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作文
  3. 满分作文

佛来山作文导游词300

小学生作文天门山导游词

各位贵宾大家好

(欢迎辞)天柱山位于潜山县城西北部,因主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东枕长江,西连大别山,雄峙(zhi)江淮,风景区面积

【第82句】:46平方公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488米.境内山奇水秀,古迹众多. 天柱山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秀。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白居易赞美天柱山的诗句;诗人李白有“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之赞。

可见迷人之处非同一般。

她有充溢阳刚之气的“擎天一柱”,即有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还有全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炼丹湖”,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天柱山在 1982 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0年被国家平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古称南岳,又名皖山,霍山,潜山,皖公山,万岁山, 天柱山是霍山山脉的主峰,地貌上属侵蚀为主的中低山区.局部高山,山体呈北西向延伸。

早在唐宋时期,佛、道两教视此为“洞天福地”,当年佛教禅宗三祖僧璨在此修行,安贫乐道。

故称“ 三祖寺” 又名“三谷寺”“乾元禅寺”始建于梁武帝时(502—549年)唐宋时此寺香火鼎盛一时,被佛家奉为禅宗三祖道场,南派丛林,殿宇林立,香烟缭绕,已成为全国重点寺庙。

致欢迎词:孔老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首先我代表中国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很荣幸能为各位嘉宾服务,我就是大家两日游的导游员,我的名字叫王平,大家叫我小王也可以,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大巴,车牌号12345,劳烦大家一定要记住了,在我身后的就是我们劳苦功高的司机李*师傅,他是拥有多年的驾车经验的老司机,李师傅不仅人长的帅,开车技术也是一流,坐他的大家可以尽管放心。

在接下来得几天就由我和司机师傅陪伴大家一起度过实在我一上车看到大家的时候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我现在不能一一的记住大家的名字,但着不要紧,在稍候的几天的旅途中呐,我会逐渐的了解大家,大家现在只要记住这小王这张并不出众的脸哈,那我们的车就是我们流动的家,请大家也保持我们家的卫生,在这里小王也提醒大家,在旅游景点一定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有事您说话,小王一定全力为大家服务,同时小王也希望各位多多配合我的工作,预祝我们的旅程顺利圆满。

好了,小王在这里也废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就要去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因其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而得名。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

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

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天柱山规划保护区总面积333平方千米,主要景区面积

【第82句】:46平方千米,划分为八大景区,分别是三祖寺景区、虎头崖景区、九井河景区、马祖庵景区、主峰景区、大龙窝景区、后山景区和龙潭河景区。

每个景区各有突出特点和风光,有名景点多达400多处。

车过旌驾桥,我们就进入了天柱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区.三祖寺景区是天柱山人文景点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个文化精品景区。

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天柱山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观赏到具有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称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摩崖石刻群。

常言道:“远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三祖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道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走出三祖寺,我们来到三祖洞,三祖洞内有一方石雕------三祖僧璨的画像,从这幅石刻画像上能看出他他饱经风霜,历尽艰难!我们现在来到了三祖寺前的广常举目望去,红墙黛瓦的寺院建筑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

整个山形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彩凤,觉寂塔就建在凤冠上,东西两侧逶迤的山岗呈环围合抱之势,恰如凤翼护卫着庄严佛地。

常言道:“远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

导游词 作文

悬空寺导游词(转)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

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

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

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平城设立道坛。

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

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

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

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

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

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

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

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

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

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

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

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

三教殿是体现 “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

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

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

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

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

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

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

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写青岛崂山导游词300字获奖作文

夏游崂山 苏省南京小营小学六〈1〉王靖幸 今年的夏天,天真热得可怕,街上的行人匆匆来,匆匆去,没有人挽留这炎热的季节.然而我却一直挥之不去那崂山之行留在我心底的那份淡淡的美.崂山的山美——淡淡的。

那山不高,极其清宿。

一片翠翠的绿色,不经意间泛起点点金黄,露出夏尽秋来的容貌。

山间的石级小路勾勒出一条动人的流线,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撑起一片荫凉,山风伴着青草的气息迎面佛过,加之头顶上一片天高云淡,几乎使人忘却了夏日应有的灼热,然而却不容忽视这淡雅的感受。

