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霜降] 时节,孩子要多吃这些食物,一次就能补个透!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
霜降后,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十分重要。
01
补冬不如补霜降,
节气保健有讲究!
常言道补冬不如补霜降,补霜降就如同打地基,只有地基牢靠,补冬才有意义。
霜降时节,饮食养生以益气滋阴,生津润燥为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滋阴润燥,调理脾胃
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之季,饮食应以健脾养胃为主。
蔬菜上,可多吃白萝卜、胡萝卜、白薯、山药、山芋、冬瓜、银耳、莲藕、荸荠及各种豆类制品等。
其中,白萝卜可增进食欲,促消化,止咳化痰,民间有土人参之称。但因其性凉,不适合脾胃虚寒者食用 。
水果上,可适当多吃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柿子等水果。
霜降时节的柿子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及碘、钙、磷、铁等矿物元素,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
此外,还可多吃些大枣、芝麻、核桃、栗子、蜂蜜等食物,以润肺生津,防止口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霜降多胃病,饮食宜温热
霜降后,天气逐渐变冷,局部胃肠保暖不当或饮食不当,会使胃部疾患增多。
对于孩子而言,脾胃是后天之本,易受寒邪侵袭,所以日常护理肚要暖,饮食注意温热,可以适当多吃汤、粥类。
如:
黑芝麻粥可补肾益五脏;
芡实粥可健脾补肾;
山药百合糯米粥可健脾益气补虚、温中暖胃。
还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等。
此外,鸭肉和牛肉也是霜降时节的进补佳品。
在我国闽台地区有霜降时节喝老鸭汤的习俗,因为此时的鸭子,肉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牛肉则有肉中骄子的美称,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但牛肉不易消化,年龄太小的孩子不宜多吃。
体虚易感可平补
对于厌食、体虚易感的孩子,也可以配合中药进行平补。
霜降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麦冬、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川贝母、西洋参、太子参、白术等。
不过,无论食补还是药补,都要根据孩子的体质进行。
02
锻炼御寒能力,
增强身体素质。
霜降及时添衣物
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保暖,尤其是胃部及脚部要暖,并及时增添衣物。
秋冬季,给孩子穿衣,崔玉涛大夫建议采取洋葱式穿法:
即多穿几层厚度接近的衣服,孩子感到热或轻微有汗时可以脱掉一层。
要避免厚外套+薄衣服的穿法,以免骤然脱掉外套,剩余的衣服过薄会使孩子着凉;
又或者始终不敢脱外套,孩子活动后满头大汗,易受凉感冒。
易感的孩子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以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有胃肠疾病的孩子除食疗外,还可以通过给孩子按摩穴位达到防病效果,如按摩腹部,揉按中脘、脾俞、足三里穴等。
御寒锻炼要渐进
霜降时节,天气越来越冷,在孩子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的前提下,还要合理安排户外运动。
秋冬季,推荐每天的10:00-15:00带孩子到光照比较好的地方进行活动,每次活动1~2小时即可。但不宜过度,以免削弱抵抗力。
此外,还要加强孩子的御寒锻炼,以让其更好地适应四季变化,增强适应能力。
但御寒锻炼并不是故意让孩子挨冻,而要循序渐进,具体可参考崔玉涛大夫的建议:
通过运动锻炼,可帮助孩子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适应节气的变化。
还想了解更多关于24节气的健康小知识?不妨来看看《崔玉涛:藏在24节气里的96个健康细节》。
这本书用二十四节气来串联知识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可谓一举两得。
父母既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孩子的身体,根据季节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预防疾病;还能和孩子一起通过这本书了解节气的时间以及与节气相关的古诗。
(部分目录,点击可放大看)
父母应该知道的健康知识,孩子们应该知道的节气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快带孩子一起来读吧!
本书作者为国内著名儿科专家崔玉涛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崔玉涛医生将在节气育儿专栏里持续分享健康知识,欢迎关注!
11月7日立冬节气见!
编辑 | 覃静 刘超
组稿排版 | 宋宇 视觉设计 | 宫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5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