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导游词作文100字
小学生长沙导游词作文
长沙市,简称长,别称“星城”、“楚汉名城”,同时也是湖南的省会,我的家乡。
山水洲城是大自然赐予长沙最宝贵的礼物。
这块美丽的土地在历史上写下了太多美好的华章:诗圣杜甫留下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千古绝唱;宋代张轼、朱熹在岳麓书院两度教学;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驻足于橘子洲头,意气风发、激扬文字…… 一提到长沙,人们就自然想到橘子洲头、湘江风光带。
橘洲,有人说它是一幅画,桃李争春,渚清沙白,橙黄桔绿,素裹银装。
橘洲,有人说它是一首诗,来往天流天地外,天下古今人物是非中。
发思古幽情,主大地沉浮。
橘洲,是镶嵌在湘江中流的绿色明珠,是长沙人民的骄傲。
湘江风光带全线风光带充分体现了湖南自然风光,环境优美,是游人观光小憩的好去处,也是市民晨练晚游的佳境。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汉矾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25公里。
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砂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美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
说到长沙,自然也少不了美食。
湘菜是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
今日长沙的特色小吃早已闻名于世:麻辣小龙虾、铁板鱿鱼、臭豆腐、酸辣粉……吃在长沙,口舌生津,“食”尚之趣,如“吃”如醉。
在星城的街头巷尾,有多少传统小吃让人在等待,又有多少新潮小吃让人企望。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变迁,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同时,马路两旁也是绿树成荫,我们如同住在花园里。
笔直、宽敞的大道清洁、干净,城市的交通日新月异,新建的营盘路隧道使城市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武广高速加速了中部地区与沿海城市经济的交往,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即将建成的城市地铁和轻轨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007年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正式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带动了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
曾被报刊评价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将给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些后来者刻骨铭心的启示。
”相信长沙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爱我的家乡,我的美丽星城——长沙。
我给长沙当导游作文300字
长沙导游词作文 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星城——长沙,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参加本次组织的“红太阳之旅”,因为我们走的是红色路线,。
韶山又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我们这次旅程就叫红太阳之旅。
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本次红太阳之旅的导游,我姓赵,为了方便大家可以叫我小赵,那在小赵的左手边,是咱们的司长师傅X师傅,X师傅开车技术好,经丰富,待人热情,所以我们坐他的车尽可以放心,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问题尽可以提出来,小赵和X师傅会尽全力为各位服务,好了,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旅程! 我们的旅程开始了,那现在在我们脚下是有着“三湘第一路”的著名的五一大道又叫五一路,它代表着长沙的明天,长沙的繁荣地带就是从这里辐射开来的,始建于1951年5月1日,所以因此而得名,是当时第一条柏油马路,路幅只有9米宽,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发达,9米宽远远满足不了往来穿梭的车辆。
直到2000年花费了5个月的时间进行整修,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全心 界的五一大道,她东起火车站,西止湘江一桥,全长4138米,路幅宽达60米,为双十车道,五一路的交通算是井然有序,可司机们大多不愿走这条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这条道上有3套电视监控设备和6个电子眼,一不小心很容易被抄牌,所以司机们是有又爱又恨了!
