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终生受益的名言警句

【第1句】: 对你终生受用的名人名言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6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7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第8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9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第10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11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第12句】: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第13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14句】: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15句】: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第16句】: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第1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18句】: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这些孱头们。 【第19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第20句】: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第2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22句】: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第23句】: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第24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第25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26句】: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27句】: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第28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第29句】: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第30句】: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第31句】: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第32句】: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第33句】: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

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第34句】: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第35句】: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第36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37句】: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第38句】:从来如此,便对吗? 【第39句】: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第40句】: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第4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第4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4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第44句】: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

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第45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46句】: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第47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第48句】: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49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50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51句】:------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第52句】: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第53句】: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第5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5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56句】: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第2句】: 对你终生受用的名人名言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6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7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第8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9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第10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11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第12句】: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第13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14句】: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15句】: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第16句】: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第1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18句】: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这些孱头们。 【第19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第20句】: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第2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22句】: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第23句】: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第24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第25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26句】: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27句】: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第28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第29句】: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第30句】: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第31句】: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第32句】: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第33句】: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

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第34句】: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第35句】: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第36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37句】: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第38句】:从来如此,便对吗? 【第39句】: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第40句】: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第4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第4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4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第44句】: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

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第45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46句】: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第47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第48句】: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49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50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51句】:------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第52句】: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第53句】: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第5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5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56句】: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第3句】: 习惯使名人受益终生的名人名言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 巴斯德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爱迪生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曹禺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莱辛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屈原

●智者从他的敌人那儿学到知识。 阿里斯托芬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 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第4句】: 一局终生受益的名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还有孟子的《告子上》: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知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杯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主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古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知 告子曰:“生之谓性。”古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斋 曰:“然。”

主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知 曰:“然。”古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斋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主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知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斋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知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斋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知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古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斋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主 曰:“敬兄。”

知 “酌则谁先?”古 曰:“先酌乡人。”斋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主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知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

’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基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

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主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知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古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不微子启、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古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民之秉彝也,好是懿德。”

知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櫌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

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知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古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

【第5句】: 有关终身学习受益的至理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

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 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第6句】: 谁能给我一句中终生受益的格言

【第1句】: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第2句】: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第3句】: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第4句】: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5句】: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6句】: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第7句】: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第8句】: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第9句】: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第10句】: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第11句】: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第12句】: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13句】: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第14句】: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第15句】: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第16句】: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第17句】: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第18句】: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第19句】: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第20句】: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第21句】: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第22句】: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第23句】: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第24句】: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第25句】: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第26句】: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第27句】: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第28句】: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第29句】: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第30句】: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第31句】: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32句】: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第33句】: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第34句】: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第35句】: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第36句】: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第37句】: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第38句】: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第39句】: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第40句】: 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第41句】: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第42句】: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第43句】: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第44句】: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第45句】: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第46句】: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第47句】: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第48句】: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第49句】: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第50句】: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第51句】: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第52句】: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第53句】: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第54句】: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第55句】: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第56句】: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第57句】: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第58句】: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

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第59句】: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第60句】: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第61句】: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第62句】: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第63句】: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第64句】: 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第7句】: 一局终生受益的名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还有孟子的《告子上》: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知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杯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主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古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知 告子曰:“生之谓性。”古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斋 曰:“然。”

主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知 曰:“然。”古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斋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主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知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斋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知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斋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知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古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斋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主 曰:“敬兄。”

知 “酌则谁先?”古 曰:“先酌乡人。”斋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主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知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

’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基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

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主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知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古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不微子启、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古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民之秉彝也,好是懿德。”

知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櫌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

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知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古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

【第8句】: <受益终生的孔子名言>是什么

名言名句

学而时习之[1]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16177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