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作文
  3. 满分作文

太阳部落导游词作文400字

去太阳部落玩日记150字

活着

游云南民族村作文(300字)

今天,我们来到了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

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宏伟的建筑,摩天大楼,不计其数。

街上的人们络绎不绝,形形色色。

漫长的绕城公路,会让你晕头转向。

车子行了10机分钟,也绕不出城。

昆明的绿色植物,显然要比别的差,可是只要你一到昆明的民族村。

你就会发现,那里的千年大树,是昆明的绿色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就去了“春城”的民族村。

所谓民族村,就是指,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部落,都居住在里面。

他们分别在那里传扬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习惯与风俗,让世界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在民族村的大门前,千年大树无非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千年大树下,是人们拍照留恋、乘凉的最佳地带。

千年大树枝叶茂盛,一片搭在另一片上面,没有一点缝隙。

它的藤蔓,更是粗壮的出奇。

它的藤蔓,有我的一只手指那么壮,可想而知,这藤蔓是经过多少年才形成了如此模样。

它的根部,几个我围起来,也保不住它。

站在千年大树下,就像站在一把无边的太阳伞一样,能遮风,能遮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草虫的村落小练笔100字,不要复制的

今天,我又兴高采烈地来到蚂蚁洞旁,看见它们车水马龙地往来。

蚂蚁站成一排排的,正准备做操了。

忽然,蚂蚁队伍乱了套,纷纷散开,它们跑着跑着,不断地左冲右撞,一只庞大的蚂蚁撞到了一只娇小的蚂蚁,那只娇小的蚂蚁眼泪争先恐后地落了下来,怎么办呢

那只娇小的蚂蚁再也爬不动了,一大群蚂蚁拥过来,抬起娇小的蚂蚁就向远处走,它们的嘴里不停的在安慰小蚂蚁,小蚂蚁感恩不已,连声说谢谢。

我的目光顺着蚂蚁走的路探索,我看到了蚂蚁的团结互助,友好的品质。

我更在那里得到了许多

我漫游了整整一上午,直至太阳公公笑得更猛的时候,我的心才收回来。

看到它们这样团结友好,我完全迷惑了,到底在蚂蚁的脑海中蕴藏了多少智慧

蚂蚁究竟有多少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是什么力量是它们这么团结呢

我完全沉浸在蚂蚁的海洋中了。

蚂蚁回家了,洞里传来一阵蚂蚁吃食的声音。

我,在这智慧的海洋里洗尽铅华。

有点多,你成绩好删一些。

求一篇600字的作文,题目是游二酉山、

(一)清晨雾弥漫,预示着又是晴朗的好天气。

今天,我的心情的好,和沅陵的几化界的朋友相约共赴二酉山一游。

沿着湘西籍大文豪沈从文笔下的“白河”而上,两岸绿树成荫,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就近后靠的库区移民民居点缀其间,不时有淡淡炊烟从青瓦屋顶冒出,连同尚未散尽的晨雾向远处林间、天空弥漫萦绕开去,成群的水鸟不时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浪花,几束穿过晨雾的阳光照在水面上,微风吹拂,波光鳞鳞,奇异美景,如梦如幻,如临仙境。

先过沅陵旧八景之一的“白田映雪”,又过有仙人降临的“落仙处”,再过气势非凡的“大石门”(又名十牌楼),不出15公里的路程,二酉山就呈现在眼前了。

心仪了二十多年,终于见到了《辞源》载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之地,我的心也随之加速了跳动,并澎湃起来。

那是青春年少的岁月,我从书中知道了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的最好赞美之词莫过于“学富五车,书通二酉”了,那一刻,我就有了到二酉山游览的想法。

上天有好生之德,最终让我走上了我最喜爱的旅游业之路,成为一名普通的景区景点开发的拓荒者参与人,才让我有机会来到沅陵,来到灵光闪烁、光芒万丈的二酉山,圆了二十多年前的梦。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这是一座无比神奇的山,一座具有五千年藏书史的山,一座沉甸甸凝聚着五千年古今文化的圣山,一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德文化圣山,一座天下学子毕生向往和万里朝拜的中华文化圣山。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二酉山不高,东、西、北三面环水,因为峭壁悬崖,群峰面照,重山嵯峨,山势峭耸的缘故,显得特别雄伟。

