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要适度的名言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被老师扇耳光,被老师逼着打扫厕所,等等。老师这样惩罚学生是令人憎恶的。但是学生打老师甚至用刀杀老师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我觉得惩罚是必要的,但要适度。
什么是惩罚?不是体罚,也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应该是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措施。俗话说,没有规则造就方圆。学生只要入学,就要受到约束和规范。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应该适当提醒他防止稍有延误,而不是等到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救他。因为当时的抢救已经是悲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该如何控制处罚力度?俗话说,多两次,不多几次。给机会而不纵容是最好的惩罚措施。人非圣贤,能有什么作为?何况是未成年人?
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这样做,他不仅不会滋生对老师的厌恶,还会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他可以得到适当的处理。
有时候,即使老师合理地处理犯了错误的学生,也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某市某医院接收一名清晨割腕自杀的男孩。原因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学校玩手机。老师一个简单的提醒,其实导致了悲剧。
学校让孩子玩手机吗?当然不是。
这场悲剧告诉我们,学校不仅要掌握惩罚的力度,还要向学生和家长披露惩罚的范围和方法。在我看来,很多悲剧的发生不仅是因为学校和老师,也是因为父母太宠孩子了!
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很多学校和老师宁愿背负骂名,也不愿意惩罚自己的学生。因为惩罚有用。大多数学生的行为可以通过管教一两个学生来调节。惩罚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所以惩罚是必要的。如果让学生为所欲为,学校和老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军队中的士兵没有受到惩罚,在与敌人作战的过程中早已是逃兵;如果没有惩罚,路中间会一片混乱。惩罚是一道防线,一道界碑。如果你越界了,你将受到惩罚。
但是,学生终究还是学生,惩罚是好的,但也不能过分。
关于适当教育800字作文
对一个孩子的严管要求不是最好的办法。有些孩子可能适合这种方法,可有些孩子不能用这种方法。严管要求不是不能有,而是注重适当。有些孩子从学校回来觉得压力比较大,想休息一下,可是有些父母却说这说那的,对孩子要求特别的多,促使孩子接受不了。因此,在孩子回家后,尽量让孩子放松一下,不让孩子太过疲劳,在孩子清醒后,再和孩子说他哪不对。否则会使孩子对你产生厌倦、不满,严重的会使孩子不想去上学,感到事事都很困难,难以接受,有些孩子甚至选择逃避。这些现象有一部分是由于家长的疏忽而引起的。
武断的家长都说“黄金棍下出好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说法,人在小时候就应该把性格学好,长大后在叛逆期间也好管教一些。所以人在小时可适当教育,但不能下手太重,打孩子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是教导他不再犯同样严重的错误;骂他也一样,不为给别人听,而是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孩子从小灌输的东西很重要,所以从小就要给孩子讲一些有道理的故事,教他脾气要好,要懂得宽容别人。让孩子形成自我调节心情这方面很重要,在上学期间,压力比较大的孩子不知道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这样会让他想不通一些事。不会处理,让自己陷入困境。在孩子受挫时尽量给孩子一些适当的鼓励。让孩子学成好习惯。在孩子小时候不能太溺爱他,这会让孩子形成坏习惯。从小培养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向孩子的兴趣方面发展,不能让他天天玩,还是在空闲时教他点知识、道理等方面的东西。
在上初中的孩子一般都到了叛逆期的时间了,到了叛逆期时,不管好听话的孩子都会有点反常,在这时孩子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还有一些孩子会和家长反着干。叛逆的表现在你说这样好,他偏说那样好。你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和家长对着干。在这期间,武断的家长要收敛一下他那粗暴的行为。这期间孩子们大多怕软不怕硬,要好好和孩子谈,和他讲道理,用行动去感化他。如果武断,那会使其效果反之。
作文:教育需要真实的教育
教育需要真实的教育。
07年我校开展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所谓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养成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研究对象是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
活动一开始,我们也是一片茫然,的确是万事开头难啊!我们抱着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边学习,边实践,边修正,也可以说是一步三看,曲折中前进。
我们首先找来了公民教育的有关资料,精心筛选,组织学生学习了公民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什么是公民教育,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接着,我们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指导并鼓励学生走出去,去看,去听,去问,多渠道、多角度地搜集、整理我们周围的公共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街头采访不被人们理解,到政府机构咨询被以多种理由搪塞,孩子们回来后很是沮丧。我和他们说:
“这也是收获,你们也同样得到了一些体验,不是吗?”
“你们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你们的'采访没有被接受?有没有别的办法去敲开被访者的大门?”
“一个不好意思,可能会让你一辈子不好意思。”
孩子们似有所悟。(原创投稿 )
事后,许多孩子这样做了,他们也收获颇多。有一名女孩子去超市门口采访,一站就是一个下午,采访了十几位,可以说是市农工商官样样俱全,境遇也是不一样,收获却是丰富。
她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以后的活动中她表现积极主动,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建议与主张。后来,全国各地多名专家学者来我校参观,这名女孩可以说是备受关注,表现突出。有一位著名学者参观后慨叹道: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活动啊!
以后的活动也是这样,我们就是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尝试,去体验,去走一走必要的弯路。他们如实把问题或现象记录下来,也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如实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其中,孩子们居然还确定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善待学生的考试成绩”,按学生们的说法,直接向学校向教师挑战。
接下来的整理、分析与汇总资料,制作展板,召开听证会,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像模像样,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活动效果渐渐地凸现出来。
我们现在的许多教育活动,往往过多的注重了活动形式,忽略了活动的实质,学生的参与则是浅尝辄止,久之则不愿意参与。事实上,这样的浅参与效果也不见得多么好。
中学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应该给他们的记忆深处留下点东西。
规则为教育惩戒保驾护航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则为教育惩戒保驾护航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作为家长代表参加本次座谈会,就教师的教育惩戒权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浅薄见解。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孩子,愿你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的文章刷遍朋友圈,相信在座的许多人都曾读过。这篇文章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教育惩戒权的广泛讨论。而在我看来,教师手中的戒尺不仅是惩戒学生简单直接的方法,更是让孩子养成守纪律、懂规矩的规则意识的有效手段。
在曾经的规则中,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体罚学生。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权益,保护了祖国未来的花朵。但也因为这样,放松了对他们的管教。许多老师不是不想管而是不敢管,长此以往,缺乏管束,恣意妄为的孩子又怎会成才,怎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呢?
所以本次出台的新规则正是为教育惩戒保驾护航,也为青少年教育和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赋予教师惩戒权是一份信任。教师拥有了教育惩戒权,但并非一定要行使。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寿镜吾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便是教育惩戒权最应该有的样子。偶然有但不常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教育惩戒成为一种震慑和督促孩子们严于律己的工具。
同时,教育惩戒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家长一样无限包容、无限让步,自己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然,当前对于教育惩戒权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在许多行为的界定上仍需明确。此外,学校也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明确教育惩戒权及其意义,获得他们的赞同意见。
最后,希望立仁中学的每位同学都可以遇见一位手握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14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