精选长沙导游词400字一
橘子洲导游词 四面环水,洲上林木众多,远看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舰,逆水扬波护卫着长沙古城。
它西望岳麓,东临城邑,南北长5km,东西宽50~200m,总面积近70hm2,是国内最著名的江心洲,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河绿洲。
洲上盛产美橘,故名橘洲,自古以秀丽风光、悠久历史著称,是宋代著名的“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雪”所在。
橘洲“五六月间无暑气”,是一处消夏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常来此地游泳漫步,在沙滩上进行日光浴。
现橘子洲已辟为公园,植有柑橘千株,每当秋收季节,橘果累累;建有亭廊,公园中耸立着一块巨型汉白玉纪念碑,碑上篆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橘子洲头”四个大字和他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橘洲中部的两侧建有天然游泳场;洲上有公路纵贯南北。
市政府拟将此地建成一个集园林、旅游、娱乐、体育、文化、商贸于一体的多功能国际性观光文化名胜区。
规划中的景区分为“二廊七园”:十里湖湘文化廊、十里水上游乐廊、万橘竞秀园、回归自然园、来者谐乐园、购物美食园、健身益寿园、风情度假园、野外生活园,拟投资20亿元。
三峡导游词1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我来带领大家中国十大风胜区之一--------三峡。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
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三峡景色更加迷人。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听了上面的介绍,大家有没有对三峡产生了一种向往之情呢
现在我们就去探索三峡的奥秘,饱览三峡的风光吧
请求提问者 采纳 还请各位多多赐教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
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
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现共有住户1258户,人口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
【第99句】:5%。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
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
在清雍正开辟“新疆六厅”以前,西江基本处于化外之地,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
“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则是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裁断,“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
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
“议榔”是苗族社会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由方老、寨老、榔头等组织的群众议事会,以对内部的各种重要纠纷和外敌入侵进行商议、决断。
议榔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如果社会安定,无争无议,也可两、三年举行一次,遇外敌来犯时则临时召开。
西江的议榔一般是分头在各寨子的风景林中举行。
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在西江千户苗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虽能养活生活在这里的数千人口,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江千户苗寨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
西江的苗族是以“西”氏族为主的多支苗族经过多次迁徙融合后形成的统一体。
距今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集团在向北扩张的过程中,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了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集团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
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
舜帝即位后,“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
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
战国时期,秦灭楚以后,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
到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
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则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
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
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
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
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
“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
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
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了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目前西江境内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
,雷山属牂牁国与且兰国之边地,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且兰县边境,西汉时处且兰、毋敛两县之间,东汉时属毋敛县,三国属蜀国之牂牁郡辖之边地,魏晋时期属牂牁郡宾化县境,唐朝时属于罗恭县,五代至宋朝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初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明属管外苗族地区。
