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作文
  3. 满分作文

南和导游词作文

蒙城万佛塔导游词100字

万佛塔又名插花塔、兴化寺塔、慈氏寺塔(因为此处宋代有兴化寺,元代有慈氏寺),俗称“蒙城砖塔”。

万佛塔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

整座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

【第42句】:2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而得名。

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

[1] 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是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

从1977年开始,文物部门对万佛塔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塔基,弥合裂缝,补镶损坏严重的佛像砖,塔尖增设了避雷针,恢复了宝塔原貌。

1981年,万佛塔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宁文屏山导游词400字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东北部,县境东靠嫩江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西连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接壤,南和西南分别与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为邻镇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第4句】:9℃,年平均降水量40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52天。

全年盛行北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白城市西北、镇赉县东部,东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泰来县隔嫩江相望;南以洮儿河为界,与吉林省大安市相邻;西北和本县的丹岱、五棵树、哈土气、东屏、岔台乡的部分地域接壤;距白城市78公里,大安市120公里。

齐白公路可直达景区,距图乌国道60公里。

是典型的湿地保护区类型的风景旅游区。

198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莫莫格自然保护区。

1997年,国务院批准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底为国家4A级景区。

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湿地博物馆,是莫莫格保护区生态和鸟类资源的大观园,馆内展示标本400余件。

这里一年四季向游人开放,成为科考、学习、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也是吉林省首家青少年生态体验教育基地。

阿坝州黑水县导游词

黑水,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与松潘相接,东西与红原、茂县相邻,南和西南与理县、马尔康相连,距离省会成都284公里,县城海拔2350米。

[1] 黑水藏名为“措曲”,是“生铁之水”之意。

黑水河属岷江上游支流。

有小黑水河、毛尔盖河及溪沟99条。

[1] 黑水境内自然风光峻秀、奇特,人文风光独具特色。

主要有三奥雪山,卡斯特景观,全球同纬度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年纪最轻的达古冰川,八十里画廊之称的奶子沟彩林,色尔古藏寨等独特的藏式民居,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

黑水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其红色文化悲壮厚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有著名的“芦花会议”会址,红军翻越的3座大雪山,即达古雪山、昌德雪山和雅克夏雪山等中国革命史迹文物。

[1] 黑水属季风高原型气候,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并随海拔高度不同差别较大,高山与河谷年均气温差值达20℃,县城芦花平均气温9℃,年极端最高气温

【第33句】:5℃,极端最低气温-

【第14句】:4℃。

境内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集中,秋季阴雨连绵,年平均降雨量6

【第20句】:06毫米,无霜期平均1

【第66句】:1天。

受青藏高原气候影响,常有干旱、暴雨、冰雹、洪水、泥石流、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

[

昆明、大理、丽江三城市适合全陪讲的导游词及各景点传说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的峰峦间。

主要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风景点组成。

华亭寺位于海拔2050米的山间,创建于14世纪,寺内殿宇规模宏伟壮观,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圣地。

太华寺建于14世纪初,花木繁盛,幽香袭人,寺内的望海楼,是观在滇池日出的好地方。

三清阁和龙门是一组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有九层十一阁。

龙门石雕工程,包括石道、古室、古栏、古窟、古佛等,是西山胜境的精华所在。

登上龙门,凭栏下视,为百丈之悬崖峭壁;举目远望,海天一色,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这是一个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白鸟争鸣、景色秀丽的森林公园。

茂密的森林植被,常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刹殿宇楼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深处。

西山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其在城西,群众习惯称它为西山。

远眺西山群峰,宛若一位仰卧于滇池之滨的“睡美人”,她的脸、胸、腹、腿,以至下垂入水的头发,都历历在目,轮廓分明。

登龙门观日出,面对烟波浩淼的五百里滇池,令人心旷神怡,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

著名人民音乐家聂耳的茔墓也置于园中。

除了上述景点,在西山森林公园,最难得的应该是森林里清新无比的空气,从大理旅游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南诏古国,佛道胜地,风花雪月的大理历史悠久、山川秀丽,苍山洱海珠联璧合,文明古都极具神韵,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滇西,东连楚雄彝族自治州,西接保山地区,北与丽江地区毗邻,南和临沧、思茅地区接壤。

全州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全州主要有白、汉、回、彝、藏、僳僳等25个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