崂山的水很美——清清的。

山道两旁总有一泓泉水潺潺流过,或清澈见底,或清凉冰爽,都那么不急不徐地流下去,那从容的姿态让你不得不联想到一位智者怡然漫步时的画面。

爬山间隙,偶然觅到那泉水的源头,那是一湾透亮明净的.如水晶般发亮的泉。

大小不一的卵石静静地卧在水底,泉水轻巧地流过去,仍以从容的姿态开使一段新的路程。

那泉水让卧不由心动,小心翼翼地迈过去,腕起一捧淋到脸上,顿觉清新舒爽,新旷神怡。

抬头望望那山,也被这山映衬得愈加清秀,却又流露出一种颇为壮观的气势。

崂山的石也很美——柔柔的。

无论是石级小路,还是静卧水底的卵石,都渗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柔美。

虽柔美却不显妖媚,只是静静地为这淡雅的山水再添一笔淡雅。

淡淡的山,清清的水,柔柔的石,一笔又一笔,描绘出一幅清淡的画卷。

恬静的美,在清淡中悄然而生。

中国高峰山导游词作文

高峰山游记  今天,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到高峰山游玩,高峰山始建于宋代,是观音故里——遂宁众多历史悠久的景点之一,它位于遂宁市蓬溪县城东面约15公里处。

  我们一家坐上一辆面包车,高高兴兴地往高峰山的路上疾驰而去,一路上,我显得特别兴奋,如同一只小麻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车很快驶到了目的地。

来到了高峰山脚下,哇

这公路如同一条银白色的长龙盘旋在山腰上,坐在车中往外看,四周的美景让人感到如在仙景中行进,使人神清气爽,所有的一草一木都让我目不睱接。

  车停下来了,我们已经到了高峰山的山顶,我急不可待地跳下车,四下一望,原来这里是一个宽阔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看来,到这里游玩的人还真不少呢。

  高峰山有远近闻名的古道观,来到正殿前方就能看见高大的山门两边各站着一只石狮子,它们一只脚踩着绣球,另一脚踏着一只不知名的怪兽,看起来特别神气、特别威武。

我们穿过前山门来到正殿,三三两两的游客手拿几米高的香蜡正虔诚地祈福,整个大殿香气缭绕,显得肃穆、庄严。

在后门两侧,分别有两棵非常粗大的柏树,每颗要两个人才能抱得过来呢

听爸爸说,它们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国家一级保护树木呢。

可我无睱看这些,因为早听说高峰山的按八封方位建筑的全木质迷宫是高峰山景观的“三绝”之首。

这是我最想感受的,在妈妈的指点下直奔迷宫而去,“慢一点

”妈妈在身后喊着。

“快来呀,爸爸妈妈!”我让爸爸妈妈紧跟上我,他们随着我到了迷宫的入口,进入迷宫,转过一个折角,眼前出现了众多的木梯子,有的通向上层,有的通向下层,有的通向又一个转角,顺着其中的一条梯子过去,向上穿过一个小门,眼前又出现了众多的四通八达的小过道,于是我盲目地在过道中小跑,一会儿东转,一会西转,一会钻到上层,一会儿走进了死胡同,一会又不知不觉地转回了原地,三转两转,我再也搞不清我身在何处,该从哪个方向出去了,随后,爸爸妈妈也转了进来,晕头转向地转悠了半天后,我们决定三人分开走,看谁最先找到出口,不知过了多久,“哈哈哈……”,妈妈的笑声从另一个方向传来,我跟爸爸一看,原来妈妈以为找到了出口,结果却一头钻进了一个厕所。

最后,在一位老尼姑的带领下,我们才走出了迷宫。

  我们又接着到其他的景点去游玩,所到之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神像都是那么栩栩如生,表情各异,各具特色。

我们漫步来到罗衣殿,这里香火鼎胜,听说在这里诚心拜祭的话,来年学子们就能高中状元,我对此却一点也不相信。

  过了罗衣殿,不远处就是刚建成不久的老君像,端坐在前山门口,据爸爸说他有三十六米高呢,他的一只脚能停下一辆小车,从下往上看,他手持佛尘,道服飘逸,神态安详,显得庄严而又和蔼。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下午两点了,爸爸说:“儿子,咱们该打道回府了。

”我真意犹未尽,在恋恋不舍中离开了高峰山。

300字作文,以导游的形式介绍莫高窟

各位朋友:大家好

铁岭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龙首山是铁岭古老文明的象征。

龙首山游览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级景区,是辽北的游览胜地。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龙首山的第一个景点——龙园。

这是龙门。

它是龙首山风景名胜区的正门,建于1987年,是一座牌坊式山门。

门楼造型别致,气势雄伟,色彩斑谰,工艺精湛,为长方形四角飞檐,分上中下三层,下面由4根石柱支撑。

建筑材料多采用汉白玉和琉璃瓦,门楼高14米,宽7米。

龙门两侧有一对汉白玉狮子,左侧竖立一块巨石,上面刻有出自当代书法家手笔的“龙首山”三个大字。

龙门正门上方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龙首千秋”4个大字,门后的“意境同幽”是著名书法家冯月庵的手笔。

