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关于美人的名言警句

关于美貌和智慧的名言名句

【第1句】: 缺乏美德的美,犹如没有芳香的花(日本)

【第2句】: 美而无德,犹如玫瑰花之无香(丹麦)

【第3句】: 世上没有比有德的妇女更可爱的了(阿拉伯)

【第4句】: 美容不如心善(日本)

【第5句】: 样儿好,比不上心眼好(老挝)

【第6句】: 心灵美,永远美(英国)

【第7句】: 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布尔沃利顿)

【第8句】: 美是美德之花(英国)

【第9句】: 美色从来是祸胎

【第10句】: 所谓美人,对于眼睛是天堂,对于心灵地狱,而对于钱包来说是炼狱(丰特内尔)

【第11句】: 英雄难过美人关

【第12句】: 美貌是一封无声的推荐信(绪儒斯)

【第13句】: 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介绍信都管用的推荐书(亚里士多德)

【第14句】: 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效的推荐信(伊莎贝拉)

【第15句】: 美人的嫁妆在她自己的脸上(欧洲)

【第16句】: 容貌惹人喜爱能讨不少巧(奥维德)

【第17句】: 美貌之女人犹如才智于男子,是至关重要的(切斯特菲尔德)

【第18句】: 姑娘的心里最珍视的东西是他们自己的美貌(奥维德)

【第19句】: 美丽的面孔是一半的好运(英国)

【第20句】: 美是恋人的赠品(康格里夫)

【第21句】: 美能激发人的感情,爱情净化人的心灵(约德莱基)

【第22句】: 美貌和谦逊很难兼而有之(奥维德)

【第23句】: 凡是心中所喜欢的,看来总是最美的(伊朗)

【第24句】: 心中所爱的'人,总是美貌的(土耳其)

【第25句】: 经过一场不流血的征战,美在粗鄙的灵魂中确立了绝对的主宰地位(埃沃勒)

【第26句】: 男人在辉煌的人生旅途中,常常陷入美人秀发的陷阱(蒲柏)

【第27句】: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罗隐)

【第28句】: 情人眼里出西施

【第29句】: 美貌和愚蠢历来是匹配的一对(富兰克林)

【第30句】: 美貌是一个女巫,在她的魔力之下,忠诚是会在热情里溶解的(莎士比亚)

【第31句】: 不是因为漂亮才喜欢,而是因为喜欢才漂亮(欧洲)

【第32句】: 不爱,孔雀不惹眼;爱上,山鸡也动人(蒙古)

【第33句】: 在情人眼里,麻坑成酒窝(日本)

【第34句】: 一旦爱上猫头鹰,就觉得比天鹰还美妙(俄罗斯)

【第35句】: 美貌和智慧很少结合在一起(佩特罗尼乌斯)

【第36句】: 虽然人能长得玫瑰一样美丽,但她的美貌终有一天要消失(史文明)

【第37句】: 美貌如纸不耐久(英国)

【第38句】: 美貌开始是令人倾心的,但在家里放三天后,谁还会再瞅它一眼呢?(肖伯纳)

【第39句】: 最美的花常常先谢(英国)

【第40句】: 外貌只能炫美于一时,真美方能百世不殒(德国)

【第41句】: 漂亮而无德的女人是醉人之酒(德国)

【第42句】: 妇人有美没有德,犹如金环挂猪鼻(英国)

美貌的名言名句

【第1句】:美名胜于美貌—— 美国

【第2句】: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么?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实无华的衣服反比盛装的妇女要美得多么?—— 达芬奇

【第3句】:友谊在别的事情上都是可靠的,在恋爱的事情上却不能信托;所以恋人们都是用他自己的唇舌。谁生着,让他自己去传达情愫吧,总不要请别人代劳;因为美貌是一个女巫,在她的魔力之下,忠诚是会在热情里溶解的。—— 莎士比亚

【第4句】:美貌与忧伤总是形影相随。大自然—— 奥维德

【第5句】: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培根

【第6句】: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培根

【第7句】:美貌和智慧很少结合在一起—— 佩特罗尼乌斯

【第8句】:美貌一去返,美德流芳百世—— 英国

【第9句】:美貌是转眼易过的,可是丑陋是永久的。—— 巴尔扎克

【第10句】: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培根

【第11句】:美貌是一封无声的推荐信—— 雨果

【第12句】:美貌和智慧很少结合在一起—— 莎士比亚

【第13句】:女人的美貌,如同男人的智慧,对其拥有者来说通常都是致命的。—— 切斯特菲尔德

【第14句】: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 莎士比亚

【第15句】:友谊有许多名字,然而一旦有青春和美貌介入,友谊便被称作爱情,而且被神化为最美丽的天使。—— 克里索斯尔

【第16句】: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才能。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了内在的`美。—— 培根