大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市人口49万人,其中白族占65%。

大理是中国西南边疆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围就居住着白族先民。

西汉元封年间,始建叶榆县。

唐宋时期先后建立的“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延续了五百多年,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古以来,大理就是滇西之通衢,博南古道、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沟通云南丽江、迪庆、德宏、保山、楚雄、临沧、思茅等8个地州的昆畹公路、滇藏公路的交汇点和物资集散地,又是我国同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

现今已经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文化中心。

大理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江河流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被誉为“植物宝库”和“动物乐园”。

州内苍山、洱海珠联璧合、互相辉映;剑川石宝山的唐代石窟被誉为“西南敦煌”;佛教圣地鸡足山与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齐名;巍宝山是南诏发祥地,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观宇建筑群为人称道;洱海源头的茈碧湖、温泉闻名中外。

大理的自然风光以“苍洱毓秀”、“风花雪月”闻名遐尔,素有“文献名邦”、“东方日内瓦”之美称。

白族、彝族、回族、僳僳族、苗族、纳西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不但语言、服饰、民族、饮食、婚俗、宗教信仰富有特色,民间节日也饶有趣味、多姿多彩。

白剧、洞经古乐、霸王鞭、大本曲和彝族打歌等是大理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始于唐代的传统盛会三月街、白族本主崇拜、白族三道茶等民俗蕴含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大理的“苍山雪”,“洱海月”,“下关风”,“上关花”是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自然风光独甲天下,不可以不游大理市 祥云县 宾川县 弥渡县 永平县 云龙县 洱源县 剑川县 鹤庆县 漾濞县 南涧县 巍山县丽江旅游

天龙屯堡的旅游指南

云阳,万里长江边上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县城,汉代设县,至今己风风雨雨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

真正使这座小县城享有名气的,不是县城本身,而是县城对岸隔江相望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恒侯庙(即众所周知的张飞庙)。

张飞庙是长江南岸为数不多的文物古迹之一,庙里内容丰富,举目尽收名人木刻字画,抬手可触古老石刻铭碑,打开像机无处不是美景,游览胜景使人流连忘返。

同时也引出了不少对张飞庙的传说。

“头 葬 云 阳”三国时期的一天晚上,住在长江边云阳县铜锣渡口边一位老渔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见一个满身是血的将军称自己是蜀国大将张飞,被部将范疆、张达在阆中所杀,二人割其头颅投奔东吴,途中闻听吴蜀讲和,他们便将其头颅抛入长江中。

他拜托老渔人把自己的头颅打捞上来,否则就要漂到吴国。

并要求老渔人将其头颅背往后面飞凤山上,在哪里背不动了就在哪葬头。

”半信半疑的老渔人梦醒后来到长江边撒了一网,果然捞起了张飞的头颅

后来,当地百姓就在捞起张飞头颅的地方---现云阳县旧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修建了最早的张飞庙。

这大概就是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民间传说。

传说终归是传说,张飞庙究竟建于何时,为何建在云阳,如今皆找不到相应的史志记载,张飞庙助风阁内现存的一块宋宣和年间的《宣和陈拟碑》,是张飞庙最早的实物例证。

时至今日,史称“巴蜀一胜境,文藻一胜地”的张飞庙早已成为长江三峡一处著名的文物古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去拜祭和参观游览。

而三峡工程的修建,则使张飞庙列入了重庆市需要搬迁保护的四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国家拨巨款将张飞庙原汁原味地迁往磐石镇龙安村,与云阳全迁的新县城遥遥相对。

“助 我 清 风”从云阳新县城南眺对面的盘石镇龙安村与县城一同上迁了32公里的张飞庙,精心选择的新址,地形与原址很相似:坐岩、依山、面江。

张飞在云阳人心目中,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名人,而是一位神,一位菩萨,这种情况,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四川阆中有一座张飞庙,国内就只有云阳才有张飞庙,据他了解,云阳全县有大大小小共14座张王庙,张王菩萨早已深深地进入了云阳普通百姓的生活。

除了云阳,附近的渝东区县乃至毗邻的湖北部分地区,都有祭拜张王菩萨的传统。

相传张飞的神灵经常护佑过往的船只,常送顺风15公里,后人便在庙里建一亭阁,上书“助我清风”,亭曰“助风阁”。

以前,航行川江的新船在首航前,船老板都要到张王庙祭拜,祈愿平安。

即便是现在,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和八月二十八(张飞生日),所有经过张王庙的船只,包括最豪华的游轮,都要给张王菩萨放鞭炮。

