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古代关于品德方面的名言警句

【第1句】: 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明.薛瑄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第2句】: 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

【第1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第2句】: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第3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第4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周易》) 【第5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第6句】: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第7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第8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 【第9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第10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第11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第12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第13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第14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第15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 【第16句】: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第17句】: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第18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第19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第20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第21句】: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左传》) 【第22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第23句】: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第24句】: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第25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第26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第27句】: 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 【第28句】: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第29句】: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第30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国语》) 【第31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第32句】: 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 【第33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第34句】: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国策•楚策》) 【第35句】: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第36句】: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第37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第38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第39句】: 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 【第40句】: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第41句】: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第42句】: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第43句】: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第44句】: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第45句】: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第46句】: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第47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第48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第49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第50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第51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第52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第53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第54句】: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第55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第56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第57句】: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第58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第59句】: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第60句】: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 【第61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第62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第63句】: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论语》) 【第64句】: 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 【第65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第66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第67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第68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第69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第70句】: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第71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第72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第73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论语•述而》) 【第74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第75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第76句】: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 (《老子•四十五章》) 【第77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第78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第79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第80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第81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第82句】: 彼一时,此一时也。 (《孟子》) 【第83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第84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第85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第86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第87句】: 穷则独善其身,达。

【第3句】: 求中国古代思想品德和学习的名言警句40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第2句】: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第4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第7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 【第8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论语?子罕 》 【第9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论语?述而 》 【第10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老子 》三十三章 【第11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孟子?尽心上 》 【第12句】:人皆可以为尧、舜。 ——《 孟子?告子下 》 【第13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 礼记?中庸 》 【第14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 刘禹锡:《 陋室铭 》 【第15句】: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宋] 林 《省心录 》 【第16句】:刚柔克而性不畸,敬义立而德不孤。 ——[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一 》 【第19句】:巧诈不如拙诚。

——《 韩非子?说林上 》 【第20句】: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战国策?齐策四 》 【第21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 【第22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学而 》 【第23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 【第24句】: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 ——[宋] 陆九渊:《 文案下 》 【第25句】: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

——鲁讯:《“文人相轻”》 [ 1935年4月14日] 【第26句】: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 墨子?非乐上 》 【第27句】: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好人好事 【第29句】: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宋] 苏洵:《 上文丞相书 》。

【第4句】: 我国古代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包括出自典故、人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南淮子.人间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论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荀子。天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41529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