整个山门雄伟壮观,向畅游龙首山的人们敞开宽阔的胸怀。

这里是慈清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龙首山北部山顶,是辽宁四大名胜之一,已经和龙首山一起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相传始建于唐代,原名秀峰寺,后改为水湖寺,明代重修,清代又更名为慈清寺,沿袭至今。

慈清寺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以其雄浑沉稳、大气磅礴而驰名辽北。

寺门前,伫立的这块石碑持地古朴,上刻“清静阿兰若”,下有12小字:“唐曰秀峰,明曰水潮,清曰慈清。

”笔画苍劲圆润,龙为引人注目。

慈清寺曾因供奉过“三清”,就是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又称三清观,历经了千余年沧桑风月。

秀峰塔秀峰塔,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曾进行过多次维修,因建在秀峰寺即慈恩寺附近而得名。

塔高16。

4米,为密檐式八角九级实心佛塔。

环塔8面各有浮雕佛一尊,周围雕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大字。

每级塔檐八角各有一个兽头和一个风铃,全塔上下共有72个兽头和72个风铃,微风习来,丁冬季阵阵,清响入云,优美动听。

整个宝塔徒刑雄伟,高耸入云,古人用“高出云表,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来描述秀峰塔。

此塔实为龙首山风景区点睛之笔,使人们既可以从此塔鉴赏到古代巧匠之神功,又可以领略到500年风雨之沧桑。

魁星楼,位于龙首山最高处,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1年),因供奉魁星神像而得名。

魁星在古代天文学中被称为北斗第一星,儒生、文人把魁星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

原址在铁岭城的东南角上,后因塌毁于1922年移至龙首山改建,几度沧桑,于1981年重修。

魁星楼为四角形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楼体造型别致,楼内雕梁画栋。

全楼均为木质结构,楼四面悬持四块大匾,分别为晚清三位书法家题字:东面是丘琰所题“光照龙山”;南面和西面是周晕所题“文焕离明”和“笔参造化”;北面是刘玉林所题“星辉斗极”,都是1870年所书。

登此楼,南可望驻跸,北可收秀峰,东览柴河,西阅古城。

驻跸塔,俗称城南小塔。

位于龙尾陡峭的山峰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建。

后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东巡途经铁岭并登上龙山于此驻跸,从此得名。

此塔为青砖结构,是八角密檐式九级空心塔,由于年代久远,塔身砖瓦时有脱落。

2000年5月铁岭市政府决定投资对此塔进行修复,在拆除顶端砖瓦时,从塔顶南侧背靠塔刹处发现一砖砌碑龛,碑龛中放有2块铜板和2块石碑。

铜板上阴刻《重修灵应寺塔记》,对塔的维修情况做了详细记载,第一块铜板是正文,背面是修塔的主持者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其弟李成材,其子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等30人;第二块铜板正面刻的是李成梁夫人宿氏等24人,背面刻有住院僧等9人。

各位朋友,龙首山旅游景点观光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四年级导游词作文

泰山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神奇旅行社的祝导。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时景点是五岳的最高山―――泰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泰山脚下,要坐车到中山门去开始爬山,这一段路的旁边栽满了花草树木。

有松树、柏树……一眼望不到头。

汽车现在已经驶到了中天门,请下车吧,让我们开始登山。

游客朋友们,请把头向上抬抬,看看泰山。

你们可能会发现很多红色的石头,那就是泰山的石刻,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亲自题写的,有的出自名家之手,大都文字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

我们接着往上爬,就到(本文由范文之家搜集整理)了有名的“瑶池”,这是神话里王母娘娘的发祥地,形成于220年以前,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有“朝饮王母池”的诗句。

我们现在正游览的泰山,四季都美丽极了,比如:春天,万物更生,桃花、杏花、迎春花……都绽开了笑脸,引得游人来踏青赏春。

夏天,满山青翠欲滴,处处流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秋天,层林尽染,红的、黄的、绿的……排列的井井有条,像一副五彩的画卷。

冬天,如果你置身于这座大山之中,就会感受另一番韵味,绿树、红墙、黄瓦、白雪……真是色彩斑斓啊

现在,我们已经爬到泰山的最高峰――玉皇顶了。

早上日出的时候,有时候就可以看到称为佛光的自然景观,景色之壮丽,使人无法想象。

好了,下面请游客们自由观赏,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再到玉皇顶来集合,大家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哦

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anfenzuowen/show-42722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