二酉山没有神仙居住,因为二酉藏书的缘故,却很有名气。

二酉山又名小酉山,山下从西南方向流来发源于古丈的小酉溪与从东北方向流来发源于湖北宣恩流经重庆秀山、湖南龙山里耶、永顺王村和沅陵凤滩至此的酉水相汇,然后沿东南方向流入县城注入沅江,山因水而名,水因山来称。

溯酉水而上两岸基本上是土家族人聚居区,沿小酉溪向西则是苗族人的生活区。

乌宿古为酉水交通孔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称“八蛮峒口”。

远古时又名“狰狞猞獠狍狼寨”。

八蛮即指酉水上土家族的八个部落,一峒一部落,八峒最下端的乌宿故称“八蛮峒口”。

环二酉山周围的三座山脉都带有“龙”字,当地百姓称之为“三龙朝圣”和“三龙听读”。

二酉山东面的山,山形奇特,酷似一条蛰伏的鳄鱼,只见它把尖尖的嘴伸向水中,迷糊着双眼,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它的名字就叫鳄龙山。

鳄龙山与二酉山夹酉江对峙,形成峡谷,古时为水陆驿道,又是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地势险要,有沅陵县城北门锁钥之称。

说起鳄龙山还与三国时的智慧大师诸葛亮有关联。

诸葛亮年轻时曾从北方游历到南方经过此地而进入四川,然后才正式躬耕南阳的。

诸葛亮路过此地曾上二酉山祭祀善卷、伏胜,并希望能寻找到藏书,以丰富自己的学识,藏书虽未寻得,但闻知刚好在鳄龙山隐居暂住的水镜先生很有学问,于是便向其讨教。

诸葛亮游历一圈后隐居古隆中号“卧龙”就是水镜先生根据此山名为其取的,只不过将“鳄”改为“卧”而已。

鳄龙山上至今还有为纪念水镜先生修建的水镜阁遗迹。

隔小酉溪与二酉山南北相望的山叫蟠龙山。

站在二酉山远眺蟠龙山,层层叠叠,起伏连绵,有如大海的波涛,好一幅“武陵逶迤腾细浪”的绝顶画面。

乌宿村就蜿蜒盘曲在蟠龙山脚,从高处俯看,就仿佛一条硕大的游龙,歇息在酉水与小酉溪的岸边。

别小瞧了这个村子,解放后,从这里走出来许多闻名于世的专家教授,成为远近闻名的“教授村”。

象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华南工业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彭文明,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时的英文翻译中央航空学院的彭文汉教授,还有清华大学教授刘婉珍、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刘成宇、北京国防大学教授刘兆丰……静卧在二酉山后侧的大山脉叫青龙山。

青龙山脉中有一座名叫丁牛山的,正是被五溪六族称为始祖的盘瓠与辛女结草为庐的地方。

(三)二酉洞是二酉山的精华所在,又名妙华洞,意即收藏精妙绝伦中华文化的地方。

相传,黄帝曾在此藏书万卷,故又有万卷岩的称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句可能就是借用此名之意的结果。

又传周穆王也曾在此收藏异书。

二酉洞处在险峻的二酉山半山腰的绝壁上,绝壁呈古铜色,隔河相望,洞口掩隐在杂草绿树丛中,时隐时现,每当风日晴和,霞光自洞中出,环绕山谷,有如海市蜃楼,冬日更甚,宛然仙境,额外透露出一股神奇,让人无形中有一种探明究里的冲动。

公路是从县城郊的白田乡境内开始沿酉水的东岸一直到鳄龙山下码头的,从码头摆渡过河几分钟就到了二酉山下,沿着呈之字形破破烂烂、高低不平的石级台阶而上,二十来分钟就可到古藏书处二酉洞了。

二酉洞宽约6米,高约2米,外洞深约10米,洞厅里有两块岩石,一块矩形石台,是从洞顶撬落下来的,相传是古人读书用的,另一块岩石是原始的,形如菩萨,人称菩萨岩,上面凹凸不平,象是若干小尊佛刻,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辨别是人为雕刻还是天然生成。

内洞据史料载很深,明朝著名荐臣麻阳的满朝荐丙寅游二酉洞有诗为证:“空洞蜿蜒穿地窍,玲珑黛碧透天工。

”因入口泥土淤积狭窄暂不得入,仅能容一人爬卧而进。

洞的外形有如“酉”字天然生成。

就是这么一个平淡无奇的洞,却成就了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成为儒家文化和中华古文明的摇蓝。

