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名言
1、夫君子之行,以静修身,以俭修德。不淡泊,就无法明志;不宁静,就无法到达远方(诸葛亮《戒律》)。
2、学习需要宁静,成才需要学习。不学无以成才,无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戒律》)。
3、淫乱傲慢不能激发精气,险燥不能治愈性气(诸葛亮《戒律》)。
4、丈夫要有远大的志向,崇敬圣贤,平息激情,摒弃停滞。它使老百姓的愿望得到揭示和保存,让他们的同情心得到体现。忍屈伸,去小断,广请教,去小气。虽有淹留,不伤德行,又何以不效(诸葛亮《礼子书》)。
5、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是汉初强盛的原因;近小人,远贤臣,是后汉衰落的原因(诸葛亮《楚势表》)。
6、军败,下令临危(诸葛亮《出师记》)。
7、坐帘待死,谁能攻其(诸葛亮《师子离去》)。
8、睡不着觉吃不好(诸葛亮后《楚势表》)。
9、躬身尽功,而后而死(诸葛亮《斩师记》)。
10、大臣死了,内帛不留,外财不留(诸葛亮《子编后主》)。
11、我今以法显威,法显仁慈;仅限于贵族,贵族越多,就越显尊贵。恩与荣的结合,尊卑的顺序,是治理的关键,都写在这里了(诸葛亮《答法》)。
12、然兵不战,民不劳,天下便平(诸葛亮《复都尉书》)。
13、给了我八十万石斛,现在钱没了,衣服也没有服了(诸葛亮《又书李严》)。
14、粮食为军之重(诸葛亮《与鲁迅书》)。
15.没有比加入别人更大的利益,加入别人的人应该做自己的事情(诸葛亮《呼唤姚笛焦》)。
16、用兵之道,先攻心,攻下城,先战心,后战兵(诸葛亮《南征记》)。
17、如果你知道你喜欢什么,但如果你知道你不喜欢什么,你可以使用军队。所以,良将会少用其所爱之物,而滋养其最爱之物(诸葛亮《孙子兵法》)。
18、兵不皆能锋利,马不都良,兵器不皆强,仅此而已(诸葛亮《孙子兵法》)。
19、人的忠诚如鱼的忠诚。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祸(诸葛亮《丙曜》)。
20、尊人而不骄,授人而不专,拥人而不隐,避人而不惧,故良将之功,玉而不染(诸葛亮《兵耀》) ”)。
21、良将治国。他让别人选择他,但不自己行动。故有能者不可隐,无能者不可饰,妄称者不可进(诸葛亮《丙要》)。
22、言行不一,为私利而牺牲公务,对外诬告,对内诽谤。不这样做就叫作乱(诸葛亮《兵妖》)。
23、维持一个势利的熟人是很难长久的。士人之谊,热时不增,冷时不变。它能历经四季而生存,并能不顾蛮族的危险而变得更加强大(诸葛亮《论友谊》)。
24、兵若控制得好,将领即使平庸,也不会被打败;兵乱,将虽再好,也会有危险(诸葛亮《兵要》)。
25、以大德治天下,不以小恩小惠(诸葛亮《复惜赦》)。
26、吾心如言,而不能决人(诸葛亮《杂言》)。
27、以弱为强,不仅是天时,更是人谋(诸葛亮《隆中对》)。
28、辛夷写遍天下,掌管英雄,渴求人才(诸葛亮《隆中对》)。
29、西征戎,南平夷越(诸葛亮《隆中对》)。
30、君不见申生内有险,重耳外却安(诸葛亮《刘启自保之计一术》)。
31、政以民安为本,不以饰为先(诸葛亮《又名姜琬》)。
32、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很难保护一个人(诸葛亮暗言,已故主刘备在《三国蜀书彭异传》中论述彭异)。
33、以职位宠人,职位再高,也会谦虚。有仁义的人服从,仁义尽了,就会迟缓,就会走向不利(诸葛亮《答法》)。
34、参官者,聚人智慧,忠心。距离太远,则难以违逆,空地就会受损(诸葛亮《教团》)。
35、责任重而人才轻,所以漏洞多(诸葛亮《从军依教》)。
36、吾敢尽全力,忠贞不渝,而后而死(诸葛亮《哭答托孤皇帝》)。
37、羊群乱,犹能害人(诸葛亮《旦廖立标》)。
38、清浊太明,善恶太分(诸葛亮《论张温之沉积》)。
39、不宜贬低自己,也不宜用比喻来挡住忠谏之路(诸葛亮《楚师表》)。
