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古今中外练字的名言警句

【第1句】: 古人练字的名言警句.

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1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第2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第3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第4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第5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第6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第1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第2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第3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第4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第2句】: 古人练字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第1句】: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宋·邵定《山中》

【第2句】: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第3句】: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明·李贽《续焚书》

【第4句】: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唐·耿湋《咏宣州笔》

【第5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内容拓展:

古人练字的故事:

(一)王安石炼字

王荆公(王安石)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洪迈《诗词改字》)

(二)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第一个故事是同学们所熟悉的,王安石开始用的“到”、“过”、“入”都是动词,只是客观地说明春风来了,没有其他内容;后来用的“满”、“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满”仅仅描写了春风吹拂的范围之广、面积之大,而“绿”字则把春风吹来大自然发生的可喜变化描绘出来了,当然“绿”字要好得多。

第二段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三)荆公炼字

1705年春,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宦海几经沉浮之后,又一次被起用,他先乘官船由江宁(今南京市)往汴京(今开封市)赴任。此时,江南正是山花红似火、江水碧如染的时候。一天傍晚,官船停在瓜洲过夜。王安石站在船头上,观景赏目。他见京口(今镇江市)与此地遥相望,江岸上连绵青山若隐若现,滔滔江水波澜起伏,诗兴大发。他取过纸笔,一挥而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成之后,王安石一字一句斟酌润色,总觉得第三句不如意,尤其这“到”安没有把春风的神韵写出来。于是圈去“到”字,改为“过”字,又一想,还觉不妥,就又抹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改来改去,一时竟没有合适的眼,便撂笔出舱,让春风吹一吹混沌的头脑。

突然,他相聚到王维“春草明年绿”的诗句。这“绿”字下得多好啊!春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春草萌发,一派生机,这春风(确能 确实)使大地变“绿”,“绿”色(确能 确实)是春天的写照。此情此景下好寓意改革。想到此,他快步进舱,把诗改好,重抄一遍,情不自禁朗诵起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3句】: 古人练字的名言警句.

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1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第2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第3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第4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第5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第6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第1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第2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第3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第4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徐特立。

【第4句】: 古今中外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如下

【第1句】:中国古代

【第1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2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第3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4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5句】: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6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之,是知也。

【第7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第8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第9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10句】: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第11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第12句】: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第13句】: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第14句】: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第2句】:中国现代

【第1句】: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第2句】: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第3句】: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第4句】: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第5句】: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第6句】: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第7句】:活到老学到老——周恩来

【第8句】: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第9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第10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第11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第12句】: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第13句】: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第14句】: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第3句】:国外

【第1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第2句】: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第3句】: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第4句】: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第5句】: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第6句】: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第7句】: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

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第8句】: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第9句】: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第10句】: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第5句】: 关于写字的名人名言

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项穆: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王羲之: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 稳。

颜真卿: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欧阳询: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王羲之: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

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卫夫人: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第6句】: 书法名言警句、格言、古事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第7句】: 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第8句】: 关于练字的名言

【第1句】:字无百日功。

【第2句】: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第3句】: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第4句】:书肇于自然。

【第5句】: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第6句】:拳要打,字要练。

【第7句】: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第8句】:笔下龙蛇似有神。

【第9句】: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第10句】: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第11句】: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第12句】: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第13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第14句】: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第15句】: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第16句】: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第17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第18句】: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40174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