追根索源,故事发生在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公元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凡博士官以外所藏《诗》、《书》、《百家语》也在焚烧之列,有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论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判黥刑,并罚为城旦。

一时之间,全国到处浓烟滚滚,秦前文化面临绝灭。

这就是古今中外无有二例的“焚书坑儒”事件,民国版《辞源》关于“焚书坑儒”解释是:“秦始皇以咸阳诸生,是古非今,惑乱黔首,从李斯议,收天下之书,除秦记及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皆烧之。

悉召文学之士甚众,欲求仙药,终不得,卢生等彳复 亡去,始皇怒,乃坑杀咸阳诸生四百六十余人。

”这时,有一个名叫伏胜的朝廷博士官,走出了前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装运了五车计二千余卷书简出了咸阳准备择地而藏。

作为一名博士官,伏胜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他知道要将诸子百家学说和秦记以外的列国史志保存下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他也深知秦始皇令下即行,如果藏书一旦暴露,不但自己性命不保,家人及族人都得遭殃。

因此必须选择非常隐弊的地方。

什么地方是隐蔽的呢

伏胜想到了流放之地。

在中国历史上,获罪之人有遭流放的刑罚处罚,流放之地大都是偏远蛮荒之地,通常北部和西部的荒漠,南部的蛮夷地区都是流放之所。

伏胜在思索过程中认为南部大山中要优于北部和西部的荒漠地区,于是就选择了屈原在《涉江》中提到的地方:“……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穴之所居……”屈原被放逐湘沅,证明地处僻静,加之楚怀王被秦昭襄王拐骗为人质,最后客死秦国,楚人对秦一直怀有刻骨之恨,到那里有隐蔽的地理环境和群众基础。

位于《庄子》上讲的乌宿二酉山正好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庄子》上讲,在荆楚的酉水河岸有一个叫乌宿的地方,那里是太阳休息的地方,金乌每日巡毕周天,就到那里安眠,所以叫乌宿。

这二酉山不正好为藏书之所吗

于是就有了《方舆胜览》载:“小酉山石穴有书千卷,相传避秦人所藏。

”和《荆州记》载:“小酉山石穴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

”的伏胜二酉藏书了。

历史证明伏胜选择二酉山二酉洞作为藏书之所是正确的。

历史就有那么惊人的相似之处。

离二酉山仅170公里的沅水南岸的桃花源不也是秦人为避战乱而隐居之所吗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这样一个没有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社会不是空穴来风。

实际上,自桃花源开始溯沅水而上就进入武陵山区以苗、土家为主的地区,据《苗族简史》: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开始了“铁犁牛耕的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自耕农的私有制,创造了父系氏族初期的物质条件,但由于生产力还比较低,所提供的剩余生产品极少,因此,还产生不了突出的富户和显贵人家”,呈现出了没有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社会现象:“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因此,伏胜藏书所选择的二酉山正是一处“世外桃源”之地。

伏胜二酉藏书,翻山涉水,车载船运,历尽千辛万苦,未被发现是一个奇迹,但更是一个壮举,可以作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没有伏胜二酉藏书,中华文化与文明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人们常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假如没有二酉藏书,儒家文化就要薪火消亡,无法传承,也就不会有中华文化第一人、儒家学说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存在。

中华五千年文化与文明就只剩下二千年了,还能称其为文明古国吗

再由此而生发开去,包括日本、朝韩、东南亚各国,都与中华文化交织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如果没有二酉藏书,整个东方文明的体系就无法构建了。

怎么评价二酉山与伏胜都不为过。

二酉藏书所体现和反映的是伏胜对文化的追求和保护的一种精神,没有什么比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保护更难能可贵的了。

这段史实的最好注脚就是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二酉洞的藏书虽然献给了朝廷,洞中显得空空荡荡,令人充满暇想和疑惑。

而史载洞旁有记崖,记藏书之由,也惜日久年长字迹磨灭不见踪影。

倒是清朝光绪庚寅仲春月时任湖南督学使者的福建人张亨嘉(曾出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即北京大学第四任校长)奉旨来此叩访伏胜、朝拜二酉洞时,题刻了“古藏书处”四个大字立于洞门下壁向人们讲述着这段传奇历史。

