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论语分享名言警句

【第1句】: 《论语》经典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些都是平时觉得比较熟的论语名句,一句句粘贴过来的,。

【第2句】: 《论语》名言警句

【第1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2句】:巧言令色,鲜亦仁!

【第3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第4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5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6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第7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8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9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10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3句】: 论语中的格言警句(50个)

<<论语>>名言警句! 【第1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2句】:巧言令色,鲜亦仁! 【第3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第4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5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6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第7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8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9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10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11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第12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13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第14句】: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第15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第16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第17句】: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第18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19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20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第21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第22句】: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第23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24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第25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26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第27句】:君子周急不继富. 【第28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第29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30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31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第32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第33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34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35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第36句】:子不语:怪,力,乱,神. 【第37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38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39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第40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第41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42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第43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第44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第45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46句】: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第47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第48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第49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50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51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第52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第53句】:食不语,寝不言. 【第54句】:寝不尸,居不容. 【第55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第56句】:未知生,焉知死? 【第57句】: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第58句】:过犹不及. 【第59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60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61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第62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第63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第64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65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第66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67句】: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第68句】:言必信,行必果. 【第69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70句】: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第71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第76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第77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第78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79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80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第81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第82句】:小不忍,则乱大谋. 【第83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第84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第85句】:君子忧道不忧贫. 【第86句】:当仁,不让于师. 【第87句】:有教无类. 【第88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89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第90句】:既来之,则安之. 【第91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92句】: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第93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第94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第95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第96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第97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第98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第4句】: 懂得分享的名言孔子

孔子的名言没有关于分享的,主要是学习、道德、交友、从政等等方面,类似的只有或曰:“以得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你可以写点别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分钗换琚,罗衫轻解。

登舟渡水,箫幽琴烈。 换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青梅煮酒论英雄。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 -- 马克·吐温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培根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雷切尔.卡森快乐不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古龙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第5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第1句】: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2句】: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第3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第4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第5句】: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第6句】: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第7句】: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第8句】: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第9句】: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第10句】: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第11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第12句】: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第13句】: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第14句】: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第15句】: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

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第16句】: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 【第17句】: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第18句】: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第19句】: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然后是复制的:学而篇第一 【第1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2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第3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第4句】: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今译】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政事,又 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民众;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第5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今译】 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第6句】: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不学,吾必谓之学矣。”

【今译】 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第7句】: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今译】 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第8句】: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

【第6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2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第3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第4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第5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6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第7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第8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9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第10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第11句】: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第12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第13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第14句】: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第15句】: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第16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第17句】: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第18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第19句】: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第20句】: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第21句】: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再,斯可以.” 【第22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

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第23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第24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第25句】: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第26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第27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第28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第29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

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第30句】:子曰:“三。

【第7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20条,要有意思

学而篇第一【第1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译】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2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第3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第4句】: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民众;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第5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第6句】: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不学,吾必谓之学矣。”【今译】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

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第7句】: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无惮改。”【今译】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

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第8句】: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今译】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是他主动询问别人而得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第9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今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

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第10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译】孔子说:“不怕别人民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为政篇第二【第1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今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第2句】: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今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第3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第4句】: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今译】孔子说:“[了解人,要]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采取的方法, 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

[这样去了解, ] 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第5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第6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今译】孔子说:“君子能[ 在道义上] 团结人但不[ 以私情而] 互相勾结;小人蒃于拢勾结而不[ 在道义上] 团结人。”

【第7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译】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 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 那就危险了。”

【第8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今译】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第9句】: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今译】鲁哀公问:“怎样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回答说:“ 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人民便服了;选拔邪恶的。

【第8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第1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2句】:巧言令色,鲜亦仁!【第3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第4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第5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第6句】:>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第7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第8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9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10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11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第12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第14句】: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第15句】:朝闻道,夕死可矣.【第16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第17句】:放于利而后行,多怨.【第18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19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20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第21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第22句】: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第23句】:德不孤,必有邻.【第24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第25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第26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第28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第29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30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31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第32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第33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第34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35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第36句】:子不语:怪,力,乱,神.【第37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38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第40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第41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第42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第43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第44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第45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46句】: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第47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第48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第49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50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第51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第53句】:食不语,寝不言.【第54句】:寝不尸,居不容 .【第55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56句】:未知生,焉知死?【第57句】: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第58句】:过犹不及.【第59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60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61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第62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第63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第64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第65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第66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68句】:言必信,行必果.【第69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第70句】: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第71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第76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第77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第78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79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80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第81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82句】:小不忍,则乱大谋.【第83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第84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第85句】:君子忧道不忧贫.【第87句】:有教无类.【第88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第89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第90句】:既来之,则安之.【第91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第92句】: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第93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第94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第95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第96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第97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第98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第9句】: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哪些

【第1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2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第3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4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5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第6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7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8句】: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第9句】: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第10句】: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37999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