从秦汉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区朝廷的设置虽有涉及,但郡县制、羁縻州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甚至没有直接治理,在历史上多被称为“蛮荒之地”、“生苗”、“生界”等。
雍正七年(1729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开辟苗疆,设“新疆六厅”,置丹江厅,下辖丹江卫和凯里卫,西江属丹江卫。
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卫设置了分土司,包括黄茅岭司、鸡讲司、乌叠司,鸡讲司就位于现西江西南附近的营上村,从此西江才被列入中原政权的治理范围。
1914年,丹江改厅称县,西江属其辖内,1945年,丹江撤县,西江改归台江县管辖。
1944年,置雷山设置局,西江复归雷山管辖,改为西江镇。
1950年,雷山设立县人民政府,西江属于第二区公所。
1954年,建立雷山县苗族自治区,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属西江区,1959年,雷山、炉山、丹寨、麻江并入凯里大县,西江属于凯里县的雷山片。
1961年,恢复雷山县,建丹江、西江、大塘、永乐四区、44个公社,千户苗寨当时属于西江区西江镇。
1992年,撤区并乡后,千户苗寨属于西江镇管辖至今。
西江千户苗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寨,虽然近年来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旅游接待,但绝大多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仍然是农业生产,依然沿袭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苗寨上游的大片耕地是全寨居民主要的生活来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等。
西江千户苗寨已合并,根据原资料统计,各村的基本社会经济状况如下: 原羊排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345户,1308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
【第59句】:94万元,1510元,其中农业收入900元,劳务收入400元,旅游收入210元。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46亩,其中水田1225亩,旱地121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12kg。
原东引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308户,1318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
【第43句】:30万元,为1460元,其中农业收入810元,劳务收入470元,旅游收入180元。
现有耕地面积769亩,其中水田面积692亩,旱地77亩。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1kg。
原南贵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35户,899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
【第59句】:92万元,为1458元,其中农业收入790元,劳务收入490元,旅游收入178元。
现有耕地面积640亩,其中水田面积564亩,旱地76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
【第71句】:2kg。
原平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397户,1495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
【第30句】: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80元,其中农业收入750元,劳务收入510元,旅游收入120元。
全寨现有耕地面积824亩,其中水田面积767亩,旱地57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
【第66句】:5kg.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为一断层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在谷底蜿蜒穿寨而过。
谷地两侧山地并不对称,相对高度达数百米。
西南侧山高坡陡,宛若一道高大的屏风,护卫着千户苗寨千百年来宁静的田园生活;东北侧的山地则舒缓得多,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顺着地势的起伏呈现出多样的变化。
苗寨东南侧,是白水河长期侧向侵蚀塑造成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虽然不大,却是西江苗族同胞世代耕作、赖以为生的地方,盆地底部是成片的水田,北面山地已被开垦为梯田和旱地。
西江千户苗寨四周的山地上,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尤其是苗寨西南部的山坡上,尚保留着大片的乔木林。
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
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
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
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
西江吊脚楼不但造型美观实用,而且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
【第1句】: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苗族最早的文明发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西江苗族就是传承了这种古老的建筑风格。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2句】:西江吊脚楼结构严谨,建筑工匠巧妙运用力学原理,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构成了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
这种建筑看似上实下虚,但牢实坚固,非常实用,在建筑学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第3句】: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