伏胜藏书为二酉山带来了文脉和灵气。

自汉刘邦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后,二酉山二酉洞就成为天下圣迹,成为读书人毕生向往和追求的地方。

以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前往二酉拜谒更是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章。

如明朝唐九官诗曰:“闭寻酉室到云窝,未见藏书见薜萝。

深谷尚余三代俗,白云遥忆穆王歌。

泉飞绝壁人踪少,林翳重冈鸟语多。

着作使君饶异况,胸藏二酉兴婆娑。

”山上一度建院立阁,修堂造亭,香火旺盛。

为纪念伏胜修建的伏胜堂和为保护二酉洞修建的藏书阁就是典型的建筑代表。

非常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山上的亭堂院阁均遭毁坏。

但洞中香火却一直延续了二千多年未曾中断过,并且每至逢年过节或学生升学季节,山下方圆百里土家、苗家男女总携儿带女爬爬二酉山,烧烧香以感沾二酉灵气,过过发蒙节。

(四)从二酉洞南折而向上,不过十来分钟就到达了洞顶上的平台台地,台地宽约百余米,一直向西延伸约500米,台地外缘有五个小土山包,沅陵县志称为“莲花为座”。

对于外来人而言,如果不是登上洞顶,绝然想不到半山腰还有一块平地,而在绿树掩隐下还有一个22户人家的小寨子,几十号人在这里生活。

寨子是二酉村(乌宿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寨子建筑还有一些特色,属土家旱地吊脚楼式和双手推车式的木房。

寨子后面山上是成片的板栗树,房前屋后间或有一些桃、李、柿等果木树,还有跨越小道的菜架,架上吊满了南瓜、东瓜之类的。

寨子里鸡犬相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贴切,恍如进入了“世外桃源”。

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寨子,在八十年代却出了近30位大中专生,还有研究生和教授。

是什么原因造就寨子及山下乌宿村成“教授村”的呢

通过了解,原来这里的人们将其归结为是受伏胜二酉藏书壮举的影响。

二酉洞中虽然现在找寻不到任何只言片语的竹简书籍,但令伏胜想不到的是,受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保护精神的影响,却激起了一辈又一辈乌宿儿女崇学求学之风。

山上山下即便是一个普通农人都有一个理念,“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伏胜二酉藏书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二酉山下走出了上百位专家教授,是令人称奇和惊讶的。

这不就是“学富五车走四方,书通二酉行天下”的最精彩的诠释吗

寨子里的村民也是非常好客的。

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在这里美美地吃上一顿农家饭,那用铁锅煮出来的米饭特别是锅巴尤其好吃,还要品尝一杯纯正的二酉米酒,二酉米酒才是真正的酒之源,要不然酒为什么是酉加三点水组成的呢

在吃饭的时候,还能听到当地百姓津津乐道地讲上一段二酉山陈世美的故事和陈氏仙姑处女墓的故事。

陈世美不认前妻的故事大都知道,但二酉山陈世美的故事则讲的却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因拒绝家乡部分亲朋要求为其安排做官而被损为不认亲朋的不孝子。

陈氏仙姑处女墓的故事则是讲述的二酉山后山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墓,墓碑上就是刻的“明故陈氏处女仙姑七姐墓”几个字,据传说里面埋的仅是一双绣花鞋,而绣花鞋的主人陈氏少女则修练成仙从黄陵洞处升仙去了。

(五)从二酉寨沿崎岖的山路继续向上攀登,只需半小时就可达山顶。

二酉山虽然只有海拔420多米高,但上至山顶,却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尤以眼眺北方连绵起伏的大山,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甚是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只有到了山顶,才能真正体会毛泽东主席的国文老师袁吉六的诗境:“船过压洑滩,横空出二酉,燕子款款下,落水吊金斗”。

山顶还是俯看二酉寨五朵莲花、乌宿集镇和呈“人”字状水景观的绝佳观景台。

在丰水期间(五强溪库区蓄水期),如果不是有本地人或者导游的介绍,初次登顶的游客是无法分辨出山下水的来龙去脉的,仿佛水是西南方与东南方两水汇合后向东北方向流去的,其实不然。

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的季节,轻纱漫雾,云蒸霞蔚,人在山间小道行走,似腾云驾雾,优哉游哉,好不惬意。

