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廉洁节俭名言警句
【第1句】: 廉洁勤俭的名人名言
希望对你有帮助:廉洁小故事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 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第2句】: 廉洁勤俭的名人名言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即使三钗迳辏 习傩找膊换岱 ?SPAN lang=EN-US>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 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法.安格尔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 身的物质利益。
——法.居里夫人 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俄.车尔厄雪夫斯基 不贪为宝。
——左丘明 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柳宗元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老百姓)话短长。
——于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白居易 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刘向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
——徐特立 廉者不求非其有。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刘向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 ,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美.爱因斯坦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法.巴尔扎克。
【第3句】: 崇尚廉洁的格言
清风凉自林谷出 廉洁源从自律来
——俞士超
开创新局面 老黄牛精神犹可取
摒弃旧观念 好传统作风不可丢
——陈满堂
认认真真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
不求个人得失 只求问心无愧
——姚钦颖
诚信立身 廉洁自律 正派做人
求真务实 举贤任能 公道办事
——季爱新
身在官场志守廉 敢为苍生质昊天
为民着想民方敬 致仕美誉价万千
——许大昭
奉献一颗爱心,呵护一片绿叶;
燃起一腔热情,永葆一份廉洁。
——杨大伟
目标认准,位置摆准,路子走准,口袋摸准。
——杨大伟
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公开。
廉洁自律勤政,革命青春永驻。
——李允仁
◇贪污——极有可能将刑场上的弹头也贪进躯体的危险勾当。
◇挪用——一种借鸡下蛋的最佳方法,当然,借来的鸡最后还给主人时是被拔得一毛不剩。
◇受贿——将诱饵和钢钩一齐吞下的行为。
◇行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将手铐用金钱包裹着送予他人。
◇贪官——自古有之,以捞取不义之财为能,其最终的办公场所大多迁往监狱。
张庆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王书学:先服务、后参与、再领导;勤勤恳恳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廉正为公、勤政为民,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张中山:不患位之卑,而患德之不荣;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苏长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吴立刚: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田洪英:以一颗平常心看人,用一颗责任心做事
刘秀兰: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
唐宏维: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求个人得失、只求问心无愧
张云波:反腐倡廉,牢记宗旨,廉洁自律,从我做起。
李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4句】: 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含作者)
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成由勤俭破由奢
●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成物不可损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第1句】: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第2句】: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第3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第4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第5句】: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第6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第7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第8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第9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第10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第11句】: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第12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第5句】: 勤俭的名言警句大全
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成由勤俭破由奢
●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成物不可损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第1句】: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第2句】: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第3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第4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第5句】: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第6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第7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第8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第9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第10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第11句】: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第12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第6句】: 劝人节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
——谚语【第2句】: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第3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第4句】: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第5句】: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谚语【第6句】: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第7句】: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谚语【第8句】: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第9句】: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陆游【第10句】: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第11句】: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
——卢梭【第12句】: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第13句】: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第7句】: 关于勤俭节约的格言
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发出崇尚廉洁清正的格言警句。
这些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飞 注解: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战国]《荀子•正名》 注解: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解: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范增论》 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注解: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
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 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腾文公上》 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 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注解: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注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注解: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 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注解: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
现在任用人,必须以道德品行、学问见识为根本。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则心正行善的好人都会互相勉励继续行善;一旦误用心邪行恶的坏人,那么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朝堂或地方官府。
奖赏那些该奖赏的人并且所奖所赏与其功劳大小相称,那么没有功劳的人自然就会主动退后;惩罚那些该惩罚的人并且所惩所罚与其罪过轻重相当,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引以为戒,感到畏惧。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
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语 注解: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庸人,不如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周武王因为左右有许多实话实说的直臣而兴国安邦,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吭声而亡国杀身。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汉]《淮南子•兵略训》 注解: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注解:官僚士大夫有天下为公之心,然后才能推举天下之贤。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注解: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春秋]《论语•里仁》孔子语 注解: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论语•子路》孔子语 注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41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