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河道总督张鹏翮回遂宁省亲,乘船经过张飞庙,不仅不去祭拜,还狂言“文臣不拜武将”,当晚停歇在三坝溪。

谁知晚上逆风顿起,船只不但不能前行,倒退回了云阳老县城。

张鹏翮这才深感敬畏,备齐三牲三果进庙参拜,结果开船后一帆风顺。

省亲回来,张鹏翮专门为此赋诗一首:“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

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镇崆峒。

”刻有此诗的石碑还镶嵌在助风阁内的墙壁上。

极具地方色彩和民俗价值,是张飞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

庙里的柏树上,一年四季都挂有许多的红绳和红布条,张王庙会期间更多。

家人生了重病,当地百姓都会去张王庙上柱香,系上一根红绳,祈愿的人很多。

当地老百姓过年杀猪前,都要向张王庙的方向敬香祭拜,因为张飞最早就是一名屠夫。

到现在,云阳人买了新车,也要去庙里放鞭炮,敬香送油;外出打工的,行前也要去庙里祭拜,找了钱回来还要去还愿;农历八月二十八晚上12点,云阳的老板们都要包船过江去庙里放鞭炮……张飞庙搬到新址后,罩掩古庙的古树老膝、苍松翠柏、名花异草、悬崖飞瀑早己荡然无存。

新培植的树木要成绿阴,还待数年后才可能成其气候,原形成价值的民俗因无本寻,现均已被人丢弃,拜神许愿香火很旺,但借树借花借石寄托祝愿的民习则无处可循了。

“文 藻 胜 地” 除了民俗的价值,张飞庙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胜古迹,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抒情,赋诗留联,令其“张祠金石,甲于蜀东”,“江人文藻,称胜地矣”。

将张飞庙打造成为“文藻胜地”,有两个人的功绩不能不提,一个是清代庙住持僧瘦梅上人,另一个是清末曾在京城为官的云阳人彭聚星。

张飞庙历代的住持僧都喜欢请来此游览的书画名家留下墨宝,而瘦梅上人更甚,凡“遇名流过寺,必乞留题”。

彭聚星在任学部主事时,收集了大量的名家如《前后出师表》等字画拓本。

告老还乡之后,他与瘦梅上人专程请来当时国内顶尖的金石篆刻名家姚仁寿与何今雨二人,耗时几年才将这些拓本一一篆刻完毕,张飞庙现存的800多幅木刻和石刻,大多数是当时所为。

张飞庙内,殿堂亭阁中,随处可见悬挂的木刻和镶嵌的石刻,以及大量的石碑。

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郑板桥、刘墉等大家的得意之作均在其内。

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双璧”之誉;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所书《客座私祝》碑于光绪28年刻成,现为国之孤品;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由何今雨勾勒镌刻,被誉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雕刻绝世的“三绝” 作品。