吊脚楼群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使得西江吊脚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第4句】:西江苗族将吊脚楼建在斜坡上,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地用于耕作,反映了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第5句】:西江苗族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因此,苗族的吊脚楼不但具有较好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而且还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桂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
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
现在西江唯一的风雨桥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桥,是在过去风雨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由于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虽然农业依然是西江千户苗寨的主导产业,但在过去十余年间,大量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陆续前来观光,推动了西江旅游业的发展。
调查表明,除了本省游客以外,前来西江旅游的国内游客主要来自重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北京以及上海等全国各地,国外游客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英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等。
由于旅游接待设施不够完善,目前主要以一日游游客为主,一般上午到达,下午离去。
少部分多日游的客人,主要为前来写生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和从事西江研究的专家学者。
统计表明,在过去六年间,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2000年至2005年0.75万人、
【第1句】:2万人、
【第2句】:4万人、
【第2句】:15(非典)、
【第3句】:5万人,2006年猛增至
【第7句】:5万人,国外游客也从2000年的200人发展到2006年的3000人。
目前,西江千户苗寨已有苗家乐100余家,旅游商品店铺30余家,已经开发出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银饰系列、苗族服装、刺绣系列等。
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
宋城炭河古城炭河里遗址而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市,为中国周文化主题公园。
周朝是华明的源头及鼎盛时期,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奇观,所在地宁乡被称为“南中国青铜器之乡”,曾出土过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国之重器,还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中心,其周文化基因世代传承,影响至今。
景区既有简朴庄严的宫殿庙宇,又有喧哗热闹的市井老街,处处编钟古乐、诗礼周风,仿佛三千年前的时光再次复活,无不传递着来自遥远年代的文明气息。
西周王宫、古城墙、兵事殿、六艺之教、后宫等周文化风情神奇再现,活着的西周市井图、姜太公呼风唤雨法术馆、妲己幽魂鬼屋、太子阴魂听音室等高科技体验项目惊喜连连,大型歌舞《炭河千古情》、《妲己魅惑》、《褒姒沐浴》、《彩楼抛绣球》等演艺秀好戏连台,更有酒池肉林、烽火戏诸侯等互动游乐妙趣横生,以伟大的想象力和宏大叙事的方式,再现宁乡青铜时代鲜活的生产与生活空间、帝王与平民场景。
宋城炭河古城,寻一段浪漫邂逅,赴一次三千年的约定。
索溪峪的野导游词400字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源风景区的东部,西与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毗邻,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共 有200多个风景点,它以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著称于世。
其西有西海景区、天然植物园景区、十里画廊景区;南有百丈峡景区、宝峰湖景区、别有洞天景区;东有地下溶洞景区、一线天景区、白虎堂景区等。
??西海景区与桑植县天子山毗邻,是一个奇特的石林海洋。
攀缘72级人工天梯入天台俯瞰群峰和云海,确使人激动不已。
??十里画廊景区有三步一景之称,这里层层叠叠的岩峰个个显示出奇妙的形态;如“天狗望月、“猴王了哨”、“寿星迎宾”等石景,其中“众女拜观音”造型尤为逼真。
??宝峰湖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风景极其秀丽。
宝峰湖尾鹞子山上建有“湘西大观园”,是了解湘西民俗民情的理想场所。
??自索溪峪始,顺索溪东下7公里,溪北有一黄龙洞,洞长10公里,洞里有两条河,3道瀑布和3个石景大厅,最大的石柱高30米,粗9米。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东北方向,与天子山紧密相连,总面积147平方公里。
保护 区内200多个景点星罗棋布,主要有宝峰湖、黄龙洞、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等景区。
索溪峪,因溪水状如绳索而得名。
这里洞穴奇异,峡湖倚天,飞禽走兽多,植物种类全。
景观独特,可以连片 纵观,也可以分园细览,可谓景中有景,园外有园。
索溪峪,因溪水状如绳索而得名。
这里洞穴奇异,峡湖倚天,飞禽走兽多,植物种类全。
景观独特,可以连片 纵观,也可以分园细览,可谓景中有景,园外有园。
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
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
那恍若仙境的地下宫殿黄龙洞,天然浮雕罗列、充满诗情画意的十里画廊,碧波荡漾的宝峰湖,充满传奇色彩的百丈峡,以及太虚幻境般的西海云雾,一刚一柔、形态风格迥异的鸳鸯瀑......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远在明代中叶,就有人在岩壁题诗赞曰:“高峡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 索溪峪,原属常德地区慈利县,1988年8月武陵源区政府成立后划归武陵源管辖。
索溪峪的景观,以山水为依托。
不仅山奇、水秀,而且桥险、洞幽。
有十里画廊、西海、百丈峡、宝峰湖、黄龙洞等游览点200多个。
由于处于砂岩与石灰岩交接处和峰林地貌比较发育,索溪峪的山没有张家界那么峭峻,但却也巍巍层列,站在索溪镇或进入“十里画廊”、“西海”等观景区,只见深沟幽谷中的石峰,一座簇拥着一座,绵延一、二十里,尤如一幅水墨长卷,煞是壮观。
