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赞美书法艺术的名言警句

【第1句】: 有什么赞美书法的词句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赞王羲之的书法。

“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采飞动”赞颜真卿的书法 “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赞柳公权的书法 “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赞欧阳询的书法 “赵文敏书法精绝,集诸家之成,诣二王门阀,要其用功处,全在临摹之多耳。”赞赵孟頫的书法 “唐言结构,宋尚意趣”赞米芾的书法 “《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赞黄庭坚的书法 “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赞苏轼的书法。

【第2句】: 关于书法写的很好的名言文案

【第1句】: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 【第2句】: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 【第3句】: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第4句】: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第5句】: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 【第6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第7句】: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袁昂 【第8句】: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第9句】: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第10句】: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第11句】:心正则笔正。

——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第12句】: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第13句】: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

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第14句】: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第15句】: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关于书法的优美文案(热门篇) 【第1句】: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第2句】: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

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第3句】: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第4句】: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第5句】: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第6句】:逆笔起,最得势。

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第7句】: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第8句】: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第9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第10句】: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第11句】: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

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第12句】: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第3句】: 形容“书法”的名言有哪些

【第1句】:书肇于自然。

——汉·蔡邕 【第2句】: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第3句】: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唐·张彦远 【第4句】: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第5句】: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第6句】: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宋·米芾 【第7句】: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第8句】: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宋·苏轼 【第9句】: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第10句】: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晋·索靖 【第11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第12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南北朝·萧衍 【第13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第14句】: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南北朝·袁昂 【第15句】: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唐·张怀声。

【第4句】: 赞美书法的诗句

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唐·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奴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唐·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徒惊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第5句】: 有什么赞美书法的词句

如果是颜真卿式的如筋一般浑厚圆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字里行间厚重雄浑,大气脱俗如果是柳公权式的如骨一般刚猛有力,气势雄强——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瘦劲有力,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超尘脱俗.(字)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如果是王羲之式的——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也可以引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另外,如果你赞美他《兰亭序》像是得王羲之真传(如果他写的话),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第6句】: 关于书法名句大全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

黄庭坚《论书》▲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丰坊《书诀》▲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唐.韦续《墨薮》▲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

宋.姜夔《续书谱》▲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1326236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

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

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

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

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用笔尖如落锋势,无一毫如尖锋势,意况生举,爽爽若神,为一字,须数体俱入。

晋.王羲之《论书》▲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

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清.刘熙载《艺概》▲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

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度,拙则诨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挑浑浊之病矣。

清.秦祖永《桐阴画诀》▲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笔贵绕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唐.林蕴《拔镫序》▲作书用笔过快,则无顿挫,过迟则不劲利。

清.梁献《学书论》▲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

清.刘熙载《论用笔》▲下笔而刚决不滞,挥翰墨而厚实深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山舟曰:笔要软,软则遒;笔头要长,长则灵;墨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

清.梁同书《频罗奄论书》▲笔法过于刻露,每易伤韵。运笔锋须要取逆势,不可顺拖也,即无生气,又见稚弱。

清.秦祖永《桐阴画诀》▲人但知笔墨有气韵,不知气韵全在手中。清.笪重光《画。

【第7句】: 赞美艺术的名言

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

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力量。

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叶圣陶 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

──林语堂 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宗白华 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

──白朗宁 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塞万提斯 耳朵听到的旋律是美妙的,但是,听不到的旋律更美妙。

──罗 根 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冈察洛夫 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

──罗曼·罗兰 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歌 德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罗曼·罗兰 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歌 德 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

──穆 尔 艺术家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郁达夫 任何美的艺术品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却一定能够掩盖这些小小的瑕疵。

──迦迪那 每当一位艺术家逝去,人类的一些幻想也随之而逝。──罗斯福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

──施特劳斯 音乐是空气的诗歌。──保 罗 音乐是耳朵的眼睛。

──谚 语 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巴尔扎克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尼 采 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 杰 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

──贝多芬 诗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声韵中的诗。──福 莱 话语尽,音乐始。

──海 涅 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为艺术而艺术,不会比为喝酒而喝酒更有意义。

──毛 姆 简洁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陀思妥耶夫斯基 艺术使自然更完美。

──雷诺兹 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的敌人就是不学无术。

──塞·约翰逊 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罗斯金 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

──毛姆 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克罗齐 一个敏感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的因素。

──阿尼克斯特 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乐。

──瓦西列夫 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大自然的造物总是相辅相成,它给你美貌,你更能获得爱情。 ──希斯 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都以形式为基础;因此,人们通常把善的东西也称赞为美的。

──阿奎那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好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公式。──高尔基 对文学工作的渴望基本上是个人的一种自然的、健康的愿望,他想用文字来表现和描绘人们的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无穷尽的、形形色色的现象,借此达到与人民群众的结合。

──高尔基 。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15715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