比国使者交流谈到了24节气,并称赞其为历中之历。

小时候对24节气的了解止于朗朗上口的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4句话56个字就概括了一年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高度总结了大自然中的一些物候现象发生的规律。
歌是张口就来,却也只在脑袋里留下了:24节气对上古漫长的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模糊印象。对每个节气的了解知之甚少,更别说背后的天文星象文化。
还记得之前了解到司马迁也曾是天官世家,其父司马谈以及祖上都曾做过太史官,掌管文史星历,古文典籍。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收录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顺之昌,逆者亡,称其六家之一的阴阳家关于四季运行的道理是不可丢弃的。
而阴阳学说最早的形态是就是四气四象,通过对四时更替以及与之相应的物象变更现象的观察而建立,其与古代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节气的渊源太过深远,星象文化太博大精深,中文更是精简深奥,一时半会云里雾里。
不过在看2023冬奥会开幕式时,令人意外的是,开幕式的倒计时就是以24节气为主题的,并附了对应英文。毕竟是对国外友人解释,英文应该会更加的通俗易懂吧?
接下来我们可以结合浅显的英文解释来对24个节气做一个基本认识和了解。
正因为对照着看,最后发现开幕式上的英文翻译,个人觉得也有些不完美不准确之处,一起来看看吧。
24节气 24 Solar Terms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solar" 来自拉丁文,表示跟"sun"有关的,比如太阳系"solar system",太阳能"solar energy" ;"Term"表示一段时间。
1.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雨水:Rain Water惊蛰:Awakening of Insects春分:Spring Equinox清明:Pure Brightness谷雨:Grain Rain立春 Beginning of Spring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立,为始,beginning;立春是四立之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雨水Rain Water
对应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雨水字面翻译为Rain Water,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可谓三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惊蛰 Awakening of Insects
对应谚语:春雷响,万物长。
惊醒(awakening)蛰伏在地下冬眠的虫子(insects)。惊蛰节气,气温回升、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除去时令、气候,物候也是24节气的一大参考标准,物候为自然界飞禽走兽的时令性活动,包括:迁徙(migration)、蛰眠(hibernation)、复苏(rebirth)、始鸣(first chirp)、繁育(breeding)以及各种花草树木萌芽发叶(sprouting)、开花(blooming)、结果(fruiting)与雷电发生等出现的物象。
春分Spring Equinox
对应古诗: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清代袁枚《春风》
Equinox:Equi-(平均)+nox(词源同night,nocturn)为昼夜平分。在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就会昼长夜短了。

我看英文中会用一个很正式的词"vernal"去表示和春天有关的,所以春分也叫做vernal equinox。

清明 Pure Brightness
对应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清明》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当节气讲时有春和景明,天朗气清的意思,对应英文为:"Pure(纯粹干净的) Brightness(明亮)"。个人觉得Clear and Bright"更准确对应清和明。
谷雨 Grain Rain
对应古诗: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也是直译为谷物"Grain"和雨水"Rain",谷雨是雨生百谷,降雨量增多利于谷类作物生长。
2.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 Beginning of Summer小满 Grain buds芒种 Grain in Ear夏至 Summer Solstice小暑 Minor Heat大暑 Major Heat立夏Beginning of Summer
对应古文: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明人《莲生八戕》
夏天初始,气温上升、炎暑将临,雷雨增多。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微波。
宋代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诗中所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小满Grain buds
古谚: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据百度百科解释,小满预示着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也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表示降雨量增大。
英文对应为 Grain(谷物)+ buds(芽;苞;叶、花半开状态),显然参考的是前者解释。
但是"bud"在英文中,更多是指叶和花的萌发状态,(不知道是不是)英文中没有对应词能准确地解释籽粒开始饱满却未满的状态。

芒种Grain in Ear
对应古诗: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陆游 《时雨》
芒即麦芒,种子外面的倒刺;也指有芒作物‘比如稻麦,虽然现在栽培的麦种通常是无芒或短芒,稻子通常是无芒的。
芒种时节,小麦已成熟,稻才开插秧,早期农村有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的谚语,意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也是农忙时节,忙着播种收麦。
芒种对应的英文"Grain in Ear"中,"ear"在英文中也有穗的意思,比如小麦顶端的果实。

但是查了不少资料,也不知道为何要用"in"? 如果"in ear"是搭配,也无对应考据,如果表示在...里面,那意思是谷穗里的果实?强调一种丰收的意象吗?我猜的。
夏至 Summer Solstice
对应古诗: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唐代 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这个至点就是"solstice"。夏至时节,北半球各地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

"solstice"来自拉丁文 "solstitium",词根"sol-" 就是 "sun",(太阳),词根 "-st" 就是"stop"停止、站立,字面意思为太阳到达极值点、停止的地方。

小暑Minor Heat,大暑Major Heat
对应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小暑小热,大暑大热。按理来说,一般形容热冷寒的程度词会用"light、slight"、or"great、bitter、sever"等。这里用"Minor"和 "Major",有点不明觉厉。
3.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 Beginning of Autumn处暑 End of Heat白露 White Dew秋分 Autumn Equinox寒露 Cold Dew霜降 Frosts Descent立秋Beginning of Autumn
对应古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秋天开始了。
处暑End of heat
对应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代 李绅 《悯农二首其一》
处暑为出暑,暑气离开,炎热终结End of heat,并期待耕耘后收获秋天的成果。

再说回开幕式的这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形容丰收景象,殊不知其后接着: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不禁联想起当今的打工人.

白露White Dew
对应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白露也是直译,Dew,露水。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昼夜热冷交替,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秋分 Autumn Equinox
和春分类似,这天之后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
寒露Cold Dew
露水都变得冰冷刺骨了,气温骤降。
霜降Frosts Descent
百度百科中提到:霜降不是降霜,也不是霜冻,霜更不是从天而降。《说文解字》解释: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霜是指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一种白色冰晶,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名为霜降,它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因此霜降翻译成Frosts Descent(霜的下降),首先从理解上就有误,我们可以称为凝霜、生霜、结霜、打霜,降霜不合理;次之,为啥要加s呢。不理解。

4.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 Beginning of Winter小雪 Minor Snow大雪 Major Snow冬至 Winter Solstice小寒 Minor Cold大寒 Major Cold和霜相似,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故用小雪、大雪来比喻此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并非会下小大雪。和上面类似,仍然用的Minor,Major。
--------------
综上,24节气整个翻译基本上都是直译,个人觉得除去霜降的翻译不准确和有误之外,整个翻译还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如果是四六级遇到,记不住、不好记的,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气,写成拼音再解释一下也未尝不可,不用硬生对应。
综上为个人观点,若有不足,还请联系指正。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5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