国内现存的5套《前后出师表》碑刻中,张飞庙这一套是最完美的,成都武侯祠的《前后出师表》都是用张飞庙的拓片所刻。

张飞庙大门前彭聚星所书的一幅对联,是渝东地区最长的一幅楹联,共68字,内容概括了张飞的生平以及张飞庙的传说。

上联为:卅里风,舟船助顺,直与造化争权,况淑气东来,定能焕刁斗文章,落花随水留樯燕。

下联为:万人敌,召虎侔踪,自是忠忱扶汉,从惠陵西眺,得无念故宫禾黍,望帝有心托杜鹃。

横联是:山水有灵。

每一个到过张飞庙的游人,都会留下这样一张照片:背景是巍峨的张飞庙,它坐落的岩石上有彭聚星所书的四个斗大的红字---“江上风清”。

这已经是张飞庙后厚重文化对外露脸的标志了。

搬到新址后,由于没有原址的岩石作基础,只有用钢筋水泥修建,外面再覆以人造摩崖,最后才复制“江上风清” 四个字在上面。

复制师傅们巧夺天工,四个字竟复制得栩栩如生,与搬迁前没有多大区别。

张飞庙还有一处重要的水文石刻:“大清同治庚午,洪水至此”的1

【第50句】:35米水位线。

1870年的这场洪水将整个张飞庙几乎全部毁灭,大水淹到了主殿,云阳人说:张王菩萨要洗脚。

现存的张飞庙,就是其后重建的,现在庙里还有记载重建过程和捐款人名单的石碑。

伟大诗人杜甫也和张飞庙结下了不解之缘,张飞庙中还建有一座杜鹃亭,它是由24根朱红圆柱支撑的木结构双重檐亭阁,建筑宏大,古朴苍劲,就是为纪念杜甫而修建的。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举家东迁,行至云阳(时为云安县)途中,肺病复发,寄居张飞庙旁的水阁11个月,其间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篇,“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他还写了46首赞美杜鹃的诗,其中颇为有名的是“东川有杜鹃,西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宋景,中唐时期邢州南和人,举进士。

官拜黄门侍郎。

睿宗立,迁史部尚书,开元初官至广平郡公,迁尚书左丞相。

年青时随父来东川(即张飞庙)后,抱病数月,郁郁无聊之际,偶见野梅敷花于榛莽中,感而命笔,写下了一篇皇堂富丽,体物寓意的名赋《梅花赋》,此赋被其父勖之,荐给宰相苏味道,被其赏识推祟,一时名声大噪,后应试及第,累至大官。

宋景政治生涯的轫,与在张飞庙写下的《梅花赋》不无渊源。

张飞庙有着如此厚重的文化渊源,称其为“文藻胜地” 一点也不为过。

“斜 门 歪 道” 张飞最令人敬佩的是其威猛之气,长坂桥一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吓退曹操百万大军。

古往今来,有如此气慨者,惟有张飞矣

张飞庙的正殿,高阔轩昂,巍峨肃穆,正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匾额“力扶汉鼎”,其下是威猛的张飞塑像。

因其死后被封为桓侯,张飞庙山门上方书写着几个遒劲的大字:“张桓侯庙”。

张飞庙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斜门歪道”。

“歪道”对建在陡峭山岩上的建筑来说并不罕见,张飞庙最奇特的是它的大门,不是开在正前方,而是在侧面墙上,并且是斜错着的。

有人说,因为前面是陡峭的岩石,难以建门,但人们更相信另一种传说:张飞永远心向蜀汉,庙门也要正对着成都的方向。

英国有名的商人阿奇波德立德1879年游览了张飞庙,他在游记《扁舟过三峡》中这样描写张飞庙:“庙宇建筑十分坚固,维修精良,装饰华丽,三进大殿和一个两层的亭子顺着临河一面延伸排列。

庙的一侧有一道美丽的石桥,从桥往上看,只见一条瀑布从一个陡峭的窄谷中飞奔而下。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完美的一幅东方美景。

其实张飞庙大门歪安邪对并非人们传说的是张飞一心扶汉,死后立庙门也要对着成都方向。

而是张飞庙修建于江边悬崖之上,后靠飞凤山,地势陡峭,正对江面设门没有位置,只好把庙门设在侧边。

西边有一大沟,长年流水不断,沟中又有一瀑高悬,加上青松翠柏包裹整个庙宇,使庙宇更显得古朴,幽深。

大门处的石拱桥大概也是因建张飞庙才修的,桥连两端,行人非走桥上,桥面倒成了庙门前的地坝,进庙行路都很方便。

庙门如果正开,远眺不足二百米,前面则是一面大山障目,按风水说法则是“门对桠,坟对包”,大门正对大山肯定不宜。

于是想出了将大门歪安,庙门正对桠口,那么进门的梯子就成了邪道了。

这大概是歪门邪道的来历吧

“灵 钟” 千 古 搬迁后的张飞庙,从外观看与老张飞庙没有什么区别。

但搬迁后的张飞庙新增添了一处景观,它就是“千古灵钟”。

钟在张飞庙历来都有,过去悬于助风阁中既为“镇庙之宝”,又是报时鸣钟。

文革前每天钟声不绝,定时敲响,文革后则不闻声响了。

张飞庙搬迁后,很多人建议“古刹要有钟声。

” 政府开明采纳了这一建议,2003年新铸青铜钟一口,高

【第1句】:837米,直径为

【第1句】:26米。

重105吨。

灵钟的表面图案为几合图案,铜钟由县长肖敏作铭铸于钟面,铭题为:“灵钟荡云,”文曰“三峡工程横坝截江,高峡平湖烟波浩荡,张恒侯庙溯江迁建于盘石,为此铸铜钟以壮恒侯雄魂。