如果有幸还可以观赏到水面上宛若一条白色的“人字”玉带在舞动、在漂流的奇异美景。

山顶面积不大,是由三个连着的小山峰组成,每个小山峰顶大约只有一亩面积不到。

山道弯曲,林荫蔽日,山境幽异,云雾飘渺,凉风习习,盛夏无暑。

遍山的苍松在风的吹拂下发出的涛声非常悦耳动听,伴随着虫鸣鸟叫,一切是那样的和谐,恍若天籁,正如明朝刘伯翰游览二酉山后留下的诗句所描述的一样:“满耳萧萧松籁发,却疑身世在天台。

”最叫人感怀二酉山伟大的还是山顶善卷堂的遗址和横躺在遗址旁杂草丛中的“二酉名□”残碑。

遗址上长满了杂草小树,满地堆的是残砖碎瓦,堂址面积也不大,仅12米见方,但其纪念意义重大。

“二酉名□”残碑打乱丢掉的那个字让人有些许难以琢磨,是山

是洞

是寺

是庵

是堂

但凡所有上山的人都认为应该为“山”字。

为什么呢

北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陟,有感于善卷对辰州百姓的教化功德,上书朝廷说:“善卷有功于民,应予祠祀,以示崇德报功之意。

”真宗皇帝赵恒收到欧阳陟的奏折,好不高兴,即着令辰州府在二酉山为善卷建祠堂,修亭阁,封大墓。

并且为祠堂外的亭阁钦定亭名为“仰止”,乃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

善卷堂就建在中间的小山峰顶平台上,说是平台,其实是磊筑起来的,南面和西面全部是就地取的麻石砌的保坎,保坎最高处约有5至6米,上面长满了绿苔衣,东面几米处就是百余米高的绝壁,常有山鹰在此展翅飞翔,更显山之伟,壁之高,这就是沅陵县志称其为“玉屏为顶”的地方。

在一座有祠堂、亭阁和大墓的山上,石碑上绝不会单单刻上洞、寺、庵、堂等字,有可能的只有“山”字。

二酉山因善卷教化和伏胜藏书而闻名,有名气的应该是“山”,山才是载体 。

善卷何许人也

连真宗皇帝都亲自下旨为其建堂以纪念之。

“善卷,有虞氏武陵人,居枉渚。

唐尧闻其得道,北面师之。

尧崩、舜以天下让卷,不受去,入深山。

”这是藏励和主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对善卷的解释。

善卷其实是上古时代武陵的一个隐士,他知识渊博,学问高深,为人谦和。

尧帝拜他为师。

在朝中,他协助尧一起辅治天下,深孚众望。

尧死后,将帝位传给舜。

舜认为自己学识名望都赶不上善卷,于是想将帝位传让给善卷,善卷哪里敢接受,说了许多推辞的话,无奈舜就是不听,善卷无法,只好逃离都城,跑回故乡。

谁知舜是真心让王,又派人追到善卷老家武陵。

善卷只好弃家而逃,住进二酉山中。

传说善卷躲进二酉山后,自耕自食,闲暇之余就与当地百姓农人传授礼仪,教化蛮愚,因为善卷的教化,生产、生活逐渐进入文明阶段,被朝廷视为熟苗,这里也就成了古代的生苗、熟苗的分界地,至今在乌宿棋坪与泸溪县交界的山岭上还立有“生苗、熟苗分界处”石碑可兹证明。

也正是这个原因,善卷才受到统治者的尊崇,受到人民百姓的爱戴。

英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

伏胜是英雄,置生命于不顾,藏书二酉,永世不朽。

伏胜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保护神,是当之无愧的“书圣”。

善卷也是英雄,他拒绝王位不坐,没有非凡的勇气是不可能的。

读书当官是成千上万人的梦想,何况千古一“帝”,为争夺皇位,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浴血奋战,人头落地。

可见,善卷放弃王位不坐隐于二酉山教化当地百姓蛮愚,彰显了德性。

德者,天下居之。

德者,高山居之。

善卷不就是“德圣”吗

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三龙朝圣”和“三龙听读”的含义。

这就是二酉山,一座完全意义上的中华文化圣山。

这时的我不得不带着几分久违的虔诚去重新审视二酉山,去叩拜善卷和伏胜。

(六)二酉山的风景是美的,那山,那水,那树,那绝壁古藤,那寨子,那开阔的视野,还有壁立千仞的巨大石壁,曲径通幽的翠山谷(书山门),是很吸引人的。

虽然相对于鬼斧神工的张家界来说,似乎显得一般,再平常不过了。

但若以文化而论,不要说大湘西,就是湖南,中国,也无法寻得第二座。

二酉山自古就是天下名山,许多成语典故都出自这里或与这里有关,“学富五车,书通二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湘东遗恨”等。

