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导游词的作文
写蒙古大草原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一起领略无边的大草原风光。
我们今天要去蒙古大草原,这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瞧,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草原上的湖泊像一块块蓝宝石镶在画卷上,美丽极了。
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只有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看到这些,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天似穹庐,。
看,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多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只只白蘑菇。
蒙古族人民过的是游牧生活,他们住的就是这种活动的家——蒙古包。
蒙古包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用木杆,牛皮连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
顶中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可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
这几天,大家可以住进蒙古包,享受一下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骑马,摔跤,射箭样样精通。
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上,小伙子会展示各自的风采。
女子喜欢唱民歌,跳民族舞蹈。
在会上还能尝到草原特色美食:奶茶、烤全羊、奶豆腐……介绍到这儿,大家肯定垂涎三尺了吧。
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早在稻谷飘香的八月份就举行了。
不过,没关系,在明年的八月份,我们旅游团会组团前往。
希望您下次也来我的旅行社,还是由我为您介绍蒙古族的重大节日-----“那达慕”大会。
小女子为你弄了一个,请笑纳
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
内蒙古的景区有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包头.内蒙古自治区北面邻蒙古和俄罗斯,东缘嵌着茫茫林海的大兴安岭,岭东南山麓西辽河平原,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内蒙古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天空纯净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等.而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内蒙古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诗词也很多`如 敕勒歌
深圳锦绣中华民族村导游词四百字学生作文四年级
这次去秋游,与以往不同:以往我们主要是去玩的,这次却是去看的。
那天天气很晴朗,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坐上了旅游的大巴。
一路上兴致勃勃,唧唧喳喳个不停。
接着,我们来到了民俗文化村。
体验个民族村寨生活。
有:苗寨、傣寨、陕北窑洞、蒙古包等。
那一个个像小蘑菇的房子是蒙古包;陕北人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炕上,千奇百怪。
我们还看了一场大型的马战表演——金戈王朝。
里面的马战使我眼花缭乱,精彩的表演使我禁不住拍手叫好。
这次秋游,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国的风景名胜和少数民族。
希望以后也能够多参加这种有益的实践活动。
草原的导游词五年级100字
给你找了两篇,你看喜欢哪个就用哪个吧
1 大家好
我是阳光旅行社的国家级导游,我姓X,今天,我将带您领略一番美景,那就是草原
大家看
草原上的小丘多美呀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一片诗情画意的情境。
牧羊人,每天都会带着羊群在山上吃草,他们奔跑,羊儿和牧羊人欢快的融入这一片美丽的风景中,羊儿在草原上尽情舞蹈,一会儿跑到小丘上,一会儿又下到小丘来,羊儿们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几层波浪,是这片草海里面最活跃的精灵
遥望这一片草海,特色蒙古包,点缀在上面像一颗颗蘑菇。
这里的风景太让人陶醉了,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是一副富有生机的流动画面啊
…… 大草原不仅风景美,人更美。
您来到了这里,你看啊,蒙古族老乡穿着节日的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您的到来。
蒙古人可真好客啊
他们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带上哈达,送去他们最真挚,最诚意的问候
他们面对微笑,赞同着对这片草原的喜爱,这表现出了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情和各个民族间的团结互助,相互关爱。
怎么样
您满意今天的旅程吗
欢迎您下次再来草原作客
2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你们见过草原吗
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群群的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么的美
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人心旷神怡,在那种境界里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乐趣。
来到蒙古包,又见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群马领跑,少年套马,壮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举杯,老翁敬酒,少年献歌。
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也证明了蒙汉情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体会到,来到这里,会使你流连忘返,时时沉浸在草原的无限乐趣,站在草原上,你会觉得天是那么的蓝,大地一片绿色,会觉得自己也是这一片绿色的一员,仿佛自己是这片绿色中的一棵小草。
否则老舍先生也不会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求采纳
作文家乡的风光200字用上导游词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脉的腹心地段,所辖面积9563平方公里,总人口1
【第55句】:2万,张家界是个多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19个少数民族达1
【第11句】: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第72句】: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白族
【第10句】:8万人,苗族
【第2句】:69万人(据 1998年年底统计)。
张家界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
【第16句】: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58天,暑月平均气温28摄氏度,寒月平均气温
【第5句】:1摄氏度,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气温宜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请你们回头一看:那就是闻名世界的天门山,相信大家对1999年12月举行的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飞机穿越天门洞那壮丽的一幕仍记忆犹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河,叫澧水,它发源于贺龙元帅的家乡桑植县的八大公山,穿越断崖峡谷达数百公里,流入八百里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河流中较少污染的、风光最美的“生态河”。
国内首创的无动力橡皮舟旅游漂流,就在澧水上段中最精采的茅岩河。
张家界现代地貌骨架的初步形成,大约是在距今一亿年左右的中、新生代燕山喜山时期。
由于位处云贵高原隆起区与洞庭湖沉降区之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我们造就了壮观的峡谷、湍急的河流、孤峭的石峰、深邃的溶洞、神出鬼没的地下阴河。
我们此行第一站--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就是大自然造山运动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就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张家界市的发展史。
张家界市区以前不叫张家界,叫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
史书记载:“庸,国名。
《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灭庸。
”故有“大庸,古庸国是也”的说法。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
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
那座与天门山并肩而立的大山,就是崇山。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把天下划成三十六郡,大庸划归黔中郡,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县;后来,汉高祖刘邦又把大庸划给了武陵郡(今常德市),改充县;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就是现在的天门山,发生了一场大山崩,崩掉了半边山,也崩出了一个世界奇观一个巨大的穿山门洞。
