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遵老敬贤从我做起的名言佳句

【第1句】: 尊老敬贤的名言

【第1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第2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第3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第4句】: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第5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第6句】: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第7句】: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第8句】: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第9句】: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第10句】: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第11句】: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第12句】: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第13句】: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第14句】: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第15句】: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第16句】: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第17句】: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第18句】: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第19句】: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第20句】: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第2句】: 尊老敬贤的名言

【第1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第2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第3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第4句】: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第5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第6句】: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

——黄遵宪【第7句】: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第8句】: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康熙【第9句】: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第10句】:子孝父心宽。——陈元靓【第11句】: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康德【第12句】: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第13句】: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第14句】: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第15句】: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第16句】: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第17句】: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印度谚语【第18句】: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第19句】: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茹贝尔【第20句】: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第3句】: 请求一篇800左右的关于迎世博的文章

世博会日渐临近,袁鸣作为市民代表曾经在博会馆说过这样的话“今天我带来的是上海市民申办世博会的心声,请接受我们的诚意,请相信我们的能力,如果世博会能给于中国,给上海一次充分展示的机会,那么,未来的新上海一定会以无数的亮点来回报世界。”

上海申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这座安宁的城市的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吗?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美化城市了吗?我们要为中国做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当代中学生,我们中的许多或许就是将来世博会的志愿者,但我们将会是以怎样的面貌迎接那些外国游人呢?“做可爱的上海人”这声简介的呼唤有没有市场回响在我们的 耳畔呢? 素质是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尺。自硕士生殴打交警事件之后,我就深深地在思考一个问题。

身为区重点学校的我们,内心都渴望成为尖子,成为高考独木桥上的佼佼者。我们就是众分母中的分子,但如果我们没有了素质修养,没有了良好的礼仪,那我们也只能沦为分子,不能称之为人。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经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古代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

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更需要我们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青年,对长者和老人,我们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而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大家都知道吧。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

即如二程所主张:“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体的。

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

与人相处,为善当先。《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 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

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哪怕是一次借笔,一次搀扶,一个微笑。

“以德报德”,有恩必报, 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

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对仪表的要求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衣着容貌。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 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

第二方面是行为举止。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三方面是言语辞令。

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

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谈到礼仪,不得不说的就是最近提出的“八荣八耻” 。

所谓“八荣八耻”,指的是: 【第1句】: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 【第2句】: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 【第3句】:以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 【第4句】:以辛勤劳动为荣,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1918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