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过哪些故事和名言佳句
【第1句】:关于李白的故事,名句等
关于李白的故事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
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
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
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
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 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
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诗谜,不一会儿,他就琢磨出了谜底是“何等好醋”。
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李白很高兴,醋店遇知音,就边喝边与店家聊起来。一会儿,李白饮完了。
【第2句】:李白的故事和名言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可以考虑写这个故事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名言,应该是说他写的诗了吧?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果还需要,再追问,我再补充
【第3句】:搜集李白的生平、故事、名言等
的名言名句 【第1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第2句】: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第3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第4句】: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第5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6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7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第8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9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第10句】: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第11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12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第13句】: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第14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第15句】: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柔此西飞之白日。
【第16句】: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第17句】: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 【第18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19句】: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第20句】:,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第21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第22句】: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23句】: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第24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25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第26句】: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第27句】: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第28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29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第30句】: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第31句】: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第32句】: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第33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第34句】:故人西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第35句】:飞流直下三千。
【第36句】: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
【第37句】: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
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第38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第39句】: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第40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第41句】: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第42句】:曾参岂是 ,谗言三及慈母惊。
【第43句】:万物兴歇皆自然。 【第44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第45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46句】:,千里江陵—日还。 【第47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第48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49句】:,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第50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第51句】: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第52句】: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第53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第54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55句】: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第56句】: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第57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 【第58句】:,独酌无相亲。
【第59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60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第61句】: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第62句】: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第63句】:我爱美女更爱江山。 【第64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第65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第66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67句】: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第68句】:天地者,万物之连旅;光阴者,万代之过客。 【第69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第70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第71句】:。 【第72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第73句】: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第74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75句】:红颜多薄命。
【第76句】: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77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78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第79句】: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第80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第81句】: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82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83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第84句】:深宫高楼入紫清。
金作蛟龙盘绣楹。 【第85句】: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第86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第87句】:三千双蛾献歌笑。
挝钟考鼓宫殿倾。 【第88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89句】: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
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
【第90句】: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第91句】: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第92句】: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 【第93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第9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95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96句】:一水牵愁万里长。 【第97句】:厢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第98句】: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第99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0、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10【第1句】: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可以考虑写这个故事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第4句】:关于李白生平事迹 名言
【第1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第2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第3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第4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第5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第6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第7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第8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9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第10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第11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第12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第13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第14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第15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第16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第17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18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第19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第20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第21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第22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第23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第24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第25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第5句】:李白名句和名句的背景或典故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
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
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
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
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
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
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
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
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
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
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
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
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
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
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
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
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
【第6句】:急需一份文件 介绍李白的生平 故事 名句十句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的一比。
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
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了。真可谓"呕心沥血"。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第3句】: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
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
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
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今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其二,李白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17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