40. 控制良好的军队,不能被无能的将领打败;没有控制的军队,不能被有能力的将军所击败(诸葛亮的“兵要”)。
41、命令严明,而人们愿意战斗;兵同心合,人死皆喜(诸葛亮《将军诫》)。
42、积善者兴,积恶者苦。这是古今不变的(诸葛亮《为帝伐魏诏书》)。
43、将帅在军,军令不从(诸葛亮《答姜维》)。
44、夫酒的安排要合理,以唤起感情,合身返性,礼仪到最后才撤。这是完美的组合。意念未失,客尚疲倦,故能醉而不惑(诸葛亮《戒律》)。
45、治国如治家。一个治理家庭的人,必须立下自己的根基。根基建立好了,结局就对了。丈夫是发起者,最后是响应者。发起者是天地,响应者是万物。万物非自然而生,非土而不能生,非人而不能成(诸葛亮《治国第一道》)。
46、凿子不能平,铅刀不能削,奇事不能成,奇器不能巧用。故天失其正常,则有逆气;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大地失去正常,就会枯萎;大地失去正常,就会枯萎。人失去了常态,就会有灾难(诸葛亮《十六贱计》)。
47、王施于下仁,臣处事义。有二心,就不能侍奉君王;疑政,就不能任用大臣。上下有礼,人民就容易控制;上下有礼,人民就容易控制;上下有礼,人民就容易控制。上下和睦,则君臣能用工具(诸葛亮《二君臣》)。
48. 君以礼待臣,臣事君以忠。君王谋其事,臣谋其事。政客要端正名声,工作人员要勤勉尽责。君王勤于政,臣勤于事,则名利之器就建立了(诸葛亮《十六贱计》)。
49、为私不干涉公事,为恶不干涉政治。这些都是治国的工具(诸葛亮《二君臣》)。
50、君臣以礼为本,以礼为本。父子以仁为亲;夫妻应以和谐为和睦之本。上级不得不义,下级不得无德。上虚下反(诸葛亮《二君臣》)。
51、眼为心看,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若有心,犹如国家有君王,里外结合,则万物皆明(诸葛亮《音声三号》)。
52、光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不足以理解;还不够。听到雷声还不足以听到。因此,人们视多见为智,多听为神(诸葛亮视听第3期)。
53、不闻五声,不能辨宫商;不闻五声,不能辨宫商;不闻五声,不能辨宫商;不闻五声,不能辨宫商。不见五色,分不清黑黄之别(诸葛亮《廉十六计》)。
54、盖文明君总如昼夜,公事白天办,私事晚上办(诸葛亮《十六计廉》)。
55、或许有怨言不能听,或许有忠义宣扬善行却不能信(诸葛亮《十六廉计》)。
56. 如果不听取投诉,违法者将不会得到纠正;善行不被接受,忠人不被信任,恶人被容忍(诸葛亮《十六贱计》)。
57. 治理之道是倾听并接受每个人的意见。欲达于百姓,则万物皆为眼,一切声皆为耳(诸葛亮《音声三号》)。
58、圣人心无常,以百姓为心(诸葛亮《音声第三号》)。
59、向政府提出建议,对政府进行训诫和批评,所以是以民众的建议为基础的。故王有臣议之,父有子议之。当他有不义的时候,他就会批评他,他就会接受他的美,纠正他的恶(诸葛亮《纳言四号》)。
60、恶不可从,美不可逆转;恶从而美反,则国家危矣(诸葛亮《第四纳言》)。
61、君主不谏,则忠臣不敢参与其谋,奸臣专行自己之事,则害国(诸葛亮《纳言四号》) ”)。
62、孔子不耻于问,周公不耻于谦。因此,他的行为名声大噪,被后人尊为圣人(诸葛亮《第四那言》)。
63、房屋漏水在底部,必须从顶部堵住。如果上边漏水不止,下面就无法居住了(诸葛亮《纳言四号》)。
64、红、紫、朱色使淫声怀疑真正的快乐。混沌由远而生,疑由惑而生(诸葛亮《观问第五章》)。
65. 物体有不同的类型,但它们的形状有相同的颜色。白石如玉,愚人珍视;鱼眼如珍珠,愚人取之。狐貉如狗,愚人养之;像瓜一样枯萎,愚人才吃。故赵高称鹿为马,秦王不疑;范蠡拜越美人,吴王不疑(诸葛亮《探问第五章》)。
66、谋事无定而疑,做事无成事(诸葛亮《第五观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523150.html