吴王孙休认为是吉祥之兆,下旨将嵩梁山改名为天门山,并特地把武陵郡分出一部置天门郡,分管四个县,以提升天门山的政治地位。
在以后长达一千七百二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庸几度兴废,先后历经了三十余次建置改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在大庸县北部大山中,发现了一片奇特罕见的砂岩峰林自然奇观,世界为之轰动。
至此,张家界总算完成了漫漫时空的跨越,终于从“深闺”中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早日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奋斗目标,张家界市制定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明确张家界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从1982年国家森林公园成立时算起,张家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其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明确,建市以来,全市累讦接待国内外游客168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
199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第9句】:5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
旅游收入相当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9年的
【第2句】:34%提高到1999年的
【第16句】:9%,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格局中发展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次产业结构由1989年47:18:35调整到1999年的
【第27句】:0:
【第26句】:4:
【第46句】:6,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已初步建成了拥有机场、海关、火车站、高等级公路、现代通讯、星级宾馆、大中专学校、先进医疗卫生设施、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基地以及不断扩大和功能日趋完善的大旅游环境格局。
目前,张家界火车站已与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旅客列车。
张家界机场开通了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空港口岸和香港、澳门、曼谷的的包机航线业已开通。
全市拥有宾馆饭店4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20余家),床位总数已4万张。
全市现有旅行社52家,其中国际社5家,国内社47家。
旅游从业人员
【第1句】:8万人,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配套服务设施。
同时,我们成功地接待了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成功地举办了数届国际森林保护节及世界特技飞行大赛,从而为张家界赢得了声誉,扩大了知名度。
张家界旅游业正在走向成熟。
有人说,张家界盛产风景。
除了已经开发开放的核心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外,周边开放景区还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茅岩河漂流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世界溶洞探险基地九天洞、以及道教名山五雷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贺龙元帅故居洪家关等。
全市旅游风景区所占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堪称湖南第一旅游资源大市。
一位大诗人写道:“如斯仙境何处有,劝君早做武陵行。
” 尊贵的客人,真诚地欢迎你们的来到。
张家界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让我们共同爱惜她、保护她、享受她,一睹她姿容出众的风采
草原导游词
呼伦贝尔大草原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
欢迎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
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
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
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
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
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
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
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
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
【第50句】: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
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
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
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
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
您好
)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 “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
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
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
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
想体验一下吗
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
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
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
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
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
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
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
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
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
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
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
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
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
年代有多远
现已无法考证。
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
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
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
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
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
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
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
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
【第6句】:7月间举行。
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
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
“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
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
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
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
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
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
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
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
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
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
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anfenzuowen/show-38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