【第17句】:美貌比金银更容易引起盗心—— 丁尼生

【第18句】:美貌和愚蠢历来是匹配的一对—— 奥维德

【第19句】:美貌之女人犹如才智于男子,是至—— 奥维德

【第20句】:他心里想:“妻子分成两半,多可惜呀!一半是诗意欢娱爱情忠诚美貌体贴……”“……另半是高贵的姓氏名门后裔荣誉地位人情世故!……无法将这两半汇集于一人身上! ”—— 巴尔扎克

【第21句】: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决不肯让男人对她存有唾手可得之心,把恋慕之情硬压在心头而假作端庄的举动,比最疯狂的情话来得意义更深长。—— 巴尔扎克

【第22句】:美貌,可以触发审美的情趣,但却不一定能触发倾慕或爱情。 —— 金马

【第23句】: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布尔沃一利顺

【第24句】:在情人眼里,美貌很快就变得平庸,失去其魅力并致使他产生厌恶之情。—— 艾迪生

【第25句】:美貌和智慧很少结合在一起。—— 佩特罗尼乌斯

【第26句】:美貌开始是令人倾心的,但在家里—— 英国

【第27句】: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简爱》

【第28句】:美貌和魅力原是两种要拿的东西,幸而不是所有的美女全都有魅力,往往是相貌平常的女人反而倒另有一种妩媚之处。—— 马克吐温

【第29句】:美貌如纸不耐久—— 史文明

【第30句】:美貌是一层面纱,它常常用来遮掩许多缺点。—— 巴尔扎克

【第31句】:友谊有许多名字,然而一旦有青春和美貌介入,友谊便被称作爱情,而且被神化为最美丽的天使—— 克里索斯尔

【第32句】:心中所爱的人,总是美貌的—— 伊朗

【第33句】:美貌与痛苦携手并肩,共同走向生—— 乔麦克唐纳

【第34句】:美貌无需搽脂抹粉—— 英国

【第35句】:美貌和谦逊很难兼而有之—— 约德莱基

【第36句】:美貌是一个女巫,在她的魔力之下—— 富兰克林

【第37句】: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大自然的造物总是相辅相成,它给你美貌,你更能获得爱情。—— 希斯

【第38句】:美貌是上帝的赠礼,但能炫耀美貌—— 麦考莱

学问和智慧教案

教学目标:

【第1句】: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的观点。

【第2句】: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设想:本文以自学为主,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拔。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讲。赵括有没有学问?他为什么却大败呢?(学生答)大家说的便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2句】:检查预习

【第3句】:浏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第1句】:划出每节的中心句。

【第2句】: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

【第3句】: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

【第4句】: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第4句】:论证方法:

【第1句】: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第2句】:老师归纳:

(1)内容: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方式:引证、比喻论证

(3)角度: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侧面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第3句】:小组结合,找出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第5句】:讨论题:

【第1句】:请结合上下文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这一节与“开卷有益”矛盾吗?

【第2句】: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的。”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3句】:了解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后,有的同学可能会对要求记诵的内容产生了疑惑,认为那是死读书,读死书。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试作简要分析。

《学问和智慧》 教案

学习目标:

【第1句】: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第2句】: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第3句】: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第4句】: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课文分析: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1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2,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3”(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4”或“冬烘先生○5”。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6”。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离不开智慧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7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8——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9,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10 (Mendel)研究豆子的交x,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1。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12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13,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14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15”(bulldog),为他张目○16。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17,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18,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lw/Index.html>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19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20”,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21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22”,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23”“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24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25”,有何用处?

智慧离不开学问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26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27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华丽的罗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的美术史,尤其是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运用比喻,生动地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整齐的句式让人琅琅上口

◆运用反问,加强自己的语气

◆巧创新词,与食古不化相对应,在幽默进行调侃

◆旁征博引

◆正反对比,再度强调学问不等于智慧

◆正反论证

◆列举孟德尔和达尔文作为事实根据

◆文采斐然

◆由人而及书,不独人如此,书亦如是

◆ 分类对比

◆引经据典,词汇丰富

◆ 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智慧与学问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描写细腻生动

◆ 大段形象的比喻,可谓妙语如珠

◆用词准确到位,一一递进

课堂教学

第5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古人的名言导入,思考一下,你认为知识与学问究竟哪一个更加重要? 思考

2 组织讨论 讨论交流

3 布置要求: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学这篇课文。

自主思考-质疑-提问-合作-解答 聆听要求,明确目的

4 要求带着目的认真阅读课文 认真阅读

5 巡回指导如何提炼问题 思考文章中自己不明白或者重要的知识

6 指导 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再三咀嚼,将问题加以整合和提升

7 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明确自己的问题

课后学习: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自主思考,尝试解答

第6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总结上节课自我阅读提问的收获 自我反思

2 将全班的问题归类后出示 阅读、思考问题

3 组织学生根据文章讨论问题 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思考讨论

4 交流、评价 发言

5 .总结,将活动提升至“如何熟读精思”的高度 .总结

课后学习:将课堂上交流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旁征博引)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喻)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 (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12374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