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佛教祖师大德法语名言

2020佛经典语录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语录都很熟悉吧,语录通常是用于说明一段时间内某人的所说句子和语言特征等。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佛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佛经典语录1

【第1句】: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第2句】: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第3句】: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第4句】: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第5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第6句】: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第7句】: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第8句】: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第9句】: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第10句】: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第11句】: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第12句】: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第13句】: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第14句】: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佛经典语录2

【第1句】: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

【第2句】: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第3句】: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第4句】: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第5句】:迷了的时候叫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第6句】: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第7句】: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第8句】: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第9句】:凡夫的爱情,这个爱里面不平等,这个爱里面没有真诚。为什么没有真诚?那个爱会变的,靠不住。

【第10句】: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第11句】: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第12句】: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第13句】: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第14句】: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第15句】: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第16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第17句】: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第18句】: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第19句】: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

【第20句】: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第21句】: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第22句】:古人结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

【第23句】: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是脆弱的,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

【第24句】:有一些人不懂佛法,听说佛法要永断情爱,于是乎他就反对了。他说人与人之间要没有爱情,那还有什么意思?

【第25句】: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晓得,他这个“断”实在是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

【第26句】: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

【第27句】:般若智慧里面有没有爱呢?那个爱不叫情,叫慈悲!

【第28句】:世间人所讲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转变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恒不变。

【第29句】:一定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才能够悟入佛法,你才能脱离六道轮回。

【第30句】:你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的文学作品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情与爱,所以他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第31句】:佛法讲“慈悲”,佛菩萨是真正爱世人,他是真正有爱有情。

【第32句】:慈悲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

  佛经典语录3

【第1句】: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第2句】: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第3句】: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第4句】: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第5句】: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第6句】: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第7句】: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第8句】: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第9句】: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第10句】: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11句】: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第12句】: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第13句】: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第14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第15句】: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第16句】: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第17句】: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第18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19句】: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第20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第21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第22句】: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第23句】: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第24句】: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第25句】: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第26句】: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第27句】: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第28句】: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第29句】: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第30句】: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第31句】: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第32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第33句】: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第34句】: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第35句】:众生界即诸佛界。

【第36句】: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第37句】: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第38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第39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40句】: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第41句】: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

【第42句】: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第43句】: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第44句】: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第45句】: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第46句】: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第47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第48句】: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第49句】: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第50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佛经经典语录

佛经中的经典语录

【第1句】: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第2句】: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3句】: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第4句】: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第5句】: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第6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7句】: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第8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9句】: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第10句】: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第11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12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13句】: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14句】: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第15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第16句】: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17句】:若心有住,(经典语录 )则为非住。

【第18句】: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第19句】: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第20句】: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第21句】: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第22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第23句】: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24句】: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第25句】: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第26句】: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27句】: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第28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29句】: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第30句】: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第31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第32句】: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33句】: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第34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35句】: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第36句】: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第37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38句】: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第39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第40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经中的经典语录精选

【第1句】: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第2句】: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3句】: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第4句】: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第5句】: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第6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7句】: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第8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9句】: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第10句】: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第11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12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13句】: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14句】: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第15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第16句】: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17句】:若心有住,( )则为非住。

【第18句】: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第19句】: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第20句】: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第21句】: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第22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第23句】: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24句】: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第25句】: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第26句】: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27句】: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第28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29句】: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第30句】: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第31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第32句】: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33句】: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第34句】:若以色见我,词语,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35句】: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第36句】: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第37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38句】: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第39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第40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经典语录大全

【第1句】: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第2句】: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第3句】: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第4句】: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第5句】: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第6句】: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第7句】: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第8句】: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第9句】: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第10句】: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11句】: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第12句】: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第13句】: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第14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第15句】: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第16句】: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第17句】: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第18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19句】: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第20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第21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第22句】: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第23句】: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第24句】: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第25句】: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第26句】: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第27句】: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第28句】: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第29句】: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第30句】: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第31句】: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第32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第33句】: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第34句】: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第35句】:众生界即诸佛界。

【第36句】: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第37句】: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第38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第39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40句】: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第41句】: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

【第42句】: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第43句】: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第44句】: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第45句】: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第46句】: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第47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第48句】: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第49句】: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第50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第51句】: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第52句】: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第53句】: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第54句】: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第55句】: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第56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第57句】: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第58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59句】: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第60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10830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