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五字名言警句
【第1句】: 名人名句名言孔子5个字
孔子的名言: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当仁不让于师。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无所争。 5个字的孔子名言:君子无所争。
【第2句】: 名人名句名言孔子5个字
孔子的名言:
【第1句】: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第2句】: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3句】: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第4句】: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第5句】: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第6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第7句】: 当仁不让于师。
【第8句】: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第9句】: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第10句】: 克己复礼为仁。
【第11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第12句】: 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第13句】: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第14句】: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第15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第16句】: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第17句】: 君子无所争。
5个字的孔子名言:君子无所争。
【第3句】: 孔子的名言名句(5句) 简单的
【第21句】: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第22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第23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第24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第25句】: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第26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第27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第28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第29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第30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第31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第32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第33句】: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第34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第35句】: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第36句】: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第4句】: 孔子的5句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第5句】: 五句孔子名言和意思
【第1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2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第3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第4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第5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第6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第7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第8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第9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第10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第11句】: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第12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第13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第14句】: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第15句】: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第16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第17句】: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第18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第19句】: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第20句】: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中) 【第21句】: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第22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第23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第24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第25句】: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第26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第27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第28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第29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
【第6句】: 名言名句摘抄5个字
5个字的名言名句有:
【第1句】: 民无信不立——孔子
【第2句】: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第3句】: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第4句】: 人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第5句】: 知耻近乎勇——孔丘
【第6句】: 三思而后行——《论语》
【第7句】: 不劳则无获——富兰克林
【第8句】: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第9句】: 患难见知交—— 王晫
【第10句】: 贵人多忘事——《唐摭言·卷二·恚恨》
【第11句】: 民以食为天——《汉书·郦生陆贾列传》
【第12句】: 善始者善终——《战国策·燕策二》
【第13句】: 万事开头难——《易经》
【第14句】: 无风不起浪——《高玉宝》
【第15句】: 无官一身轻——《贺子由生第四孙》
东风吹马耳:
出 处 :唐·李白诗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示 例 :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反被旁人说我是苛待侍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晚清文学丛钞·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
近义词 :当耳边风、漫不经心、无动于衷、充耳不闻。
语 法:复句式,作分句,指漠不关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41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