虎将威灵犹在,定助我民顺风。

灵钟千古兮,警世长鸣;其声远播兮,乐乎斯民;其韵谐和兮,风调雨顺;其势荡云兮,勖我子孙。

谨为斯鸣,以励世人。

”灵钟悬挂于张飞庙桥头草芦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贾庆林、李铁映、李鹏等来云视察时曾敲响灵钟,其声雄浑荡云。

新铜钟的铸成,它记叙说明了云阳人在支持国家的三峡工程建设中作出的贡献,张恒侯也为国家建设迁徙异地,成为库区最老的移民。

2005年十月一日(古历八月二十八),张飞庙搬迁后第一次庙会期中,灵钟再次被敲响,激昂的钟声激动了所有参加庙会的人。

泥换铜像更威武 张飞庙的张飞像最早是何年、何人所塑已无人知道,据我小时候看见的是泥塑的张飞像,造型很简单,穿着一件戏服,从脖子上斜披在脚部,两个眼晴像铜铃,一脸的胳腮胡子像一撮野草长在嘴巴周围,样子很凶恶,小孩儿都非常害怕。

“文革”期间,张飞庙的泥塑张飞像被破坏。

1981年,泥塑的张飞像重新出现在张飞庙中,直至现在被新的铜像取代。

而这两次张飞像的设计者,都是四川美术学院的王官乙教授。

王教授在经过长期的考察,对张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对张飞像的神态进行了大胆的改变,在张飞铜像的神态上继续下功夫,塑造一个更加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张飞。

人们就可以在复建的张飞庙里,看到一位不怒自威的新“张飞”。

4月23日,整个云阳县像过年一样热闹。

这一天,新铸造的张飞铜像运抵云阳,云阳县组织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运载张飞铜像的卡车在云阳绕城一周,引来观者如云,然后到张飞庙旧址祭馆,最后,吊车将张飞铜像从屋顶安放进新搬迁的张飞庙正殿。

二00五年十月一日,正是农历的八月二十八日张飞的生日,又正值云阳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云阳县城的人到张飞庙拜谒“张王菩萨” 再也不耽心等渡船了。

人们对搬迁后的张飞庙第一次庙会格外亲睐,宽大的长江大桥上人流如蚁,通往张飞庙的公路上只能步行,小车也行不动。

庙外安排了两个爆竹燃放点,噼噼啪啪响声不绝,生出的烟雾遮住了半边天。

人们进庙后排着长队给张飞铜像上香谟拜,披红许愿。

据说远在百多公里外的信男信女走一两天,赶到庙会期间来给“张王菩萨” 烧香搭红。

张飞庙历史悠久,传说很多,我在此撷取的只是几朵浪花。

庙中的一块碑、一副字、一副木刻、一副书法、一尊塑像、一棵古树都有一个美妙的传说,要讲一月两月也讲不完。

要想全面地了解张飞庙,感性认识张飞庙,不妨你亲临其境,完美地去感受享用一番,真正体会一番丰厚文化的滋味。

南京研学之旅500字作文

南京之旅“出发喽

”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要去南京。

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

过了大约5小时,我们到了南京,第一站是去雨花台。

一眼望去,看到的是一组革命烈士的雕像,非常得神气,非常得威武

周围,一群活泼可爱的鸽子,自由自在地在玩耍。

它们的羽毛雪白雪白的,像是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围在革命烈士旁,与烈士们作伴。

接下去,我们去了夫子庙。

我在网上查找过,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我们大概浏览了一圈,便去了秦淮河,导游告诉我们,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

到了晚上,那里流光溢彩,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在那里,我第一次坐了黄包车。

一开始,我们坐上去,被吓了一跳,因为,整个人都有点往后倾,慢慢地也就适应了

而且,一边座着,一边看风景,还可以和车夫聊天,太舒服了

第二天,我们去了总统府。

总统府是中国最大的总统纪念馆。

那里人山人海,人们为了纪念总统的丰功伟绩,都纷纷前来瞻仰。

我也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总统的办公室、会议室等。

最后,我们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那是我去过的最悲惨的地方。

我们中国300000同胞遇难了

被毫无人性的日本鬼子杀害了

里面都是一些很血性的图片和惨忍的记录,尤其是万人坑,让人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南京大屠杀

我们永远记着你

这次去南京,让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也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意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anfenzuowen/show-37783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