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霜降节气话健康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这些令人感怀的诗词预示着美好的秋日即将离去,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霜降,这代表着气温一天比一天冷,大家尤其要关注健康,很多人在霜降过后仍旧保持秋天的健康之法,存在健康隐患,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疾病者,危险更大。那么,在霜降过后的健康该如何管理呢?又该注意些什么呢?我们从传统的几个角度来看一下。

1.饮食清淡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理论,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

霜降节气,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故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可适当多吃芝麻、蜂蜜(糖尿病禁止)、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

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适当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是不错。

有人过于补充肉类和汤类,以期身体对热量的需求。但霜降过后即使气温再低,也不会低到冬天的那个状态,尤其是有些地区的气温仍旧是十几到二十度左右,所以,过量补充肉类依然会出现体内燥热的现象。因此,霜降过后的饮食,依然要保持清淡、搭配均衡。

民间有谚:补冬不如补霜降,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用秋天最肥硕的鸭子和鲜香的羊肉,煲汤时最好还要加上党参、当归和黄芪等食材,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一些地方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海龙坝的老人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柿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另外,柿蒡、柿叶都是很有价值的药材。柿子虽然维生素含量丰富,口感良好,但是吃柿子应适量而止,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不要空腹吃柿子和柿子皮;不要与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水产品同食;糖尿病患者、胃功能低下者不能吃,过度劳累、疲劳的情况下不宜吃柿子;不宜同含纤维多的食物一起食用。

写几个霜降节气的时令食谱!

红薯板栗粥

材料:红薯80克,板栗10颗,糯米50克,小米25克。

做法:糯米、小米清水洗净浸泡15分钟,红薯、板栗去皮切小块,清水浸泡备用;砂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烧开,加入糯米和小米,小火煮15分钟;倒入板栗,继续煮10分钟,倒入红薯,熬至红薯板栗熟透即可。

栗子性温味甘,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熟吃栗子还能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红薯营养成分丰富,淀粉含量丰高,可充当主食,所含的其它营养成分是精白面类主食比不了的。

香菇花生黑豆汤

原料:香菇10克,花生50克,黑豆50克,红枣6克,瘦肉150克,姜3片,盐,水适量。

做法:香菇泡软去蒂,瘦肉洗净切块,放进沸水煮5分钟后沥水备用;锅里烧开水,放猪肉、香菇、花生、黑豆、红枣和姜,熬煮10分钟。转为小火煲1.5~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花生素有长生果的美誉,能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益气止血。香菇、黑豆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对癌症的防治有帮助,黑豆具有温补肝肾作用。

山药红枣粥

原料:鲜山药60克,大枣30克,梗米50克。

做法:鲜山药切成颗粒,大枣、梗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即可。

特别适合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的人。

2.适宜运动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气温越来越低,建议待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3.起居有节

人在睡觉的时候,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很缓慢,如果睡眠时间过长的话,很容易出现体内细胞缺氧的现象,那么就会出现睡得越久便越是乏累,还会出现头晕等现象。故在霜降过后,一般保持住七个小时的睡眠就可以了,勿过于贪睡。

合理的作息规律可以减少肺部的损伤,早晨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润肺排浊,而且新鲜的空气可以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晚上的时候也一定要尽早入睡,因为秋季人体易出现疲乏等现象,所以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睡觉时,也要做好保暖工作,秋凉伤人,宜选择较厚的被子,睡觉时应关好门窗。

保持适宜温度,在18~23度之间就可以了,不能太热了,本来就有秋燥,温度越高湿气越蒸发,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很大,容易感冒。

加强通风,室内门窗禁闭六个小时,氧气下降20%。早晚开窗通风15分钟,一方面氧气充足、新鲜空气进来了,病毒细菌它的密度也就是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

4.心态良好

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慢慢枯黄,树叶也开始渐渐飘落,触景生情,人们会变得忧思起来。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沟通。

发自内心的笑是抗衰老的速效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另外,笑的好处会第一时间体现在你的皮肤上,使皮肤更富光泽和弹性,让你看起来容光焕发。

为什么秋天和冬天人们容易情绪消沉呢?从医学上说,阳光不仅给人带来温暖、光明,让人补钙,还能让人心情振奋。但是到了秋天、冬天阳光逐渐减少,这时候阳光照着时间短,人们大脑生活体分泌退黑素多了,退黑素让人睡眠,季节性心理精神病就出现了。

5.霜降风俗

霜降登高,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

霜降赏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赏菊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送芋鬼,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熟芋头或红薯,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以这样的方式,辟凶纳吉。

霜降赏枫,枫遭霜侵后叶子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国内如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都以枫叶美景著称。夕阳西下,红叶参差交错,驰目远眺,仿佛珊瑚火海,十分壮观。

霜降拔萝卜,在遵义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遵义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6.霜降防病

霜降时节最易得3类疾病!

心脑血管病: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得更大,这往往使得人体的皮肤和呼吸系统感到很难适应,一些年老体弱、抵抗力低下及原来有慢性疾病的人等就容易因此而感冒、发热或旧病加重。人体血管受到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故在此节气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

胃病: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而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所以此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老寒腿:老寒腿也就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首先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故而在霜降时节,要注意脚部和肩部的保暖,霜降过后要适当添加衣服,尤其是脚部和肩部,做好保暖工作。在睡觉的时候盖住肩膀;不穿露脐装。

而且,秋天人体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穿衣要保暖,不要贪睡,穿衣要保暖,早晨切记不要贪睡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0度左右。

总结为几个方面!

1.避免增加胃肠负担

注意饮食规律,切忌因天气寒冷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可选择少食多餐、饮食避免过于辛辣。

2.注意防寒保暖

外出时应特别注意保暖,因室外气温较低,难免会吸入一些冷空气,老年人和平时体质较弱的人,减少吸入过多冷空气。建议适当佩戴口罩、围巾等。

3.注意动静相宜,勿耗气伤津

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活动量不宜过大,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比较适宜的运动有易筋经、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太极拳等。运动时以微微出汗为度。

4.调养脾胃是关键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秋季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饮食上,可常食用有益于健脾的山药、茯苓、莲子、芡实等。《本草纲目》载:糯米和芡实做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芡实的吃法很多,如果香芡实、冰糖桂花煮芡实、芡实粥等。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补养身体的作用。

5.调畅情志以防悲伤

调畅情志最好的方式是睡眠充足,早睡早起。其次,瑜伽,打坐,八段锦,太极拳,散步都是调整情绪不错的方法。最后,坚持心存善念,坚持学习,修养身心。

霜降健康的几个方面,我就说到这里,咱们立冬见!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5309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