前面的成语典故,都是比喻读书之多、学问之深的,而“湘东遗恨”成语则是讲述的南齐梁元帝在未称帝前受封为湘东王,曾到二酉山寻访前人藏书,没有找到,留下遗憾,作《访酉阳之逸典》赋。

二酉,已经成为藏书丰富的代名词。

我曾查阅汉语大字典,殊不知,一个“酉”字就让人瞠目结舌。

“酉”字在十二生肖中属“鸡”,鸡为知时鸟,雄鸡一唱天下白,而酉在旧式记时法中指下午5点至7点,正好是夕阳西下时分。

这与学生学习上课的时间如此吻合,是不是造字之人,当时心中所想就是要告诉天下学子,读书要从雄鸡啼鸣时开始(闻鸡起舞),一直读到太阳西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按二酉洞外形所造出来的“酉”字不正是天下最好的“劝学篇”。

更为奇妙的是,如读书人每天都能坚持到星星升起的晚上,那不就真正的“醒”了吗

据说,“酉”字就是善卷根据洞内的内涵和形状创造的,是妙华洞极妙的象形,他先在上方画上“一”代表“天”。

再写一个“儿”,意即普天下的儿女们。

儿女们生下来后怎么办呢

不能象猪、狗、牛、羊一样满山遍野四处乱跑,而要关在二酉洞苦苦读书修炼。

于是他仿照二酉洞的形状写了个“口”字,“口”又可引深理解为“家”、“国家”。

“口”里面的“一”字表示“大地”,意即普天之下均为王土,表示天的“一”是无人管的,而表示地的“一”得有人管治,都在国家的统管之下。

你只有好好的读书,才能知晓天下,走遍天下,最终治理天下。

我曾展开过联想,“酉”字在“地支”中名列第十位,“九”在自然数中表示最大数。

“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是不是感沾一下二酉山的灵气,就能由“9”至“10”,由一般读书人进入圣贤境界。

可能真的是这样,要不然在古有千年平蛮,后有百年匪患的湘西二酉山下,怎么会出现上百位教授。

无疑,凡来二酉山感沾二酉灵气的,必然有如醍醐灌顶,而成为“才高八斗,学贯中西”之人。

其实根本就不用联想,《说文》解字中道的非常明白,原本“酉”为成、为老、为就、为秀、为饱、为丰收之意,而以“酉”作偏傍部首组成的繁简字也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有近400个,而“二酉”合在一起自更不必说,更应该是特别饱满、成熟即双丰收之意。

我在想,一个酉为成,也就是有才,那么另一个酉是不是为德呢

有德有才为“二酉”,果真如此的话,二酉山成其为中华文化圣山是当之无愧的。

至此,对二酉山最贴切的评语莫过于“德立天地,书贯古今”了。

没有比“二酉”更丰富的文化了。

虽然,那为纪念善卷修建的善卷堂、仰止亭,为纪念伏胜修建的伏胜殿、二酉藏书阁,同时于公元1952年毁于山火。

还有那在明朝时由董汉策、王世隆两个举人在山上分别创办的翠山书院和妙华书院,也一并随历史朝代的更迭和交通的改变,而遭遗弃和毁坏。

但令人可喜的是,今天,二酉山的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切毁灭的东西都会恢复再现,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切都会如那酉水悄然东逝,唯有堪称文化的东西才能与时俱进,与山同在。

沅邑名山,惟此为胜。

(七)许是山的美丽,许是山的文化底蕴厚重的吸引,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经意间,太阳下山了,落日的余晖映红了二酉山那边的天空,是该回城的时候了。

站在鳄龙山下的我脚步却不曾想移动,眼望着二酉山、二酉洞、二酉水,希望能再多看几眼,虽然这不是第一次。

开发二酉山的建设者们还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如果说善卷教化百姓蛮愚的历史是创世纪的,如果说伏胜二酉藏书的历史是创世纪的,那么,在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迅猛之际,开发二酉山也是创世纪的。

二酉山水钟灵毓秀、灵气逼人,投资二酉山的人既是仁者,又是智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呀。

