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千古风流人物名人名言

苏轼的词名人名言

【第1句】: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第2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第3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第4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5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第6句】: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第7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第8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第9句】:小诗有味似连珠。

【第10句】: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第11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第12句】: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第13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第14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第15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16句】: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第17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第18句】: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第19句】:人生看得几清明。

【第20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第21句】:人生识字忧患始。

【第22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第23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24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第25句】: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第26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第27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词蝶恋花

苏轼的词蝶恋花讲了什么内容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苏轼的词蝶恋花吧~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作者: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品评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赏析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苏轼与辛弃疾的词

宋词风格,多有豪放、婉约两派之说,而豪放派则以把苏轼和辛弃疾为主。并称「苏辛」。辛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那么他们都有哪些诗词呢?

  辛弃疾的词

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

伫立潇湘,黄鹄高飞,望君不来。被东风吹堕,西江对语,急呼斗酒,旋拂征埃。却怪英姿,有如君者,犹欠封侯万里哉。空赢得,道江南佳句,只有方回。

锦帆画舫行斋。怅雪浪沾天江影开。记我行南浦,送君折柳,君逢驿使,为我攀梅。落帽山前,呼鹰台下,人道花须满县栽。都休问,看云霄高处,鹏翼徘徊。

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甲辰岁寿)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涧)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空芳,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后,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岁,伴庄椿寿。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日,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_英雄泪。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韬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待刻公、勋业到□云浯溪石。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苏轼的词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满庭芳(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满庭芳[香叆雕盘]满庭芳[蜗角虚名]满庭芳[三十三年,今谁存者]满庭芳[三十三年,飘流江海]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满江红[忧喜相寻]满江红[江汉西来]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满江红(怀子由作)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念奴娇(赤壁怀古)雨中花[今岁花时深院]沁园春[孤馆灯青]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西江月(重九)西江月(茶词)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送钱待制)西江月(梅花)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西江月(平山堂)西江月(送别)临江仙[细马远驮双侍女]临江仙(赠送)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临江仙(冬日即事)临江仙(送王缄)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临江仙(风水洞作)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渔家傲(七夕)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鹧鸪天[笑捻红梅亸翠翘]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少年游(润州作)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南歌子(再用前韵)南歌子(晚春)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南歌子(再用前韵)南歌子[师唱谁家曲]南歌子(别润守许仲涂)南歌子(湖州作)南歌子(暮春)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南歌子(有感)南歌子(感旧)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好事近(黄州送君猷)好事近(湖上)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望江南(暮春)望江南(超然台作)卜算子(感旧)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瑞鹧鸪(观潮)十拍子(暮秋)清平乐(秋词)昭君怨(送别)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醉蓬莱(重九上君猷)贺新郎(夏景)洞仙歌(咏柳)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三部乐(情景)阮郎归(初夏)阮郎归(梅词)阮郎归(苏州席上作)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江神子(江景)江神子(猎词)江神子(恨别)江神子(冬景)江神子(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江神子[玉人家在凤凰山]江神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蝶恋花(春景)蝶恋花(佳人)蝶恋花(送春)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蝶恋花(密州上元)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蝶恋花(述怀)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苏幕遮(咏选仙图)永遇乐[长忆别时]永遇乐(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行香子(茶词)行香子(寓意)行香子(述怀)行香子(秋与)行香子(冬思)行香子(过七里滩)菩萨蛮(歌妓)菩萨蛮[碧纱微露纤纤玉]菩萨蛮(西湖)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菩萨蛮[天怜豪俊腰金晚]菩萨蛮(述古席上)菩萨蛮(感旧)菩萨蛮(新月)菩萨蛮(七夕)菩萨蛮(有寄)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菩萨蛮(回文)菩萨蛮(夏景回文)菩萨蛮(回文)菩萨蛮(回文四时春闺怨)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菩萨蛮(回文冬闺怨)生查子(诉别)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乌夜啼(寄远)虞美人(琵琶)虞美人(述怀)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河满子(湖州作)哨遍[为米折腰]哨遍(春词)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点绛唇[醉漾轻舟]点绛唇(离恨)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殢人娇(或云赠朝云)殢人娇(戏邦直)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诉衷情(海棠)诉衷情(琵琶女)更漏子(送孙巨源)华清引(感旧)桃源忆故人(暮春)醉落魄(述怀)醉落魄(席上呈元素)醉落魄(忆别)醉落魄(述情)谒金门(秋夜)谒金门(秋兴)谒金门(秋感)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如梦令(同前)如梦令(有寄)如梦令(春思)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阳关曲(军中)阳关曲(李公择)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减字木兰花(寓意)减字木兰花(荔支)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减字木兰花(送别)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减字木兰花(得书)减字木兰花(送别)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减字木兰花(立春)减字木兰花(雪词)减字木兰花(花)减字木兰花(春月)减字木兰花(赠胜之)浣溪沙(新秋)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浣溪沙(渔父)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浣溪沙(有感)浣溪沙(咏橘)浣溪沙(寄袁公济)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浣溪沙(春情)浣溪沙(菊节)浣溪沙(春情)浣溪沙(荷花)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浣溪沙(有赠)浣溪沙(忆旧)浣溪沙(春情)浣溪沙[罗袜空飞洛浦尘]浣溪沙(重九旧韵)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浣溪沙(送梅庭老赴潞州学官)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浣溪沙(同上)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浣溪沙(和前韵)浣溪沙(端午)浣溪沙(感旧)浣溪沙(自适)浣溪沙(寓意)浣溪沙(即事)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皂罗特髻(采菱拾翠)调笑令[渔父]调笑令[归雁]荷华媚(荷花)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渔家傲(赠曹光州)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南乡子(用韵和道辅)南乡子(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菩萨蛮(咏目)菩萨蛮(咏足)菩萨蛮[玉镮坠耳黄金饰]蝶恋花(送潘大临)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浣溪沙(端午)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减字木兰花(琴)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减字木兰花(赠君猷家姬)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减字木兰花(赠徐君猷三侍人妩卿)减字木兰花(胜之)减字木兰花(庆姬)南歌子[见说东园好]如梦令(题淮山楼)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临江仙(赠王友道)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一斛珠[洛城春晚]点绛唇[闲倚胡床]点绛唇[红杏飘香]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末]满庭芳[归去来兮,清溪无底]南乡子(宿州上元)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浣溪沙(送叶淳花)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画堂春(寄子由)浣溪沙(方响)好事近[烟外倚危楼]占春芳[红杏了,夭桃尽]南歌子[云鬓裁新绿]浪淘沙[昨日出东城]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木兰花令[经旬未识东君信]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祝英台近[挂轻帆,飞急桨]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雨中花慢[嫩脸羞蛾]念奴娇(中秋)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水龙吟[露寒烟冷兼葭老]渔父(四首)醉翁操[琅然]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灵宫导引歌词赴西京会圣宫应天禅院奉安导引歌词瑶池燕[飞花成阵]千秋岁(次韵少游)减字木兰花[凭谁妙笔]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踏青游[攺火初晴]阮郎归[歌停檀板舞停鸾]西江月(咏梅)踏莎行[山秀芙蓉]踏莎行[这个秃奴]鹧鸪天(佳人)西江月(佳人)清平调引[陌上花开蝴蝶飞]清平调引[陌上山花无数开]清平调引[生前富贵草头露]

苏轼水调歌头的词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 清露下, 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引自《风中的芥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 ,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 ,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 、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 ,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17828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