山坳溪水旁,农舍散落,鸡犬啼鸣,房顶的炊烟凫凫,屋旁亭亭修竹,使得这里雄奇中透着清秀,幽深中带着恬淡,粗犷中含着娇媚,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索溪峪的水,也有另一番风韵,神堂湾潜流飞瀑,一泻直下,轰如惊雷,翠若碧玉。
素有“人间瑶池”美称的高峡平湖宝峰湖,湖光潋艳,波平如镜。
湖崖峰峦高耸,湖内群山倒映。
还有无数汩汩小溪,一年四季,常流不息,淅沥叮咚之声,不绝于耳,信步漫游,悠然自得,情趣盎然。
桥险,是索溪峪的一独特景观。
索溪峪境内各种形状的险桥很多,其中尤以百丈峡的交锋桥和十里画廊猢猴乐园西侧仙女洞口处的自生桥为最有特色。
据有关史料记载,交锋桥建于宋代,全长约60余米,只有一个独拱,全用岩石堆砌而成,天衣无缝,独具一格。
自生桥又名仙女桥,横跨于两座高耸入云的石峰之间。
该桥全长约有26米左右,宽却不足2米,厚也不过30至40公分。
桥两头的岩石夹缝中,青松傲立,从桥上往下俯视,满目岩壑深谷,令人不敢出足前行。
关于这座桥的来历,民间有如下的传说: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向大坤起义兵败,被朝廷派兵追至绝崖之上,前无进路,后有追兵,正在危亡之急,忽有仙女飘然而来,抛出一白色绸带化成一座石桥,帮助向王躲进了神堂湾,摆脱了官兵的追杀。
自此,探险者莫不纷纷而至,一为察看当年向王天子留下的遗迹,二想亲身体验一下该桥的险峻。
索溪峪还是一个地下有不少溶洞的世界。
据有关部门勘察,索溪峪共有大小溶洞59个,目前开放的有黄龙洞、骆驼洞、观音洞、金鸡洞、仙女洞、牛耳洞等。
其中黄龙洞为中国大陆第二大长洞,总长20余里,内有两层水洞,两层旱洞,分一个水库,两条阴河,两处瀑布,四个深潭,十三个厅堂,数十座山峰,故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别有天”之称,游人至此,无不谓为奇观。
索溪峪风景区 索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
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
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
那恍若仙境的地下宫殿黄龙洞,天然浮雕罗列、充满诗情画意的十里画廊,碧波荡漾的宝峰湖,充满传奇色 彩的百仗峡,以及太虚幻境般的西海云雾,一刚一柔、形态风格迥异的鸳鸯 采药老人 瀑 ......无不令人留 连忘返。
远在明代中叶,就有人在岩壁题诗赞曰:“高峡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 秀丽山水--索溪峪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源的东部,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府的所在地。
这里以奇峰秀水、钟乳洞和深壑著名。
主要景点有黄龙洞、宝峰湖、十里画廊、西海、百丈峡、神堂湾、索溪等。
索溪峪景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区内约有2000多座独具特色险峰。
乘车至军地坪,可由此向三个方向展开游览。
东南向景点有黄龙洞、宝峰湖、索溪、观音洞、宝峰山和百丈峡等。
黄龙洞位于军地坪东,两层水洞与两层旱洞上下参差交错,洞内长廊很多,主洞与各支洞长度总和达10余公里。
黄龙洞最大的天然大厅面积达
【第1句】:6万平方米,著名的龙宫面积达
【第1句】:2万平方米,龙宫中之龙玉宝座高达12米,一根钟乳玉柱高21米,围径0.4米。
被称为定海神针。
黄龙洞中之地下阴河可行船,在船上观看洞中景色成为一大特色。
黄龙洞中千姿百态的石柱、石笋、石瀑、石花等,为游人构成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伴之各色灯光照耀,使人如游仙境,一派醉人的景象。
索溪白水绕四门处始向东流去,两岸景色秀丽。
索溪峪亦因此得名。
由军地坪向南行,约3公里至宝峰湖,沿悬崖上登至峰顶即可见宝峰湖,这是一个处于山峰之上的高山湖泊,有人拿之与长白山天池相比,认为不稍逊色。
宝峰湖水由高处向低处泻落,便形成了宝峰瀑布,瀑布不大,但落差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层层叠叠,形成一种参差美。
湖中小岛及四周的屏峰形成许多佳景,泛舟宝峰湖,一览山光水色、高天流云、绕峰弥雾,顿觉心旷神怡,如堕缥缈仙境。
宝峰湖现已建成公园,除游湖泛舟、登山观瀑外,新兴了水上游乐,动物观赏等项目,颇值游览。
宝峰山上建有灵贞观,这座武陵源保存最完整的古庙始建于宋朝。
宝峰山是座海拔1200多米的山峰,矗于峰上的灵贞观就显得有些“卓异而立”,庙旁有一块悬于万丈深渊之上的石板,称舍身岩,还有一眼泉,称神泉。
西北向景点是著名的西海。
由军地坪至叶家岗后,由此登山,便可见到若海涛般起伏的西海峰林起点。
这一路上可见到睡美人、天然植物园、回音壁、骆驼峰、天台等景点。
天台是此段景点的最佳景致,耸立的山峰高达1000余米、有人工天梯通向峰顶,登上峰顶再观西海,便可饱览野茫茫的西海峰林胜景,但见云雾缈缈中,千千万万座山峰比肩而立,形成山峰的海洋,风光如画,让人不胜感慨。
索溪峪位于武陵源的东部,西与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毗邻,因索水自水绕西门处始向东流去而得 名。
它与天子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紧紧的相连,一脉相承、一水流贯且都同属喀斯特砂岩峰林地貌群。
索溪峪风景区风景奇特、门类齐全,山石、森林、湖瀑、溶洞、云海、珍禽异兽等溶为一体,以奇峰秀 水、钟乳洞和深壑著名。
其主要景区有西海景区、天然植物园景区、十里画廊景区;南有百丈峡景区、宝峰 湖景区、别有洞天景区;东有地下溶洞景区、一线天景区、白虎堂景区等。
现开放的景点有黄龙洞、宝峰湖 、猕猴园、西海、十里画廊、百丈峡等,尤其以黄龙洞、宝峰湖、西海等景点为武陵源风景区精品中的精品 ,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共有200多个风景点 索溪峪,是土家语音译;这三个寨按其意为:“so”一雾,“t”一大,“jeu”一山庄,连起来就是“雾大的山庄”。
索溪峪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东北部,总面积25,400公顷,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军地坪在此景区中心。
景区于1982年2月设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面积3640公顷)。
有公路分别与张家界市城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相通,并与慈利至长沙公路连接。
景区内以军地坪为中心,已开通至各小景区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多条车行游道,全程
【第54句】:3公里。
兴修了绿喁山庄—天子山、十里画廊—卧龙岭—西海、天台宝峰桥、鹰窝寨—宝峰湖游船码头等高标准步行游道,总长
【第9句】:4公里。
景区呈盆地状,四周高,中间低,山、丘、川并存,峰洞、湖俱备。
峰秀、谷幽、水碧、洞奥为其景观的主要特征。
现已开发小景区8个,即西海、十里画廊、水绕四门、百丈峡、宝峰湖、黄龙洞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anfenzuowen/show-26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