如果非要对投资者一个评价的话,那他们同善卷、伏胜一样是睿智的,眼光是独特的。

其实,在我心中有一个梦,当山顶善卷、伏胜塑像完成之时,当已毁的二酉阁、善卷堂……恢复之日,不仅我会来,我还要遍邀天下学子、文化名流来,一同景仰,凭吊善卷、伏胜。

我更想,创世纪的伟业,怎么能没有我呢,我也要加入开发二酉山的投资者行业,也让自己什么时候能睿智起来。

啊,永恒的二酉,中华文化的圣山,我心中的圣山,我智慧的源泉。

我的家乡作文300字

【第1句】:我赞美我的家乡美景,因为在我眼里多美的家乡,一个亲切的词;家乡,一个温暖的家;家乡,一个优雅的地方。

地方。

也及不上家的温暖。

我的家乡四面彬都是绿油油的景田野,人们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田野里,一到春天,到处都是高大的大棚铁架,像一座小部落;夏天,大棚的塑料一取,里面全是绿油油的瓜枝和金灿灿的甜瓜;秋天,村子里飘着成熟地气息,眺望去田野一片金黄,村子人人都笑开了花;冬天,,为村子穿上了一件雪白棉袄。

田野,更是一片美景,雪花落在景田野上,田野显得分外美丽辽阔。

我家乡拥有四季不同的美景,陶醉了我的心。

让我沉浸在的优美景色之中。

真是“身在福中早知道”。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的美景陶醉了我,因为它生育了我。

因为它教育了我。

爱家乡,它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又是一片育人的净土;在我心里它有着许多名胜古迹所不及的独特之处。

【第2句】:我爱家乡的美景我的家乡在长江的边上,因此,我特别喜爱家乡的美景――山和长江。

家乡的山真团结啊,一座挨着一座,谁也不分开谁 ,就像朋友似的团结友爱;家乡的山真奇啊,它们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家乡的山真绿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小草的绿,看后让人心旷神怡。

家乡的山在下雨的时候影影绰绰的,仿佛一个窈窕淑女,正腼腆地拿着一张白色的纱巾,将自己的花容月貌般的俏脸遮了起来。

这些山在下雨之后,显得十分清晰,仿佛连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能看见。

远远望去,山上的绿颜色使人分外惬意。

长江也不逊色。

长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长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长江的水真美啊,一处有一处的特点,让人百看不厌。

清晨,坐着船行驶在长江上,会发现江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水,好似一层薄纱,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

虽然家乡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一些风景区美,但是仍然可谓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3句】:当春天的时候,春姐洒下了春雨让竹笋弟弟发芽了;让花儿妹妹开放了;让小草哥哥从枯黄变绿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那春天的美景让每个人都忍不住要赞美她,但在彩云之下有个山清水秀的金色坝子她最美的时候却在冬末,这时候放眼望去是云雾迷茫的金色花海,美的让人赞不绝口。

的家乡——罗平

  每年菜花最盛的时候这里都会过一次菜花节,菜花节的精彩表演和坝子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的家乡在菜花节的前后,到处都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你从地的一边看就像在清晨霞光笼罩的大海的一样,都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还有那地高低起伏就像海里涨潮一样有高有低。

风一吹,菜花就滚动起来,就像潮水向岸边“驶”来,那不就是一片黄色的花潮么

这种迷人的景色明明就是一副美到极点的画,不管你站到那里,都可以看到那美丽的一片金色。

如果是再近些,你就可以看到一些蜜蜂在花上采着花粉,发出那嗡嗡嗡美妙的音乐。

除了这些,在不觉的时候,你融入了这黄色的花海,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花海的“舞踏家”或是“音乐家”们的表演,那时,自己也仿佛成了菜花呀

  我的家乡除了那美丽的菜花外还有那神奇的雾,那雾也是让人沉醉。

当你早晨起床一打开窗户,一股清香飘洒进来,眼前的一切都是白色,整个地球就像天堂一样,就连快要升起的太阳也被雾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给变得若隐若现,可美了。

慢慢的雾越来越大,我们都伸手不见五指了,就连向自己直来的人也看不清,就好像是雾这个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来的。

雾就好像把我们变到了海洋里去了,楼房是海里的小石堆,而汽车和人群就是鱼儿。

要不是汽车的灯光和喇叭声比起彼伏,我们还会以为我们来到了仙镜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anfenzuowen/show-33484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